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1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1)

1.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

2. 腸癰

《華佗傳》軍吏李成若咳嗽,晝夜不寤,時吐膿血。以問佗,佗言君病腸癰,咳之所吐,非從肺來也。與君散兩錢,當吐二升余膿血,吐訖自養一月,可小起,好自將愛,一年便健。十八歲當一小發,服此散亦行復瘥。若不得此藥,故當死。復與兩錢散,成得藥去。五六歲,親中人有疾如成者,謂成曰:卿今強健我欲死,何忍無急弆藥,(松之按:古語以藏為弆。)以待不祥?先持貸我,我瘥,為卿從華佗更索。

成與之。已故致譙,適佗見收,匆匆不忍從求。後閱十八年成病,竟發無藥可服,以至於死。(《三國志》)

薛立齋治金臺院僉憲,年逾五十,腹內隱痛,小便如淋,皮膚錯縱,而脈滑數,此腸癰也。脈滑數則膿已成,遂以廣東牛皮膠溶化,送太乙膏,下膿升許。更以排膿托裡藥及蠟礬丸而愈。

孫文垣治染匠婦,腹痛兩年。或以為寒為熱,為氣為血,為蟲為積,治不效。或與膏藥大如斗,貼之,痛益劇,欲去揭之,牢黏不可揭。臥舟中,數人扶之不起。往診,見其面色蒼黑,兩手枯燥如柴,六脈皆洪數。(腹痛脈洪數,內癰可知。其得生亦賴此。)問其痛之所在,解衣指示,(痛有定處。

)始知膏藥牢黏。叩其不能起步之由,乃左腳不可動,動則痛應於心。察其色脈,皆非死候,此必腸癰。左腳不能舉動,是其徵也。(俗名縮腳腸癰。)與榮衛反魂湯加金銀花為君,四帖,酒水各半煎服。一帖痛稍減,二帖下臭膿半桶,病全減,膏藥亦不揭自落。四帖完,其婦與匠來謝,並求善後之方。

龔子才治一婦人,腹痛如錐,每痛欲死,不可著手,六脈洪數,此腸癰也。用穿山甲炒、白芷、貝母、殭蠶、大黃,合一大劑,水煎服,膿血從小便處出而愈。

李士材治吳光祿夫人,患腹滿而痛,喘急異常,飲食不進。或用理氣利水之劑,二十日不效。診之,脈大而數,右尺為甚。令人按腹,手不可近。曰:此大腸癰也,脈數為膿已成。用黃耆、角刺、白芷之類,加葵根一兩,煎一碗頓服之。未申痛甚,至夜半膿血大下,昏暈不支,即與獨參湯稍安。更與十全大補,兩月而愈。

周漢卿治義烏陳氏子,腹有塊,捫之如罌。漢卿曰:此腸癰也。用大針灼而刺之,入三寸許,膿隨針迸出有聲愈。(《明史》)

薛立齋診秀水卜封君,善飲,腹痛便瀉,服分利化痰等劑不應。其脈滑數,膚皮甲錯,謂此酒毒,致腸癰而潰敗也,辭不治。仍服煎劑,果便膿而歿。

孫某治一女子腹痛,百方不效,脈滑數,時作熱,腹微急。孫曰:痛病脈當沉細,今滑數,腸癰也。以雲母膏一兩,為丸如梧子大,以牛皮膠溶入酒中,並水吞之,餉時服盡,下膿血愈。(《外科心法》)

白話文:

腸癰

華佗曾治療一位名叫李成的軍吏,李成患咳嗽,日夜不得安眠,經常吐出膿血。華佗診斷為腸癰,並說明他吐出的膿血並非來自肺部。華佗給他開了一劑藥,李成服用後吐出了二升多的膿血,休息一個月後就能稍微下床活動,好好保養一年就能恢復健康。十八歲時,李成曾輕微復發,服用同樣的藥物後痊癒。華佗當時告誡李成,若沒有這藥,他必死無疑。後來李成又幫一位朋友取藥,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找到華佗再次求藥,十八年後,李成舊疾復發,因無藥可治而亡故。

薛立齋曾治療一位年逾五十的金臺院僉憲,患者腹內隱隱作痛,小便困難,皮膚出現斑點,脈象滑數,診斷為腸癰。因脈象滑數顯示膿已形成,薛立齋便使用溶化的廣東牛皮膠和太乙膏,使患者排出一些膿液,再配合排膿托裡藥和蠟礬丸,最終治癒。

孫文垣曾治療一位染坊婦女,該婦女腹痛長達兩年,曾嘗試多種治療方法,包括寒熱、氣血、蟲積等,均無效。甚至還曾使用一大斗的膏藥敷貼,結果疼痛加劇,膏藥粘貼牢固無法揭下,臥病在床,需多人扶持才能起身。孫文垣診治時發現,患者面色蒼黑,雙手乾燥如柴,六脈皆洪數,判斷為腸癰。因疼痛部位固定,左腳不能活動,確認為俗稱“縮腳腸癰”。孫文垣遂使用榮衛反魂湯加金銀花,四劑藥後,疼痛減輕,排出大量膿臭液體,膏藥也自行脫落,患者痊癒。

龔子才曾治療一位婦人,腹痛如錐刺般劇烈,痛到難以忍受,六脈洪數,診斷為腸癰。他使用穿山甲、白芷、貝母、殭蠶、大黃等藥物,患者服藥後膿血從小便排出而痊癒。

李士材曾治療吳光祿的夫人,患者腹脹疼痛,呼吸急促,飲食不進。曾使用理氣利水藥物二十日無效。李士材診脈發現脈象洪數,按壓腹部時患者難以忍受,判斷為大腸癰,脈數顯示膿已形成。他使用黃耆、角刺、白芷等藥物,並加入葵根,患者服藥後膿血排出,服用獨參湯和十全大補後痊癒。

周漢卿曾治療義烏陳氏之子,患者腹部有腫塊,觸摸如同罌粟一般。周漢卿診斷為腸癰,使用大針灼燒後刺入三寸,膿液隨針頭噴出,患者痊癒。

薛立齋曾診治秀水卜封君,患者嗜酒,腹痛並伴有腹瀉,服用分利化痰等藥物無效,脈象滑數,皮膚出現斑點,薛立齋判斷為酒毒導致腸癰潰敗,拒絕治療,患者最終服藥後排出膿血而亡故。

孫某曾治療一位腹痛的女子,多種療法無效,脈象滑數,間或發熱,腹部微緊。孫某判斷為腸癰,使用雲母膏製成藥丸服用,排出膿血而痊癒。

薛立齋曾治療通府張廷用,患者患腸癰已兩個多月,時常排出膿液,身體疲倦怕冷,薛立齋判斷為邪氣已去,元氣不足,於是使用托裡散和益氣湯,並囑咐患者食用豬肚肺湯調米粉,慢慢調理,最終痊癒。

一位男子小腹疼痛且堅硬,小便頻數,時有汗出,脈象遲緊,服用大黃湯排出瘀血,再服用薏苡仁湯痊癒。

一位男子患腸癰,膿已形成,服用雲母膏排出膿液,再配合排膿托裡藥痊癒,但因不遵守禁忌而導致病情加重,最終無法治療。

一位腸癰患者,疼痛難忍,身體彎曲,無法伸直。一位道士建議他飲用兩碗純黃狗血加白酒,患者飲用四碗後,次日排出膿血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