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 (15)

1. 發背

又托裡敗毒散:綿黃耆鹽水炒,三錢或五錢,或八錢、一兩;水炙甘草節二錢,可加至四五錢;赤芍二錢;金銀花三錢;茜草江西出、細如燈心者,三錢;何首烏五錢;白殭蠶炙研,六分;白芨二錢五分;皂角刺一錢;貝母二錢;天花粉三錢;穿山甲土炒、研,一錢;鼠黏子炒研,一錢;蟬蛻去翼足,一錢。先用夏枯草五兩,河水五大碗,煎三碗,入前藥同煎至一碗,不拘時服。

陰症去後五味,加人參三錢,麥冬五錢。

又潰後服方:人參三錢;麥冬五錢;綿黃耆蜜炒,五錢或一兩;炙甘草二錢;五味子蜜拌蒸,一錢;白芍酒炒,三錢;金銀花三錢;山藥炒,三錢。水煎服。潰瘍忌術,腫瘍忌當歸。(《廣筆記》)

白話文:

發背
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發背。先用夏枯草煎湯,再加入其他藥材同煎。藥材包括:綿黃耆(鹽水炒)、炙甘草、赤芍藥、金銀花、茜草(江西產,細如燈芯)、何首烏、白殭蠶(炙研)、白芨、皂角刺、貝母、天花粉、穿山甲(土炒研)、鼠黏子(炒研)、蟬蛻(去翼足)。 用量依次為:三到八錢或一兩、二到四五錢、二錢、三錢、三錢、五錢、六分、二錢五分、一錢、二錢、三錢、一錢、一錢、一錢。 煎好後不拘時服用。

如果陰症消退後,可以加入人參和麥冬。

如果已經潰爛,則服用另一個方子:人參、麥冬、綿黃耆(蜜炒)、炙甘草、五味子(蜜拌蒸)、白芍藥(酒炒)、金銀花、山藥(炒)。用量依次為:三錢、五錢、五錢或一兩、二錢、一錢、三錢、三錢、三錢。水煎服。 需要注意的是,潰瘍不能動手術,腫瘍不能用當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