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二(外科) (7)
卷三十二(外科) (7)
1. 腹癰
薛立齋治上舍周一元,腹患癰,三月不愈,膿水清稀,朝寒暮熱。服四物、知、柏之類,食少作瀉,痰涎上湧。服二陳、枳實之類,痰涎愈甚,胸膈痞悶。問故,曰:朝寒暮熱,血氣虛也,食少作瀉,脾腎虛也,悉因真氣虛而邪氣實也。當先壯其胃氣,使諸臟有所稟而邪自退矣。
乃遂用六君子、黃耆、當歸,數劑諸症漸退。又用十全大補湯,肌肉漸斂,更用補中益氣調理而愈。
從侄孫年十四而畢姻。乙巳春,年二十四,腹中作痛。用大黃等藥二劑,下血甚多,胸腹脹滿,痰喘發熱。又服破氣降火藥,一劑汗出如水,手足如冰。薛歸診之,左關洪數,右關尤甚,乃腹癰也。雖能收斂,至夏必變而成瘵症。用參、耆各一兩,歸、術各五錢,陳皮、茯苓各三錢,炙草、炮姜各一錢,二劑諸症稍退,腹始微赤,按之覺痛。又二劑作痛,又二劑腫痛,脈滑數。
針出膿瘀,更用大補湯,精神飲食如故。因遺精,患處色黯,用前藥加五味、山萸、山藥、骨脂、吳萸等劑,瘡口漸斂,瘵症悉具。其脈非洪大而數,即微細如無,惟專服獨參湯、人乳汁少復,良久仍脫。曰:當備後事,以俟火旺,乃禱鬼神。巫者歷言往事如見,更示以方藥,皆峻利之劑,且言保其必生。
敬信服之,後果歿。經曰:拘於鬼神者,不可與言至德。而況又輕信方藥於邪妄之人耶,書此以警後患。
薛立齋治一男子,腹患癰,腫硬不潰,乃陽氣虛弱,嘔吐少食,乃胃氣虛寒,法當溫補脾胃。假如腫赤痛甚,煩躁脈實而嘔,為有餘,當下之;腫硬不潰,脈弱而嘔,為不足,當補之。若痛傷胃氣,或感寒邪穢氣而嘔者,雖腫瘍,猶當助胃壯氣。彼信不真,仍服攻伐藥而嘔甚。
復請治,脈微弱而發熱。曰:熱而脈反靜,脫血脈反實,汗後脈反躁者,皆為逆也。辭不治,果歿。
秋官錢可容腹患癰,焮腫煩渴作痛,飲冷,大便不通,脈沉數實,此熱毒蘊於內。清熱用消毒散加大黃二錢,一劑諸症悉退。但形氣頓虛,用托裡消毒散去銀花、白芷,倍加參、耆、歸、術而安。
毛礪安側室,肚患癰月餘矣,色黯不腫,內痛作嘔,飲食不入,四肢逆冷,其脈或脫絕或浮大,雜用定痛敗毒之藥。曰:此氣血俱虛而作痛,內決無膿,不治之症也。強用大溫補之藥,二劑痛止色赤,飲食少進。謂但可延日而已。人皆以為有膿,復強針之,又用大補之劑,始生清膿少許。眾仍以為毒結於內,用攻膿保其必生,殊不知乃速其死耳。惜哉。
一男子腹患癰,腫硬木悶,煩熱便秘,脈數而實,以黃連內疏湯,一劑少愈。以黃連解毒散,二劑頓退。更以金銀花散四劑,瘡頭出水而消。
一男年逾三十,患腹癰腫,脈數喜冷。齊氏云:瘡瘍腫起堅硬,瘡疽之實也。河間云:腫硬木悶,喜飲冷,邪氣在內也。遂用清涼飲,倍用大黃,三劑稍緩。次以四物湯加芩、連、山梔、木通,四劑而遂潰。更以十宣散去參、耆、肉桂,加金銀花、天花粉漸愈。彼欲速效,自服溫補之劑,致腹俱腫,小便不利。
白話文:
腹癰
薛立齋治療一位上舍生周一元,腹部患有癰疽,三個月未癒,膿水稀薄,早晨畏寒,晚上發熱。服用四物湯、知母、柏子仁等藥物後,食慾不振,並出現腹瀉,痰涎湧上喉嚨。服用二陳湯、枳實等藥物後,痰涎更加嚴重,胸膈部感到痞悶。薛立齋詢問病因後認為,早晨畏寒晚上發熱是血氣虛弱的表現,食慾不振並腹瀉是脾腎虛弱的表現,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真氣虛弱而導致邪氣積聚造成的。因此,應該先補益胃氣,使各個臟腑得到滋養,邪氣自然會消退。
於是,薛立齋使用六君子湯、黃耆、當歸等藥物,幾劑藥後,諸多症狀逐漸減輕。之後又使用十全大補湯,肌肉逐漸恢復,再用補中益氣湯調理,最終痊癒。
