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七 (1)
卷二十七 (1)
1. 唇口
徐仲光治一兒痘稠密,未起發而唇先黃熟,目先虛閉,咽喉腫痛,不能食,遍身痘俱平暗,幸正額勻朗,眼眶口唇,雖腫而紅活。以甘桔湯加牛蒡、連翹、山楂、荊芥、陳皮、人中黃等,清利咽膈,解其脾毒而愈。
一兒痘四朝,稠密未起脹而口唇先黃熟,乃內潰之惡候,必為唇刺。幸余痘光澤腳斂,脾雖受毒,根本猶固。以補中益氣湯去白朮,加牛蒡、連翹、山楂,繼以補元湯、理中湯而愈。
一兒痘稠如綴粟,平塌嬌紅,血散不附,唇口腫硬,剝落一層又一層,皮薄空漿,破如血汁,溏瀉煩渴,皆為逆候。但能食安靜,知有胃氣也。用參、朮、連各二錢,日進三服。十四朝,肢厥,脈沉靜如死狀,痘皆倒靨,心胸尚溫,數日漸蘇而愈。
白話文:
[唇口]
徐仲光治療一個孩子患痘疹,痘疹密集,還沒長出來嘴唇就先變黃發紅,眼睛先閉合,咽喉腫痛,不能進食,全身痘疹都平坦暗淡,幸好額頭光潔,眼眶、嘴唇雖然腫脹,但顏色紅潤有光澤。於是用甘桔湯,加入牛蒡、連翹、山楂、荊芥、陳皮、人中黃等藥物,清利咽喉,解毒,治癒了這個孩子。
另一個孩子患痘疹四天,痘疹密集還沒長大,嘴唇就先變黃發紅,這是內部潰瘍的惡兆,必定會嘴唇潰爛。幸好其他痘疹光澤且開始結痂,脾胃雖然受毒,但根本尚穩固。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去掉白朮,加入牛蒡、連翹、山楂,再用補元湯、理中湯治療,最後痊癒。
一個孩子患痘疹,痘疹密集得像串在一起的粟米,平坦暗淡,顏色嬌嫩泛紅,血液散開無法凝固,嘴唇腫脹堅硬,一層一層地脫落,皮膚薄而空虛,破損後流出像血一樣的液體,腹瀉口渴,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。但孩子還能進食,能安靜,說明還有胃氣。於是用人參、白朮、連翹各兩錢,一天服用三次。十四天后,孩子出現四肢厥冷,脈象沉弱微弱,像死了一樣,痘疹都凹陷下去,但心胸仍溫暖,幾天後逐漸恢復而痊癒。
2. 口疳
徐仲光曰:一兒患血熱,痘後身發熱,口臭成疳,潰脫上齦門牙、左腮盤牙,唇紅乾裂,左頰下亦紅腫,如發毒狀。湖州沈三春,外用抑陽散加蔥汁,酒漿調敷腫處。若面腫而帶有紫色為實熱,必成走馬疳,潰頰不治矣。今雖腫而紅活,知為另發癰也。內服犀魚、羚羊角、黃連、黃芩、元參、生地、牛蒡、桔梗、甘草、白芍、花粉、木通、紫花地丁,及人中黃散,一二服。或煎銀花一兩,入廣膠一錢,間搗甘菊花根葉汁,衝入服之,面腫漸平,身熱漸退。
外吹牛黃一分,珍珠三分,黃柏、青黛、人中白、硼砂豬膽制各四分。不易斂,加烏梅炭三分、血竭二分、龍骨一分。因體虛,又加人參、象皮灰各三分,制爐甘石四分。又常以醋調雄黃末,軟筆點入潰竅中,延至月餘而愈。
白話文:
徐仲光說:有個小孩因血熱,出痘後持續發燒,口臭生了口疳,牙齦和左邊腮幫子的牙齒都潰爛了,嘴唇紅腫乾裂,左臉頰下方也紅腫,像是發炎中毒的樣子。湖州的沈三春醫生,外用抑陽散加蔥汁和酒調敷在腫脹的地方。如果臉腫而且帶紫色,那是實熱,必定會變成走馬疳,潰爛到臉頰就沒救了。現在雖然腫了,但顏色紅潤有活力,知道是另發的癰疽。內服犀角、羚羊角、黃連、黃芩、玄參、生地黃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甘草、白芍藥、花粉、木通、紫花地丁,以及人中黃散,服用一到兩劑。或者煎煮金銀花一兩,加入阿膠一錢,再搗碎甘菊花根葉取汁,沖服,臉腫就會慢慢消退,發燒也會慢慢退下去。
