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六·痘證 (19)
卷二十六·痘證 (19)
1. 報痘
徐仲光一兒,痘出二三點於左右目胞下。至五朝,復煩躁發熱,睡臥不寧,其痘頂平闊大,根紅有神,乃感受痘之癘氣,先發於外也。若是正痘,既少,必尖突而無前症矣。用升麻葛根湯二帖,痘果復出,勻朗紅綻,前症悉平。
一兒未熱,先敷一點於唇上。又一兒未熱,先敷一點於左頰,一點於右額,頂平闊大,俱五日身熱而復出,痘勻朗而順。漿足收痂,但報痘潰而不斂,延至十四日而愈。
一女先先見痘點於承漿,頂平闊大,四日發熱,痘復出,稀朗紅綻而順。但報痘腫連頦下,膿成毒化而愈。
一兒先見一點於眉心,至六日,漸平塌,如圍棋子大,灰白無神,癢破煩熱。痘復出,勻朗紅綻為順,但眉心屬命門相火,痘毒先發於此,相火受傷,諸處雖順,恐為獨陰不化也。漿倒靨,肢冷,喘脹搐搦,九日死。
一兒未熟先標點於腰間。又一兒未熟熱,先見點於頸項。又有先見點於心窩,或先見點於喉中者。俱五六日而復出,痘勻朗紅綻。惟母痘平塌,灰白無神,痘漿雖滿,忽倒靨喘脹而卒。
一兒初標于山根,形粗肥,咸謂稀疏可必。至三朝,壯熱狂亂,母痘塌陷,頤頦隱隱。徐謂山根屬脾,雖粗肥,形似饅頭,乃毒乘脾胃。以人牙散入羌活散郁湯治之,痘齊出稠密,陷痘復起。用補中益氣湯,漿足結痂,痘色乾紅少潤,唇口裂血,腹脹,便秘溺澀。用滋養清解之劑,便通安枕。又口齦發疳,用清胃解毒湯加連翹。
萬密齋治朱大尹公子,九歲,發熱嘔吐。曰:痘也。謂已出過,痘跡故在。曰:此水痘瘢,非正痘瘢也。又謂為傷食。曰:痘疹發熱與傷寒傷食相似。傷寒發熱,則面紅手足微溫;傷食發熱,則面黃手足壯熱;痘疹發熱,男則面黃體涼,女則面赤腮燥,其足俱涼。今公子身熱、面黃、足涼,乃痘也。
經云痘乃胎毒,五臟各具一症。發熱、呵欠、驚悸,心也。項急、煩悶,肝也。咳嗽、噴嚏,肺也。吐瀉、昏睡,脾也。耳涼,體涼、足涼,腎也。今脾胃素弱,毒乘虛,故發在脾。今但見嘔吐一症,熱才三日,姑俟明日再議。次日以燈視之,皮下隱隱紅點,而唇邊已報痘矣,然順症也。
問服何藥?曰:痘無病,不宜服藥,但適其寒溫,調其飲食,期十三日安。後果然。(雄按:金玉之言也。)
索希文子,年十三,發熱腹痛煩渴,或作傷食治轉盛。曰:此痘也。腹痛者,痘氣內攻也。煩渴者,神不得安,津液干也。法當解毒托裡,不可緩也。不信,五日後,痘齊湧出,未及起發,乾枯內陷而卒。(雄按:幼科每以發表為家常便飯,因而僨事者多矣。)
胡元溪子,未痘問萬。萬曰:兒五嶽端正,三關明潤,骨堅肉實,神俊氣清,出痘必疏。(驗小兒痘瘡法。)後發熱作搐。曰:此佳兆也。以辰砂散投之,搐止痘出。曰:凡痘瘡起脹,未有頭面不腫者,此症顆粒緊小,必不大腫,期十二日而安。果然。
白話文:
報痘
徐仲光的一個兒子,痘疹先在左右眼瞼下長出二三點。到了第五天,又煩躁發熱,睡臥不安,痘疹頂部平坦寬大,根部紅潤有光澤,這是感受痘疹的邪氣,先在外表發作。如果是正痘,數量少的話,痘疹必定尖突而沒有前兆。用了升麻葛根湯兩劑,痘疹果然陸續長出,均勻明亮紅潤,之前的症狀也都消失了。
另一個兒子還沒發熱,先在嘴唇上長了一點痘疹。還有一個兒子還沒發熱,先在左臉頰上長了一點,右額頭上也長了一點,頂部都平坦寬大,都過了五天才發熱,然後痘疹陸續長出,均勻明亮順利。痘漿充足,結痂脫落,只是痘疹潰爛而不收斂,延至第十四天才痊癒。
