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 (6)

1. 發背

黃汝耘患發背,用生肌散太早,益潰,大便泄瀉,其脈微緩,此脾胃虛也。用二神丸以止其瀉,次用大補藥以固其本,更用豬蹄湯洗患處,用黃耆末以塗其外。喜其初起曾用艾灸,毒不內攻,兩月而愈。

許鴻臚發背十餘日,腫硬木悶。肉色不變,脈沉而實。此毒在內,先以黃連內疏湯,更以消毒托裡藥,其毒始發。奈欲速愈,急用生肌藥,患處如負石,身如火焮,遂致不起。

李氏云:龍游有患背疽者大潰,五臟僅隔膜耳,自謂必死。用鯽魚去腸實,以羯羊糞烘焦為末,干糝之,瘡口自收。此出洪氏方,屢用有效,故附於此。復候膿少,欲生肌肉時用之耳。(陳自明《外科精要》)

江陰舉人陳鳴岐,寓京患背疽,用大補之劑而愈。翌日欲回,先期設席作謝,對談如常。是晚得家信,大拂其意,惱怒,發熱,作渴,食梨子少許,至夜半連瀉數次。早促薛視脈,已脫矣,竟至不起。夫梨者,利也。疏利下行之物,凡脾胃虛寒,產婦金瘡者,皆當忌之。(所云大補之劑,必參、耆也。

大瘡之後,陰氣大傷,不聞有善後之圖,以致卒然致變,乃歸咎於食梨,何其善於諉罪耶?)

(琇按:其人瘍初愈,元氣未復,困怒而動厥陽之火,致發熱作渴,其肝木之蹶張,不待言矣。木盛剋土,非嘔即瀉,少許梨子,何遽云爾?)

陳自明治一男子患發背,瘡頭如粟,重如負石,以神仙太乙丹內服外塗,後去三四次,每去肛門如炙,不日而瘳。

一婦人患此症,腫痛發熱,睡語,脈大,用清心湯一劑而安。以金銀花、甘草、天花粉、當歸、栝蔞、黃耆,數劑漸潰。更以托裡藥而愈。(方最平穩。)

一男子患此症已愈,惟一眼翻出胬肉如血,(即名翻花瘡。)三月不愈,乃傷風寒也。以生豬脂調藜蘆末塗之即愈。亦有胬出五寸許者,尤宜用此藥也。烏梅塗之亦效,但緩。硫磺亦可。

一男子背患毒,焮痛,飲冷發熱,多汗便秘,譫語,以破棺丹二丸而寧。以金銀花散四劑,膿成開之,更用托裡藥而愈。

一婦人患此症,膿成脹痛不安,針之,投托里消毒藥即愈。大抵發背之症,雖發熱瘀痛,形勢高大,煩渴不寧,脈若有力,飲食頗進,可保無虞。其膿一潰,諸症悉退。多有因膿不得外泄,以致疼痛。若用敗毒寒涼攻之,反致誤事。若有膿即針之,膿一出,苦楚即止。膿未成而熱毒作痛者,用解毒之藥。

亦有腐潰尺余者,若無惡症,投以大補之劑,肉最易生,亦無所妨。惟忌腫不高,色不赤,不焮痛,脈無力,不飲食,腫不潰,腐不爛,膿水清,或多而不止,肌肉不生,屬元氣虛也,皆難治,宜峻補之。其或膿血既泄,腫痛尤甚,膿水腥臭,煩躁時嗽,腹痛渴甚,瀉利無度,小便如淋,乃惡症也,皆不治。(徐靈胎曰:峻補必兼托毒,亦不全在參、附。

白話文:

發背

黃汝耘患了發背,過早使用生肌散,導致潰瘍加重,並伴隨腹瀉,脈象微弱緩慢,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。於是先用二神丸止瀉,然後用大補藥來滋補根本,同時用豬蹄湯清洗患處,並外敷黃耆末。幸好他初期曾用艾灸,毒氣沒有內侵,兩個月便痊癒了。

