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7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7)

1.

一男子年逾四十,有痔漏,大便不實,服五苓散,愈加泄瀉,飲食少思。此非濕毒,乃腸脾胃虛也,當以理中湯治之。不信,乃服五苓散愈甚,乃以理中湯及二神丸,月餘而平。

李逵因痔瘡怯弱,以補中益氣湯,少加芩、連、枳殼治之,稍愈。後因怒加甚,時仲冬,脈得洪大,謂脈不應病,此乃腎水不足,火來乘之,藥不能治。果歿於火旺之月。常見患痔者,腎脈不足,俱難治。

劉商有痔,肛門脫出,此濕熱下注,真氣不能升舉。診其脈果虛,遂以四君子湯加黃芩、芎、歸、蒼朮、黃柏、升麻、柴胡服之,更以五倍子煎湯熏洗。彼以為緩,乃用砒霜等毒藥蝕之而歿。劫藥特治其末,且能伐真元,鮮不害人。慎之。

徐生因痔,氣血愈虛,飲食不甘,小便不禁,夜或遺精,此氣虛兼濕熱而然,非瘡故也。以補中益氣湯加茱萸、山藥、五味,兼還少丹治之而愈。

一男子患痔漏,膿出大便,諸藥不應。診其脈頗實,令用豬腰一個切開,入黑牽牛末五分,線扎,以荷葉包煨熟,空心細嚼,溫鹽酒送下,數服頓退。更以托裡藥而愈。(即煨腎散。)

朱丹溪治一人,肛門生癤,後不收口,針窮三孔穴邊血膿,用黃耆、條芩、連翹、秦艽。右末之,神麯丸服。(治法)

予庚子除夕痔作,時官舍合肥,難得醫者,取官局釣腸丸一百二十粒,分為二服,熱酒並服之。中夜腹間微痛,下少結屎,旦起已安。治證具載本方,所以作效速者,以服多故耳。(《百乙方》)

蔥青內刮取涎,對停入蜜調勻,先以木鱉子煎湯熏洗,然後敷藥,其冷如冰。唐仲舉云:常有一吏人苦此,渠族弟親合與之,早飯前敷,午後以榜紙來謝,拜於庭下,疾已安矣。

鄭器先用之,親曾得效。其法鳩尾骨尖少偃處即是穴,麥粒大艾炷灸七壯,或十四壯,甚者二十一壯,上瘡發即安,可除根本。(並《百乙方》)

薛立齋治一人,痔漏口乾,胃脈弱,此中氣不足,津液短少,不能上潤而然。以黃耆六一湯,七味白朮散治之。或曰:諸痛癢瘡,皆屬心火。遂服苦寒之藥,大便不禁而歿。夫諸痛癢皆屬心火,言其常也,始熱終寒則反常也,可泥此而不察乎?

許叔微治一人腸風,脫肛不收,有血下,用皂角三莖,槌碎,水一碗,揉令皂角消盡,用絹二重,濾去清汁數分,將脫肛腸浸在藥中,其腸自收,不用手托。如大腸收了,更用湯蕩其脫肛上,令皂角氣行,則不再作,三次蕩愈。

龔子才治小兒脫肛,因久患瀉利所致,宜用蔥湯熏洗令軟送上。或以五倍子末敷而托入,又以五倍子煎湯洗亦可。又以鱉頭燒存性,香油調敷。一云:此物煙燻之久自收,又以東壁土泡湯,先熏後洗亦效。

蘇東坡與程正甫書云:凡痔疾,宜斷酒肉與鹽酪醬菜厚味,及粳米飯,惟宜食淡面一味,及以九蒸胡麻,即黑芝麻,同煎去皮茯苓,少入白蜜,為麵食之。日久氣力不衰,百病自去,而痔漸退。此乃長生要訣,但易知而難行耳。

白話文:

[痔]

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患有痔漏,大便不成形,服用五苓散後,腹瀉更加嚴重,食慾不振。這不是濕毒,而是腸胃脾虛,應該用理中湯治療。他不相信,繼續服用五苓散,病情加重,後來改用理中湯和二神丸,一個多月後才痊癒。

