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 (3)

1.

黃錦芳曰:古人論虛癇之症,晝發責之陽蹺虛損,用十補湯加益智仁;夜發責之陰蹺虛損,用六味丸加鹿角膠,或用紫河車、當歸、人參。蓋陽蹺之脈,同陽維護背之陽。其脈起於足根中,上合三陽,從足太陽膀胱經足外踝下五寸陷中申脈穴,從肩入頸,糾屬目內眥,而合太陽,主持肌肉以上之表,通貫六腑,而使左右機關敏速不滯。曰陽蹺者,謂其所起、所循、所入、所止皆在陽之經也。

白話文:

黃錦芳說:古人論述虛癇症,白天發病就歸咎於陽蹺虛損,用十補湯加上益智仁;夜晚發病就歸咎於陰蹺虛損,用六味丸加上鹿角膠,或用紫河車、當歸、人參。這是因為陽蹺脈,與陽維脈共同維護背部的陽氣。它的脈絡起於足根中,向上與三陽經相合,從足太陽膀胱經足外踝下五寸陷中申脈穴,沿肩部入頸部,糾纏於目內眥,並與太陽經相合,主導肌肉以上的表層,貫通六腑,使左右器官靈活敏捷,不致停滯。稱之為陽蹺,是因為它從起點、行經路線、入點、止點,都屬於陽經。

是病則見跌仆倒地,身軟作聲而癇,及或脈緩而伸為瘲。衛氣不行於陰為不寐,脈則兩寸浮細而緊,治當補其左右之陽。陰蹺之脈,同陰維護腹之裡,其脈亦起於跟中,由足少陰腎別脈然骨穴,上行內踝,從股入胸腹,上至咽喉精明穴,合於太陽。陽蹺與陰蹺,並榮於目,主持肌肉以下之踝,通貫五臟,而使左右機關敏速不滯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生病,就會出現跌倒在地、身體軟弱無力的症狀,伴隨痙攣,脈搏緩慢而伸展無力,則為久病纏身。衛氣在體內陰分運行不暢,就會導致失眠,脈搏浮細而緊的部位在兩寸,治療應當補充身體左右兩側的陽氣。陰蹺脈和陰維脈一起保護腹部的內臟,它們的脈絡也起始於腳後跟,從足少陰腎別脈然骨穴開始,向上行經內踝,從大腿進入胸腹,再向上到達咽喉的精明穴,與太陽經脈相合。陽蹺脈和陰蹺脈都與眼睛有聯繫,支配踝部以下的肌肉,貫通五臟,讓身體左右的器官靈活敏捷,不致於滯澀。

曰陰蹺者,謂其所起、所行、所循、所入、所至皆屬陰之經也。是病則或語言顛倒,舉止錯誤,及筋急而縮為瘛,脈則兩尺沉細而緊,治當補其左右之陰。余治馮旭先病癇,晝夜俱發,外感全無,左右尺寸皆彈指,應作二蹺俱損治之。用黃耆二錢,人參一錢,當歸二錢,地黃二錢,紫河車四錢,益智仁一錢,白朮一錢,山藥一錢,服之而愈。若陽蹺而兼陽維虛損,則於補中益氣湯加桂枝、益智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陰蹺」,是指病症從陰經開始,沿著陰經運行,出入於陰經,最後停留在陰經上。這種病症通常表現為說話顛倒,行為舉止異常,以及肌肉僵硬收縮,導致癱瘓。脈象上表現為兩尺脈沉細而緊。治療時應當補益其左右的陰經。

我曾經治療過馮旭先的癲癇,他的病症晝夜發作,沒有外感因素。兩寸、兩尺脈都跳動如彈指,應當診斷為二蹺都虛損,予以治療。我用了黃耆二錢、人參一錢、當歸二錢、地黃二錢、紫河車四錢、益智仁一錢、白朮一錢、山藥一錢。服藥後,他的病症就痊癒了。

如果陽蹺虛損兼陽維虛損,則可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桂枝和益智。

陰蹺而兼陰維虛損,則於六味丸加鹿膠、鹿茸、人參、故紙、當歸、河車、紫石英。此外,若非兩蹺虛損之症,而挾火、挾痰、挾氣、挾寒,則當隨症隨脈活潑施治,不可株守二方以誤人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陰蹺和陰維經絡都受損,可在六味丸中加入鹿膠、鹿茸、人參、故紙、當歸、河車、紫石英。此外,如果病情不是陰蹺虛損,而是夾雜了熱、痰、氣、寒等邪氣,則應根據具體症狀和脈象靈活治療,不能拘泥於兩種方劑,以免誤人。

