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一 (3)
卷一 (3)
1. 傷寒
一人傷寒,昏睡妄語,六脈弦大。竇曰:脈大而昏睡,定非實熱,乃脈隨氣奔也。強為之治,用烈火灸關元穴。初灸,病人覺痛,至七十壯遂昏睡不痛。灸至三鼓,病人開眼思飲食。令服姜附湯,至三日後,方得元氣來復,大汗而解。
一人患傷寒至八日,脈大而緊,發黃,生紫斑,噫氣,足趾冷至腳面。此太陰症也,最重難治。為灸命關五十壯,關元二百壯,服金液丹、鍾乳粉,四日汗出而愈。
一人患傷寒至六日,脈弦緊,身發熱,自汗,太陰症也。先服金液丹,灸命關穴。病人不肯灸。傷寒惟太陰少陰二症死人最速,若不早灸,雖服藥無功。不信,至九日瀉血而死。
一人傷寒至六日,微發黃。一醫與茵陳湯,次日更深黃色,遍身如梔子。此太陰症,誤服涼藥而致肝木侮脾。為灸命關五十壯,服金液丹而愈。
一人患傷寒,初起即厥逆,脈一息八九至。諸醫以為必死。竇曰:乃陰毒也。(厥逆脈敝,斷為陰毒,必有爪青、吐利、蜷臥等症。)與姜附湯一盞,至半夜汗出而愈。若以脈數為熱,下涼藥必死無疑。
張子和之僕,嘗與鄰人同病傷寒,俱至六七日,下之不通,鄰人已死。僕發熱極,投於井中,撈出以汲水貯之檻,使坐其中。適張遊他方,家人偶記張治法曰:傷寒三下不通,不可再攻,便當湧之。試服瓜蒂散,良久,吐膠痰三碗許,與宿食相雜在地,狀如一帚,頓快。乃知世醫殺人多矣。
又一吏吐訖,使服太白散、甘露散以調之。(邪結陽明,發為狂熱,吐之猶是宿食,非若燥糞便硬可下而愈也。)
萬密齋治縣尹唐肖峰,二月間患傷寒。醫進九味羌活湯,不效。又云內傷挾外感,進補中益氣湯,不效。又進紫苓湯去人參,病略減。四日,復發熱,頭苦痛,醫欲下之,未決。萬脈之,陽明少陽洪長而弦,曰:此元氣素虛,因起早感寒得之,今病在少陽陽明並病。乍熱乍涼者,少陽也;頭苦痛者,陽明也。
宜小柴胡合葛根蔥白湯。唐曰:吾素多痰火病,勿用人參。萬曰:元氣不足,乃虛火也。實火宜瀉,虛火宜補。幸勿疑,一劑而病愈。
胡晏年五十,病傷寒十六日不解。其症乍寒時,即以衣被厚覆,矇頭而臥,不勝其寒;乍熱時,即撤去衣被,暴露其身,更用扇,不勝其熱。如此一日夜十餘次,醫皆不識。萬至,告以病狀可怪,邀診其脈。曰:不必診,此易知耳。夫惡寒,病在表也,何以無頭痛症?惡熱,病在裡也,何以無渴及便溺不利症?此病在半表半裡,陰陽混亂也。陰氣乘陽則惡寒,陽氣乘陰則惡熱。
宜用小柴胡以治其半表半裡之邪,梔子、豆豉以治其陰陽錯雜之邪。服之,寒熱不再作而愈。
李養晦患傷寒,苦右脅痛。醫用陶節庵法,以小柴胡加枳殼、桔梗,服之無效,已十七日。萬脈之,沉弦且急,曰:此蓄水症也。經云,沉潛為水,支飲脈弦急,必得之飲水過多。問曾服何方?以前藥對。萬曰:只用此方,再加牡蠣以泄其蓄水可耳。一服而痛止。
白話文:
傷寒
一個病人傷寒,昏睡說胡話,六脈皆弦大有力。醫生說:脈象有力而昏睡,肯定不是實熱,而是脈氣奔騰造成的。於是強行治療,用艾灸強烈灸灼關元穴。開始灸的時候,病人感到疼痛,灸到七十壯後就昏睡不痛了。灸到三更天,病人睜眼想吃東西。於是讓病人服用姜附湯,三天后,元氣才恢復,大汗淋漓而痊癒。