薛立齋的從侄孫十四歲結婚,二十四歲時腹部疼痛。用了大黃等藥物兩劑,瀉下很多血,胸腹脹滿,痰喘發熱。又服用破氣降火藥一劑,汗出如水,手足冰冷。薛立齋診斷為腹癰,認為即使能暫時控制,到夏天必會轉變成瘵病。於是,使用人參、黃耆各一兩,當歸、白術各五錢,陳皮、茯苓各三錢,炙甘草、炮薑各一錢,兩劑藥後症狀稍減,腹部開始微紅,按壓有痛感。再服用兩劑藥,疼痛加劇,又服用兩劑藥,腫痛明顯,脈象滑數。
薛立齋用針排出膿血,之後使用大補湯,精神食慾恢復如常。因出現遺精,患處顏色暗淡,於是將之前的藥方加入五味子、山茱萸、山藥、骨碎補、吳茱萸等藥物,瘡口逐漸癒合,但瘵病症狀卻全部出現。他的脈象時而洪大而數,時而微細幾乎摸不到,只服用獨參湯和少量人乳,病情卻日益加重,最後去世。薛立齋說應該準備後事,等待病情惡化,並祈禱鬼神。巫者詳細描述了過去的事情,如同親眼所見,並開出一些峻猛攻伐的藥方,保證病人一定能活。
病人相信並服用,最終還是去世了。醫書記載:拘泥於鬼神的人,不可與之談論至高的道德,何況還輕信邪妄之人的藥方呢?記載此事,以警示後人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男子,腹部患有癰疽,腫硬不潰爛,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,伴有嘔吐、食慾不振,是胃氣虛寒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溫補脾胃。如果腫脹發紅疼痛劇烈,煩躁不安,脈象實數且嘔吐,這是邪氣有餘,應該瀉下;如果腫脹硬而不潰爛,脈象虛弱且嘔吐,這是邪氣不足,應該補益。如果疼痛傷及胃氣,或者感受寒邪穢氣而嘔吐,即使是腫瘍,也應該扶助胃氣,增強正氣。但這位病人不信,仍然服用攻伐的藥物,嘔吐更加嚴重。
再次求醫時,脈象微弱而發熱。薛立齋說:發熱而脈象反而靜止,脫血而脈象反而實數,汗出後脈象反而躁動,這些都是逆證。薛立齋拒絕治療,病人最終去世。
秋官錢可容腹部患有癰疽,紅腫煩渴疼痛,喜飲冷水,大便秘結,脈象沉而數且實,這是熱毒蘊積於體內。薛立齋用清熱解毒的藥方,加入大黃兩錢,一劑藥後諸症狀全部消失。但是,由於形氣驟然虛弱,於是使用托裡消毒散,去除銀花、白芷,加倍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術來調養身體。
毛礪安的側室,腹部患癰一個多月了,顏色暗淡不腫脹,內部疼痛並嘔吐,飲食不進,四肢厥冷,脈象時而微弱幾乎絕,時而浮大,用了很多止痛敗毒的藥物。薛立齋說:這是氣血俱虛而引起的疼痛,內部沒有膿液,是不治之症。強行使用溫補藥物,兩劑藥後疼痛停止,顏色發紅,飲食稍有進展,這只能延緩病情而已。大家都認為有膿,於是強行用針刺破,又使用大補藥物,才排出少量清稀的膿液。大家仍然認為毒邪結聚於內,使用攻破膿毒的藥物來保住性命,殊不知反而加速了死亡。可惜啊!
一位男子腹部患癰,腫硬如木,胸悶煩熱便秘,脈象數而實,薛立齋用黃連內疏湯,一劑藥後稍有緩解。用黃連解毒散兩劑,病情迅速減輕。再用金銀花散四劑,瘡頭流出膿水而消腫。
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,患有腹部癰腫,脈象數且喜愛寒冷。齊氏說:瘡瘍腫起堅硬,是瘡疽實證。河間說:腫硬如木,喜飲冷水,邪氣在內。於是使用清涼的藥方,加倍大黃,三劑藥後稍有緩解。接著使用四物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木通,四劑藥後瘡瘍潰爛。再用十宣散去除人參、黃耆、肉桂,加入金銀花、天花粉,逐漸痊癒。病人想快速見效,自己服用溫補藥物,結果導致腹部更加腫脹,小便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