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13)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13)
1. 懸癰
薛立齋治一弱人,穀道前結核,如大豆許,勞則腫痛。先以十全大補湯去桂枝,加車前、麥冬、酒炒黃柏、知母少愈,更服制甘草漸愈,(即國老膏。)仍以四物、車前之類而消。
一男子患懸癰,焮腫發熱,以龍膽瀉肝湯二劑,及制甘草四劑而潰,再用滋陰之劑而愈。若膿未成,以蔥炒熟敷上,冷則易之。隔蒜灸之亦可。數日不消,或不潰,或潰而不斂,以十全大補湯加柴胡為主,間服制甘草並效。若不保守,必成漏矣。
一男子患懸癰,服坎離丸及四物、知、柏之類,不應。脈浮洪,按之微細,以為足三陰之虛,用托裡散及補陰八珍湯愈。又用六味丸、補中益氣湯,調補化源,半年而痊。大凡瘡瘍等症,若腎經火氣亢盛,致陰水不能生化,而患陰虛發熱者,宜用坎離丸,取其苦寒,能化水中之火,令火氣衰而水自生;若陽氣衰弱,致陰水不能生化,而患陰虛發熱者,宜用六味丸,取其酸溫,能生火中之水,使陽氣旺而陰自生。況此症屬腎經精氣虧損者,十有八九;屬腎經陽氣亢盛者,十無一二。
然江南之人,患此者多屬脾經陰血虧損,元氣下陷,須用補中益氣湯,升補陽氣,使陽生而陰長。若嗜欲過多,虧損真陰者,宜用六味丸,補腎經元氣,以生精血。仍用補中益氣湯,以培脾肺之生氣,而滋腎水。經云:陰虛者,脾虛也。但多認為腎經火症,用黃柏、知母之類,復傷脾肺,絕其化源,反致不起。
惜哉。
通府張敬之患懸癰,久不愈,日晡熱甚,作煩渴而喘。或用四物湯、知、柏之類,病益甚,肢體倦,少食,大便不實,小便頻數。問何故?曰:此肺虛之症,前藥復傷而然。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數劑飲食漸進,症漸減。更加麥冬、五味,調理乃痊。經曰:脾屬太陰,為陰土而主生血。
故東垣云:脾虛元氣下陷,發熱煩渴,肢體倦怠等症,用補中益氣湯,以升補氣而生陰血。若誤認為腎虛火盛,而用四物、知、柏之類,反傷脾胃生氣,是虛其虛矣。況知、柏乃瀉陽損陰之劑,若非膀胱陽火盛而不能生陰水,以致發熱者,不可用也。
魏玉橫治江云溪兄,初春患痔,即令服一氣湯加減。不信,致臥月餘,後遂成管。冬月復患懸癰,初時如大豆,半月來大如雞卵,按之甚痛,行動有妨,幸未服藥。脈之,惟左關尺略大而微,此膿尚未成也。仍與一氣湯加減,大生地、麥冬、北沙參、甘杞子、生米仁、蔞仁、丹皮、地丁等,令服八劑。二劑知,四劑消其半,八劑完而全愈。
薛立齋治尚寶鮑希,傳足發熱,服四物、知母、黃柏之類年餘。患懸癰,唾痰,作渴飲湯,其熱至膝,更加芩、連、二陳,熱痰益甚。問故,曰:此足三陰虧損,水泛為痰,寒涼之劑傷胃而甚耳。遂朝用補中益氣,夕用六味丸,間佐以當歸補血湯,半載乃愈。
白話文:
懸癰
薛立齋治療一位體弱的病人,其肛門前方長有結核,大小如大豆,勞累時腫痛。先用十全大補湯去掉桂枝,再加入車前子、麥冬、酒炒黃柏、知母,病情稍有好轉,之後繼續服用制甘草(即國老膏),漸漸痊癒,並輔以四物湯、車前子等藥物消腫。
一位男子患有懸癰,紅腫發熱,服用龍膽瀉肝湯兩劑,以及制甘草四劑後腫瘍潰爛,再服用滋陰藥物便痊癒了。如果膿尚未形成,可用蔥炒熟後敷在患處,涼了就換新的。用隔蒜灸的方法也可以。若數日未消,或未潰爛,或潰爛後不易癒合,則可用十全大補湯加柴胡為主藥,間或服用制甘草,也會有效果。如果不謹慎治療,很可能會導致肛門廔管。
