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6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6)

1.

如欲敷藥,先以甘草煎湯,或蔥椒煎湯,洗淨患處,然後用生麻油調前藥,以鵝毛掃藥痔上,每日敷藥三次,必去黃水如膠汁然,痔頭漸消。看痔病年深淺,年遠者,不出十日可取盡。日近者,俱化黃水,連根去盡,更搽生好肉藥。(名如神千金方。)

李防禦方,五痔者,貧富男女皆有之,富者酒色財氣,貧者擔輕負重,飢露早行,皆在心肝二經。喜則傷心,怒則傷肝,喜怒無常,風血浸於大腸,到穀道,無出路,結積成塊。出血生乳,各有形相。婦人因經後傷冷,月事傷風,余血在心經,血流於大腸。小兒因利後,或母腹中受熱也。

先用水澄膏護其內,鬱金、白芨各一兩,或加黃連,右二味為末。如內痔,候登廁翻出在外,用溫湯洗淨,不須坐,側臥於床即出,用蜜水調令得中,篾挑塗穀道四邊好肉上,留痔在外,以紙蓋藥上。良久方用枯藥搽痔上,用筆蘸溫水於紙上不令藥干及四散。枯藥用好白礬四兩,生信石二錢半,硃砂一錢,生研極細。

右各研為細末,先用砒入紫泥罐,次用白礬末蓋之,用火煆令煙斷,其砒盡隨煙去,止借砒氣於礬中耳。用礬為細末,看痔頭大小,取礬末在掌中,更入硃砂少許,以唾調稀,用篦頭塗痔上周遍,一日三上,候看痔頭顏色焦黑為度。至夜有黃水出,切勿他疑,水盡為妙。至中夜,上藥一遍,來日依然藥三次,有小痛,不妨換藥。

時以碗盛新水或溫湯,在邊用筆輕洗痔上舊藥,更上新藥,仍用護肉藥,次用荊芥湯洗之。三兩日後黃水出將盡,卻於藥中增硃砂,減白礬,則藥力即緩。三兩日方可增減,漸漸取之,庶不驚人。全在用藥人看痔頭轉色,增減厚薄敷藥,方是活法。此藥只是借砒信耳,又有硃砂解之。

一方士將此二方,在京治人多效,致富。一富商因驗,以百金求得之,錄於予。予雖未用,傳人無不言效,但枯藥趙宜真鍊師以刊於《青囊雜纂》,如神。《千金方》未見刊傳。大抵今人言能取痔者,皆此方也。恐氣血虛,或內邪者,還當兼治其內,庶不有失。(二條皆《外科發揮》)

薛立齋治一男子,痔瘡腫痛,便血尤甚,脈洪且澀。經云: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澼為痔。蓋風氣通於肝,肝生風,風生熱,風客則淫氣傷精,而成斯疾。遂與黃連、當歸、黃耆、生地、防風、枳殼、白芷、柴胡、槐花、地榆、甘草,治之漸愈,次以黃連丸而瘥。

一男子患痔,脈浮鼓,午後發熱作痛。以八珍湯加黃耆、柴胡、地骨皮,治之稍可。彼欲速效,用劫藥蝕之,痛甚絕食而歿。(凡用枯藥者,宜先治其內,內愈而後可治其外也。)夫瘡之潰斂,氣血使然也。脈浮鼓,日晡痛,此氣血虛也。丹溪云:瘡口不合,大劑參、耆、朮、歸、芎補之,外以附子餅灸之,更以補藥作膏貼之。

白話文:

[痔]

