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四 (1)
卷十四 (1)
1. 喘
萬密齋治一兒四歲,忽作喘,氣逆痰壅,鼻孔開張。萬曰:此馬脾風也。(以鼻煽命名也。)如胸高肩聳,汗出發潤,(皆下脫也。)則不可治。須急治之,以葶藶丸去防己,加大黃,除肺之熱,合小陷胸湯,除肺之痰。碾為細末,竹瀝調服。(作實治,服法精當。)
一兒病,兩腮紅,上氣喘急,脈浮緩而濡。此得之傷食,食傷脾,脾虛則不能養肺,母病子亦病也。兩腮紅者,虛熱也。上氣喘急者,肺虛也。脈浮緩而濡,氣虛也。時醫咸以驚風為治,用抱龍丸、牛黃丸、蘇合丸,不效。聞其言皆匿笑,乃以阿膠炒成珠,煎蘇葉烏梅湯化服,三劑而瘳。
(觀其治法,乃肺虛之喘,以阿膠補肺陰,兼用一散一斂之法,其用意甚巧。傷食云云,乃英雄欺人語,未足為據也。)
一富室小兒,先病瀉,醫以藥服之,乃作喘,歸咎於醫。萬曰:非醫之誤,乃冷傷脾作瀉,脾傳肺作喘。脾為母,肺為子,傳其所生也。用陳氏芎葛散,一服喘止而安。後用此方,治瀉後喘者良驗。
一女子素有喘病,發則多痰,用補腎地黃丸。或曰:喘者,肺病也,今補腎何也?曰:肺主氣,腎則納而藏之。痰涎者,腎之津液所生也。哮喘吐痰,乃氣不歸元,津涎無所受也。果服此而安。
朱丹溪治一女,年十二,自小喘嗽。白朮、陳皮、青皮各五錢,麻黃、茯苓、木通、片芩各三錢,蒼朮、桔梗各二錢,乾薑一錢,甘草五分,每帖一錢半煎服。
龔子才治一小兒,外感風邪,服表散之劑,汗出作喘,此邪風去而脾虛也。用異功散而汗喘止,再劑而乳食進。
馮楚瞻治同姓子,三歲,平時面色㿠白,囟門寬大,顱骨開解。一夕,忽發微喘,不能睡倒,抱起稍可。至二三日,雖抱起而喘急不減,出多入少,兩便亦急。(肝腎大虧。)理宜用上病療下之法,恐不肯輕服,乃設詞曰:喘已多日,肺氣虛矣,當以人參錢許,配生脈飲作湯,化服啟脾丸乃愈也。急歸寓,以八味丸杵作大丸代之,服下喘日減。
四五日後,本症悉平,精神倍長,屢索啟脾丸,而囟門顱骨俱長滿矣。
吳孚先治一小兒,氣急而喘,喉中聲如水雞叫,用三拗湯而愈。
錢國賓治中翰六登之次子,自幼吼喘,日夜不絕,今八歲莫愈,身體無病。診右寸浮滑,主肺竅有痰喘吼。三白丸:煅白砒、貝母、桔梗各三分,飯丸黍米大,每睡時,冷茶送下五丸。至五日,此子索物不厭,其母嗔之,猛然一嗆,吐出黑痰一塊,如圓眼大,其臭滿室,剖開,內包大黑瓜子一枚,尖小破,從此吼喘即止,舉家感激,除此子一生之患矣。及問其故,曰:肺有六葉兩耳,四垂如華蓋,清虛之臟,一塵不染。
因乳子誤吞瓜子,入於肺縫,久則痰膠,阻礙呼吸之氣,作吼喘聲也。今藥力攻出,肺清而金不鳴則無聲,痰出而呼吸利,則無吼喘症矣。
白話文:
[喘]
一位醫生萬某治療一個四歲小孩,突然發生喘息,氣逆痰壅,鼻孔張開。萬某說:這是脾臟的風邪引起的。(以鼻煽命名)。如果胸部高聳,肩膀聳起,出汗濕潤(都是氣虛下陷的表現),就不能治療,必須緊急治療。用葶藶丸去掉防己,加大黃,去除肺熱,再配合小陷胸湯,去除肺痰。研磨成細末,用竹瀝調服。(這是實證治療,服藥方法很精確)。
