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1)

1. 胎毒

萬密齋長孫生下,遍身生瘡疥。因制一方,用烏稍蛇,酒浸去皮骨,取淨肉焙乾一錢,苦參酒浸,切片曬乾,取末一錢半,白蒺藜炒去刺一錢半,三味為末,酒糊丸,如粟米大。每服十五丸,竹葉煎湯下,蟲疥滅跡,不再發矣。

一小兒身生蟲疥,醫用藥搽之,瘡盡沒,腹脹而喘,求藥於萬。曰:幸未發搐,尚可治也。乃與雄黃解毒丸,竹葉燈心煎湯下,利黃涎,瘡復出而安。或問曰:蟲疥不可搽乎?曰:蟲疥者,胎毒也。宜用解毒之藥,使毒散於外,不可妄用搽藥,逼之使反於內也。搽瘡之藥,必用砒霜、水銀以殺蟲,藥毒之氣乘虛入里,誤兒性命,宜慎之。

(雄按:大人瘡疥亦有此證。)

一彌月小兒,先於口內生瘡,後延於身,年餘不愈,以土茯苓為末,乳汁調服,月餘而愈。

一兒生下一月後,遍身蟲疥,浸淫濕爛,其皮如脫,日夜啼。忽一日,其瘡盡隱,發搐而死。

馮楚瞻治其孫,因母久患陰虛夜熱之症,生下百餘日,遍體癩瘡。(未必非其母妊時,久服八味所致。案見難產門。)以生地、丹皮、當歸、赤芍、萆薢、首烏、銀花、連翹、土貝、甘草、鱉蝨、胡麻、土茯苓、木通節,大劑,乳母日夜進服數十劑,後濕熱下趨,兩足潰爛,清水淋漓,指甲皆脫。乳母旁人,近者無不傳染。

此先天熱毒之氣,已盡出外矣。後於耳後結一大毒,此陰虛無根之火凝聚也。以八味加牛膝、五味煎湯,數劑,高腫膿而愈。自後津液衰涸,瘡靨乾枯,或愈或發。防其內攻,乃以羊肉四兩煎湯,入生黃耆四錢,當歸二錢,銀花三錢,炒升麻四分,姜三片,棗二枚煎與服。不及十劑,足瘡全愈,升於頭項。

再服,頭瘡亦痊。(雄按:又用八味,以致潰後津枯。)

劉禹錫《傳信方》云:頃在武陵生子,蓐內便有熱瘡,塗諸藥無益,而日益劇,蔓延半身,號啼,不乳不睡。用雞子五枚,煮熟,去白取黃,亂髮煎,乃有液出,旋取置碗中,以液盡為度,取塗瘡上,即以苦參末糝之,果神效。《本草綱目》。

孫文垣治一兒,耳後生一毒,腫痛,遍身生大泡瘡,憎寒發熱,與金銀花、當歸尾、甘草、赤芍、連翹、殭蠶、牛蒡、元參兩劑而消。

薛立齋治一小兒,自脫胎時,兩目赤腫,或作癢,或生翳,此胎內之肝火也。用蘆薈、六味二丸而愈。

萬密齋治一兒,五歲,每至春時,則遍身生膿泡瘡,此胎毒也。戒用搽藥,恐粉砒之毒乘虛入腹,以胡麻復之而愈。

萬州李四守,生子五歲,遍身濕疥,一旦盡干。萬曰:瘡出驚止,始無憂也。連更數醫,不能治。

立齋治梁閣老孫,甫周歲,項患胎毒,俟其有膿刺之,膿出碗許,乳食如常。用托裡藥,月餘而愈。靳閣老子亦患此,待膿自出,幾至不救。吾鄉徐內翰子患痘毒,及時針刺,毒不內侵,數日而愈。小兒血氣弱,膿成不針,鮮不斃矣。

白話文:

胎毒

萬密齋的長孫出生後,全身長滿瘡疥。於是制定了一個方子:用烏梢蛇,用酒浸泡去皮骨,取淨肉焙乾一錢,苦參用酒浸泡,切片曬乾,研成末一錢半,白蒺藜炒去刺一錢半,三味藥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粟米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竹葉煎的湯送服,蟲疥就會消失,不再復發。

