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六·痘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六·痘證 (11)

1. 小兒痘

人參五錢,滋補元氣為君;生耆二錢,充補衛氣為臣;炙甘草六分,緩中補土,黏米一撮,內壯胃氣,外釀膿漿為佐;肉桂宣通血脈,補托為使。七日,膿色大長,以和平養長之劑而痂。

吳孚先治一兒患痘,至出齊後,忽變灰白,七八日毫無漿路,更兼便溏,不思飲食,勢極危,用人參、鹿茸、制附、肉桂、木香、桑蟲、人牙、穿山甲、角刺、防風、桔梗、糯米,以黃耆二兩煎湯煮藥,一帖有漿腳,二帖起脹,三帖漿足矣。

一兒十三歲,痘出稠密,至八九日將貫膿時,粒粒陷入成窠。或以木香異功散,陷伏愈甚。視其痘,色紅紫而體氣不弱,曰:此血氣欲行漿,為毒氣壅遏,故痘頂陷伏,宜速清毒,血氣自行,緩則有變。用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紫草、牛蒡、連翹、桔梗、甘草、山楂、黃耆,加酒炒芩、連,人參三分,一劑而陷立起,再劑而漿充滿矣。

一兒年十四,痘出身熱,三四日後,出才隱隱數點,忽發譫狂,或以涼藥解毒。診之,六脈緩弱,痘色淡白,曰:此至虛似實也。緣氣血虛弱,送毒不出,故發譫狂,與實熱發狂者迥別。投以溫中補氣之藥,痘出遍身,譫狂頓止。

王履素曰:余孫孟溥出痘,起發貫漿俱如法,惟回漿太早,九朝左臂發一痘毒,醫通用清熱解毒之藥,不四劑而寒戰咬牙之症作矣,皆泥於痘毒不敢用參、術,止用歸、耆,而兼解毒。余謂痘後氣血俱虛,復以寒藥敗脾,故見斯症,陽氣已虛甚,即有歸、耆,亦何能濟?況尚兼清解乎,必無幸矣。

《保嬰撮要》寒戰咬牙門,用十全大補湯,即痘毒門初發時,只用仙方活命飲一二劑,旋用托裡散助其元氣,則未成可消,已成可潰。設使氣血不充,則不膿不潰,難以收拾。於是斷以己意,服十全湯三劑而寒戰止,再數劑而咬牙定。及延瘍醫妙手,外治其毒,內服參、耆、歸、芍不輟,凡匝月而愈。

當寒戰症作,臂腫方焮,用藥頗多疑慮,人參且不敢多用,而況白朮?至於桂,更無敢用至三分者。余嘆曰:立齋斷不誤,遂決用大劑參、術,加桂至五六分,而諸症皆瘳矣。(立齋之誤亦多矣,未可以此為據也。)

周懷第四兒,生四十餘日即出痘。其初頭上並身上,不過三四點,身不甚熱,飲乳如常,醫謂痘極少,當不滿百粒,周未然之,即令禁風調理。再二日遂多甚,頭上、胸腹、腰背、手足俱稠密,至額上面上,及陰囊俱一片純紅,不分顆粒,臍內甚多,因腫大突出,舌上亦多,形如白粟,膿漿布滿。醫又謂兒小痘多,且有不順諸症,此必不可為矣。

因視其痘色紅活,頗能飲乳,宜可調治。第慮其氣血不支,以參、耆、炙草煎濃汁,時與乳相間飲之。五六日後,頭上多有膿漿,間有水泡,身上及手足則水泡大半,膿泡僅小半耳。謂其氣血有限,理所宜然。所慮額上面上,一片純紅者,忽有一二次變黑,因大驚,以為逆候也。

白話文:

小兒痘

人參補益元氣,是主要的藥物;生黃耆補益衛氣,是輔助的藥物;炙甘草緩和脾胃,黏米則能增強胃氣,並幫助膿液排出,是佐藥;肉桂則能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痘疹發育,是使藥。七天後,膿液增多,便可使用和平滋補的藥物使痘疹結痂。

