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1)
卷十三 (1)
1. 腫脹
徐仲光曰:一痘後痂未盡脫,遍身黃腫,壯熱腹滿漏赤者,乃脾胃素有濕熱,而兼餘毒不盡也。宜消積滲濕解毒,以五補散加米仁、連翹、山梔、竹葉、防風、白朮、蒼朮、厚朴、茯苓。
一痘後浮腫,皮薄而光,手按成窟,咳渴便澀。乃痘後飲食傷脾,脾虛不能制水,水漬妄行,浸漬脾土,滲透皮膚故腫耳。其喘咳者,水妄行不能制火,火盛刑金也。又曰:水氣上行侵肺,最為難治。其小便澀者,由金為火克,失其降下之令,不能輸化也。治宜補中行濕,清熱利便之藥,以實脾飲、五脾散、石千散治之。
一痘後遍身發腫,餘毒攻衝也,以滿天星草同水楊根、銀花、馬藺頭,各搗汁,和勻服。滿天星葉如芫荽,多生牆下陰濕之處。
一痘後小便不利,腰以下腫,乃脾胃氣虛,不能制腎水,水溢下焦故也。當利小便,以五苓散,間服牡蠣散,又六君加澤瀉。
一痘後遍身赤腫,發為赤遊風者,乃餘毒不盡解,而又恣食煎炒辛熱之物,熏蒸腸胃,熱與血搏而然,宜犀角解毒湯。
一痘後腮頰赤腫,為遁毒風者,乃客風蓄於皮膚,流注而為頑核赤色也,內服解毒湯,外敷玉龍散。
一夏月痘,漿足收靨,溺赤短澀,外腎膚囊赤腫通明,乃膀胱熱甚,毒氣流於小腸,以八正散及化毒湯治之。
萬密齋治一男子,年二十餘,痘甚密,起發時,腫異常,面如錫餅,形狀可畏。喜其飲食如常,大小便調,安靜而睡。或欲投木香散。曰:痘疹無疾,不須服藥。色白者,痘出太多,氣血不能周偏也,數日後自收靨矣。果然。
一小兒痘甚密,不甚起發,面如錫餅,食少而渴。或欲投木香散。曰:兒無吐瀉裡虛之症,不可用也。乃以保元湯加當歸、赤芍、防風、桔梗、牛蒡,調理而安。
一婦人年二十四五,痘甚密而腫甚,身無完膚,七八日後,眉心唇上有成漿者。或謂正當作膿之時。曰:未也。面瘡帶赤,猶是血色未曾化水,遽爾成膿,此惡候也,後必潰爛而死。果然。
唐大尹子,年十二,痘靨後,右肩發紅腫,非毒也。或以針刺之,其手遂不能舉。視之,其手不痛,但軟弱無力,不能自舉,必用左手持之,乃能舉,此血熱氣虛也。蓋肝主筋,資血以養,寒則縮,熱則脹,惟補氣養血則愈。用參、耆、朮、草、芎、歸、川斷、木香、桔梗、苡仁、防風為末,山藥糊丸,服半月而愈。
一小兒痘後洗浴,面目一身俱腫,此水氣也。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去濕,加黃耆以實表,防風以勝肌表之濕,麻黃以逐脾間之水,一服腫減半。再以錢氏異功散加豬苓、澤瀉而安。
白話文:
腫脹
痘瘡痊癒後,痂尚未完全脫落,全身發黃腫脹,伴隨壯熱、腹脹、小便赤色,這是因為脾胃原本就存在濕熱,且餘毒未盡。應當使用消積、滲濕、解毒的藥物,可用五補散加上米仁、連翹、山梔、竹葉、防風、白朮、蒼朮、厚朴、茯苓。
痘瘡後出現浮腫,皮膚光滑而薄,按壓後留下凹陷,並伴有咳嗽、口渴、小便澀滯。這是因為痘瘡後飲食損傷脾胃,脾虛不能控制水液,水液妄行,浸漬脾土,滲透皮膚而致腫脹。咳嗽喘息是因為水液妄行,不能制約心火,心火過盛而克肺金。水氣上行侵犯肺部是最難治療的。小便澀滯,是因金受火克,失去下降的機能,不能正常輸化水液。治療應當使用補益脾胃、行濕、清熱、利尿的藥物,例如實脾飲、五脾散、石千散。
痘瘡後全身腫脹,是餘毒侵襲造成的。可用滿天星草、水楊根、銀花、馬藺頭,分別搗碎取汁混合服用。滿天星葉片形似芫荽,多生長在牆根陰濕處。
痘瘡後小便不利,腰部以下腫脹,這是因為脾胃氣虛,不能控制腎水,水液溢於下焦所致。應當利尿,可用五苓散,間隔服用牡蠣散,也可服用六君湯加澤瀉。
痘瘡後全身赤腫,發展成赤遊風,這是因為餘毒未盡,又恣意食用煎炒辛辣的食物,熏蒸腸胃,熱邪與血搏結所致,宜用犀角解毒湯。
痘瘡後腮頰赤腫,是遁毒風,這是客邪之風滯留在皮膚,流注形成頑固腫塊,呈現赤紅色。內服解毒湯,外敷玉龍散。
夏季患痘瘡,痘漿已收斂,小便赤色短少澀痛,外生殖器及陰囊赤腫透亮,這是膀胱熱盛,毒氣流注小腸所致,可用八正散及化毒湯治療。
萬密齋治療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,痘瘡密佈,發病時腫脹異常,面部腫脹如錫餅,形狀恐怖。但其飲食如常,大小便正常,安靜睡眠。有人想用木香散,萬密齋說:痘瘡並無其他疾病,不必服用藥物。面色蒼白是因為痘瘡太多,氣血不能周流所致,幾天后痘疹自然會消退。果然如此。
一位小孩痘瘡密佈,發疹不甚明顯,面部腫脹如錫餅,食慾不振但口渴。有人想用木香散,萬密齋說:孩子沒有嘔吐腹瀉等裡虛症狀,不能使用。於是用保元湯加當歸、赤芍、防風、桔梗、牛蒡調理,症狀得以好轉。
一位二十四五歲的婦女,痘瘡密佈腫脹嚴重,全身沒有完整皮膚,七八天后,眉心和嘴唇上出現成漿的痘疹。有人認為正是膿液形成之時。萬密齋說:不是的。面部瘡瘍帶有紅色,還是血色未化為膿液,如果迅速成膿,這是惡兆,將來必定潰爛而死。果然如此。
唐大尹的兒子,十二歲,痘瘡痊癒後,右肩發紅腫脹,並非毒邪。有人用針刺,結果手臂不能抬起。觀察發現,手臂並不疼痛,只是軟弱無力,不能自行抬起,必須用左手扶著才能抬起,這是血熱氣虛。肝主筋,依靠血液滋養,寒則收縮,熱則脹大,只有補氣養血才能痊癒。於是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蒼朮、川芎、當歸、川斷、木香、桔梗、薏苡仁、防風研末,用山藥糊做成丸劑,服用半月痊癒。
一位小孩痘瘡後洗澡,面部和全身都腫脹,這是水氣。用四君子湯補益脾胃去濕,加黃耆以固表,防風以祛除肌表濕邪,麻黃以利水消腫,一劑藥後腫脹減輕一半。再用錢氏異功散加豬苓、澤瀉,症狀得以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