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七 (5)

1. 諸熱

徐仲光治一兒痘後,午余發熱,臉赤色,譫妄狂顛,乃火從虛發也,以保元湯加歸、芎、川連而愈。

一兒痘後,身熱減食,面黃肌瘦,右脈沉滑。雖系內傷,而脾胃則虛,宜先調而後消之,六君子加山楂、青皮而愈。

一兒痘痂後能食便秘,身熱口渴,乃胃有蘊熱也,遲則變生。三黃丸、清胃湯,利之而愈。

一兒痘後,夏令痞滿燥熱,用巴豆下之,心痞少解,燥腸腹痛,利下如爛魚腦,強食即嘔,痞噯不已,足肘痛,舌赤溺澀,此乃傷元氣,熱藥又傷之,陰亡而陽獨存也。

一痘後傷食,過用克伐,致面黃少食,午後潮熱,用清熱劑,更加泄瀉。此中氣不足,用六君、補中益氣即愈。

一痘後身熱煩躁,面紅唇赤,驚掣,此熱傷風也。由於衣被太暖,或近火,積溫成熱,熱極生風。以犀角地黃湯合導赤散而愈。

萬密齋治徐氏子,痘後發熱。或用小柴胡湯、竹葉湯、黃連解毒湯,皆不效。乃與保元湯加當歸、炒黑乾薑,一服熱去。

費建中治沈氏女,周歲,身熱如焚,汗出如雨,兩目彷徨,如畏刀鋸,以大黃四分,黃連三分,石膏二錢,佐以青皮、木通、山楂、丹皮、蟬蛻,連二劑。次日,神色定,放標數點,磊落分明。又二劑,熱和神爽,稀疏頗潤。更以中和之劑,八日愈。

吳橋治汪一龍,幼而患痘,方七日,痘多而不起,四肢皆涼,痘色如浮萍,乾紅枯紫,渴甚,啜茶水,日數十升,水瀉不禁。諸醫皆以為寒也,遞以木香異功散、獨參湯補之,既而下結血數枚,諸醫辭去。橋至,則以為火症,眾皆不然。皆曰:身涼飲水多,且水瀉不止,即有熱,無傷也。

橋曰:水瀉者,挾熱也;身涼者,熱厥也。視其口,則舌有紅斑一,黑斑三。語眾曰:此非熱而何?遂大寒涼之劑投之,一服得寐而渴止。詰朝四服,痘色微紅有神,九日而起。(《太函集》。)

白話文:

諸熱

徐仲光治療一個孩子出痘後,下午發熱,臉色發紅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這是虛火上升引起的。用保元湯加當歸、川芎、川連治癒。

一個孩子出痘後,身體發熱,食慾減退,面色萎黃消瘦,右脈沉而滑。雖然是內傷,但脾胃虛弱,應該先調理脾胃再消退痘症,用六君子湯加山楂、青皮治癒。

一個孩子痘痂脫落後能吃東西,但便秘,身體發熱口渴,這是胃中有積熱,延誤治療會導致病情惡化。用三黃丸、清胃湯瀉熱治癒。

一個孩子出痘後,夏天感到腹部脹滿燥熱,用巴豆瀉下,胸悶略微減輕,但腸腹疼痛加劇,大便如爛魚腦,強行吃東西就嘔吐,胸悶噯氣不止,腳踝和肘部疼痛,舌頭紅,小便澀滯,這是損傷元氣,熱藥又加重病情,陰氣耗損而陽氣獨存。

一個孩子出痘後傷食,過度使用攻伐的藥物,導致面色萎黃,食慾不振,下午發熱,使用清熱藥物,反而更加腹瀉。這是中氣不足,用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治癒。

一個孩子出痘後身體發熱煩躁,臉紅嘴唇發紅,驚厥抽搐,這是熱邪傷風。由於衣被過暖,或靠近火,積聚溫熱導致發熱,熱極生風。用犀角地黃湯合導赤散治癒。

萬密齋治療徐氏的兒子,出痘後發熱。曾用小柴胡湯、竹葉湯、黃連解毒湯,都無效。於是給予保元湯加當歸、炒黑乾薑,一劑藥熱退。

費建中治療沈氏的女兒,周歲,身體發熱如火燒,汗出如雨,雙眼慌張,像害怕刀劍一樣,用大黃四分,黃連三分,石膏二錢,輔以青皮、木通、山楂、丹皮、蟬蛻,連服兩劑。第二天,神色穩定,痘疹明顯。再服用兩劑,熱退神清,痘疹稀疏潤澤。接著用平和的藥物,八天痊癒。

吳橋治療汪一龍,年幼患痘,第七天,痘疹多而未發,四肢冰冷,痘色像浮萍,乾燥發紅枯萎紫暗,口渴嚴重,喝茶水,一天數十升,水瀉不止。其他醫生都認為是寒症,紛紛用木香、異功散、獨參湯等溫補藥物治療,結果反而排出幾枚血塊,其他醫生都離開了。吳橋來了,認為是火症,眾人都不同意,都說:身體冰冷,喝水多,而且水瀉不止,即使有熱,也不算嚴重。

吳橋說:水瀉是挾帶熱邪;身體冰冷,是熱邪厥逆。查看他的口腔,舌頭上有一個紅斑,三個黑斑。吳橋告訴大家:這不是熱症是什麼?於是用大寒涼的藥物治療,一劑藥就睡著了,口渴也停止了。第二天早上服用四劑藥,痘疹顏色微紅有光澤,第九天痘疹出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