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 (1)
卷三十 (1)
1. 疳
萬密齋治朱氏子,年七歲,脾胃虛弱,食多則傷,食少則困,形瘦面黑。醫者因其傷食,則與枳朮保和丸以消導之。因其困倦,則與參朮茯苓丸以補之。時補時消,精神日瘁,將成疳矣。萬曰:脾胃素虛,不能消穀,故食易傷也。傷食而後消導之,則脾益虛。虛而復補,脾未得實,而傷者又至矣,豈良法哉。
今專以補脾為主,內兼消導,名肥兒丸。用四君子加陳皮、青皮、木香、砂仁、山藥、蓮肉、使君子肉、神麯、麥芽、山楂肉,共為細末,荷葉包粳米,煮爛搗為丸,米飲下。自此不復傷食,肌肉漸肥。
教諭許厚子,年十四,吐血,醫作痰火治不效。脈之,兩尺右關皆不足,曰:年未二八,脈當沉緊,今反不足,當作胎稟怯弱之病。然觀宗師體厚,何以有此?必夫人當有虛病,或乳少得之也。(父母臟腑有病,兒多稟之,臨症之工,宜留心也。)許曰:其母孕時果病,產後無乳。
問治法,曰:十六歲後病此者曰勞,十五歲前病此者曰疳,即勞也。(數語兒醫不可不知。)宜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,參茯白朮丸以補脾,病自安矣。如言服之,一月而愈。
一女五歲,因感冒不愈變為瘧,瘧止變為痢,痢止成疳,肌肉消瘦,飲食減少,日啖蓮肉十數枚。萬視之曰:疳病也。形色雖衰,幸胃氣尚存,可愈也。以集聖丸,調理三月而安。
胡氏子一歲,病腦後啞門穴(在風腑穴之下,天柱兩穴之中。)生一毒,如桃大,已潰,白膿不幹。萬視之曰:此無辜疳也,法不能治。或問何謂無辜疳?曰:此《全幼金鑑》所載也。
有妖鳥名睢,一名夜行遊女,白晝不出,夜則出飛,此鳥無雄,飛入人家,遇襁褓衣曬晾未收者,則布毒其上,兒著此則病而死,掠取其魂,化為己子,是名無辜疳,亦傳屍之類也。其病頭上有核,破之內有白粉,況項下之疽,又九不治中之一症也,故云難治。五日果死。
孫文垣族孫女,年十歲,大便脫肛,鼻中時常出血,夜多咬牙,肚熱面黃,將成疳症,以山楂、青蒿、枳實、升麻、酒連、滑石各一兩,甘草、蘆薈、乾蟾各五錢為末,神麯為丸,一料全愈。
龔子才治一小兒,四肢消瘦,肚腹脹大,行步不能,頗能飲食,作渴發熱,去後臭穢。此脾臟傷也,用異功服肥兒丸調理而愈。
薛立齋治一小兒,面色萎黃,眼胞微腫,作渴腹脹,飲食少思,腹中一塊或移動,小便澄白,大便不實。此脾疳之患,用四君子加山梔、蕪荑,兼肥兒丸而愈。
一小兒尿濁如米泔,(疳之候也。)以江南做酒小曲,炒為末,酒調下,三服愈。
孝伯有女曰止者,病疳,發於目,啼不可止,以視李紹伯,乃取十餅投之,未半而瘥。(錢氏云:疳在肝則膜遮睛,法當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)
白話文:
萬密齋治療一位七歲的朱氏子弟,患兒脾胃虛弱,吃得多就傷胃,吃得少就疲倦,身形消瘦,面色黝黑。醫生診斷為傷食,便給他服用枳朮保和丸來消導,又因其疲倦,便給他服用參朮茯苓丸來補益。這樣時而補時而消,孩子的精神一天天衰弱,快要變成疳症了。萬密齋說:這孩子的脾胃本來就虛弱,不能消化食物,所以容易傷食。傷食之後再用藥消導,脾胃會更虛弱;虛弱之後再補益,脾胃還沒得到滋補,就又傷食了,這怎麼算是好辦法呢?