李逵因為痔瘡體弱,用補中益氣湯,並少加黃芩、黃連、枳殼治療,病情稍有好轉。後來因為大怒,正值仲冬時節,脈象洪大,脈象與病情不相符,這是因為腎水不足,心火亢盛,藥物治療無效。最終在夏季心火旺盛的月份去世了。常見的痔瘡患者,腎氣不足,都很難治癒。

劉商患有痔瘡,肛門脫出,這是濕熱下注,真氣不能向上升舉造成的。診脈發現他的脈象虛弱,於是用四君子湯加黃芩、川芎、當歸、蒼朮、黃柏、升麻、柴胡服用,並用五倍子煎湯熏洗。他覺得緩慢,於是使用砒霜等毒藥腐蝕,結果去世了。這種強烈的藥物只治標不治本,而且會損傷元氣,很少有人不會受害。要謹慎。

徐生患有痔瘡,氣血更加虛弱,飲食無味,小便失禁,晚上還會遺精,這是氣虛兼濕熱造成的,並不是瘡瘍本身的問題。用補中益氣湯加茱萸、山藥、五味子,並服用少量還少丹治療而痊癒。

一位男子患有痔漏,膿液排出,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診脈發現脈象比較實,於是讓他用一個豬腰子切開,加入黑牽牛子末五分,用線扎好,用荷葉包起來煨熟,空腹細嚼,溫鹽酒送服,服用幾次後病情迅速好轉。再服用一些收斂的藥物便痊癒了。(即煨腎散)。

朱丹溪治療一位患者,肛門長了癰腫,後來潰爛不癒合,用針刺穿三個孔穴旁邊,放出血液和膿液,用黃耆、黃芩、連翹、秦艽研末服用,並服用神麴丸。(治療方法)

庚子年的除夕我患了痔瘡,當時我在合肥做官,很難找到醫生,就取了官府的釣腸丸一百二十粒,分成兩次服用,熱酒送服。半夜腹部略微疼痛,排出一些硬便,第二天早上就痊癒了。治療方法在本方中已有記載,所以見效快的原因,是服藥劑量多。

將蔥的青綠部分刮取汁液,加入蜂蜜調勻,先用木鱉子煎湯熏洗,然後敷上藥物,藥物涼如冰。唐仲舉說:曾經有一個官吏長期受此病痛折磨,他的族弟親自配製藥物給他,早飯前敷藥,下午就來謝恩,跪在庭院里,病情已經痊癒了。

鄭器先使用過這種方法,親自驗證有效。方法是,在鳩尾骨尖稍彎處,就是穴位,用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七壯,或者十四壯,嚴重者二十一壯,瘡瘍一發作就痊癒了,可以除根。(都見於《百乙方》)

薛立齋治療一位患者,痔漏口乾,胃脈虛弱,這是中氣不足,津液不足,不能滋潤上焦造成的。用黃耆六一湯、七味白朮散治療。有人說:所有疼痛、瘙癢、瘡瘍都屬於心火。於是服用苦寒的藥物,結果大便失禁而死。所有疼痛、瘙癢都屬於心火,這只是一种普遍情況,初熱終寒則屬反常,怎么能拘泥于此而不察呢?

許叔微治療一位患者腸風,脫肛不收,有出血,用皂角三根,搗碎,加一碗水,揉搓到皂角完全溶解,用兩層絹布過濾掉一部分清水,將脫出的肛腸浸在藥液中,腸子就會自己收回去,不用用手托。如果大腸收回去後,再用藥湯清洗脫肛處,讓皂角的氣味通行,就不會再復發,三次清洗就能痊癒。

龔子才治療小兒脫肛,是因長期腹瀉引起的,宜用蔥湯熏洗使其柔軟,然後送回原位。或者用五倍子末敷上托入,或者用五倍子煎湯洗滌也可以。或者用鱉頭燒成灰,用香油調和敷上。還有一種說法:用這種東西的煙熏,久之就會自己收回去,或者用東壁土泡的湯,先熏後洗也有效。

蘇東坡在給程正甫的信中說:凡是痔瘡,應該戒酒肉和鹽酪醬菜等厚味食物,還有粳米飯,只宜吃清淡的面食,以及用九蒸熟的胡麻(即黑芝麻),和煎好的去皮茯苓,少加白蜜,做成麵食。時間長了,氣力不衰,百病自除,痔瘡也會慢慢減輕。這是長生的要訣,只是容易知道卻難以實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