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四 (5)
卷四 (5)
1. 傷風
若必自用,不敢與聞。彼不得已而聽予,因與加味三拗湯,一劑畢而聲出矣。杏仁二錢五分,生甘草五分,羌活、桔梗各八分,防風一錢,生薑三錢,水煎帶熱服。
魏玉橫治孫敦夫女,十歲許。冬日感冒微嗽,專科與發散太過,反致身熱不退。更醫,投六君子加炮薑、五味,一劑熱退矣,而咳嗽轉甚,下利頻並,裡急後重,中有白膿。醫以熱退為藥對症,再與之,則面赤口燥,惡食不眠。余適診其大父,因求視。脈之虛而駛,曰:四劑可愈,然必少衄血。
與生熟地、杞子各四錢,天麥冬、蔞仁各錢半。乃詫曰:今病已泄瀉,又從而滑利之,寧不增劇乎?余笑曰:第服之,病自減。乃始進半鍾,覺咳嗽稍瘥。遂連進三劑,果愈四五。再以前方加酒芩、酒芍各一錢,不二劑,衄血一小盞,全安。或問故,曰:兒稟素弱,所病即俗名火傷風也,不治亦愈。
乃以荊、防、廣、半、芎、蘇、前、桔諸燥藥,鼓動三焦之火,至陽擾而熱盛。後醫謂虛是矣,宜以甘寒潤澤與之,則症自平。乃用六君燥補加以炮姜之辛溫,五味之酸斂,藉人參之力而熱退,其內燔之火盡入於肺,若傷寒傳裡然。肺熱甚則下迫大腸而為痢矣。其中白膿,乃燥金壅熱所化,與痢疾正同。
茲但養其榮氣,潤燥清熱,病自愈也。又問何以知其當衄?曰:初時下痢,則火從下泄,痢止,餘熱反走諸絡而上溢。否則炮薑、五味之性,何由稍釋?其衄也,亦猶傷寒陽明熱邪,得紅汗而解矣。
尤在涇曰:評熱病論云,勞風法在肺下,其為病也,強上冥視,唾出若涕,惡風而振寒,治之奈何?曰:以救俯仰。巨陽引精者三日,中年者五日,不精者七日,咳出清黃涕,其狀如膿,大如彈丸,從口中或鼻中出。不出則傷肺,傷肺者死矣。讀此可悟傷風不解成勞之故。勞風者,既勞而又受風也。
勞則火起於上,而風又乘之,風火相搏,氣湊於上,故云法在肺下也。肺主氣而司呼吸,風熱在肺,其液必結,其氣必壅,是以俯仰皆不順利,故曰當救俯仰也。救俯仰者,即利肺氣,散邪氣之謂乎。然邪氣之散與否,在乎正氣之盛與衰。若陽氣旺,而精氣引者三日,次五日,又次七日,則青黃之涕從咳而出,出則風熱俱出,而肺無恙矣。設不出,則風火留積於肺中而肺傷。
肺傷則喘咳聲嘶,漸及五臟而虛勞之病成矣。今人治勞,日用滋養,而不少益者,非以邪氣未出之故歟。而久留之邪,補之固無益,清之亦不解,虛勞病之所以難治也。
徐靈胎曰:凡人偶感風寒,頭痛發熱,咳嗽涕出,俗謂之傷風。非《傷寒論》中所云之傷風,乃時行之雜感也。人皆忽之,不知此乃至難治之疾,生死之所關也。蓋傷風之疾,由皮毛以入於肺。肺為嬌臟,寒熱皆所不宜。太寒則邪氣凝而不出,太熱則火爍金而動血,太潤則生痰飲,太燥則耗精液,太泄則汗出而陽虛,太澀則氣閉而邪結。並有視為微疾,不避風寒,不慎飲食,經年累月,病機日深。
白話文:
傷風
若病人堅持自己用藥,我就不參與了。但如果病人非要聽我的,我就用加味三拗湯,一劑藥下去,聲音就好了。藥方是:杏仁2.5錢,生甘草0.5錢,羌活、桔梗各0.8錢,防風1錢,生薑3錢,水煎熱服。
魏玉橫治療孫敦夫的女兒,大約十歲。冬天感冒輕微咳嗽,專科醫生用發散的藥物過度治療,反而導致發熱不退。換了醫生,用了六君子湯加炮薑、五味子,一劑藥退熱了,但咳嗽加重,而且腹瀉頻繁,裡急後重,大便中帶有白色膿樣物。醫生認為退熱就說明藥物對症,又給她用了同樣的藥,結果導致面紅口乾,厭食失眠。我正好去診治她祖父,於是也被請去診治她。我診脈發現她的脈象虛弱而快速,便說:四劑藥就能治好,但必須少量流鼻血。