一個病人傷寒到第八天,脈象有力而緊,發黃,出現紫斑,呃逆,腳趾冰冷到腳面。這是太陰症,最嚴重也最難治。於是灸灼命關穴五十壯,關元穴二百壯,服用金液丹、鍾乳粉,第四天出汗而痊癒。
一個病人傷寒到第六天,脈象弦緊,身體發熱,自汗,也是太陰症。先服用金液丹,再灸命關穴。病人不肯灸。傷寒唯有太陰、少陰兩種症狀的病人死亡最快,如果不早灸,即使服用藥物也沒用。不信的話,到第九天就會瀉血而死。
一個病人傷寒到第六天,稍微發黃。一個醫生給他服用茵陳湯,第二天黃疸加重,全身像染了梔子黃一樣。這是太陰症,誤服寒涼藥物導致肝木克脾。於是灸灼命關穴五十壯,服用金液丹而痊癒。
一個病人傷寒,一開始就厥逆,脈搏每分鐘八九次。很多醫生都認為他必死無疑。醫生竇某說:這是陰寒邪毒。(厥逆脈微弱,斷定是陰寒邪毒,必然伴有指甲青紫、嘔吐腹瀉、蜷臥等症狀。)於是給他服用一碗姜附湯,到半夜就出汗痊癒了。如果把脈搏數次當作發熱,而服用寒涼藥物,必定會死無疑。
張子和的僕人,曾經和鄰居同時患傷寒,都到了六七天,大便不通,鄰居已經死了。僕人發高燒,家人把他扔進井裡,撈出來後用汲來的井水裝滿木桶,讓他坐在裡面。正好張子和外出,家人偶然記起張子和的治療方法:傷寒三次瀉下不通,就不能再攻下,應該催吐。於是試著服用瓜蒂散,很久之後,吐出像膠一樣的痰液三碗左右,和宿食混雜在一起,像掃帚一樣,頓時舒服多了。於是才知道世上的醫生害死很多人。
另一個官吏吐完後,讓他服用太白散、甘露散調理身體。(邪氣困阻陽明經,發為狂熱,吐出的都是宿食,不像乾燥的糞便堅硬可以瀉下而癒。)
萬密齋醫治縣令唐肖峰,二月間患傷寒。醫生先用九味羌活湯,無效。又說內傷夾雜外感,用補中益氣湯,無效。又用紫苓湯去掉了人參,病情稍微減輕。第四天,又發熱,頭痛劇烈,醫生想瀉下,還沒有決定。萬密齋診脈,發現陽明、少陽脈象洪大有力而弦,說:這是元氣本來就虛弱,因為早起受寒引起的,現在病情在少陽、陽明兩經。時冷時熱的是少陽症;頭痛劇烈的是陽明症。
應該用小柴胡湯合葛根蔥白湯。唐縣令說:我平時痰火病很多,不要用人參。萬密齋說:元氣不足,這是虛火。實火應該瀉,虛火應該補。請您別懷疑,一劑藥就痊癒了。
胡晏年五十,傷寒十六天未愈。他的症狀是時冷時熱,冷的時候就用衣被蓋得嚴嚴實實,蒙頭睡覺,受不了寒冷;熱的時候,就脫掉衣被,暴露身體,還用扇子扇風,受不了炎熱。這樣一天一夜十多次,醫生們都不認識這種病。萬密齋來了,問了他的奇怪病狀,邀請診脈。萬密齋說:不必診脈,這很容易知道。發冷,病在表證,為什麼沒有頭痛?發熱,病在裡證,為什麼沒有口渴和大小便不利?這種病是半表半裡,陰陽混亂。陰氣乘陽則惡寒,陽氣乘陰則惡熱。
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半表半裡的邪氣,用梔子、豆豉治療陰陽錯雜的邪氣。服用後,寒熱不再發作而痊癒。
李養晦患傷寒,右脅疼痛。醫生用陶節庵的方法,用小柴胡湯加枳殼、桔梗,服用無效,已經十七天了。萬密齋診脈,脈象沉而弦且急,說:這是蓄水症。經書上說,沉脈為水,支飲脈弦急,一定是喝水過多引起的。問他以前服用過什麼藥方?將以前的藥方對照。萬密齋說:就用這個藥方,再加牡蠣泄去蓄水就可以了。一劑藥就止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