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一·外科 (5)
卷三十一·外科 (5)
1. 癰疽
如此則形小頂高,易膿易潰矣。故外治中之圍藥,較之他藥為特重,不但初起為然,即成膿收口,始終賴之,一日不可缺。若世醫之圍藥,不過三黃散之類,每試不效,所以皆云圍藥無用。如有既破之後,而仍用圍藥者,則群然笑之。故極輕之毒,往往至於散越而不可收拾者,皆不用圍藥之故。
至於圍藥之方,亦甚廣博,大假以消痰拔毒束肌收火為主,而寒熱攻提和平猛屬,則當隨症去取。世人不深求至理,而反輕議圍藥之非,安望其術之能工也。
神授衛生湯,治一切瘡症,能宣熱散風,行瘀活血,解毒消腫,疏通臟腑,(徐靈胎曰:其法不外此四句。)藥性和平,功效甚速,誠外科首用方也。羌活八分,搜風發表勝濕;防風勝濕,解表去風;白芷發表散風熱,活血排膿;穿山甲土炒研,沉香、紅花散結消腫排膿,瘡家聖藥;連翹、石決明煅各六分,金銀花、皂魚刺、歸尾、甘草節,生肌止痛。花粉太寒,不可用,破後口渴者可用。
以上各一錢,乳香五分,大黃酒浸炒一錢,脈虛便利者勿用。水二碗,煎八分。病在上部,先服藥,隨飲酒一杯。病在下部,先飲酒一杯,隨後服藥,以行藥勢。徐靈胎曰:其方之分量,亦最宜斟酌得中,除大黃共一兩零五分,此外科之主方,加減不外乎此。又曰:外科與內科大不相同,內科之病,千頭萬緒,一病必有一病之主方。
外科不過托毒清火,及生肌長肉等數法耳。即有加減,亦惟隨症選擇幾味,無多法也。學者果能將藥性細細參考,自能隨症施治,投無不利。
繆仲淳治疔疽及一切腫毒方:生甘菊連根打碎,一兩五錢;紫花地丁五錢;甘草用水炙,三錢;鼠黏子炒研,一錢五分;栝蔞根二錢;貝母三錢;金銀花五錢;白芷一錢五分;生地三錢;白芨三錢;連翹二錢五分;五爪龍(即茜根)五錢。先用夏枯草六兩,河水六碗,煎三大碗,去渣,入煎藥一碗,不拘時服。潰後,加鹽水炒黃耆五錢,麥冬五錢。
又圍陰症瘡瘍方:紅藥子四兩,白芨一兩五錢,白蘞一兩五錢,乳香六錢,沒藥六錢,硃砂三錢,雄黃三錢,麝香一錢,冰片一錢,黑狗下頦一個,煅存性,豌豆粉一兩。各另研極細末和勻,以醋蜜調敷四圍,以極滾熱醋蘸潤。亦可服。
白話文:
癰疽的治療,如果腫塊形狀小而頂部隆起,則容易化膿潰爛。因此,外敷的圍藥比其他藥物更為重要,不僅初期如此,即使膿已形成,傷口癒合後,也始終需要圍藥,一天都不能缺少。但世上的醫生所用的圍藥,不過是三黃散之類,往往無效,所以都說圍藥無用。如果膿已破潰之後,還使用圍藥,就會被眾人嘲笑。因此,一些輕微的毒症,往往因為不用圍藥而蔓延擴散,無法收拾。
圍藥的處方很多,大致以消痰拔毒、收斂肌肉、清熱解毒為主,至於寒熱攻伐、平和猛烈的藥性,則應根據病情選擇。世人沒有深入探究其根本原理,反而輕率地批評圍藥的不足,怎能期望他們的醫術精湛呢?
神授衛生湯,可以治療一切瘡瘍,能宣洩熱邪、散風解表、活血化瘀、解毒消腫,並能疏通臟腑(徐靈胎說:其方法不過是這四句話)。藥性平和,療效迅速,確實是外科的首選方劑。方中羌活八分,能祛風勝濕;防風能勝濕解表;白芷能發表散風熱、活血排膿;穿山甲(土炒研末)沉香、紅花能散結消腫排膿,是治療瘡瘍的聖藥;連翹、石決明(煅)各六分,金銀花、皂角刺、當歸尾、甘草節能生肌止痛。花粉太寒,不宜使用,潰瘍後口渴者可以使用。
以上藥材各一錢,乳香五分,大黃(酒浸炒)一錢,脈虛便溏者忌用。水二碗,煎至八分。病在上半身,先服藥,然後飲酒一杯;病在下半身,先飲酒一杯,然後服藥,以促進藥力運行。徐靈胎說:這個方子的劑量,最宜斟酌適中,除了大黃共計一兩零五分外,其他外科主方,加減都在此範圍內。又說:外科與內科大不相同,內科疾病錯綜複雜,一種疾病必定有一種主方。
外科不過是托毒外出、清熱解毒、生肌長肉等幾種方法而已。即使加減藥物,也只不過是根據病情選擇幾味藥物,沒有太多方法。學習者如果能仔細研讀藥物的特性,就能根據病情施治,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繆仲淳治療疔疽及一切腫毒的方劑:生甘菊(連根打碎)一兩五錢;紫花地丁五錢;甘草(水炙)三錢;鼠粘子(炒研)一錢五分;栝樓根二錢;貝母三錢;金銀花五錢;白芷一錢五分;生地三錢;白芨三錢;連翹二錢五分;五爪龍(即茜草根)五錢。先用夏枯草六兩,河水六碗,煎至三大碗,去渣,加入煎好的藥一碗,不拘時間服用。潰爛後,加入鹽水炒黃耆五錢,麥冬五錢。
另外,治療陰部瘡瘍的方劑:紅藥子四兩,白芨一兩五錢,白蔹一兩五錢,乳香六錢,沒藥六錢,硃砂三錢,雄黃三錢,麝香一錢,冰片一錢,黑狗下頷骨一個(煅存性),豌豆粉一兩。將所有藥物研成細末混合均勻,用醋蜜調和外敷患處四周,並用滾燙的醋濕潤藥膏。也可內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