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一 (4)
卷一 (4)
1. 傷寒
一門子病傷寒,醫與發汗,七日復不愈,小腹滿而痛,欲下之未敢。萬脈之,沉弦而急,問曾渴飲水乎?答曰:甚渴,雖飲水渴不止。曰:此蓄水似疝症,不可下也。乃用五苓散以利其水,加川楝子、小茴香以止小腹之痛。一服,洞泄四五行,皆清水。次日再求診。曰:不必再藥,水盡泄自止矣。三日後果安。
沈天祿病傷寒,汗下後病不解,身無大熱,不惺惺,醫者但云譫語。以症論之,乃錯語也。(譫語錯語,極宜細辨。)緣汗下之後,元氣未復,神識不清耳。與補中益氣湯去升、柴,加麥冬、生地、熟附子,一服而愈。
孫文垣治張二官,發熱頭痛,口渴,大便秘結三日未行,脈洪大,曰:此陽明少陽二經之症。用大柴胡湯行三五次,所下皆黑糞,夜出臭汗。次日清爽,惟額上仍熱,(陽明部位。)用白虎湯加葛根、天花粉。因食粥太早,復發熱咳嗽,口渴殊甚,且噁心,(食復。)用小柴胡加枳實、山梔、麥芽。
次日渴不可當,(半夏、枳實、麥芽,皆能耗陽明津液。)改以白虎湯加麥冬、花粉,外與辰砂益元散,以井水調服五錢,熱始退,渴始定。不虞夜睡失蓋,復受寒邪,天明又大發熱,人事不知,(復感。)急用小柴胡湯加升麻、葛根、前胡、薄荷。汗出熱退,神思大瘁,四肢皆冷,語言懶倦且咳嗽,以生脈散加石斛、百合、大棗、白芍。
服後咳嗽尋止,精神日加,飲食進而愈。
繆仲淳治姚平子傷寒,頭疼身熱,舌上黃胎,胸膈飽悶,三四日熱不解,奄奄氣似不屬者。(邪熱甚則正氣餒,不可誤認為虛。)一醫以其體素弱,病久虛,其意欲投參少許。繆叱曰:一片入口死矣。亟以大黃一兩,栝蔞二枚連子切片,黃連、枳實下之。(小陷胸加大黃。)主人驚疑,不得已,減大黃之半,二劑便通,熱立解,遂愈。
高存之一家人婦,傷寒,來乞方,繆已疏方與之矣。見其人少年,曰:若曾病此否?曰:然。曰:愈幾日而妻病?曰:八九日。曰:曾有房欲否?曰:無之。繆故曰:若有房欲,此方能殺人也。其人即置方不取。遂以褌襠、雄鼠糞、麥冬、韭白、柴胡,二劑勢定。更用竹皮湯,二三劑全愈。
(觀此則傷寒初愈,臟腑猶多熱毒,時師不察,驟投參、耆、朮、附溫補,其遺患可勝言哉。)
一奴傷寒熱解後,復下血不止。主人以痢藥投之,更甚。繆曰:此傷寒失汗之餘症也。用地榆、麥冬、知母、竹葉,以代仲景諸血症藥,遂愈。
翁具茨感冒壯熱,舌生黑苔,煩渴,(陽明症。)勢甚劇。諸昆仲環視揮淚,群醫束手。繆以大劑白虎湯加人參三錢,一劑立蘇。或問繆,治傷寒有秘方乎?繆曰:熟讀仲景書即秘方也。(藜按:此係溫病,故以人參白虎湯取效。)
白話文:
傷寒
一病人患傷寒,醫生用發汗法治療,七天後病情未癒,小腹脹痛,想大便卻不敢用力。脈象沉而弦急,醫生詢問病人是否口渴,病人回答非常渴,喝水後仍止不住渴。醫生診斷為體內積聚水液,類似疝氣,不宜服用瀉藥。於是用五苓散利水,並加入川楝子、小茴香止痛。服用一劑後,排出大量清水。第二天病人再次求診,醫生說不必再用藥,水液排盡後,腹瀉會自然停止。三天後病人果然痊癒。
