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二(外科) (9)
卷三十二(外科) (9)
1. 腰疽
薛立齋治府庠彭碧溪,患腰疽,服寒涼敗毒之藥,色黯不痛,瘡頭如鋪黍,背重不能安寢,耳瞶目白,面赤無神,小便頻澀,作渴迷悶,氣粗短促,脈浮數,重按如無。先用滋水之藥一劑,少頃,便利渴止,背即輕爽。乃砭出瘀血,以艾半斤許,明灸患處,外敷烏金膏,內服參、耆、歸、朮、肉桂等藥至數劑,元氣稍復。自疑肉桂辛熱,一日不用,手足並冷,大便不禁。
仍用肉桂及補骨脂二錢,肉豆蔻一錢,大便復常,其肉漸潰。更用當歸膏以生肌肉,八珍湯以補氣血而愈。
錦衣傅允承母,年逾七十,腰生一㿔,作癢異常,脈浮數,反惡寒,曰:此瘡瘍症也。未潰而先弱,何以收斂?況大便不通,則真氣已竭,治之無功。因懇請不得已,用六君加藿香、神麯。數劑飲食漸進,大便始通,更用峻補之劑,潰而膿清作渴。再用參、耆、歸、地、麥冬、五味,渴止。
彼喜曰:可無虞矣。曰:尚難收斂,先日之言也。彼疑,遂速他醫,卒致不起。
舉人顧東溪,久作渴。六月初,腰患疽,不慎起居,瘡潰尺許,色黯敗臭,小便如淋,唇裂口刺。七月終請治,左尺洪數,左關浮澀,謂先渴而患疽者,乃腎水乾涸,虛火上炎,多致不起。今膿水敗臭,色黯不痛,瘡口張大,乃脾氣敗而肌肉死也;小便如淋,痰壅喘促,口乾舌裂,乃脾肺敗而腎水絕也。左尺洪數,腎無所生也;左關浮澀,肺克肝也。
況當金旺之際,危殆速矣。二日後果歿。蓋此症發於兩月方歿者,乃元氣虛不能收斂也。若預為調補,使氣血無虧,亦有得生者。
一男子腰患毒,膿熟不潰。針之,膿大泄,反加煩躁,以聖愈散湯四劑而寧。更以人參養榮湯加麥冬、五味,兩月而愈。此人後患濕氣,遂為痼疾。凡瘡膿血去多,瘡口難合,尤當補益,務使氣血平復,否則更患他症,必難治療。慎之。
一男子腰中患疽,發而不潰,其氣血止能發起,不能培養為膿也。投大補藥數劑而潰,又數劑膿出尚清。乃服參耆歸術膏斤余,膿少稠。數斤,膿漸稠,肌肉頓生。大凡癰疽藉血氣為主,若患而不起,或潰而不腐,或不收斂,及膿少或清,皆氣血之虛也。宜大補之,最忌攻伐之劑。
亦有膿反多者,乃氣血不能禁止故也。若潰後發熱作渴,脈大而膿愈多,屬真氣虛而邪氣實也,俱不治。常見血氣充實之人,患瘡皆腫高色赤,易腐潰而膿且稠,又易於收斂。怯弱之人多不起發,不腐潰,又難於收斂。若不審察而妄投攻劑,虛虛之禍不免矣。若患後當調養,若瘰癧流注之症,尤當補益也。
否則更患他症,必難於措治。慎之。
有人腰間生一毒癰,紅腫未破皮,痛不可忍,俯躬而行。一人取新殺牡豬肝,切片如瘡貼上,外以布纏定。一對晝,其病良已。肝色變黑,臭不可近,棄之地,犬不食。下有小指大一點尚硬,乃肝少未貼滿所致,竟亦無他。
白話文:
腰疽
薛立齋治療府學裡一位名叫彭碧溪的人,患有腰疽,服用寒涼敗毒的藥物後,顏色暗淡不痛,瘡口像鋪滿黍米一樣,背部沉重無法安睡,耳朵發昏,眼白,臉紅無神,小便頻數澀痛,口渴迷糊煩悶,呼吸粗短急促,脈搏浮數,重按則似無脈。先用滋陰利水的藥物一劑,不久,小便通暢,口渴止住,背部也輕鬆舒適了。於是用針灸排出瘀血,再用約半斤艾條,在患處施以灸法,外敷烏金膏,內服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蒼朮、肉桂等藥物數劑,元氣稍有恢復。因為懷疑肉桂辛熱,有一天沒服用,手腳都變冷,大便失禁。於是又服用肉桂和補骨脂,肉豆蔻,大便恢復正常,膿瘍開始潰爛。接著用當歸膏生肌,用八珍湯補氣血,終於痊癒。