外用吹藥:牛黃一分,珍珠三分,黃柏、青黛、人中白、硼砂(用豬膽汁製過)各四分。如果不容易癒合,就再加烏梅炭三分、血竭二分、龍骨一分。因為孩子體虛,又加人參、象皮灰各三分,爐甘石(炮製過的)四分。常常用醋調和雄黃粉末,用軟毛筆點在潰爛的地方,持續一個多月就治好了。
3. 咽痛
徐仲光治一兒,患血熱痘,先用寒涼,芩、連、犀角,起發灌漿,頭面身背俱膿,但兩腿面凹陷不起。用參、耆托之,反見熱渴躁煩,大便溏泄多次,咽喉腫痛。改用清咽利膈,山豆根、麥冬、川貝、桔梗、元參、防風、殭蠶、山甲、當歸、白芍、紅花、生地、山楂、陳皮、蚯蚓、牛蒡、川連、黃芩、甘草而愈。
一兒痘後,咽痛壅塞不通,此餘毒留於心肺,邪熱不泄,風痰壅盛。先以桐油探吐,服駝原散、甘桔湯、連翹、牛蒡、射干、元參而愈。
一兒痘後,真陰不足,二火上行,咽喉腫痛。有以寒涼治者,愈而復腫。原其火為寒鬱,先以附子理中湯驅其寒,次宜壯水之主,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麥冬、元參治其本,外吹葛槿散而愈。
一兒痘後,脾胃不足,陰火上炎,咽喉腫痛,以四君子加甘、桔、知、柏、川連、牛蒡而愈。
一兒痘後,咽喉成疔,以柴、葛、地龍、蜈蚣等分煎成,加犀角磨汁和服而愈。
萬密齋治馬氏子,五歲,痘不起發。曰:此順痘也。毒甚者,則頭面腫,毒微者,則頭面不腫,非不起發也。又呼咽痛。曰:此痘家常病,喜喉舌無瘡,頸項間痘稀,不足怪也。以甘桔湯加牛蒡子煎,細細嚥之,咽痛即止。
白話文:
咽痛
徐仲光治療一個孩子,患有因血熱引起的痘症,一開始使用寒涼藥物,如黃芩、黃連、犀角,痘疹發出後膿液很多,頭面身體背部都長膿,但兩腿凹陷沒有長出痘疹。於是改用人參、黃耆托毒,反而出現發熱、口渴、煩躁不安,大便稀溏多次,咽喉腫痛。於是改用清熱利咽的藥物,如山豆根、麥冬、川貝母、桔梗、玄參、防風、僵蠶、穿山甲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紅花、生地黃、山楂、陳皮、蚯蚓、牛蒡子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,最後治癒。
另一個孩子痘疹痊癒後,咽喉腫痛,氣息不通,這是因為餘毒停留在心肺,邪熱無法排出,風痰壅盛。先用桐油探吐,再服用駝原散、甘桔湯,以及連翹、牛蒡子、射干、玄參等藥物,最後治癒。
另一個孩子痘疹痊癒後,真陰不足,虛火上升,咽喉腫痛。有人用寒涼藥物治療,雖然暫時痊癒,但又腫了起來。因為他的虛火是寒邪鬱積造成的,所以先用附子理中湯驅除寒邪,然後滋補腎陰,服用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麥冬、玄參治療根本病因,同時外敷葛根槿皮散,最後治癒。
另一個孩子痘疹痊癒後,脾胃虛弱,陰虛火旺,咽喉腫痛,用四君子湯加甘草、桔梗、知母、柏子仁、黃連、牛蒡子治癒。
另一個孩子痘疹痊癒後,咽喉長了疔瘡,用柴胡、葛根、地龍、蜈蚣等量煎服,再加入犀角磨成的汁一起服用,最後治癒。
萬密齋治療馬氏的兒子,五歲,痘疹沒有完全發出。他說這是順痘,毒性重的,頭面會腫,毒性輕的,頭面不腫,並不是沒有發出來。孩子還伴隨咽喉腫痛。他說這是痘疹常見的症狀,喉嚨舌頭沒有瘡瘍,頸項痘疹稀疏,不足為奇。於是用甘桔湯加牛蒡子煎服,慢慢吞嚥,咽喉疼痛就止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