吳孚先曾治療一個患痘的孩子,痘疹長齊後卻突然變灰白,七八天都沒有膿液,而且大便稀溏,不願吃東西,情況十分危急。於是使用了人參、鹿茸、制附子、肉桂、木香、桑螵蛸、人中白、穿山甲、羚羊角、防風、桔梗、糯米等藥物,以黃耆煎湯送服。一劑藥後便出現膿液,二劑藥後痘疹開始腫脹,三劑藥後膿液就充足了。

一個十三歲的孩子,痘疹長得密集,到第八九天將要化膿時,痘疹卻一個個凹陷下去。曾有人使用木香異功散,結果痘疹更加凹陷。觀察痘疹,顏色紅紫,孩子的體質並不虛弱,判斷這是血氣欲行而被毒氣阻滯,所以痘頂凹陷,應該迅速清除毒氣,使血氣運行,否則會有危險。於是使用了當歸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紫草、牛蒡子、連翹、桔梗、甘草、山楂、黃耆,並加入酒炒黃芩、連翹,以及少量人參。一劑藥後凹陷的痘疹就鼓起來了,再一劑藥後膿液就充滿了。

一個十四歲的孩子,長痘後發熱,三四天後只長出幾顆痘疹,就突然神志不清。有人用涼藥解毒。診脈後發現脈象緩弱,痘疹顏色淡白,判斷這是虛弱導致的假象。由於氣血虛弱,毒氣排不出來,所以神志不清,這與實熱導致的神志不清完全不同。於是使用了溫補氣血的藥物,痘疹遍佈全身,神志不清的症狀也立即停止了。

王履素說:我的孫子孟溥長痘,起疹、化膿都正常,只是回膿太早,第九天左臂又長出一顆痘疹,醫生都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不到四劑就出現寒戰、磨牙的症狀。他們都害怕痘疹而不敢用人參、白朮,只用當歸、黃耆,並兼用解毒藥物。我認為痘後氣血都虛弱,又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,所以出現這種症狀,陽氣已經非常虛弱,即使有當歸、黃耆,又能起什麼作用呢?更何況還兼用清解的藥物,肯定沒救了。

《保嬰撮要》中治療寒戰磨牙的方劑是十全大補湯。痘疹初發時,只用仙方活命飲一兩劑,然後用托裡散幫助元氣,還沒化膿的可以消退,已經化膿的可以潰破。如果氣血不足,痘疹就不會化膿潰破,很難治療。因此我根據自己的判斷,讓病人服用十全大補湯三劑,寒戰就停止了,再服用幾劑,磨牙也好了。之後請來一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治療痘毒,內服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芍藥,持續服用一個月,就痊癒了。

當出現寒戰,手臂腫脹發紅時,用藥有很多顧慮,人參也不敢多用,更不用說白朮了。至於肉桂,也不敢用至三分。我感嘆道:立齋的錯誤也很多,不能以此為依據,於是決定使用大量的人參、白朮,並將肉桂用量增加到五六分,各種症狀都痊癒了。

周懷第四個孩子,出生四十多天就長痘。一開始頭上和身上只有三四顆痘疹,身體不太熱,吃奶和平常一樣,醫生認為痘疹很少,應該不會超過一百顆,周懷沒有聽從醫生的話,而是讓孩子避風調理。兩天後痘疹突然增多,頭上、胸腹部、腰背、手腳都長滿了痘疹,額頭、臉上,甚至陰囊都是一片通紅,看不見痘疹的顆粒,肚臍內也有很多,腫大突出,舌頭上也有很多,像小白點一樣,膿液瀰漫。醫生又認為孩子小,痘疹多,而且有許多不順利的症狀,這肯定不行了。

我觀察到痘疹顏色紅潤,孩子還能吃奶,是可以治療的。只是擔心氣血不足,於是用人參、黃耆、炙甘草煎成濃汁,讓孩子時時與奶水交替服用。五六天後,頭上有很多膿液,還有一些水泡;身上和手腳則大多是水泡,膿泡很少。這說明孩子的氣血有限,所以這樣也是正常的。擔心的只有額頭和臉上那一片通紅的地方,有一兩次變黑,因此很擔心,認為是不好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