一個女兒先在承漿穴(下巴中央)出現痘疹,頂部平坦寬大,第四天發熱,痘疹陸續長出,稀疏明亮紅潤順利。只是痘疹腫脹連到下巴下面,化膿成毒,最後痊癒。
一個兒子先在眉心長了一點痘疹,到第六天,漸漸平坦塌陷,像圍棋子那麼大,灰白無光澤,奇癢難忍又煩躁發熱。痘疹陸續長出,均勻明亮紅潤順利,但是眉心屬於命門相火,痘毒先從這裡發作,相火受損,其他地方雖然順利,恐怕會導致陰陽失衡。痘漿倒流,四肢冰冷,呼吸困難,抽搐,第九天就死了。
一個兒子痘疹還沒成熟就先在腰間出現。另一個兒子還沒發熱,先在頸項出現痘疹。還有的先在心窩出現,或先在喉嚨裡出現。這些都過了五六天才陸續長出痘疹,均勻明亮紅潤。只是母痘(最早出現的痘疹)平坦塌陷,灰白無光澤,痘漿雖然充滿,卻突然倒流,呼吸困難,脹滿而死亡。
一個兒子痘疹最初長在山根(鼻樑根部),形狀粗大肥厚,大家都認為稀疏,應該不會怎麼樣。到了第三天,壯熱神志不清,母痘塌陷,下巴隱隱作痛。徐仲光認為山根屬脾,雖然粗大肥厚,形狀像饅頭,這是毒邪侵犯脾胃。用人牙散加入羌活散郁湯治療,痘疹一起長出很多,塌陷的痘疹也重新鼓起。用補中益氣湯,痘漿充足結痂,痘疹顏色乾紅缺乏光澤,嘴唇龜裂出血,腹部脹滿,大便秘結,小便困難。用滋養清解的藥物,大便通暢,得以安睡。又出現口齦發炎潰爛,用清胃解毒湯加入連翹。
萬密齋治療朱大尹的公子,九歲,發熱嘔吐。說這是痘疹。說已經長出過,痘印還在。萬密齋說:這是水痘的疤痕,不是正痘的疤痕。又說這是傷食。萬密齋說:痘疹發熱和傷寒、傷食相似。傷寒發熱,則臉紅手腳微溫;傷食發熱,則臉黃手腳發熱;痘疹發熱,男孩則臉黃身體涼,女孩則臉紅腮乾燥,腳都涼。現在公子發熱、臉黃、腳涼,這是痘疹。
書上說痘疹是胎毒,五臟各有一個症狀。發熱、呵欠、驚悸,是心;頸項僵硬、煩悶,是肝;咳嗽、噴嚏,是肺;嘔吐、昏睡,是脾;耳朵涼、身體涼、腳涼,是腎。現在脾胃本來就虛弱,毒邪乘虛而入,所以發病在脾。現在只見嘔吐一個症狀,發熱才三天,姑且等明天再做打算。第二天用燈光照看,皮膚下隱隱約約有紅點,嘴唇邊已經長出痘疹了,這是順利的症狀。
問服什麼藥?萬密齋說:痘疹沒有病,不宜服藥,只要適應寒熱,調理飲食,等到十三天就安穩了。後來果然如此。(雄按:這是金玉良言!)
索希文的孩子,十三歲,發熱腹痛煩渴,有人當作傷食治療,結果病情加重。萬密齋說:這是痘疹。腹痛是痘疹之邪內攻;煩渴是精神不安,津液耗損。應該解毒托邪,不能延誤。不信,五天後,痘疹一起湧出,還沒長出來就乾枯內陷而死。(雄按:兒科醫生經常使用發散的方法,因此造成失敗的很多。)
胡元溪的兒子,還沒出痘就來問萬密齋。萬密齋說:孩子五嶽端正(指面部五官端正),三關明潤(指胸、腹、咽喉部位明亮潤澤),骨骼堅硬肌肉結實,精神俊朗氣息清爽,出痘一定稀疏。(驗小兒痘瘡法)。後來發熱抽搐。萬密齋說:這是好兆頭。用辰砂散給他服用,抽搐停止痘疹長出。萬密齋說:凡是痘疹起初脹滿,沒有頭面不腫的,這個症狀痘疹顆粒緊小,一定不會腫得很厲害,等到十二天就安穩了。果然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