補心寧志丸,治癇症。天竺黃,另研如面,五錢;泥香,另研如面,三錢;天冬去心,酒洗蒸,二兩;白芍酒炒,三兩;白茯神去心,四兩;遠志肉,甘草汁浸蒸,二兩;麥冬二兩;炙甘草六錢;旋覆花一兩五錢;真蘇子,研,一兩;香附醋浸,曬乾,童便拌,瓦上炒,三兩;半夏薑汁拌,以明礬末少許同浸,二兩;皂角策去黑皮,酥炒去子,取末二兩和勻,懷山藥粉糊丸如豌豆大,硃砂一兩為衣。每服三錢,用竹瀝點湯下。

(《廣筆記》。)

白話文:

補心寧志丸,用於治療癲癇。

材料:

  • 天竺黃:5錢,磨成粉末
  • 泥香:3錢,磨成粉末
  • 天冬:2兩,去心,用酒洗淨後蒸熟
  • 白芍:3兩,用酒炒過
  • 白茯神:4兩,去心
  • 遠志肉:2兩,用甘草汁浸泡後蒸熟
  • 麥冬:2兩
  • 炙甘草:6錢
  • 旋覆花:1兩5錢
  • 真蘇子:1兩,研磨成粉末
  • 香附:3兩,用醋浸泡後曬乾,用童便拌勻,在瓦片上炒過
  • 半夏:2兩,用薑汁拌勻,加入少許明礬末一同浸泡
  • 皁角策:2兩,去黑皮,用酥油炒過,去籽,磨成粉末

製法:

將以上材料混合均勻,用懷山藥粉糊成丸,大小像豌豆。最後用硃砂1兩作為外衣包裹丸藥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3錢,用竹瀝加水點湯送服。

竇材治一人,病癇三年餘,灸中脘五十壯即愈。又一婦病癇已十年,灸中脘五十壯愈。凡人有此疾,惟灸法取效最速,藥不及也。

白話文:

竇材治療一個人,患有癲癇三年多,用灸法灸中脘穴50壯後就痊癒了。還有一個婦女患有癲癇已經十年,用灸法灸中脘穴50壯後也痊癒了。凡是有這種疾病的人,只有灸法見效最快,藥物無法比擬。

張子和云:一婦病風癇,自六七歲因驚風得之。後每三二年間一二作,至五七年五七作。逮三十歲至四十歲,則日作,甚至一日十餘作,遂昏癡健忘,求死而已。值歲大飢,採百草而食,於水濱見草若蔥壯,採歸煮熟食之。至五更,忽覺心中不安,吐痰如膠,連日不止,約一二斗,汗出如洗,甚昏困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說:有一個婦女患有風疾,從六七歲因受驚風而得病。後來每隔三四年發作一次,直到五七歲時一年發作五十七次。到了四十歲,就變成了每天發作,一天甚至發作十多次,導致昏迷神志不清,求死不能。當時正值大荒年,她採集各種野草充當食物,在水邊發現了一種像野韭菜一樣的植物,採摘回來煮熟後食用。到了凌晨五點,她突然感覺喉頭髮痛,吐出來的粘液像膠水一樣,持續了好幾日不停,約有兩鬥之多,同時大汗淋淋,極度昏困。

三日後遂輕健,病去食進,百脈皆和。以所食蔥訪之,乃憨蔥苗也,即本草藜蘆是也。

白話文:

三天後,身體就輕快健康了,體力恢復,胃口變好,脈絡也恢復正常。用當時吃的蔥去找,原來是野生的蔥苗,就是本草中的藜蘆。

龔子才治王大參子,年十八歲,患癇,每發即仆地吐涎,不省人事,少頃復甦,或一月一發,或兩月發四五次,已七年,遍醫不效。診之,六脈滑數,人迎緊盛,此氣血虛而有寒痰壅並也。以追風祛痰丸加人參、當歸、黃連各一兩,與安神丸二藥兼服,未及半年而痊。後有數人,俱如此治而愈。

白話文:

