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4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4)

1.

(附脫肛)

孫文垣治周文川,肛上生一腫毒,月餘膿潰矣,但少動則出鮮血不止,大便結燥,胸膈飽悶,飲食不思。脈之,兩寸短弱,關弦尺洪滑,此氣虛血熱,陷於下部。宜補而升提,不然痔漏將作,可慮也。黃耆二錢,歸身、地榆、槐花、枳殼各一錢,升麻、秦艽各七分,荊芥穗五分,甘草三分,服後胸膈寬。惟口苦甚,前方加酒連、連翹各五分而愈。

高仰山內人痔血,裡急後重,飲食入腹,大便即行,晝夜五六度,五更咳嗽痰齁,肌肉脫,口作渴,由服涼血之劑過多,致脾氣虛不能統血也。脈之,六部皆軟弱無力。以六君子湯加荊芥穗、秦艽、陳皮、炮姜,四帖而飲食進,血全止,嗽亦定。減炮姜,倍加何首烏,又四帖,遂數年不發。

徐檢老發寒熱,臀近肛硬處生一毒,紅腫而痛,坐臥為難。外科以鑱針點開,插藥線於內,塗以爛藥,使膿血急潰。又與敷生肌藥,使易收口。受謝而去,未半月,硬處之旁,又紅腫痛,寒熱交作。召前醫,治法如前,受謝以去,遞醫遞患,幾半年矣。診之,面色青慘,脈皆濡弱,手足如冰,飲食減半。

究所服,則槐角、生地、黃柏之屬。曰:此痔癰,非痔漏也。痔漏當用掛線,以五灰膏點之可愈。今腫硬無定處,離肛門且遠,其初只可大補氣血,即有毒亦宜托出,一膿而愈。此王道之治,不勝於針刀萬萬哉?乃內用寒涼,外用收口,動輒掛線,致凝滯流注,愈而屢發,非稟厚氣強,六旬餘人安能當此?與十全大補四帖,飲食加,手足暖。大便艱澀,向潤之而不行者,今亦通利。

再以首烏四兩,人參、枸杞、當歸、黃耆、熟地各二兩,槐角、秦艽各一兩,蜜丸服之,腫處出少膿全瘳。徐喜而謔曰:予非孫君,諸外科視此臀為金穴矣。呵呵。

醫學博士齊德之云:予讀《養生必效方》,見干義傳僧覺海,少年患痔疾,其行業比冰霜,此緣飽食久坐。知痔疾者,不必酒色過度矣。故《素問》云: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癖為痔,治之故不同也。三神丸:

枳殼、皂角、五倍,蜜丸,每服二三十丸。(《精義》)

黃履素曰:予中年患痔,點洗都不效,惟白蘿蔔煎湯頻洗差佳。近讀《環中集》,載冬瓜皮同朴硝煎洗翻花痔立愈。又曰:以蘿蔔代冬瓜亦效。冬瓜未之試,蘿蔔已驗矣。

薛立齋治儒者楊舉元,素陰虛,勞則體肢倦怠,兩足發熱。服清熱等藥,熱至腰膝,大便澀滯。飲食過多,則瀉至年餘,作渴吐痰,患痔出膿。仍不節勞,則忽惡寒發熱。後患癰,膿水不止,氣血虛甚,乃用六味丸、補中益氣湯,滋養化源。喜其慎疾,年餘而痊。

陳自明治一男子患痔,未成膿,苦痛,大便難,與神仙太乙丹一錠,去後二次,痛即止,不日而消。(見蠱門。)

白話文:

[痔]

孫文垣治療周文川,肛門上方長了一個腫毒,一個多月後膿腫潰爛了,但只要稍微活動就會流鮮血不止,大便秘結乾燥,胸膈飽悶,食慾不振。把脈後發現,寸脈短弱,關、弦、尺脈洪大滑利,這是氣虛血熱,導致血液下陷到下部。應該補益氣血並使其上升,否則就會發展成痔漏,很危險。於是用黃耆、當歸、地榆、槐花、枳殼、升麻、秦艽、荊芥穗、甘草等藥物治療,服藥後胸膈感覺舒暢。只是口中苦味很重,於是又加了酒萸肉、連翹,病症就痊癒了。

