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卷四
2. 傷風
孫文垣治王祖泉乃眷,朝飯後稍寒,惡風發熱,(傷風惡風。)遍身疼痛,汗大出不止,(傷風則有汗。)口中熱,腹中不知飢,小水短,(肺金不利而汗多也。)六脈皆澀。(營衛不和。)投以白芍五錢,白朮二錢,桂枝、黃芩各一錢,甘草八分,二帖汗止,寒熱除。去白朮,加當歸,身痛亦愈。
費一吾弟婦,遍身痛,發熱,汗大出,昏昏如醉,臥不能起。孫診之,兩寸短弱,六脈皆數而無力。此勞倦之餘,故汗大走也。(身痛發熱,不僅傷風。)黃耆三錢,白芍四錢,甘草一錢五分,桂皮八分,當歸一錢,石斛二錢。(與前藥俱就建中加減,孫於雜症多用此方。)一帖熱除,痛汗皆止。惟倦不能起,前方加人參、陳皮,兩帖而痊。
一婦人,先傷風,發熱咳嗽,二月乃分娩,熱尚未退,食雞汁肉等太早,嗽、熱愈盛,已八日矣。胸膈脹痛,頭痛口渴,大便秘,(肺氣壅而血液燥也。)咳出之痰,色黑而臭,小水短少,脅下扯痛,氣逆而喘不得臥,左脅不能著席,汗出不止,症甚危。以栝蔞五錢,蘇子一錢,枳殼、酒芩各六分,前胡、桔梗各五分,甘草三分,姜三片(制方甚妙。)服之,胸膈之痛減半,喘少定。
再進藥,大便用蜜導下,就方加減服之,熱盡退,諸症尋愈。
胡鏡陽尊堂,年七十二,脾泄十五年不愈。近加吐紅咳嗽,痰多不易出,(肺金壅滯可知。)申酉時潮熱,胸膈壅塞,不能就枕,飲食大減,且惡風,終日坐幔中。諸醫謂:發熱吐紅,法當寒涼;脾泄多年,氣虛老邁,法當溫補。二症矛盾,難於投劑。身熱脈大,又血家所忌。
束於無策,皆辭去。孫診之,兩手脈皆浮洪而數,皆帶滑。據脈洪數為熱,滑為痰,浮為風邪在表,以傷風故惡風,法當清解,可無恙也。謂二病矛盾者,暗於先後也。夫脾泄已久,未嘗為害,新病熱熾,宜當速去,所謂急則治標,俟邪祛後,補脾未晚。且潮熱為風邪所致之熱,非陰虛火動之熱。
吐血乃當汗不汗之血,非陰虛火動之血。經云: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。當汗不汗,邪鼓血動,但得表解,斯熱退血止矣。胡曰:昔老母過錢塘,遇風濤受驚,因發熱咳嗽,血出痰多,今以公言質之,誠由風邪起病也。用蘇子、麻黃、薄荷解表為君,枳殼、桔梗、桑白皮、栝蔞、紫菀、貝母消痰治嗽為臣,酒芩、甘草為佐。二帖,五更微汗而熱退,胸膈不壅,嗽亦少減,血止大半,始進粥。
次日減麻黃,加茯苓,夜服七制化痰丸,嗽亦減半,自是不惡風而去幔矣。前方減枳殼加苡仁,調理而安。
黃履素曰:予弱冠患傷風,不謹床第,每晨起即鼻中流涕,竟日痰不絕口。留連月餘,遂見痰中縷血,遺害無窮。諺云:傷風不醒結成勞。蓋金水二臟,情關子母,金傷則不能生水,子瀉則其母愈虛。水不能制火,火乘金而金益敗,此虛嗽之症所由成耳。信乎,傷風雖小病,最不可不慎者。
白話文:
[傷風]
孫文垣治療王祖泉的家人,早晨飯後略感寒冷,惡風發熱(傷風惡風),全身疼痛,汗出不止(傷風則有汗),口乾舌燥,腹部不覺得飢餓,小便量少(肺金不利而汗多)。六脈皆澀(營衛不和)。於是使用白芍藥、白朮、桂枝、黃芩、甘草等藥物,兩劑藥後汗止,寒熱去除。之後去掉了白朮,加入當歸,身痛也痊癒了。
