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3)

1. 變蒸

萬密齋治楚臬之子,九月發熱,恐是痘疹。召萬往,視之非痘,乃變蒸也。曰:何以辨之?萬曰:以日計之,當有變蒸之期,以症察之,亦無痘疹之候。曰:痘症云何?萬曰:痘者,五臟之液毒也,故每臟各見一症。呵欠驚悸,心也;項急煩悶,肝也;咳嗽噴嚏,肺也;吐瀉昏睡,脾也;身體皆涼,腎也。今公子無之,知非痘,乃變蒸將退也。次日果安。

白話文:

萬密齋醫治楚臬的兒子,九月發燒,擔心是出痘疹。於是請萬醫師前來診治,萬醫師診斷後認為不是痘疹,而是變蒸。有人問:「怎麼分辨?」萬醫師回答:「從時間推算,正值變蒸發生的時節;從症狀觀察,也沒有痘疹的徵兆。」有人又問:「痘疹的症狀是什麼呢?」萬醫師說:「痘疹是五臟積聚的毒液造成的,所以每個臟腑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:呵欠、驚悸是心臟;項部僵硬、煩悶是肝臟;咳嗽、噴嚏是肺臟;嘔吐、腹瀉、昏睡是脾臟;全身冰冷是腎臟。現在公子沒有這些症狀,就知道不是痘疹,而是變蒸快要痊癒了。」第二天果然就好了。

2. 喉舌滯頤

葉天士曰:夏季秋熱,小兒泄瀉,或初愈未愈,滿口皆生疳蝕,阻塞咽喉致危者,此皆在裡濕盛生熱,熱氣蒸灼,津液不升,濕熱偏傷氣分,治在上焦,或佐淡滲。世俗常刮西瓜翠衣治疳,取其輕揚滲利也。

吳孚先治一小兒,咽喉忽腫脹,痛甚。米飲湯水不下,危甚。吳曰:此名鎖喉風。以銀針刺少商、然谷二穴出血,其喉即寬。與之茶,即下咽無苦,飲食遂進。

一小兒不時舌出,以清涼藥治之不愈。吳曰:此名弄舌,與吐舌不同。薛新甫曰:吐舌者,脾經實熱,而舌長出也;弄舌者,脾經虛熱,時舒時斂也。照新甫成方,用異功散加鉤藤而愈。(四君子加陳皮謂之異功。)

巢氏云:小兒滯頤者,涎流出而漬必於頤間也,此由脾冷涎多故也。脾之液為涎,脾胃虛冷,不能收制其津液,故出於頤也,張氏溫脾丹主之。一法百藥煎含咽,其涎自不出,亦截法也。黃散亦治此症,溫脾散亦可。(《東垣十書》。)

萬密齋外孫,滿口生瘡,咽喉唇舌皆是。為制方:用柏連一錢,硃砂、白礬五分,鼠婦焙乾三分,共研細,敷之立效。乃奇方也。

一兒患口舌生瘡,所搽所服,皆芩、連、知、柏之類,無效。曰:心熱所致,苦入心,反助其熱,宜無效。乃作洗心散與之,一服而安。大黃、麻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等分,水煎服,更用柏連散搽之。(仍用苦矣。)

一兒舌上生瘡,口唇破裂,吮乳不得,日夜啼哭,求治。用洗心散,入竹葉煎服,以解其裡熱,外用柏連散搽之效。

蔣仲芳治一小兒,初患舌碎,既而遍身發熱。或謂傷風停食,與發散消導。曰:無益也。服後果熱愈,而湯水難入。乃以黃連五錢,(疑是分。)煎湯徐徐與之,終劑而愈。問故。曰:若先身熱而後舌碎,則因風食發熱所致。今先舌碎,知其心火亢甚,加之身熱,是內熱極而火外行耳。

白話文:

喉舌滯頤

葉天士說:夏季秋天的暑熱,小兒腹瀉,或是初愈未愈,滿口都長疳瘡,阻塞咽喉危急的,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濕氣盛而生熱,熱氣蒸灼,津液不能上升,濕熱偏傷氣分,治療要針對上焦,或輔以利尿滲濕的藥物。民間常用刮西瓜翠衣來治療疳瘡,是取其輕揚滲利的作用。

吳孚先治療一個小兒,咽喉突然腫脹,疼痛厲害,米湯水都喝不下去,情況危急。吳孚先說:這是「鎖喉風」,用銀針刺少商、然谷兩個穴位放血,咽喉就通暢了。給他喝茶,就能順利吞咽,飲食也恢復正常了。

有一個小兒經常吐舌頭,用清涼藥物治療卻不好。吳孚先說:這是「弄舌」,和吐舌頭不一樣。薛新甫說:吐舌頭是脾經實熱,舌頭伸出來;弄舌頭是脾經虛熱,舌頭時而伸出時而縮回。按照新甫的處方,用異功散加鉤藤就治好了。(異功散是用四君子湯加陳皮組成的。)

巢氏說:小兒滯頤,是指口水流出來,總是沾在下巴上,這是因為脾胃虛寒,口水過多造成的。脾的液體就是口水,脾胃虛寒,不能收斂津液,所以口水就流出來了,張氏溫脾丹可以治療。另一種方法是用百藥煎含在口中咽下,口水就不會流出來了,這也是一種治標的方法。黃散和溫脾散也可以治療這種病症。(出自《東垣十書》)

萬密齋的外孫,滿口長瘡,咽喉、嘴唇、舌頭都是。他製定了一個方子:柏連一錢,硃砂、白礬五分,鼠婦焙乾三分,一起研磨成細粉,敷在患處,立刻就有效,是一個奇方。

有一個孩子患口舌生瘡,用了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,不管是外搽還是內服,都沒有效果。他說:這是心火過旺引起的,苦味入心,反而助長了心火,所以沒效果。於是,他制定了洗心散給孩子服用,一服就好轉了。洗心散的組成是:大黃、麻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等量,水煎服;同時再用柏連散外搽。(仍然用到了苦味藥。)

有一個孩子舌頭上長瘡,口唇破裂,吸吮乳汁都不行,日夜哭鬧,求治。用了洗心散,加入竹葉煎服,以消除體內熱邪,外用柏連散搽治,很有效。

蔣仲芳治療一個小兒,一開始是舌頭潰爛,接著全身發熱。有人認為是傷風停食,給他用了發散和消導的藥物。蔣仲芳說:沒有用處。服藥後,果然熱症減輕了,但是湯水難以下嚥。於是,他用黃連五錢(疑是五分),煎湯慢慢地給孩子服下,服完一劑就好了。問他原因,他說:如果先全身發熱,然後舌頭潰爛,那就是因為傷風停食引起的發熱。現在是先舌頭潰爛,就知道是心火旺盛,加上全身發熱,這是內熱極盛,火邪外行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