現在我專門以補益脾胃為主,同時兼顧消導,用一種叫做「肥兒丸」的藥方。方劑是四君子湯加上陳皮、青皮、木香、砂仁、山藥、蓮子肉、使君子肉、神麴、麥芽、山楂肉,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荷葉包裹粳米煮爛後搗成丸藥,用米湯送服。從此孩子不再傷食,肌肉也漸漸豐滿起來。
萬密齋教導許厚子(十四歲),他吐血,醫生診斷為痰火,治療無效。萬密齋診脈發現,其左右尺脈寸關皆不足,說:十四歲以下的孩童,脈象應當沉實有力,而他卻不足,這是先天稟賦虛弱的病症。但是看他身體壯實,為何會有這種脈象呢?一定是母親懷孕時身體虛弱,或者產後奶水不足造成的。(父母臟腑有病,孩子往往會遺傳,臨症的醫生應該注意這一點。)許厚子說:他母親懷孕時確實生病,產後也沒有奶水。
問及治療方法,萬密齋說:十六歲以後患這種病的叫做勞傷,十五歲以前患這種病的叫做疳,其實也是勞傷的一種。(這幾句話是兒科醫生必須知道的。)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補腎,參茯白朮丸補脾,病自然就好了。據說服藥一個月就痊癒了。
一位五歲女孩,感冒久治不愈,轉變為瘧疾,瘧疾好了又變成痢疾,痢疾好了又變成疳症,肌肉消瘦,食慾減少,每天只吃十幾枚蓮子。萬密齋診治後說:這是疳病,雖然面色萎黃,但幸好胃氣尚存,是可以治癒的。用集聖丸調理,三個月後痊癒。
胡氏的兒子,一歲,腦後啞門穴(位於風府穴下方,天柱穴之間)長了一個毒瘡,像桃子一樣大,已經潰爛,流出白色膿液,而且久久不癒。萬密齋診斷後說:這是「無辜疳」,這種病醫術無法治療。有人問什麼是「無辜疳」,萬密齋說:這是《全幼金鑑》記載的疾病。
有一種妖鳥叫做睢,又名夜行遊女,白天不出沒,晚上則出來飛行,這種鳥沒有雄鳥,會飛入人家,如果碰到襁褓衣物曬在外面還沒收,就會在其上布下毒氣,嬰兒穿了就會生病而死,妖鳥會掠取嬰兒的魂魄,變成自己的孩子,這就是「無辜疳」,也是一種屍毒傳染的疾病。這種病症在頭上會長出腫塊,破開後裡面是白色的粉末,而且往往伴隨著項下腫疽,也是九種難治的疾病之一,所以說很難治療。果然,孩子在五天后就死了。
孫文垣族孫女,十歲,患有脫肛,鼻子經常出血,晚上經常磨牙,肚子發熱,面色發黃,快要變成疳症了,萬密齋用山楂、青蒿、枳實、升麻、酒制連翹、滑石各一兩,甘草、蘆薈、乾蟾蜍各五錢,研磨成末,用神麴做成丸藥,一劑就痊癒了。
龔子才治療一個小孩,四肢消瘦,腹部膨脹,不能行走,但食慾還可以,口渴發熱,大便臭穢。這是脾臟受損,用異功散和肥兒丸調理後痊癒。
薛立齋治療一個小孩,面色萎黃,眼瞼輕微腫脹,口渴腹脹,食慾減少,腹中有一個可以移動的腫塊,小便清澈,大便不成形。這是脾疳的病症,用四君子湯加山梔子、蕪荑,並配合肥兒丸後痊癒。
一個小孩小便混濁如米湯(這是疳病的徵兆),用江南釀酒用的酒曲炒成粉末,用酒調服,三劑就痊癒了。
孝伯的女兒叫止,患有疳病,病症出現在眼睛上,哭鬧不止,去看李紹伯,李紹伯給她吃十個餅,還沒吃完一半就好了。(錢氏說:疳病在肝臟則會遮蔽眼睛,治療方法應該是補肝,六味地黃丸主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