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六 (1)
卷六 (1)
1. 嘔吐
萬密齋治教諭熊文村子,二歲病嘔吐,更數醫不效,食故入口即吐出。萬視之曰:病可治也。問用何方?曰:理中湯。曰:服多劑矣,不效奈何?曰:如在《內經》乃陰盛格陽之病,寒因熱用,伏其所主,先其所因則效矣。乃作一劑,取獖豬膽汁、童便各半,和藥炒乾,煎而服之,(即仲景白通湯入人尿、豬膽汁之法。)吐立止。
後稱渴,以湯飲之,復作吐。萬曰:凡嘔家多渴者,胃脘之津液干也,當得一二時吐止,胃氣回,津液生,渴自止矣。令將前藥渣再煎服之,仍禁其飲食,半日而安。熊問同是理中湯,前用之不效,今用之而效,何也?曰:公子胃寒而吐,當以熱藥治之。乃寒盛於中,投之熱劑,兩情不得,故不效也。
今以理中為治寒之主,用豬膽汁之苦寒,小便之鹹寒為佐,以從其格拒之寒,藥下於咽,而寒相得入於胃,陰體漸弱,陽性乃發。其始則同,其終則異,故曰:伏其所主,先其所因也。此軒岐之秘旨,啟元子之奧義,張長沙之良法也。后王民肅子,半載嘔吐不納乳,昏睡仰臥而努其身,有作慢風之候,亦以理中末三分,用水一杯,煎至半杯,入膽汁、童便各一匙攪勻,徐徐灌之而瘥。
鄭氏女患嘔吐,萬視其症,乃傷食吐乳也。家人云無,乃用理中湯去甘草加丁香、藿香,不效。又作膽汁童便法,亦不效。四日後,吐出飯半碗。詢其家人曰:此兒數日不食,何得有此?始吾言傷食,語固云無,故治不見效。遂取脾積丸投之,取下惡糞如靛,乃五日前所食雞子黃也。所吐之飯,即其時所食也。壅塞腸胃,格拒飲食,所以作吐,下之即愈。
一兒自滿月後,常吐乳,父母憂之,諸醫不能止。一日問萬,萬曰:嘔吐者,非常有之病也。今常吐乳,非病也。然小兒賴乳以生,頻吐非所宜也。其間有母氣壯乳多,縱兒飽足,飽則傷胃,所食之乳湧而出,此名溢乳,如瓶之注水,滿而溢也,宜損節之,更服肥兒丸。兒之初生,筋骨軟弱,為乳母者,常懷抱護持可也,不然則左右傾側,其乳流出,此名哯乳,如瓶之側,其水流出也,能緊護持,則不吐也。
有胃弱也,不能受乳以變之,吐出無時,所吐不多,此名哺露,如瓶之漏,不能容受也,當補其脾胃,助其變化可也,亦以肥兒丸主治自愈。(通達之論,養子者宜知之。)
龔子才治小兒傷食嘔吐。服克伐之藥,嘔中見血。用清熱涼血之藥,又大便下血,唇色白而或青。問其故。龔曰:此脾土虧損,肝木所乘而然也。今空心用補中益氣湯,食後用異功散,以調補中氣,使涎血各歸其原而愈。
薛立齋治一小兒,每飲食失節,或外經所忤,即吐瀉發搐,服鎮驚化痰等藥而愈。後發搐益甚,飲食不進,雖參、術之劑,到口即嘔,乃用白朮和土炒黃,用米泔煎數沸,不時灌半匙,仍嘔。次日灌之,微嘔。再日灌之,欲嘔。此後每服二三匙,漸加至半杯,不嘔,乃濃煎服而愈。
白話文:
嘔吐
萬密齋曾治療教諭熊文村的兩歲孩子嘔吐,許多醫生都治不好,孩子吃什麼就吐什麼。萬密齋診斷後說:這病能治。問他用什麼方子,他說:理中湯。熊文村說:已經服用了很多劑,沒效果,怎麼辦?萬密齋說:依照《內經》的說法,這是陰盛格陽的病症,寒症卻用熱藥治療,效果當然不好,應該先治其病因。於是,萬密齋開了一個方子,用豬膽汁和童尿各半,和藥一起炒乾,煎服。(此法類似仲景的白通湯加入人尿和豬膽汁)。孩子立即止吐。
後來孩子口渴,喝了點湯又吐了。萬密齋說:嘔吐的人多半口渴,是因為胃脘的津液乾燥了,只要吐一段時間,胃氣恢復,津液生成,口渴自然就會停止。他讓熊文村將之前的藥渣再煎服,並禁止孩子飲食,半天後孩子就痊癒了。熊文村問道:都是理中湯,以前用沒效果,現在卻有效,這是為什麼?萬密齋回答:你家公子胃寒嘔吐,應該用熱藥治療。但他的寒邪太盛,用熱藥治療,兩種力量互相抵觸,所以沒效果。
