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八·小兒科 (4)

1. 瘄疹

一兒仲春出疹,用涼藥,食生梨,寒鬱而沒,喘悶,面青肢冷,聲啞昏暈。急以麻黃葛根湯,葛根、柴胡、甘草、桔梗、紫蘇、生薑等發之,再復以被,取汗而愈。

一兒疹發不出,喘嗽,煩躁悶亂。繆仲淳治,西河柳五錢,麥冬三錢五分,牛蒡三錢五分,蟬蛻、荊芥、薄荷、知母各一錢,竹葉三十片,甚者加石膏五錢,冬米或三黃等,治之而愈。

一兄疹雖出而喘反甚,乃驟用麻黃燥烈之藥,火甚而肺火熱也。宜清金潤肺,以甘草、桔梗、前胡、牛蒡、杏仁、元參、知母、黃芩、花粉,治之而愈。

賀知忍少子,疹不透,極重。其家不知,尚以肉飯與之。仲淳急以西河柳兩許,石膏一兩五錢,知母五錢,元參、貝母各三錢,竹葉七十片,作二劑服,而疹盡現,遍身皆赤。連服四服,疹盡出,而煩躁猶不止,再以石膏三兩,知母、西河柳各二兩,麥冬三兩,黃芩、黃柏、黃連各五錢,竹葉三十片,濃煎與服,遂定而瘥。

(雄按:葉天士、吳鞠通皆言西河柳非瘄疹所宜,而繆氏每與石膏並用,則不嫌其溫升太過矣,殆即仲聖以麻黃與石膏同用之意也。)

一兒寒月出疹不透,喘脹悶亂,躁煩,用去節麻黃,蜜和酒拌炒一錢,葛根、麥冬、貝母、前胡、知母、荊芥、元參、甘草、西河柳,一服而疹立透,隨愈。

一新婚出疹,痰嗽不已,咸謂餘毒。用清解而痰愈多,午後咳甚,此陰虛火熾而潮熱也。用六味地黃丸,加知母、麥冬治之愈。

一新婚婦出疹,其症如前,用六味地黃丸料加當歸,治之而愈。

一孕婦疹不出,極熱,悶亂喘脹,用清熱安胎藥,而熱愈甚,危劇,子母難全。此懷胎內熱,故法當下其胎,則疹熱解而母命可保矣。以表散兼墮胎藥,治之而愈。(此種治,實原謬妄,疹不過肺胃之熱,喘脹亦肺家本症,何必下其胎而始可治乎?)

一孕婦出疹,小腹痛而漏血,此熱甚動胎。以升麻葛根湯加荊芥、紫蘇、黃芩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、砂仁、橘紅、阿膠治之,血止而安。

一孕婦出疹,觸動其胎,胎墮而去血過多,疹雖沒而煩躁,悶悶昏絕,乃血脫故也。當兼益氣,用理中湯而蘇。又用人參一兩,當歸、阿膠、炮薑、荊芥、艾葉,治之而愈。(既知血脫,卻偏要益氣,古人此種甚多,實不可解。)

一孕婦出疹,熱極,墮胎而難產。用魚膠三寸燒存性,麝香一分,共酒服,立產。遇此症最為難治。更有橫生者,用魚膠一尺,如前法治,雖疹而子不活。

一產婦,疹不易出,熱甚而去血不止,乃血氣不足,不能逐毒出外也。用麻黃葛根湯加人參、荊芥、白芷、當歸、阿膠,治之而愈。

一婦疹後輕咳,朝涼暮熱,面色少神,肌瘦唇赤,咸以氣血不足,用八珍湯治之。細訊其夫,知其不慎房室,用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與服,又囑絕欲百日而瘳。(此亦影響揣摩之談,大抵疹後肺陰大傷,水絕上源,故顯此候。得六味滋潤之力,故遂愈。以非正治肺家之藥,故取效遲也。)

白話文:

瘄疹

一個孩子仲春時節出疹子,用了涼藥,還吃了生梨,結果疹子不出,寒邪鬱結在體內,出現喘息、胸悶、面色青紫、四肢冰冷、聲音嘶啞、昏昏沉沉等症狀。於是緊急用麻黃葛根湯(葛根、柴胡、甘草、桔梗、紫蘇、生薑等藥材)讓疹子發出來,再用被子蓋著,使其出汗,最後痊癒。

