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一·外科 (3)
卷三十一·外科 (3)
1. 癰疽
彼謂不然,內飲降火化痰,外帖涼藥,覺寒徹腦,患處大熱,頭愈重,飲食愈少。復請治,以四君子湯加藿香、炮乾薑,數劑飲食漸進,膿成刺之。更以十全大補湯去桂及炙草,貼以豆豉餅,又月餘而愈。
胡生耳後寸余發一毒,名曰銳疽,焮痛發熱,煩躁喜冷,此膽經蘊熱而發。先用神仙活命飲,一劑勢減二三。時值仲冬,彼惑於藥有用寒遠寒之禁,故不再服,自用十宣散、托裡之藥,勢漸熾,耳內膿潰。復請治,視其喉腫閉,藥不能下而歿。
一婦人年逾四十,近環跳穴生一毒,尺脈沉緊,腿不能伸。經曰:脾寒移於肝,癰腫筋攣。夫脾主肉,肝主筋,肉溫則筋舒,肉冷則筋急,遂與乳香定痛丸治之,少愈。更以助胃壯氣血藥,二十餘劑而消。
一婦人倏傷次指,成膿不潰,焮痛至手,誤敷涼藥,以致通焮,微嘔少食,彼以為毒氣內攻。診其脈沉細,此痛傷胃氣而然也。遂刺之,服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當歸,食進。更服八珍湯加黃耆、白芷、桔梗,月餘而愈。又一後生亦患此,色黑不痛,其指已死。欲令斬去,速服補劑,恐黑上臂不治。
彼不信,另服敗毒藥,手竟黑,遂不可救。又一男子亦傷拇指,色紫不痛,服托裡藥,及灸五十餘壯,作痛潰膿而愈。又吳舉人幼女因凍傷兩足,至春發潰,指俱壞,遂去之,服以大補藥而愈。又藍上舍女患嵌甲傷指,年餘不愈,日出膿數滴。謂足大趾乃肝脾二經發源之所,宜灸患處,使瘀血去,陽氣至,瘡口自合,否則不治。
彼忽之,不早治,後變勞症而歿。蓋至陰之下,血氣難到。若女人患此,又多因扎縛,致血脈不通。或被風邪所襲,則無氣血榮養,遂成死肉。惟當壯其脾胃,行其經絡,生其血氣則愈。其有成破傷風,以致牙關緊急,口眼喎斜者,先以玉真散一二服,然後投以通經生血之劑。
於御郎骸胛患毒痛甚,服消毒藥,其勢未減,即以槐花酒一服,勢隨大退,再以托裡消毒之藥而愈。
立齋曰:予丙子年,忽噁心,大椎骨甚癢,須臾臂不能舉,神思甚倦,此天疽危病也。急隔蒜灸之,癢甚愈。又明灸五十餘壯,癢遂止,旬日而愈。《精要》云:灸法有回生之功,信矣。大凡蒸灸,若未潰,則拔引郁毒,已潰則接補陽氣,祛散寒邪,瘡口自合,其功甚大。其法用大獨蒜,切片如三錢厚,貼疽頂上,以艾炷安蒜片上灸之,每三壯一易蒜。
若灸時作痛,要灸至不痛,不痛要灸至痛方止,大概以百壯為度。膿潰則以神異膏貼之,不日而安。一能使瘡不開大,二內肉不壞,三瘡口易合,見效甚神。丹溪云:惟頭為諸陽所聚,艾壯宜小而宜少。
王大廣年逾六十,素厚味,頰腮患毒,未潰而肉先死,脈數無力,胃經積毒所致。腮頰正屬胃經,未潰肉死,則胃氣虛極,老人豈宜患此?辭不治,果歿。《內經》云: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,受如持虛。
白話文:
癰疽
有人內服降火化痰的藥物,外敷涼藥,結果感到寒氣直透腦髓,患處卻非常熱,頭痛加劇,食慾減退。再次求醫,醫生用四君子湯加藿香、炮乾薑,服用幾劑後,食慾漸漸恢復,膿腫形成後便切開引流。之後再用十全大補湯(去除桂枝和炙甘草),外敷豆豉餅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
胡先生耳後寸許處長了一個毒瘡,叫做銳疽,紅腫疼痛發熱,煩躁怕冷,這是膽經蘊熱所致。 initially 使用神仙活命飲,一劑藥後病情減輕許多。正值仲冬,他誤以為藥性寒涼,擔心違反寒邪忌寒的原則,所以不再服用,自己改用十宣散及其他拔毒的藥物,結果病情加重,耳內膿液潰爛,最終因喉嚨腫脹阻塞,藥物無法吞咽而亡故。