龔子才治療一位名叫王大參的十八歲患者,患有癲癇。每次發作時,患者會倒在地上流口水,失去意識,過一會兒才會甦醒。發作頻率不定,有時一個月發一次,有時兩三個月發四五次,已經持續了七年,尋求過許多醫師治療,但都沒有效果。

龔子才診斷後發現,患者六脈滑數,人迎穴位緊繃腫脹,認為是氣血虛弱,又有寒痰阻滯。他使用追風祛痰丸,並添加人參、當歸、黃連各一兩,同時服用安神丸。不到半年,患者痊癒。後來又有幾位類似情況的患者,採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後也康復了。

馮楚瞻治金氏子,年十四,患癇病。群醫針灸不效,繼之消痰鎮墜,其發更且頻。診脈洪弦有力,而二尺俱弱,此陰虧之極,孤陽不斂,火性上炎,僵仆諸候乃發,理所然也。消痰鎮墜,不更耗陰分乎?乃令空心淡鹽湯,吞加味八味丸四五錢,以使真陽藏納。然陽無陰斂,何能久藏?火無水制,難免浮越。

白話文:

馮楚瞻醫師醫治金姓男子的兒子,年約十四歲,患有癲癇病。許多醫師針灸治療無效,接著使用化痰安神的藥物,卻讓病情更加頻繁發作。馮醫師診脈後發現脈象洪盛有力,但兩尺脈卻虛弱無力。這是陰氣極度虧損,導致單獨的陽氣無法收斂,陽氣上逆而導致癲癇發作,這符合醫理。使用化痰安神的藥物,豈不是更加耗損陰分嗎?

於是馮醫師指示患者空腹時服用淡鹽湯,並吞服加味八味丸四到五錢,以使真陽能夠斂藏。然而,陽氣沒有陰氣收斂,怎麼能夠長久斂藏?陽氣沒有水氣制約,難免會上浮。

隨以重濁大料壯水之劑,繼之以助其封蟄之勢,則水火得其所矣。下午乃服調補氣血、養心清肺和肝之膏滋一丸。如是調理兩月,精神倍長,癇症不治而愈。加味八味丸方:大熟地一斤,用八兩清水煎汁去渣,將八兩入汁內煮爛搗爛;入淮山藥四兩,炒黃;牡丹皮四兩,焙;白茯苓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焙;山萸肉四兩,酒拌蒸,曬乾焙;澤瀉二兩,淡鹽水拌,曬乾炒;五味子二兩,銅刀逐個切開,蜜酒拌蒸,曬乾焙燥;牛膝三兩,淡鹽酒拌炒;肉桂去粗皮,一兩五錢;製附子一兩五錢。用熟地膏加煉蜜為丸曬乾,每早空心淡鹽湯送服四錢,隨服煎劑,使陽藏而陰以秘也。

白話文:

隨後服用添加了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材的湯藥,幫助身體封閉體內的虛寒之氣,讓水火平衡得當。下午再服用一丸調補氣血、養心清肺和肝的膏滋藥。這樣調理了兩個月後,精神明顯增強,癲癇症不治而癒。

加味八味丸藥方:

  • 大熟地一斤,用八兩清水煮汁去渣,將八兩入汁內煮爛搗爛。
  • 淮山藥四兩,炒黃。
  • 牡丹皮四兩,焙。
  • 白茯苓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焙。
  • 山萸肉四兩,酒拌蒸,曬乾焙。
  • 澤瀉二兩,淡鹽水拌,曬乾炒。
  • 五味子二兩,銅刀逐個切開,蜜酒拌蒸,曬乾焙燥。
  • 牛膝三兩,淡鹽酒拌炒。
  • 肉桂去粗皮,一兩五錢。
  • 製附子一兩五錢。

用熟地膏加煉蜜為丸曬乾,每早空腹用淡鹽湯送服四錢,隨後服用湯藥,讓陽氣收斂,陰氣密藏。

煎方:大熟地一兩,丹參一錢五分,麥冬三錢,生白芍二錢,茯苓一錢五分,遠志用甘草水煮透一錢二分,牛膝三錢,五味子六分,燈心十根,蓮子十粒,煎八分溫服,於八味丸後。凡滋陰藥,最忌熱服,熱則走陽分,不能養陰,冷則直入腸中,又不能滲行經脈也。膏滋丸方:酸棗仁炒熟,搗碎,四兩;歸身酒炒,四兩;熟地八兩;釵石斛二兩;白芍蜜水炒,三兩;麥冬黃米拌炒,去米,三兩;牛膝三兩;遠志肉,甘草濃汁煮透,二兩。先用建蓮一斤,煎取濃汁三十餘碗去渣,入前藥煎取頭汁,去渣熬膏。

