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 (5)
卷三十 (5)
1. 發背
憲副屠九峰,孟春患此,色黯漫腫,作渴便數,尺脈洪數。此腎水乾涸,當歿於火旺之際。不信,更用苦寒之藥,復傷元氣,以促其歿。
一男子不慎房勞,背胛腫高三寸許,闊經尺余,自汗盜汗,內熱發熱,口乾飲湯,脈浮大,按之弱澀,此陰虛氣節為患。用十全大補加五味、麥冬、山萸、山藥,四劑諸症悉退。後乃別用流氣飲一帖,虛症悉具,腫硬如石,仍以前藥六劑,始得愈。
一儒者背腫一塊,按之則軟,肉色如故,飲食如常,勞則吐痰體倦,此脾氣虛而痰滯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少加羌活,外用陰陽散,以薑汁調搽而消。後因勞,頭暈作嘔,仍以前藥去羌活,加生薑、蔓荊子而愈。
節推王器之,背患疽,瘡頭如黍,焮痛背重,脈沉而實,此毒在內。服黃連內疏湯,二劑少退。更與仙方活命飲而愈。
舉人劉華甫,焮腫作痛,脈浮而數,此毒蓄於經絡。用內托復煎散二劑,而焮腫作痛。用仙方活命飲四劑,而腫痛止。更用托裡藥而愈。
一儒者患背疽,腫焮痛甚,此熱毒蘊結而熾盛。用隔蒜灸而痛止。服仙方活命飲而腫消。更與托裡藥而潰愈。
一男子患背疽,腐肉雖潰而新肉不生,此毒氣解而脾胃之氣虛也。用六君子加芎、歸、五味、黃耆漸愈。用十全大補湯全愈。
一男子背患疽,腫痛,赤暈尺余,背如負石。其勢當峻攻,其脈又不宜,遂用針砭赤處,出紫血碗許,腫痛頓退。更用神功散及仙方活命飲二劑,瘡口及砭處出血水而消。
一男子背患疽,肉腐膿清,肌肉不生,此邪去而氣血俱虛也。用十全大補湯,月餘而斂。
通府張廷儀背患疽,作嘔焮痛,大便秘結,口乾作渴,此內蘊熱毒。用竹葉石膏湯二劑,諸症頓退。用托裡消毒散,四畔腫消。用仙方活命飲,瘡亦尋愈。
一男子背瘡,潰而瘀血不散,此陽氣虛弱也。用參、耆、歸、術峻補,更以桑枝灸,又用托裡散加肉桂,瘡口自斂,補接陽氣之法也。
一男子背瘡,漫腫微痛,食少體倦,此症屬形病俱虛,法當補元氣為主。彼不信,乃用攻毒之劑,中央肉黯五寸許,惡症悉具,復求治。曰:此胃氣虛寒而變症作矣,當急溫補脾胃,則惡症自退,黯肉自生。仍不信,乃割死肉祛惡症,遂至不起。
水部曹文兆背胛患之,半月餘,瘡頭如粟,且多內痛如刺,其脈歇止。此元氣虛而疽蓄於內,非灸不可,遂灼二三十壯,飲以六君加藿香。服數劑,瘡勢漸退,內痛頓去,胃脈漸至。但瘡色紫,瘀肉不潰,此陽氣虛也,燃桑枝灸患處,以解散其毒,補接陽氣。仍以前藥加參、耆、歸、桂,色赤膿稠,瘀肉漸腐,兩月而愈。
夫邪氣沉伏,真氣怯弱,不能起發,須灸而兼大補。若投以常藥,待其自潰,鮮有不誤者。
白話文:
發背
九峰先生,孟春時節患發背,皮膚黯淡腫脹,口渴頻尿,寸脈洪數。這是腎水乾涸,將死於火旺之時。他不相信,又用了苦寒的藥物,反而傷了元氣,加速了他的死亡。
一位男子因房事過度,背部腫脹,高約三寸,寬約一尺,自汗盜汗,內熱發熱,口乾舌燥,脈浮大而按之則弱澀,這是陰虛氣滯所致。用了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、麥冬、山茱萸、山藥,四劑後諸症皆退。後來又用了一帖流氣飲,虛症全部顯現,腫塊堅硬如石,又用之前的藥方六劑,才得以痊癒。