高仰山內人患痔瘡出血,裡急後重,每次吃東西後就馬上要大便,一天要大便五六次,半夜咳嗽痰多聲音粗重,肌肉鬆弛下垂,口渴,這是因為服用涼血藥物過多,導致脾胃虛弱,不能統攝血液所致。把脈後發現,所有脈象都軟弱無力。於是用六君子湯加荊芥穗、秦艽、陳皮、炮姜治療,服用四帖藥後,食慾恢復,出血停止,咳嗽也好了。之後減少炮姜的用量,增加何首烏的用量,又服用四帖藥,於是多年未再復發。

徐檢老發寒熱,臀部靠近肛門的硬塊處長了一個毒瘡,紅腫疼痛,坐臥都很困難。外科醫生用鑱針點刺放膿,插入藥線,塗抹消炎藥,讓膿血迅速排出。又敷上生肌藥,讓傷口容易癒合。治療後患者離開,不到半個月,硬塊旁邊又紅腫疼痛,寒熱交替發作。又請之前的醫生治療,方法如前,患者離開後,不斷換醫生治療,持續了半年之久。診斷後發現,患者面色青灰,脈象皆濡弱,手腳冰冷,食慾減半。

追問其服用的藥物,原來是槐角、生地、黃柏之類。我說:這是痔瘡癰腫,不是痔漏。痔漏應該用掛線法治療,用五灰膏點塗即可痊癒。現在腫塊硬結位置不定,距離肛門也較遠,初期應該大補氣血,即使有毒也應該將其托出,膿腫排出後即可痊癒。這是王道之治,遠勝於針刀療法!他卻內服寒涼藥物,外用收口藥物,動不動就掛線,導致氣血凝滯,病情反覆,如果不是天生的體質強健,一個六十多歲的人怎麼能承受得了這種治療?我給他服用十全大補湯四帖,食慾增加,手腳也暖和了。大便艱澀不通的症狀也得到改善。

我又用何首烏、人參、枸杞子、當歸、黃耆、熟地黃、槐角、秦艽等藥物製成蜜丸讓其服用,腫塊處排出少量膿液後便痊癒了。徐檢老高興地說笑:我不是孫思邈,那些外科醫生把我的臀部當成金穴(重要的部位)了,哈哈!

醫學博士齊德之說:我讀《養生必效方》,看到干義傳僧覺海,年輕時患有痔瘡,他從事的工作非常辛苦,這與飽食久坐有關。患有痔瘡的人,不一定是因為酒色過度。所以《素問》說:因為飽食,筋脈受損,腸胃癖積導致痔瘡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。三神丸:枳殼、皂角、五倍子,製成蜜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。(出自《精義》)

黃履素說:我中年患痔瘡,點藥和清洗都不見效,只有用白蘿蔔煎湯頻頻清洗效果最好。最近讀到《環中集》,記載用冬瓜皮和朴硝煎湯清洗可以治療翻花痔,而且很快痊癒。書中還說,用白蘿蔔代替冬瓜也同樣有效。冬瓜還沒試過,白蘿蔔已經驗證有效了。

薛立齋治療儒生楊舉元,他素體陰虛,勞累後四肢疲倦,雙腳發熱。服用清熱藥物後,熱症上升到腰膝,大便秘結。飲食過多,就會腹瀉一年多,口渴,吐痰,患痔瘡並有膿液排出。仍然不注意休息,就會突然惡寒發熱。後來又患癰腫,膿水不止,氣血極度虛弱,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治療,滋養元氣。他很小心地調理身體,一年後痊癒。

陳自明治療一個患有痔瘡的男子,痔瘡還沒有化膿,非常疼痛,大便困難,給他服用神仙太乙丹一錠,服藥後兩次,疼痛立即停止,幾天後就痊癒了。(見於《蠱門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