白話文:

煎劑配方:

  • 熟地黃 1 兩
  • 丹參 1 錢 5 分
  • 麥冬 3 錢
  • 生白芍 2 錢
  • 茯苓 1 錢 5 分
  • 遠志(用甘草水煮透)1 錢 2 分
  • 牛膝 3 錢
  • 五味子 6 分
  • 燈心 10 根
  • 蓮子 10 粒

將藥材煎煮,取八分濃度,溫服。服用時間應在「八味丸」之後。

滋補陰液的中藥,最忌諱熱服。熱服會使藥力運行到陽氣部分,無法滋養陰液。而冷服則能直接進入腸胃,無法滲入經脈。

膏滋丸配方:

  • 酸棗仁(炒熟搗碎)4 兩
  • 龜甲(酒炒)4 兩
  • 熟地黃 8 兩
  • 釵石斛 2 兩
  • 白芍(蜜水炒)3 兩
  • 麥冬(黃米拌炒,去米)3 兩
  • 牛膝 3 兩
  • 遠志肉(甘草濃汁煮透)2 兩

先用建蓮 1 斤煎煮濃汁 30 餘碗,去渣後,加入上述藥材繼續煎煮取頭汁,去渣熬成膏滋。

用人參三兩,白茯苓四兩,各研極細末,入前膏內收成大丸,每枚重四錢,下午食遠白湯化下一丸。

白話文:

用三兩人參、四兩白茯苓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前面的膏藥中,製作成重量為四錢的藥丸。每天下午,用遠志湯化服一丸藥。

楊乘六治翁姓病癇症,每日至子時,必僵仆,手足勁硬,兩目直視,不能出聲,其狀若死,必至午後方蘇,蘇則言動依然,飲食如故,別無他病。如是者三年,略無虛日,遍治不痊。楊視其氣色晦滯,口眼呆瞪,面若失神,上下眼胞黑暈,舌紅如無皮。脈則右關虛大而滑,右寸若有散意。

白話文:

楊乘六醫生治療了一位名叫翁的患者的癲癇症。這位患者每天到了子時(晚上11點到1點),就會僵直倒地,手腳發硬,兩眼直視,無法發出聲音,就像死了一樣。這種情況一直要到下午才會好轉。好轉後,患者的言行和飲食都跟平常沒兩樣,也沒有其他症狀。這種情況已經三年了,幾乎每天發作,看遍了醫生都沒有治好。楊醫生診斷後發現,患者氣色晦暗,口眼呆滯,面無表情,上下眼瞼發黑,舌頭紅得沒有舌苔。脈象顯示,右關脈虛大滑動,右寸脈好像有點散亂。

曰:此非癇症也,乃痰厥也,必因驚而得。蓋心為君主,驚則心胞氣散,君火受傷,致脾土不生,中州虧損不能攝水,因而生痰,夫痰隨氣升降者也。天地之氣升於子,而降於午,人身亦然。當子時一陽生,其氣上升,痰亦與之俱升,逢虛則入,迷於包絡之中,故不省人事,僵仆若死也。至午時一陰生,其氣下降,痰亦隨之同降,包絡得清虛,而天君泰然,百體從令矣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「這不是癲癇,而是痰壅引起的昏厥,一定是受驚嚇引起的。因為心是人體的主宰,受驚嚇後會導致心氣散亂,心火受損,進而脾土不能運化水穀,導致中州氣血虧損,無法控制水分,因此產生痰。痰會隨著氣的升降而移動。天地的氣在子時上升,在午時下降,人體也遵循這個規律。子時陽氣生發,氣升,痰也跟著上升。如果遇到虛弱的地方,痰就會進入,停留在包絡之中,所以患者會失去意識,僵硬倒地,像死去了一樣。到了午時陰氣生發,氣下降,痰也隨著下降,包絡得到清理,心神安寧,全身各部位都能聽從指揮了。」