如果要敷藥,先用甘草水或蔥椒水清洗患處,然後用生麻油調和藥物,用鵝毛將藥塗在痔瘡上,每天敷藥三次。藥物會引出像膠汁一樣的黃水,痔瘡會逐漸縮小。根據痔瘡病程長短,病程長者,十天內就能痊癒;病程短者,則會化出黃水,連根治癒,之後再塗抹生肌藥。 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李氏的治療方法:五種痔瘡,貧富男女都會患上。富人因酒色財氣,窮人因擔重負重、飢寒交迫、早起勞作,皆與心肝二經有關。喜則傷心,怒則傷肝,情緒不穩定,風血淤積在大腸,到達肛門,無法排出,形成腫塊。出血、長出肉芽,各有不同形態。婦女因經期後受寒、月經期受風,餘血留在心經,血流入大腸。小孩則可能是因為腹瀉後,或是在母體內受熱。

先用藥膏保護肛門內部,鬱金、白芨各一兩,也可加黃連,研成細末。如果是內痔,上廁所時會突出在外,用溫水清洗乾淨,不用久坐,側臥在床上即可。用蜂蜜水調成糊狀,用竹籤塗抹在肛門周圍的健康皮膚上,讓痔瘡留在外面,用紙蓋住藥物。過一段時間後,再用枯燥藥物塗抹在痔瘡上,用毛筆蘸溫水輕輕沾濕紙張,防止藥物乾燥或散開。枯燥藥物由好白礬四兩、生信石二錢半、硃砂一錢組成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

將藥粉研磨成細末,先將砒霜放入紫泥罐中,再用白礬末蓋上,用火燒至冒煙停止,砒霜的毒氣會隨煙散去,只留下砒霜的氣味在白礬中。將白礬研成細末,根據痔瘡大小取適量白礬末,再加入少許硃砂,用唾液調稀,用篦子塗抹在痔瘡周圍,一天三次,直到痔瘡顏色焦黑為止。晚上會有黃水流出,不用擔心,黃水流盡就好。半夜再塗藥一次,隔天繼續塗抹三次,如有輕微疼痛,可更換藥物。

用碗盛清水或溫水,用毛筆輕輕清洗痔瘡上的舊藥,再塗抹新藥,然後再用護膚藥膏,最後用荊芥湯清洗。三五天后,黃水差不多流盡,再在藥物中增加硃砂,減少白礬,藥力就會減弱。三五天調整一次藥量,慢慢去除痔瘡,以免過於刺激。關鍵在於觀察痔瘡的顏色變化,調整藥物用量和厚度,才是正確的方法。此藥物只是利用砒霜和信石的藥性,硃砂則有解毒作用。

一位藥劑師用這兩種方法在京城治病,效果很好,因此致富。一位富商親自驗證後,花費百金求得此方,記錄給我。雖然我沒有親自使用,但聽聞的人都說有效,枯燥藥物已被趙宜真鍊師收錄在《青囊雜纂》中,如同神效。《千金方》中則未見記載。總之,現在號稱能治痔瘡的人,大多都使用這個方法。但如果體虛或內有邪氣,還需同時治療內在疾病,以免治標不治本。(以上兩種方法均出自《外科發揮》)

薛立齋治療一位男子,痔瘡腫痛,便血嚴重,脈象洪數有力,但又澀滯。經書記載:因暴飲暴食,筋脈受損,腸道濕熱而導致痔瘡。這是因為風邪入侵肝臟,肝氣生風,風生熱,風邪客邪侵犯身體,淫邪之氣傷精,從而導致此病。於是給他服用黃連、當歸、黃耆、生地、防風、枳殼、白芷、柴胡、槐花、地榆、甘草等藥物,病情逐漸好轉,然後服用黃連丸痊癒。

一位男子患有痔瘡,脈象浮數有力,下午發熱疼痛。用八珍湯加黃耆、柴胡、地骨皮治療,效果稍好。但他想要快速見效,便使用腐蝕性藥物,結果疼痛難忍,絕食而死。(凡是用腐蝕性藥物治療痔瘡的,都應該先治療內在疾病,內在疾病治癒後才能治療外在疾病。)瘡瘍的癒合,取決於氣血的調和。脈象浮數有力,午後疼痛,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。丹溪翁說:瘡口癒合不良,要大劑量使用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當歸、川芎等補氣藥,外部用附子餅灸,再用補藥製成膏藥敷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