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14)

1. 牙疳

萬密齋孫周歲,生走馬疳,用尿桶底白垽刮下,新瓦上火焙乾五分,五倍子內蟲灰三分,鼠婦焙乾三分,枯白礬一錢,共研末,先用蠟茶葉浸米泔水洗淨,以藥敷之,神效。名曰十不二散。

朱丹溪治走馬牙疳,蠶蛻紙燒灰存性,入麝香少許,蜜和敷患處,加白礬尤妙。(此外治法。走馬牙疳,最為梟毒,須用大承氣加川連、胡黃連、雄黃、菩荑等大下之,全瀉去黑矢,然後改用涼血解毒之劑,外用針砭爛肉與好肉交關處,全出惡血,再以搽牙藥敷之,庶可望愈。若專恃外治,未有不致誤事者。方書皆未言及,亦一大缺略也。)

白話文:

孫氏周歲時患有走馬疳(一種牙齦潰爛的疾病),用尿壺底部白色垢物刮下,放在新瓦片上焙乾五分,再加五倍子裡面的蟲灰三分、烘乾的鼠婦三分、枯白礬一錢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先用茶葉浸泡的米泔水清洗患處,再敷上藥粉,效果神奇,稱為「十不二散」。

朱丹溪治療走馬牙疳的方法是:將蠶蛻燒成灰,加入少許麝香,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,再加些白礬效果更好。 (另一種治療方法:走馬牙疳非常凶險,必須先服用大承氣湯,並加入川連、胡黃連、雄黃、蒲荑等藥物,強力瀉除黑色大便,然後再用涼血解毒的藥物,同時用針灸,將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的交界處的惡血放出,再敷上治療牙齒的藥物,才有可能痊癒。如果只依靠外治,一定會失敗,這也是醫書上的一大遺漏。)

2. 臍風

萬密齋治斗門子,初生五日不乳,噴嚏昏睡。萬視之曰:此臍風病也,一名馬牙疳,小兒凡當一月之內尤急。乃視其口中上齶,有白胞如珠大者三四個,用銀針挑去之。斗門憐惜之情見於面,去之未盡。

次日猶不乳,有老嫗語以臍風之害,乃速萬再治,且問臍風之病云何?萬曰:其病不可治者三:臍腹腫脹,大小便不通者,名曰鎖肚;口緊不開,不語不啼者,時作搐者,名曰噤風;環口青色,口唇緊撮,名曰撮口。令郎初病,未至困也,復以手法去其白泡而安。又曰:當用何藥?萬曰:數日之兒,安能任藥,雖有古方,不敢用也。

曰:然則奈何?萬曰:無害矣,此病蓋初生時,洗浴之後,臍乾未落,不謹視之,為兒尿所侵,及為風寒濕熱所侵之故。宜急治之,但見噴嚏,多啼少乳,即視其口中上齶,有白泡子成聚,是其候也。隨以手法刮去之,以軟帛拭淨其血,則臍風不發矣。若不知此,則其泡流入腹中,或為鎖肚,為噤風,為撮口,雖有神丹,不能救也。

鄭請詳記之,以為育嬰之訓。

白話文:

萬密齋治療一個名叫斗門的孩子,孩子出生五天沒有吃奶,還一直打噴嚏、昏睡。萬密齋診斷說這是臍風,也叫馬牙疳,尤其是一個月內的孩子更容易得此病。他檢查孩子的上顎,發現有三四個像珍珠一樣大的白色泡,於是用銀針挑掉了。斗門很心疼孩子,但白泡還沒完全挑乾淨。

第二天孩子還是不吃奶,一位老婦人告訴斗門臍風的危害,斗門於是急忙再次請萬密齋治療,並詢問臍風的病症。萬密齋說,臍風有以下三種情況是難以治癒的:肚子腫脹,大小便不通,稱為鎖肚;嘴巴緊閉,不哭不鬧,有時抽搐,稱為噤風;嘴唇發青,嘴巴緊閉,稱為撮口。你兒子的病還不算嚴重,我用手法去除白泡就可以了。

斗門又問應該用什麼藥。萬密齋說:這麼小的孩子,怎麼能用藥呢?雖然有古方,但我也不敢用。

斗門問:那怎麼辦呢?萬密齋說:沒關係的,這個病大多是孩子出生後洗完澡,臍帶還沒脫落,沒有注意護理,被尿液浸濕,或受到風寒濕熱侵襲引起的。應該及時治療,只要看到孩子打噴嚏,哭鬧多而吃奶少,就檢查孩子的上顎,如果看到成堆的白泡,那就是臍風的症狀。用手法刮掉白泡,用柔軟的布擦乾淨血跡,臍風就不會發作了。如果不知道這個方法,白泡流入腹中,就會導致鎖肚、噤風或撮口,就算有仙丹妙藥,也救不了了。

鄭重其事地詳細記錄下來,作為育嬰的教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