一個孩子疹子發不出來,伴有喘咳、煩躁、胸悶等症狀。繆仲淳醫生用西河柳、麥冬、牛蒡、蟬蛻、荊芥、薄荷、知母、竹葉等藥物治療,症狀嚴重者加用石膏、冬米或三黃,最後治癒。

一位大人疹子雖然出來了,但喘息反而加重,這是因為過早使用了麻黃等燥熱藥物,導致肺部火熱。因此應該清熱潤肺,用甘草、桔梗、前胡、牛蒡、杏仁、元參、知母、黃芩、花粉等藥物治療,最終痊癒。

賀知忍的幼子疹子出不來,病情非常嚴重。家人不知如何處理,還給孩子吃肉飯。繆仲淳醫生緊急用西河柳、石膏、知母、元參、貝母、竹葉等藥物,分成兩劑服用,疹子就全部出來了,全身都紅彤彤的。連續服用四劑後,疹子完全出透,但煩躁不安的症狀仍然存在,於是再次用石膏、知母、西河柳、麥冬、黃芩、黃柏、黃連、竹葉等藥物濃煎服用,最終病情平穩痊癒。

(評論:葉天士、吳鞠通都認為西河柳不適合治療瘄疹,但繆氏常與石膏合用,並不擔心其溫熱之性過於強烈,大概與仲景用麻黃和石膏合用的道理相同。)

一個孩子冬天出疹子,疹子出不來,伴有喘息、脹滿、胸悶、煩躁等症狀。用去了節的麻黃(蜜酒拌炒)、葛根、麥冬、貝母、前胡、知母、荊芥、元參、甘草、西河柳等藥物治療,服用一劑後疹子就立刻出來了,隨後痊癒。

一個新婚之人出疹子,咳嗽痰多不止,被認為是餘毒未清。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,結果痰反而更多了,下午咳嗽加重,這是陰虛火旺導致潮熱的表現。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麥冬治療,痊癒。

一個新婚婦女出疹子,症狀如前例,用六味地黃丸加當歸治療,痊癒。

一個孕婦疹子出不來,發高燒,胸悶、喘息、脹滿,用了清熱安胎藥,但病情反而加重,危急,母子性命堪憂。這是因為懷孕導致內熱,因此應該墮胎,這樣疹子和高熱就能消退,母親也能保住性命。於是用了兼具表散和墮胎作用的藥物,治癒。(這種治療方法其實是錯誤的,疹子只是肺胃熱盛,喘息也是肺部本身的症狀,為何一定要墮胎才能治療呢?)

一個孕婦出疹子,小腹疼痛伴隨陰道出血,這是因為熱盛傷及胎兒。於是用升麻葛根湯加荊芥、紫蘇、黃芩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、砂仁、橘紅、阿膠等藥物治療,出血停止,病情穩定。

一個孕婦出疹子,刺激到胎兒,導致胎兒流產,失血過多,雖然疹子消退了,但仍然煩躁、胸悶、昏迷,這是因為失血過多的緣故。因此應該益氣,用理中湯救治,並用人參、當歸、阿膠、炮薑、荊芥、艾葉等藥物治療,痊癒。(明明是失血過多,卻偏要益氣,古人這種情況很多,實在令人不解。)

一個孕婦出疹子,高燒,流產,難產。用燒存性的魚膠和麝香一起服用,立刻分娩。這種情況是最難治療的。如果遇到胎位不正,就用一尺長的魚膠,按照前述方法治療,雖然疹子好了,但孩子卻保不住。

一個產婦,疹子不容易發出來,高燒,出血不止,這是因為氣血不足,不能將毒素排出體外。用麻黃葛根湯加人參、荊芥、白芷、當歸、阿膠等藥物治療,痊癒。

一個婦女疹子痊癒後輕微咳嗽,早上覺得冷,晚上覺得熱,面色蒼白,身體消瘦,嘴唇紅,被認為是氣血不足,用八珍湯治療。仔細詢問其丈夫,得知其房事不慎,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治療,並囑咐其禁慾一百天,最終痊癒。(這也是一種推測,大概是因為疹子後肺陰受損嚴重,陰液不足,所以出現這些症狀。六味地黃丸能滋陰潤燥,所以治癒。因為不是直接治療肺部的藥物,所以療效較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