詢之,數年前,果受驚幾死。今因驚致損,因損致痰,然鎮驚消痰,皆無益也。惟有補其火,養其包絡,俾其氣不散,則痰不能侵擾而為害。且君火漸旺,則能生土以攝水,其痰不消而自消矣。養榮湯去遠志、棗仁、五味、白芍,一劑是晚即不發。五日連服十劑,皆貼然安臥。

至晚留方而別。(因其病久而虛,故治法如此,否則益錮其痰矣。)

白話文:

問診後得知,數年前您受過驚嚇,幾乎喪命。現在因為驚嚇造成損傷,損傷導致痰多,但鎮靜和化痰的藥物都無效。只有滋補陽氣,養護包裹心肺的包絡膜,讓您的氣不散失,痰液才無法侵擾並造成傷害。而且您體內的陽氣逐漸旺盛,就能生土以化水,您的痰液不用化痰藥物也能自行消散。將養榮湯中的遠志、棗仁、五味、白芍去掉,一劑服用後當晚就不發作了。連續服用十劑五日,您都能安然入睡。

薛立齋診鴻臚王之室人,素有癇症,遇勞役怒氣則發,良久自省。一日,因飲食勞役失宜,發而半日方省,不能言語。或以為風中於臟,用祛風化痰順氣之劑及補氣,病益甚。六脈浮大,兩寸虛而不及本部,不進飲食,曰:此脾胃之氣傷也。若風中於臟,禍在反掌。彼不信,仍用風藥,後果卒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替鴻臚王府裡的侍女看病,她一向有癲癇症,只要勞累生氣,病情便會發作,過很久才恢復神智。這天,因為飲食和勞動不當,發病後過了半天都還沒清醒過來。有人猜測是因為風邪進入臟腑,於是開了驅風邪、化痰、理氣和補氣的藥。病況不但沒好轉,反而更嚴重了。檢查脈搏後,發現脈象浮大,兩寸脈虛弱異常,不進飲食,薛立齋說:「這是脾胃之氣受傷了。」如果真的是風邪進入臟腑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可是侍女一家不信,仍然服用驅風邪的藥,最後果真喪命。

劉宏壁治一女,年方及笄,忽染怪病,醫莫能識。邀視,牙關緊閉,手足抽搐,目睛上瞪,晝夜兩發。(非癇而何?)蘇後腹內攪痛,欲吐不得,冷汗淋漓。(皆肝木為祟。)察其邪不在表裡,而在上下,上部有熱。下部有寒,胸胃互異,寒熱交戰。投以黃連湯,勢漸殺。再數劑,輒頌更生。

蓋連以治熱,姜以治寒,桂枝、半夏祛風化痰,參、棗、甘草輔心和中,使正氣建立,邪氣分散,如心應手矣。

白話文:

劉宏壁醫師治療一位少女,年紀剛滿十五歲,突然染上怪病,眾多醫師都無法診斷。邀請劉醫師診療時,發現患者牙齒緊閉,手腳抽搐,眼睛上吊,晝夜發作兩次。(難道不是癲癇嗎?)甦醒後,腹中絞痛,想吐又吐不出來,冷汗直流。(都是肝木在作祟。)觀察發現,病邪不在體表或體內,而是在上下部,上部有熱,下部有寒,胸部和腹部冷熱交替,發生衝突。於是服用黃連湯,病情逐漸好轉。再服用幾劑,很快就康復了。

琇按:癇症多由肝病,兼挾痰火。方中薑、夏以豁痰,連、桂以平肝,甘草緩肝而和脾,參、棗補脾而壯肺,肺盛則木亦自平。劉用此獲愈當矣。然目之為怪痰,而曰上熱下寒,迨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者也。(闡發精透,醫案中如此等方論不相關照者甚多,皆認證未真而適遇對症之方,因而獲愈。故用方者,亦不知所以獲效之故也。)

白話文:

琇按:癇症多是由肝病引起的,同時還伴有痰火。方中的薑和夏枯草用於化痰,蓮子和桂枝用於平肝,甘草緩解肝氣,和脾胃,人參和紅棗補脾固肺,肺氣旺盛了,肝木之氣自然也會平和。劉某用此方痊癒,實屬正常。但如果把它當成一種怪痰,說是上熱下寒,只是知道它為什麼會發病,卻不知道它發病的原因。(闡述得十分透徹,在醫案中,像這樣方藥論述無關聯性的,有很多,都是因為診斷不正確,恰巧遇到了對症的藥方,所以才得以痊癒。因此,開方的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取得效果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