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15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15)

1. 懸癰

薛立齋治一男子,患懸癰焮痛,發寒熱,以小柴胡湯加制甘草,二劑少退。又用制甘草四劑而消。大抵此症屬陰虛,故不足之人多患之。寒涼之藥,不可過用,恐傷胃氣。惟制甘草一藥,不損氣血,不動臟腑,其功甚捷,最宜用之,不可忽也。

馬銘鞠治談公武,患跨馬癰,外勢不腫,毒內攻,膿多,瘡口甚小,突出如指大一塊,觸之痛不可忍,多飲寒劑,敷涼藥,毒內攻,胃氣俱損。令盡去圍藥,洗淨瘡口,但用一膏藥以護其風,用大劑黃耆、山藥、生地、白芷、牛膝、米仁、銀花,雜以健脾藥。十餘劑膿盡,再數劑肉長,突出者平矣。後服六味丸斤許,精神始復。(《廣筆記》)

薛立齋治黃吏部,穀道前患毒,焮痛寒熱。此肝經血虛濕熱所致,名曰懸癰,屬陰虛症。先以制甘草,二服頓退。用以四物加車前子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知、柏,數服而消。

一男子歲逾五十,患懸癰,膿清,肝腎脈弱,此不慎酒色,濕熱壅滯也。然膿清脈弱,老年值此,甚難收斂。況穀道前任脈發源之地,肝經宗筋之所。辭不治,後果死。嘗治此癰,惟澗水制甘草有效。已破者,兼十全大補湯為要法。

柴嶼青以省覲舟行,舟人患騎馬癰,哀號痛楚,憐而治之,先用大歸湯十餘劑,外貼回生膏,日令其以藥水勤洗,繼惟十全大補湯。因貧人,若無力購參,攜有扁黨參,給以半斤,始備藥。又用玉蟾生肌散,人參末敷患處,調理月餘而愈。

白話文:

懸癰

薛立齋治療一位男子患有懸癰,腫痛、發冷發熱,用小柴胡湯加炙甘草,兩劑後症狀略微減退。又用炙甘草四劑後腫痛消退。這種病症大多屬於陰虛,所以體質不足的人容易患此病。寒涼的藥物不可過度使用,以免傷及胃氣。唯有炙甘草,不傷氣血,不傷及臟腑,療效很快,最適合使用,不可忽視。

馬銘鞠治療談公武,患有跨馬癰,外觀不腫,毒素內攻,膿液很多,瘡口很小,突出如手指般粗大的一塊,觸摸時疼痛難忍。患者之前大量服用寒涼藥物,外敷涼藥,導致毒素內攻,胃氣受損。馬銘鞠令其停止服用寒涼藥物,清洗瘡口,只用一種膏藥保護傷口,並用大劑量的黃耆、山藥、生地黃、白芷、牛膝、薏苡仁、金銀花,再搭配健脾的藥物。十幾劑後膿液排盡,再服用幾劑藥物後肌肉長好,腫塊也消平了。之後服用約五百克的六味地黃丸,精神才恢復。

薛立齋治療黃吏部,在肛門前方患有毒瘡,腫痛、發冷發熱。這是肝經血虛濕熱引起的,稱為懸癰,屬於陰虛症。先用炙甘草,服用兩劑症狀迅速減退。之後使用四物湯加車前子、青皮、炙甘草、酒制知母、側柏葉,服用幾劑後痊癒。

一位年過五十的男子患有懸癰,膿液清稀,肝腎脈象虛弱,這是由於不注意房事,導致濕熱壅滯。然而膿液清稀,脈象虛弱,老年人患此病,很難痊癒。況且肛門前方是任脈發源處,也是肝經宗筋所在。患者拒絕治療,最終死亡。曾經治療過這種癰疽,只有用井水煎制的炙甘草有效。如果已經潰破,則需配合十全大補湯才是最佳方法。

柴嶼青在省親途中乘船,船上一人患有騎馬癰,痛苦哀嚎,柴嶼青見狀施以援手治療。先用大黃牡丹皮湯十幾劑,外敷回生膏,每天讓患者用藥水勤加清洗,然後改用十全大補湯。由於患者貧窮,買不起人參,柴嶼青拿出自己攜帶的半斤黨參給他,讓他備藥。又用玉蟾生肌散、人參末敷於患處,調理一個多月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