一位男子患懸癰,服用坎離丸以及四物湯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,卻不見效。脈象浮而洪大,按之則微細,認為是足三陰經虛弱,於是使用托裡散和補陰八珍湯治療而痊癒。又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調補臟腑,半年後痊癒。各種瘡瘍等疾病,如果腎經火氣亢盛,導致陰液不能生成,出現陰虛發熱的症狀,宜用坎離丸,因其苦寒,能化解水中的火,使火氣減弱,陰液自然生成;如果陽氣衰弱,導致陰液不能生成,出現陰虛發熱的症狀,宜用六味地黃丸,因其酸溫,能生火中的水,使陽氣旺盛,陰液自然生成。大多數此症屬於腎經精氣虧損,只有極少數是腎經陽氣亢盛。
然而江南地區的人,患此病大多數是脾經陰血虧損,元氣下陷,需要用補中益氣湯,升舉陽氣,使陽氣旺盛,陰液滋長。如果嗜欲過度,損傷真陰,宜用六味地黃丸補益腎經元氣,以生精血。仍用補中益氣湯,以培補脾肺之生氣,滋養腎水。古籍記載:陰虛就是脾虛。但很多人認為是腎經火症,服用黃柏、知母等藥物,反而損傷脾肺,斷絕了氣血生化的根本,導致病情難以好轉。
可惜啊!
通府的張敬之患懸癰久治不癒,日暮時分熱甚,煩躁口渴,並伴有喘息。曾服用四物湯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,肢體倦怠,食慾不振,大便不實,小便頻數。詢問原因,得知這是肺虛所致,之前的藥物反而加重了病情。於是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幾劑藥後飲食漸漸恢復正常,症狀逐漸減輕。之後再加麥冬、五味子調理,最終痊癒。古籍記載:脾屬太陰,為陰土而主生血。
因此,東垣(李東垣)說:脾虛元氣下陷,會出現發熱、煩渴、肢體倦怠等症狀,應用補中益氣湯,以升舉陽氣,滋生陰血。如果誤認為是腎虛火盛,而服用四物湯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,反而會損傷脾胃的生氣,這是雪上加霜。況且,知母、黃柏是瀉陽損陰的藥物,如果不是膀胱陽火盛而不能生成陰液,以致發熱,就不能服用。
魏玉橫治療江雲溪的哥哥,初春時患痔瘡,便讓其服用一氣湯加減方。他不相信,結果臥床一個多月,後來形成了肛門廔管。冬天又患懸癰,初期如大豆般大小,半個月後就長到像雞蛋一樣大,按壓時非常疼痛,行動不便,幸好尚未服用藥物。診脈後發現,只有左關、尺脈略微洪大而微弱,說明膿尚未形成。於是仍然給他服用一氣湯加減方,藥物包括生地黃、麥冬、北沙參、枸杞子、生米仁、蔞仁、丹皮、地丁等,共服用八劑。服藥兩劑後,腫塊消了一半,八劑藥後完全痊癒。
薛立齋治療尚寶鮑希,足部發熱,服用四物湯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一年多。患懸癰後,還伴有唾液增多、口渴飲水、發熱至膝蓋的症狀,又加了黃芩、黃連、二陳湯,結果熱痰更加嚴重。詢問原因,得知這是足三陰經虧損,水液泛濫成痰,寒涼的藥物反而損傷了脾胃,加重了病情。於是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,間或服用當歸補血湯,半年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