有一個小孩身上長蟲疥,醫生用藥膏塗抹,瘡瘍都消失了,但腹部脹滿還喘不過氣,於是向萬密齋求醫。萬密齋說:幸好還沒有抽搐,還能治。於是給他雄黃解毒丸,用竹葉和燈芯草煎的湯送服,使黃色黏液排出,瘡瘍又重新出現然後痊癒了。有人問:蟲疥不能塗抹藥膏嗎?萬密齋說:蟲疥是胎毒,應該用解毒的藥物,讓毒氣散發到體外,不能胡亂使用藥膏,將毒氣逼到體內。塗抹瘡瘍的藥膏,一定會用到砒霜、水銀來殺蟲,藥物的毒性趁虛而入,會危及孩子的性命,一定要謹慎。

(作者按:大人長瘡疥也會有這種情況。)

一個滿月的小孩,先是在嘴裡長瘡,後來蔓延到全身,一年多都不好,用土茯苓研成粉末,用母乳調服,一個多月就好了。

一個孩子出生一個月後,全身長滿蟲疥,浸淫潮濕潰爛,皮膚像要脫落一樣,日夜哭鬧。突然有一天,瘡瘍都消失了,卻抽搐而死。

馮楚瞻治療他的孫子,因為孩子的母親長期患有陰虛夜熱的症狀,孩子出生一百多天后,全身長滿癩瘡。(這可能與母親懷孕期間長期服用八味藥有關。詳見難產篇。)用生地、丹皮、當歸、赤芍、萆薢、首烏、銀花、連翹、土貝母、甘草、鱉甲、胡麻、土茯苓、木通,用量很大,讓母親日夜服用幾十劑,後來濕熱下行,兩腳潰爛,清水淋漓,指甲都脫落了。乳母身邊的人,附近的人都感染了。

這先天性的熱毒之氣,已經完全排出體外了。後來在耳朵後面長了一個很大的毒瘡,這是陰虛火旺凝聚的結果。用八味藥再加上牛膝、五味子煎湯服用,幾劑藥後,腫脹化膿然後痊癒了。之後津液枯竭,瘡疤乾枯,時好時壞。為了防止內攻,於是用羊肉四兩煎湯,加入生黃耆四錢,當歸二錢,銀花三錢,炒升麻四分,生薑三片,大棗兩枚煎服。不到十劑藥,腳上的瘡都好了,又長到頭頸部。

再次服用,頭上的瘡也痊癒了。(作者按:又用了八味藥,導致潰爛後津液枯竭。)

劉禹錫《傳信方》記載:不久前武陵有人生孩子,剛出生就在身上長了熱瘡,塗抹各種藥物都沒效果,反而越來越嚴重,蔓延到半身,孩子哭鬧,不吃奶不睡覺。用雞蛋五個,煮熟,去掉蛋白取蛋黃,和頭髮一起煎煮,直到有液體析出,然後取出來放到碗裡,直到液體用完為止,然後塗抹在瘡瘍上,再撒上苦參末,果然非常有效。《本草綱目》也有記載。

孫文垣治療一個孩子,耳朵後面長了一個毒瘡,腫痛,全身長滿大水泡,怕冷發熱,用金銀花、當歸尾、甘草、赤芍、連翹、殭蠶、牛蒡子、玄參兩劑藥就消了。

薛立齋治療一個小孩,從出生時起,兩眼紅腫,有時癢,有時長翳膜,這是胎內肝火旺盛。用蘆薈、六味地黃丸兩丸藥就治好了。

萬密齋治療一個五歲的孩子,每年春天,全身都會長膿皰瘡,這是胎毒。告誡不要用藥膏塗抹,擔心砒霜的毒性趁虛而入,用胡麻仁敷治就好了。

萬州的李四守,兒子五歲,全身濕疹,有一天突然都乾了。萬密齋說:瘡瘍出現然後停止,才不用擔心。連換幾個醫生,都不能治好。

薛立齋治療梁閣老的孫子,剛滿一歲,頸部患有胎毒,等到膿液自己出來,膿液很多,孩子還能正常吃奶。用托里藥,一個多月就好了。靳閣老的兒子也患有這種病,等到膿液自己出來,幾乎危及生命。我們鄉里的徐內翰的兒子患痘瘡,及時針刺,毒氣不向內侵犯,幾天就好了。小孩子的血氣虛弱,膿液形成後不針刺,很少有不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