錦衣衛傅允承的母親,年過七十,腰部生了一個瘡瘍,奇癢無比,脈搏浮數,反而惡寒。診斷為瘡瘍症。瘡瘍還沒潰爛就先虛弱了,怎麼能用收斂的藥物?況且大便不通,說明元氣已衰竭,治療也沒效果。無奈之下,只好用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神麴。服用幾劑後,飲食逐漸好轉,大便開始通暢,再用峻補的藥物,瘡瘍潰爛,膿液清澈,但仍然口渴。再次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生地黃、麥冬、五味子,口渴就止住了。
病人高興地說:可以安心了吧!我說:還難以收斂,這是我先前就說過的。病人懷疑我的診斷,於是趕緊找了其他醫生,最終不幸去世。
舉人顧東溪,很久以來就口渴。六月初,腰部患了疽,不注意起居,瘡瘍潰爛尺許長,顏色暗淡發臭,小便像淋漓不盡一樣,嘴唇乾裂,口腔潰瘍。七月底求治,左尺脈洪大而數,左關脈浮而澀,認為先口渴後患疽,是腎水枯竭,虛火上炎,多半會死。現在膿水發臭,顏色暗淡不痛,瘡口張大,是脾氣敗壞,肌肉壞死;小便像淋漓不盡一樣,痰濁壅塞,呼吸急促,口乾舌裂,是脾肺敗壞,腎水枯竭;左尺脈洪大而數,是腎氣不足;左關脈浮而澀,是肺金克肝木。
況且正值金秋季節(指秋季),病情危急,很快就會死亡。果然兩天後就去世了。之所以這個病症從發病到死亡用了兩個月,是因為元氣虛弱,不能收斂。如果預先調補,使氣血不虧損,也可能活下來。
一個男子腰部患毒,膿瘍成熟卻不潰爛。用針刺後,膿液大量流出,反而更加煩躁,於是服用聖愈散湯四劑後才平靜下來。接著服用人參養榮湯加麥冬、五味子,兩個月後痊癒。但此人後來患了濕氣,成了慢性疾病。凡是瘡瘍膿血流失太多,瘡口難以癒合的,更應該補益,務必使氣血恢復平衡,否則會患上其他疾病,就更難治療了。要謹慎。
一個男子腰部患疽,發病但不潰爛,他的氣血只能使疾病發作,卻不能化膿。服用大補藥數劑後才潰爛,又服用數劑後,膿液流出,但還很清澈。於是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蒼朮膏一斤多,膿液減少,也變稠了。服用幾斤後,膿液更稠,肌肉也慢慢長出來了。大凡癰疽都依靠氣血,如果患病卻不發作,或潰爛而不腐化,或不能癒合,以及膿液量少或清澈,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。應該大補,最忌諱攻伐的藥物。
也有一些膿液反而很多的,那是氣血不能控制的緣故。如果潰爛後發熱口渴,脈搏洪大而膿液更多,屬於真氣虛弱而邪氣盛實,這類情況是治不好的。常見到氣血充實的人,患瘡瘍都腫得高高、顏色鮮紅,容易腐爛潰瘍,膿液也稠,也容易癒合。體質虛弱的人,大多數不發作,不腐爛,也不容易癒合。如果不仔細辨別就亂用攻邪的藥物,就會造成虛上加虛的禍患。患病後應該調養,像瘰癧、流注等疾病,更應該補益。
否則會患上其他疾病,就更難治療了。要謹慎。
有人腰間生了一個毒癰,紅腫還沒破皮,痛得無法忍受,只能彎腰行走。有人取新鮮殺死的豬肝,切成片狀,貼在瘡瘍上,外面用布包紮好。一天後,病情就好轉了。豬肝顏色變黑,臭不可聞,扔在地上,連狗都不吃。還有一小塊,像小指頭大小,還是硬的,那是豬肝沒有完全貼滿造成的,最後也沒有其他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