許鴻臚患發背十多天,腫脹堅硬,像木頭一樣沉悶,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脈象沉而有力。這是毒邪內在的表現,所以先用黃連內疏湯內服,再用消毒托裡藥外敷,使毒邪得以排出。但他急於求成,過早使用生肌藥,結果患處像壓了塊石頭一樣沉重,全身像火燒一樣發熱,最終不治身亡。

李氏說:龍游有人患背疽,潰瘍很大,五臟只隔著一層薄膜,自認為必死無疑。他用鯽魚(去除內臟)和烘烤至焦黑的羯羊糞末混合,塗在傷口上,結果瘡口自行癒合。這個方子出自洪氏方,屢試有效,因此記載於此。但需等到膿液減少,將要長出新肉時才使用。

江陰舉人陳鳴岐,在京師患了背疽,用大補的藥物治癒了。第二天準備回家,還提前設宴慶祝,談笑風生。當晚收到家信,非常不高興,惱怒之下,發熱口渴,吃了少量梨子,半夜腹瀉多次。早晨請薛某診脈,已經氣絕身亡了。梨子性味偏於通利,凡是脾胃虛寒、產婦、金瘡患者都應忌食。 (文中所說的大補藥劑,一定是人參、黃耆之類。)

(大瘡癒後,陰氣大傷,卻沒有善後調理,導致突然病情變化,卻歸咎於食用梨子,真是善於推卸責任啊!)

(按語:此人瘡瘍初愈,元氣尚未恢復,由於憂怒而激動了厥陰之火,導致發熱口渴,肝木之氣亢盛,不言而喻。肝木過盛克脾土,必然嘔吐或腹瀉,少量梨子,怎能如此輕易就怪罪於它呢?)

陳自明治療一位男子患發背,瘡瘍初起如米粒大小,卻沉重得像壓了塊石頭一樣,用神仙太乙丹內服外塗,數次之後,每次大便都像火燒一樣疼痛,不久便痊癒了。

一位婦人患此病,腫痛發熱,睡覺時說胡話,脈象洪大,用清心湯一劑就安靜下來了。然後用金銀花、甘草、天花粉、當歸、栝樓、黃耆等藥數劑,使瘡瘍漸漸潰破。再用托裡藥,就痊癒了。(這個方子非常平穩。)

一位男子患此病痊癒後,只有一隻眼睛翻出來血紅色的胬肉(即翻花瘡),三個月不愈,原來是傷了風寒。用生豬油調和藜蘆末塗抹,就痊癒了。即使胬肉突出五寸,也應該用此藥。烏梅塗抹也有效,但較慢。硫磺也可使用。

一位男子背部患毒,發熱疼痛,喝冷水就發熱,多汗便秘,胡言亂語,服用破棺丹兩丸後症狀就平靜下來了。再用金銀花散四劑,膿液形成後,將其排出,再用托裡藥,就痊癒了。

一位婦人患此病,膿液形成後脹痛難忍,用針刺破,並服用托裡消毒藥,就痊癒了。總之,發背雖然發熱瘀腫、形勢嚴重、煩渴不安,脈象有力,飲食尚可,一般來說可以保無大礙。膿液一旦排出,諸症皆消退。許多疼痛都是因為膿液不能排出。如果用寒涼敗毒之藥攻治,反而會弄巧成拙。如有膿液就用針刺排出,膿液一出,痛苦就停止了。膿液未成而熱毒疼痛者,則應用解毒之藥。

也有一些腐爛潰瘍長達尺余的,如果沒有其他惡症,可以服用大補之藥,肉芽最容易長出,也沒有妨礙。唯獨忌諱腫塊不高,顏色不紅,不發熱疼痛,脈象無力,不思飲食,腫塊不潰爛,膿水清稀,或者膿水很多止不住,肌肉不生長,這是元氣虛弱的表現,都難以治療,應該採用峻補的方法。如果膿血已排,腫痛更加嚴重,膿水腥臭,煩躁咳嗽,腹痛口渴嚴重,腹瀉不止,小便困難,這是惡症,都難以治療。(徐靈胎說:峻補必須兼顧托毒,也不完全依靠人參、附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