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,環跳穴附近長了毒瘡,寸關尺脈沉緊,腿不能伸直。《經書》說:脾寒移於肝,導致癰腫筋攣。因為脾主肌肉,肝主筋腱,肌肉溫暖則筋腱舒暢,肌肉寒冷則筋腱僵硬,於是醫生給她服用乳香定痛丸治療,病情略有好轉。之後再服用益胃壯氣血的藥物,二十多劑後腫毒消退。
一位婦女不小心弄傷了手指,化膿但不潰爛,紅腫疼痛延伸到整隻手,錯誤地敷用涼藥,導致腫脹加劇,略微嘔吐,食慾不振,她以為是毒氣內攻。診脈發現脈象沉細,這是因為疼痛傷了胃氣所致。於是醫生為她切開引流,並服用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當歸,食慾漸漸恢復。之後再服用八珍湯加黃耆、白芷、桔梗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另一位年輕人同樣患此病,患處顏色發黑但不疼痛,手指已經壞死。醫生建議截除壞死部分,並立即服用補益藥物,以免黑色蔓延到手臂而無法治療。
他不相信,另服用了敗毒藥物,結果手部更加發黑,最終無法挽回。另一位男子也傷到了拇指,顏色發紫但不疼痛,服用拔毒藥物,並施灸五十多壯,之後疼痛,膿液潰爛而痊癒。吳舉人的小女兒因凍傷雙腳,到春天時化膿潰爛,腳趾都壞死,於是截除壞死部分,服用大補藥物而痊癒。藍上舍的女兒患有嵌甲,傷到了手指,一年多未癒,每天都流出幾滴膿。醫生說大腳趾是肝脾二經的發源處,應該灸患處,使瘀血排出,陽氣到達,瘡口自然癒合,否則無法治愈。
她不在意,沒有及時治療,後來病情轉變成勞症而亡故。因為足部屬陰,血氣難以到達。如果女性患此病,大多數是因紮縛導致血脈不通,或是被風邪侵襲,則缺乏氣血滋養,最終形成壞死組織。只有壯補脾胃,疏通經絡,使氣血再生才能痊癒。如果發展成破傷風,導致牙關緊閉,口眼歪斜,則先服用玉真散一至兩劑,然後再服用通經活血的藥物。
御郎骸胛處患有毒瘡,疼痛劇烈,服用消毒藥物,病情沒有減輕,服用一劑槐花酒後,病情很快減輕,再服用拔毒消毒的藥物而痊癒。
立齋說:丙子年,我突然噁心,大椎骨非常癢,不久手臂抬不起來,精神非常疲倦,這是天疽危症。我立刻用隔蒜灸的方法治療,癢感減輕許多。又施灸五十多壯,癢感完全消失,十天後痊癒。《醫學精要》說:灸法有起死回生的功效,確實如此。一般來說,蒸灸治療,如果瘡瘍還沒有潰爛,就拔出鬱積的毒邪;如果已經潰爛,就補充陽氣,驅散寒邪,瘡口自然癒合,功效很大。方法是用大蒜,切成約三錢厚的片,貼在瘡瘍的頂端,用艾炷放在蒜片上灸,每灸三壯換一片蒜。
如果灸的時候疼痛,要灸到不痛為止;如果不痛,則要灸到再次感覺疼痛才停止,一般以百壯為度。膿液潰爛後,就用神異膏敷貼,很快就會痊癒。神異膏一能防止瘡瘍擴大,二能防止內部組織壞死,三能使瘡口容易癒合,療效非常神奇。丹溪先生說:頭部是諸陽彙集之處,艾灸時艾炷宜小而灸的次數宜少。
王大廣六十多歲,平素喜食肥甘厚味,臉頰腮部患有毒瘡,尚未潰爛,肉卻已經壞死,脈象數而無力,這是胃經積毒所致。腮頰屬於胃經,尚未潰爛肉就已經壞死,說明胃氣極度虛弱,老年人怎麼能承受這種病呢?他拒絕治療,最終去世。《內經》說:過食肥甘厚味,會導致足部生出巨大的疔瘡,這種情況就像拿着空虛的器物一樣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