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12)
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12)
1. 初生
長大不行,行則腳軟,齒久不生,生則不固,發久不生,生則不黑,皆胎弱。(以上五臟雜症主治。)
徐靈胎曰:幼科古人謂之啞科,以其不能言,而不知病之所在也,此特其一端耳。幼科之病,如變蒸胎驚之類,與成人異者,不可勝舉。非茲婦人之與男子異者,止經產數端也。古人所以另立專科,其說精詳明備。自初生以致成童,其病名不啻以百計,其治法立方,種種各別。
又婦人之與男子病相同者,治亦相同。茲小兒之與成人,即病相同者,治亦迥異。如傷食之症,反有用巴豆、硼砂者,其餘諸症,皆用金石峻厲之藥,特分兩極少耳,此古人真傳也。後世不敢用,而以草木和平之藥治之,往往遷延而死,此醫者失傳之故。至於調攝之法,病家能知之者,千不得一。
蓋小兒純陽之體,最宜清涼。今人非太暖,即太飽,而其尤害者,則在於有病之後,而數與之乳。乳之為物,得熱則堅,紉為綿絮。況兒有病,則食乳甚稀,乳久不食,則愈充滿,一與之吮,則迅疾踴出,較平日之下咽更多。前乳未消,新乳復充,填積胃口,化為頑痰,痰火相結,諸脈皆閉而死矣。
譬如常人,平日食飯幾何,當病危之時,其食與平日不減,安有不死者哉?然囑病家云:乳不可食。則尋相詬曰:乳猶水也,食之何害?況兒虛如此,全賴乳養,茲復禁乳,則餓死矣。不但不肯信,反將醫者詬罵。其餘之不當食而食,與當食而反不與之食,種種失宜,不可枚舉。
醫者豈能坐守之,使事之合節耶?況明理之醫,能知調養之法者,亦百不得一,故小兒之所以難治,非盡不能言之故也。
保嬰湯,治小兒諸病。陳米、(清胃。)黃土、(養脾。)嫩竹葉、(清熱。)萊菔子、(化積。)薄荷葉、(去風。)燈心、(降火。)麥芽。(運食。)上七味,隨證所主者多用,其餘次之。每服不過三錢,袋盛煮湯,任意喝飲。如便燥者,調入白蜜少許。小兒之病,多起於乳食不節,此湯調養脾胃,故可隨症損益,以應諸病。
若夏月泄瀉,尤為妙方。即痘疹後調理,亦宜准此,不可以平淡而忽之,而從事溫補,致釀別症也。
雄按:小兒以脾胃為後天根本,乳食不節,脾胃漸傷,吐瀉乃作。久則脾土虛弱,肝木乘之,糞色漸青,面部萎白帶青,手足微搐無力,神氣懨懨不振,而慢脾成矣。江筆花《醫鏡》云:時俗所謂慢驚風,即木侮土是也。初起宜異功散,甚者加木香、玉桂。若肢冷唇白,息微,元微欲脫也,急用附子理中湯,尚可挽回。
然變之速者,用藥稍緩,即不濟事,未可概視為慢也。雄按:《福幼編》專論此症,若果系此證,應用此藥,乃謂執一方,而可通治泄瀉,其禍可勝言哉。
白話文:
初生
嬰兒長不大,長大了也腿軟,牙齒很久才長,長出來也不牢固,頭髮很久才長,長出來也不黑,這些都是胎兒時期身體虛弱造成的。(以上為五臟雜症的主治)
徐靈胎說:古代兒科醫生稱為啞科,因為嬰兒不會說話,所以不知道疾病的所在,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。嬰兒的疾病,例如胎熱、驚風等,與成人的疾病有很多不同,數也數不清。這不只是婦女與男子的疾病不同,僅僅是生產的幾個方面而已。古人因此另立專科,其理論精確詳盡、完善齊備。從初生到兒童期,疾病名稱至少有上百種,治療方法和處方,種類繁多,各有不同。
婦女與男子的某些疾病相同,治療方法也相同。但是嬰兒與成人的疾病,即使相同,治療方法也大相逕庭。例如傷食症,反而要用巴豆、硼砂,其他疾病也多用金石類峻猛的藥物,只是劑量減少而已,這是古人真正的傳承。後世不敢使用這些藥物,而用草木類平和的藥物治療,往往拖延病情導致死亡,這就是醫術失傳的原因。至於調養的方法,病人家屬能懂得的,千分之一都不到。
因為嬰兒是純陽之體,最適合清涼。現在的人不是太溫暖就是太飽,而最有害的是,嬰兒生病後,還經常給他喂奶。奶這種東西,遇熱就變硬,像棉絮一樣。況且嬰兒生病,吃奶量就很少,奶很久不吃,就越積越多,一給他吸吮,就迅速湧出來,比平時吞咽的更多。之前的奶還沒消化,新的奶又充滿,填滿胃口,變成頑痰,痰火交結,所有經脈都阻塞而死亡。
比如普通人,平時吃飯多少,當病危的時候,如果吃飯量不減,怎麼能不死呢?但是如果囑咐病人家屬:不要給孩子吃奶,他們就會互相指責說:奶就像水一樣,吃它有什麼害處?況且孩子這麼虛弱,完全靠奶水來養,現在又禁止吃奶,就會餓死的。他們不但不信,反而會辱罵醫生。其他不應該吃卻吃了,以及應該吃卻反而不給他吃的,種種不當之處,數也數不清。
醫生怎麼可能事事都能控制得恰到好處呢?況且懂得調養方法的明理醫生,也是百個裡面才有一個,所以嬰兒的疾病難以治療,並不是完全因為嬰兒不會說話的原因。
保嬰湯,治療嬰兒各種疾病。陳米(清胃)、黃土(養脾)、嫩竹葉(清熱)、萊菔子(化積)、薄荷葉(去風)、燈心(降火)、麥芽(運食)。以上七味藥,根據病情需要,用量多少各有不同,其他藥物則次之。每次服用不超過三錢,用布袋盛裝煮湯,讓嬰兒任意飲用。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加入少量蜂蜜。嬰兒的疾病,大多是因奶食不節造成的,此湯調養脾胃,所以可以根據病情增減藥量,以應對各種疾病。
夏天腹瀉,更是妙方。痘疹後調理,也應該按照這個方子,不可以因為它平淡而忽視它,而用溫補的方法,以免引起其他疾病。
雄按:嬰兒以脾胃為後天根本,奶食不節,脾胃逐漸受損,就會嘔吐腹瀉。時間長了,脾土虛弱,肝木乘之,大便顏色逐漸變青,臉色蒼白帶青,手腳輕微抽搐無力,精神萎靡不振,就成了慢脾症。江筆花《醫鏡》說:民間所說的慢驚風,就是木克土。初期宜用異功散,嚴重者加木香、玉桂。如果四肢冰冷,嘴唇蒼白,呼吸微弱,氣息將要斷絕,應立即服用附子理中湯,或許還能挽回。
但是病情變化很快,用藥稍慢,就沒有效果,不能一概而論為慢症。雄按:《福幼編》專門論述這種疾病,如果確實是這種疾病,應用這種藥物,就叫做執著一方,而可以用來治療腹瀉,其禍害真是難以言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