費一吾的弟媳,全身疼痛,發熱,汗出很多,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,臥床不起。孫文垣診治後發現,寸脈短弱,六脈皆數而無力。這是因為勞累過度,所以汗出很多(身痛發熱,不僅是傷風)。於是使用黃耆、白芍藥、甘草、桂皮、當歸、石斛等藥物(與之前的藥方都屬於建中湯加減,孫文垣在治療雜症時常用這個方子)。一劑藥後熱退,疼痛和汗出都停止了。只是仍然倦怠不能起床,於是前藥方中加入人參、陳皮,兩劑藥後痊癒。
一位婦人,先前患傷風,發熱咳嗽,在分娩兩個月後,發熱尚未退卻,又過早食用雞湯雞肉等物,咳嗽和發熱更加嚴重,持續了八天。胸膈脹痛,頭痛口渴,大便不通(肺氣壅塞而血液乾燥),咳出的痰液顏色黑且有臭味,小便量少,脅下牽扯疼痛,氣逆喘息不能平臥,左側肋部不能著床,汗出不止,病情十分危急。於是使用栝樓、蘇子、枳殼、酒芩、前胡、桔梗、甘草、生薑等藥物(制方十分精妙)。服用後,胸膈疼痛減輕一半,喘息也略微平穩。
再次服用藥物,用蜂蜜幫助排便,根據病情加減藥物,發熱完全退卻,其他症狀也逐漸痊癒。
胡鏡陽的母親,七十二歲,脾虛泄瀉十五年未愈。最近又加重了吐血咳嗽,痰多不易咳出(肺金壅塞可知),申酉時(下午四點到六點)潮熱,胸膈壅塞,不能枕臥,飲食減少,而且惡風,整天坐在幔帳中。其他醫生都認為:發熱吐血,應該用寒涼藥物;脾虛泄瀉多年,氣虛年老,應該用溫補藥物。兩種病症矛盾,難以用藥。身熱脈大,又是血症忌諱。
束手無策,都辭去了。孫文垣診治後,發現兩手脈皆浮洪而數,且滑。根據脈象洪數為熱,滑為痰,浮為風邪在表,因為傷風所以惡風,應該使用清解藥物,就可以痊癒。認為兩種病症矛盾的人,是因為不明白病症的先後順序。脾虛泄瀉已久,並沒有造成危害,新發的病症熱盛,應該迅速去除,所謂急則治標,等邪氣去除後,再補益脾胃也不遲。而且潮熱是由風邪引起的熱,不是陰虛火動的熱。
吐血是汗出不足導致的出血,不是陰虛火動引起的出血。經書上說:奪取血液者則無汗,奪取汗液者則無血。應該出汗卻不出汗,邪氣鼓動血液,只要表證解除了,熱退血自止。胡鏡陽說:以前老母親經過錢塘,遇到風浪受驚,因此發熱咳嗽,吐血痰多,現在用您的話來詢問,的確是由風邪引起的疾病。於是使用蘇子、麻黃、薄荷解表為君藥,枳殼、桔梗、桑白皮、栝樓、紫菀、貝母消痰止咳為臣藥,酒芩、甘草為佐藥。兩劑藥後,五更時分微微出汗,熱退,胸膈不壅塞,咳嗽也減少,出血大半停止,開始進食稀粥。
第二天減少麻黃,加入茯苓,晚上服用七制化痰丸,咳嗽也減輕一半,從此不再惡風,也不用再坐在幔帳中了。前藥方中減少枳殼,加入薏苡仁,調理身體,最終痊癒。
黃履素說:我年輕時患傷風,不注意臥床休息,每天早晨起床鼻子就流涕,整天痰液不斷。持續一個多月,痰中就出現絲絲血絲,危害無窮。俗話說:傷風不治會變成勞損。因為肺金和腎水兩個臟器,情志相連,如同母子,肺受損傷則不能滋生腎水,腎氣虛弱則其母更虛弱。腎水不能制約心火,心火乘虛而入損傷肺金,肺金更加衰敗,這就是虛勞咳嗽的病症由來。可見,傷風雖然是小病,最不能不小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