我開了生熟地黃、枸杞子各4錢,天冬、萆薢各1.5錢的藥方。家屬驚訝地問:現在已經腹瀉了,你又用滑利瀉下的藥,這樣病情不會加重嗎?我笑着說:只管服用,病情自然會減輕。於是先服用半碗,感覺咳嗽稍有好轉。於是連續服用三劑,果然病癒了四五成。然後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酒制黃芩、酒制芍藥各1錢,不到兩劑,就流了一小碗鼻血,完全康復了。有人問我原因,我說:這個孩子天性體質虛弱,所患的病是俗稱的「火傷風」,即使不治療也會自愈。
那些用荊芥、防風、廣藿香、半夏、川芎、蘇葉、前胡、桔梗等燥性藥物治療的醫生,反而激發了三焦的陽火,導致陽氣過盛而熱邪加重。後來的醫生認為是虛證,應該用甘寒潤澤的藥物治療,這樣症狀自然會減輕。但他們使用六君子湯燥性補藥,再加炮薑的辛溫,五味子的酸斂,藉助人參的力量使發熱退卻,其實內部的燥熱之火已經全部進入肺部,就像傷寒病邪傳入裡證一樣。肺熱嚴重就會向下迫害大腸而導致痢疾。大便中白色的膿樣物,是燥熱之邪阻塞金氣所化生的,與痢疾的病機完全相同。
因此,只需要滋養其營氣,潤燥清熱,疾病自然會痊癒。又有人問我怎麼知道她應該流鼻血?我說:一開始腹瀉,說明火邪從下排出,痢疾停止後,餘熱反而逆行於經絡,向上蔓延。否則,炮薑、五味子的功效,怎麼能稍微緩解呢?她流鼻血,也像傷寒陽明熱邪,通過出紅汗而解毒一樣。
尤在涇說:評熱病論中說,勞風的病機在肺的下焦,它的症狀是:強行向上凝視,唾液像鼻涕一樣流出來,怕風而且發冷,應該怎麼治療呢?我說:應該治療其俯仰不利。巨陽(指腎陽)精氣充盛者三日,中年人五日,精氣不足者七日,咳嗽吐出清黃色的鼻涕,像膿一樣,像彈丸一樣大,從嘴巴或鼻子裡出來。如果吐不出來,就會傷肺,傷肺就會死。讀了這個,就可以明白傷風不解會變成勞風的原因。勞風,就是勞累之後又受風邪侵襲。
勞累就會導致上焦陽火上升,而風邪又乘虛而入,風火相搏,邪氣聚集在上焦,所以說病機在肺的下焦。肺主氣而司呼吸,風熱在肺,肺液必然凝聚,肺氣必然阻塞,因此俯仰都感到不順暢,所以說應該治療俯仰不利。治療俯仰不利,就是疏通肺氣,散發邪氣的意思。但是邪氣能否散發,取決於正氣的盛衰。如果陽氣旺盛,精氣充盛者三日,其次是五日,再次是七日,那麼青黃色的鼻涕就會從咳嗽中排出,排出後風熱就都排出了,肺部也就沒事了。如果排不出來,那麼風火就會停留在肺中而傷肺。
肺受損就會喘咳聲音嘶啞,逐漸波及五臟而導致虛勞病。現在人治療勞傷,整天用滋補的藥物,卻沒有什麼好轉,難道不是因為邪氣沒有排出嗎?邪氣久留,補益就沒有效果,清泄也不能解決問題,這就是虛勞病難以治療的原因。
徐靈胎說:普通人偶然感受風寒,頭痛發熱,咳嗽流涕,俗稱傷風。這不是《傷寒論》中所說的傷風,而是時行性的雜感。人們都忽視它,不知道這是一種非常難治的疾病,關係到生死存亡。因為傷風的疾病,是從皮膚毛髮進入肺臟。肺是嬌嫩的臟器,寒熱都不適合它。太寒則邪氣凝滯而不能排出,太熱則火燒金氣而損傷血液,太潤則產生痰飲,太燥則耗傷精液,太瀉則汗出而陽虛,太澀則氣機閉塞而邪氣凝結。有些人把它視為小病,不避風寒,不注意飲食,日積月累,病機日益加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