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九·小兒科 (13)
卷二十九·小兒科 (13)
1. 風癇
馮楚瞻治汪氏兒九歲,因驚癇,屢發抽掣,語言不清,勢甚危篤。脈之堅弦,久按無力。詢其由,痘疹後跣足行走,忽腳面浮腫,疑為草露之毒,服清涼解毒數劑,漸腫至腿。又服五子、五皮飲數劑,忽一日僵仆卒倒,乃成驚癇之疾。曰:此痘後氣血大虛,所以腳腫。誤服清涼,乃腫至腿。
復加滲利削伐,至虛火上乘。無故卒倒,猶大人中風症也。惟宜峻補氣血,佐以舒筋活絡之藥,乃用當歸、白朮、白芍、煨天麻、熟地、茯苓、牛膝、銀花、秦艽、熟附子之類。三四帖後,其勢稍緩,以前方沖人參湯,調理二月而安。
萬密齋治一兒,四歲,病驚痰湧,針其湧泉穴而醒,自後不發。謂曰:未服豁痰之藥,恐發癇也。不信。未半年似痰迷,飲食便溺皆不知,時復昏倒,果成癇矣。問其發時能自知乎?曰:目昏即發,乃與錢氏安神丸加膽草服之。教其父曰:病將發時,急掐兩手合谷。如此調理,一月而安。
一小兒十歲,久得癇疾。診之,兩目渾白,無有睛光,語言謇澀,舉動癡迷。辭不可治,另延醫治之,竟無成功。
黃州守萬魯庵子病癇,見其容貌俊偉,性格聰明,謂曰:可治。乃與琥珀抱龍丸方,使自制服之。
白話文:
馮楚瞻治療一個九歲的汪姓男孩,因為受驚引起癇症,多次發作抽搐,說話不清,情況非常危急。把脈發現脈象堅實有力,按壓很久也沒有力量回彈。詢問病因,得知孩子出痘後赤腳走路,突然腳面浮腫,懷疑是沾染了草露的毒氣,於是服用了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,結果腫脹蔓延到腿部。又服用了一些五子衍宗丸和五皮飲,突然有一天昏倒在地,就成了驚癇之症。馮楚瞻診斷說:這是痘疹之後氣血大虛,所以腳腫。錯誤服用清涼藥物,導致腫脹加劇。又使用了利水消腫的藥物,更進一步損傷了身體,導致虛火上炎。無緣無故昏倒,就像大人中風一樣。治療應該著重於大補氣血,輔以舒筋活絡的藥物,於是使用了當歸、白朮、白芍、炮製過的天麻、熟地黃、茯苓、牛膝、金銀花、秦艽、炮製過的附子等藥物。服藥三四劑後,病情略微緩解,之後再用人參湯調理兩個月,孩子就痊癒了。
萬密齋治療一個四歲的孩子,患有驚癇,痰液湧盛。醫生用針刺湧泉穴,孩子就醒過來了,之後也沒有再發作。萬密齋說:沒有服用豁痰的藥物,恐怕還會發作癇症。家屬不相信。不到半年,孩子出現像痰迷一樣的症狀,飲食大小便都不知曉,經常昏倒,果然又發作了癇症。問他發病時自己知不知道,他說眼睛昏花就發病了,於是給他服用加了膽草的錢氏安神丸。萬密齋教導孩子的父親說:孩子要發病時,要趕快掐按合谷穴。這樣調理一個月後,孩子就好了。
一個十歲的孩子,長期患有癇症。診斷時,發現他的眼睛渾濁,沒有神采,說話含糊不清,舉止痴呆。醫生表示無法治療,讓家屬另請醫生治療,結果沒有成功。
黃州太守萬魯庵的兒子患有癇症,醫生見他容貌俊美,性格聰明,認為可以治療。於是給他開了琥珀抱龍丸的藥方,讓他自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