沈天祿患傷寒,汗出後病情未見好轉,沒有明顯發熱,神志不清,醫生只認為是譫語。但根據症狀判斷,這是錯誤的診斷(譫語與錯語,需仔細區分)。因為汗出後,元氣未恢復,導致神志不清。醫生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,去掉升麻、柴胡,加入麥冬、生地、熟附子,服用一劑後痊癒。
孫文垣治療張二官,症狀為發熱頭痛、口渴、大便秘結三日,脈象洪大。醫生診斷為陽明少陽二經的病症,使用大柴胡湯三五劑,排出黑色大便,夜裡出臭汗。第二天症狀好轉,只有額頭仍然發熱(陽明經部位),於是使用白虎湯加葛根、天花粉。因為病人過早食用粥,又再次發熱咳嗽,口渴加劇,且噁心(飲食導致復發),於是使用小柴胡湯加枳實、山梔、麥芽。
第二天口渴難忍(半夏、枳實、麥芽都會消耗陽明經津液),改用白虎湯加麥冬、天花粉,並外用辰砂益元散(用井水調服五錢),發熱和口渴才得以緩解。不料夜間睡覺時蓋被不周,再次受寒邪侵襲,天明又高燒不醒(再次受寒),緊急使用小柴胡湯加升麻、葛根、前胡、薄荷。汗出後熱退,但神志疲憊,四肢冰冷,說話懶散且咳嗽,於是使用生脈散加石斛、百合、大棗、白芍。
服用後咳嗽很快停止,精神逐漸好轉,飲食恢復正常而痊癒。
繆仲淳治療姚平子傷寒,症狀為頭痛發熱、舌苔黃厚、胸膈飽悶,三四天高熱不退,精神萎靡,氣息微弱(邪熱過盛則正氣衰弱,不可誤認為虛證)。一位醫生認為病人體質虛弱,病程較長導致氣虛,想加入少量人參。繆仲淳斥責說:一點人參入口就會死!於是立即使用大黃一兩,栝蔞二枚連子切片,黃連、枳實下之(小陷胸湯加大黃)。病人很驚訝猶豫,無奈之下,減少一半大黃的劑量,兩劑藥後大便通暢,高熱立即消退,病情痊癒。
高存之的一位家婦患傷寒,來求方劑,繆仲淳已經寫好處方給她。見病人年輕,問她以前是否得過此病,病人回答是的。繆仲淳又問痊癒幾天後妻子又生病?病人回答八九天。繆仲淳又問是否有房事?病人回答沒有。繆仲淳因此說:如果行過房事,這個方子就會要命。病人於是放下處方沒有服用。繆仲淳改用褌襠(一種草藥)、雄鼠糞、麥冬、韭白、柴胡,兩劑藥後病情穩定。再用竹皮湯二三劑,完全痊癒。
(由此可見,傷寒初愈,臟腑內仍有許多熱毒,醫生如果不明察,就匆忙使用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附子等溫補藥物,其後患難以言喻。)
一個奴僕傷寒退熱後,又出現便血不止。主人用治療痢疾的藥物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。繆仲淳說:這是傷寒失汗後的餘症。於是使用地榆、麥冬、知母、竹葉,代替張仲景諸血症方劑,最終痊癒。
翁具茨感冒發高燒,舌苔發黑,煩渴(陽明經症狀),病情危急。家人圍觀痛哭,眾多醫生束手無策。繆仲淳使用大劑量白虎湯加人參三錢,一劑藥後病人立刻好轉。有人問繆仲淳是否有治療傷寒的秘方,繆仲淳回答:熟讀仲景書就是秘方。(藜按:此為溫病,故用人參白虎湯有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