一個小孩生病,兩頰紅潤,上氣喘急,脈象浮弱濡滑。這是因為飲食傷損脾胃,脾胃受損,脾虛則不能滋養肺臟,母親生病孩子也會生病。兩頰紅潤是虛熱,上氣喘急是肺虛,脈象浮弱濡滑是氣虛。當時的醫生都認為是驚風,用抱龍丸、牛黃丸、蘇合丸治療,都不見效。萬某聽了之後暗自一笑,就用阿膠炒成珠,用煎好的蘇葉烏梅湯送服,三劑就好了。
(觀察他的治療方法,是肺虛引起的喘息,用阿膠補益肺陰,又用散寒和斂肺的方法,用意很巧妙。飲食傷損脾胃之說,是高明的醫生欺騙人的話,不足為憑)。
一個富人家的小孩,先患腹瀉,醫生用藥治療後,卻開始喘息,家屬責怪醫生。萬某說:不是醫生的錯,而是受寒傷了脾胃導致腹瀉,脾虛則傳累肺臟而致喘息。脾是母,肺是子,傳其所生也。用陳氏芎葛散,一劑就止喘痊癒了。後來用這個方子治療瀉後喘息,療效很好。
一位女子本來就有喘息病,發作時痰多,用補腎地黃丸治療。有人說:喘息是肺病,現在補腎是什麼意思?萬某說:肺主氣,腎負責儲藏和吸收。痰涎是腎臟津液生成的。哮喘吐痰,是因為氣不歸元,津液無處可收。結果服藥後就好了。
朱丹溪治療一個十二歲的女孩,從小就咳嗽喘息。用白朮、陳皮、青皮各五錢,麻黃、茯苓、木通、黃芩各三錢,蒼朮、桔梗各二錢,乾薑一錢,甘草五分,每帖一錢半煎服。
龔子才治療一個小孩,外感風寒,服用發表散寒的藥物,出汗後就開始喘息,這是邪風去除,脾胃虛弱了。用異功散,汗喘就止住了,再服兩劑,就能吃奶喝粥了。
馮楚瞻治療同姓的一個三歲小孩,平時面色蒼白,囟門寬大,顱骨未閉合。一天晚上,突然發生輕微喘息,睡不着,抱起來稍微好些。過了兩三天,即使抱起來,喘息加重,吸氣少呼氣多,大小便也急促。(肝腎虧虛)。應該用上病下治的方法,擔心他不肯輕易服用,就說:喘息已經很多天了,肺氣虛弱了,應該用人參少許,配合生脈飲煎湯,再服用啟脾丸,就會痊癒。小孩回家後,用八味丸研磨成大丸代替,服藥後喘息一天天減輕。
四五天后,症狀完全消失,精神倍增,多次索要啟脾丸,囟門和顱骨也長滿了。
吳孚先治療一個小孩,氣急喘息,喉嚨聲音像水雞叫,用三拗湯治癒了。
錢國賓治療中翰六登的次子,從小就吼喘,日夜不停,現在八歲還沒好,身體沒有其他疾病。診脈右寸浮滑,認為是肺部有痰引起的喘息吼叫。用三白丸:煅白砒、貝母、桔梗各三分,做成米粒大的丸藥,每次睡覺時,用冷茶送服五丸。到第五天,孩子胃口大開,他母親責備他,他突然嗆了一下,吐出一塊黑痰,像圓眼那麼大,臭氣熏天,剖開後,裡面包着一顆黑色瓜子,尖端破損,從此吼喘就停止了,全家人都非常感激,解除了這個孩子一生的痛苦。後來問起原因,說:肺有六葉兩耳,四垂如華蓋,是清虛的臟器,不應該有一點塵埃。
因為孩子誤吞瓜子,進入肺部縫隙,時間久了,痰液凝結,阻塞呼吸之氣,發出吼喘聲。現在藥力把瓜子排出,肺部清淨,金不鳴則無聲,痰液排出,呼吸順暢,就沒有吼喘症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