現在用理中湯治療寒症為主,再用豬膽汁的苦寒和童尿的鹹寒為輔,用以攻克寒邪,藥物入口,寒邪相合進入胃中,陰邪漸弱,陽氣則旺盛。開始和結束的方法雖然相同,但結果卻不同,所以說:伏其所主,先其所因。這是軒岐的秘訣,啟元子的奧妙,張長沙的良方。後來王民肅的孩子,嘔吐半載,無法進食母乳,昏睡仰臥,身體用力,有慢驚風的症狀,也用理中湯末三分,加水一杯,煎至半杯,加入豬膽汁和童尿各一匙,攪勻徐徐灌服而痊癒。
鄭家女孩嘔吐,萬密齋診斷是傷食吐奶。家人說沒有,萬密齋就用理中湯去甘草,加丁香、藿香,但無效。他又用了豬膽汁童尿的方法,還是無效。第四天,女孩吐出半碗飯。萬密齋詢問家人:孩子幾天沒吃東西,怎麼會有飯吐出來?原來我說傷食,你們說沒有,所以治療無效。於是,他用脾積丸讓女孩服下,排出像靛青一樣的惡臭糞便,原來是五天前吃的雞蛋黃。吐出的飯,也是當時吃的。因為腸胃阻塞,阻礙飲食,所以嘔吐,瀉下後就好了。
有一個孩子滿月後經常吐奶,父母很擔心,很多醫生都治不好。有一天問萬密齋,萬密齋說:嘔吐是常見的病症。孩子經常吐奶,不見得是病。但是嬰兒依靠母乳生存,頻繁嘔吐是不好的。有的母親氣血旺盛,乳汁太多,讓孩子吃得太飽,吃飽了傷胃,吃下去的奶就湧出來,這叫溢乳,就像瓶子注水,滿了就溢出來一樣,應該減少喂奶量,服用肥兒丸。嬰兒剛出生,筋骨柔軟,當母親的要經常抱著護持,不然孩子左右傾斜,奶就流出來,這叫哯乳,就像瓶子傾斜,水就流出來一樣,只要抱緊護持,就不會吐奶了。
還有的孩子胃弱,不能吸收乳汁轉化,隨時都吐,吐的不多,這叫哺露,就像瓶子漏水,不能盛裝一樣,應該補益脾胃,幫助消化,也可以用肥兒丸治療,就能痊癒。(這番話很透徹,養育孩子的都應該知道。)
龔子才治療一個嬰兒傷食嘔吐,用了攻伐的藥物,嘔吐物中帶血。又用了清熱涼血的藥物,大便也帶血,嘴唇蒼白或發青。問他原因,龔子才說:這是脾土虧損,肝木乘克所致。現在空腹服用補中益氣湯,飯後服用異功散,調補中氣,讓涎血各歸其位,就能痊癒。
薛立齋治療一個小兒,每次飲食不節制,或受外邪侵犯,就會嘔吐腹瀉抽搐,服用了鎮驚化痰等藥物痊癒。後來抽搐加重,飲食不進,即使服用參、術等藥物,入口就嘔吐,於是用白朮炒黃,用米湯煎煮幾沸,隨時灌服半匙,還是嘔吐。第二天灌服,稍微嘔吐。第三天灌服,想嘔吐。此後每次服二三匙,逐漸增加到半杯,就不嘔吐了,然後濃煎服用而痊癒。
(葉天士說:看薛立齋治療嘔吐腹瀉,以脾胃為主,不使用歸、地黃等藥物,這是認清病理的治療方法,張景岳是比不上的。)
有一個小兒停食,服用了通利藥物後嘔吐腹脹,這是脾胃再次受傷,服用補中益氣湯痊癒。
萬密齋治療一個嬰兒,出生就嘔吐。有人想用錢氏木瓜丸,萬密齋說:不行,嬰兒剛出生,胃氣很弱,可能是乳汁太多吃得太飽而嘔吐,應該慢慢餵養。也可能是洗澡時受寒犯胃而嘔吐,應該用一杯母乳,加薑蔥一起煎煮,少量服用。也可能是惡露積聚在腹中而嘔吐,應該用炙甘草煎湯把它吐出來。怎麼可以用木瓜丸這種含有鐵粉、檳榔等重劑的藥物,損害嬰兒胃中初生中和之氣呢?所以經常告誡別人:錢氏小兒方,不是錢氏先生親自寫的,是門人附會的說法。
《大還》方治療一個嬰兒,出生九天就嘔吐腹脹。診斷為脾氣虛寒,用半夏、陳皮、薑汁、砂仁、丁香、藿香、藿香各少許,煎服半酒盞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