一位儒者背部腫起一塊,按之柔軟,皮膚顏色如常,飲食正常,勞累則吐痰身體疲倦,這是脾氣虛弱且痰濕停滯。用了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少加羌活,外用陰陽散,用薑汁調和塗擦而消腫。後來因勞累,頭暈嘔吐,又用之前的藥方去羌活,加生薑、蔓荊子而痊癒。
節推王器之,背部患有疽,瘡頭如黍米大小,紅腫疼痛,背部沉重,脈沉而實,這是毒邪在內。服用黃連內疏湯兩劑,症狀略微減輕。又服用仙方活命飲而痊癒。
舉人劉華甫,紅腫疼痛,脈浮數,這是毒邪蓄積於經絡。用了內托復煎散兩劑,紅腫疼痛依舊。用了仙方活命飲四劑,腫痛停止。又用托裡藥而痊癒。
一位儒者患背疽,腫脹紅腫疼痛劇烈,這是熱毒蘊結而熾盛。用隔蒜灸,疼痛停止。服用仙方活命飲,腫消。又用托裡藥,膿瘡潰爛而癒。
一位男子患背疽,腐肉雖已潰爛但新肉不生,這是毒氣已解但脾胃之氣虛弱。用了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、五味子、黃耆漸漸痊癒。用十全大補湯完全痊癒。
一位男子背部患疽,腫痛,紅暈範圍約一尺,背部如負重石。病情應該峻猛攻治,但脈象又不適宜,於是用針刺紅腫處,放出紫血一碗左右,腫痛立刻減輕。又用神功散及仙方活命飲兩劑,瘡口和針刺處流出膿水而消腫。
一位男子背部患疽,肉腐膿清,肌肉不生,這是邪氣已去但氣血俱虛。用十全大補湯,一個多月後傷口癒合。
通府張廷儀背部患疽,嘔吐紅腫疼痛,大便秘結,口乾渴,這是內蘊熱毒。用竹葉石膏湯兩劑,諸症立刻減輕。用托裡消毒散,四週腫脹消退。用仙方活命飲,瘡也很快痊癒。
一位男子背部瘡瘍,潰爛而瘀血不散,這是陽氣虛弱。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峻猛補益,又用桑枝灸,又用托裡散加肉桂,瘡口自行癒合,這是補益陽氣的方法。
一位男子背部瘡瘍,漫腫輕微疼痛,食慾減少身體疲倦,此症屬於形氣俱虛,應該以補益元氣為主。他不相信,用了攻毒的藥物,中央皮膚黯黑約五寸,惡症全部出現,又來求治。我說:這是胃氣虛寒而導致病情加重,應該緊急溫補脾胃,則惡症自退,黯黑皮膚也會再生。他還是不相信,割除了壞死組織祛除惡症,結果死亡。
水部曹文兆背部患病,半個月餘,瘡頭如粟米,而且內部疼痛如刺,脈象停歇。這是元氣虛弱而疽毒蓄積於內,非灸不可,於是灸灼二三十壯,服用六君子湯加藿香。服用幾劑後,瘡瘍病情漸退,內痛頓消,脈象漸復。但瘡瘍顏色紫暗,瘀血不潰,這是陽氣虛弱,燃燒桑枝灸患處,以解散毒邪,補益陽氣。仍用之前的藥方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肉桂,瘡瘍顏色變紅,膿液稠厚,瘀血漸漸腐爛,兩個月痊癒。
邪氣沉伏,真氣虛弱,不能自行發散,必須灸治並同時大補。如果只用普通的藥物,等待其自行潰爛,很少有不誤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