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4)

1. 心胃痛

喻嘉言治陸子堅,從來無病,因外感之餘,益以飢飽內傷,遂至胸膈不快,胃中隱隱作痛,有時得食則已,有時得食轉加,大便甚艱,小水不暢,右關之脈,乍弦乍遲,不得調適,有似痼疾。用藥得當,驅之無難;若歲久日增,必為大患。人身胃中之脈,從頭而走於足者也。

白話文:

喻嘉言為陸子堅診病。他從未患過病,由於外感餘毒未清,再加上因飢餓與過食而造成的內傷,導致胸膈鬱悶,胃部隱隱作痛。有時進食後會消退,有時進食後會加重。大便非常困難,小便也不通暢。右關脈時而弦緊、時而遲緩,無法調和,像是慢性疾病。如果用藥得當,驅除病邪並不困難。但如果病情時日拖久,逐漸加重,將會成為大患。人體胃部的經脈,從頭部開始貫通至足部。

胃中之氣,一從小腸而達於膀胱,一從小腸而達於大腸者也。夫下行之氣,濁氣也。以失調之故,而令濁氣亂於胸中,干其清道,因是窒塞不舒。其始本於病時胃中津液為邪火所爍,至今津液未充,火勢內蘊,易於上燎,所以得食以壓其火則安。然邪火熾則正氣消,若食飲稍過,則氣不能運轉其食而痛亦增,是火不除則氣不復,氣不復則胃中清濁混亂,不肯下行,而痛終不免也。(論症洞如觀火)病屬胃之下脘,而所以然之故,全在胃之中脘。

白話文:

胃中的氣,一部分通過小腸到達膀胱,一部分通過小腸到達大腸。下行的氣叫做糟粕之氣。因為失調的緣故,導致糟粕之氣混亂於胸中,阻塞了清氣的通道,所以導致胸悶不舒。最開始的病症源於生病時胃中的體液被邪火灼燒,到現在體液還沒有恢復,邪火在體內侵犯,容易上行。因此進食可以壓制邪火而得到緩解。但是邪火旺盛,就會消耗正氣。如果進食過量,氣無法運化這些多餘的食物,疼痛就會加劇。這是因為邪火不除,氣就無法恢復,氣不恢復,胃中的清氣和糟粕之氣就混亂不清,無法向下運行,疼痛也就無法消除。

這個病症屬於胃的下部不通暢,而之所以如此,完全是因為胃的上部的問題。

蓋中者,上下四旁之樞機。中脘之氣,旺盛有餘,必驅下脘之氣入於大小腸,從前後二陰而出。惟其不足,所以反受下脘之濁氣而橈括也。夫至人之息以踵,呼之於根,吸之於蒂者也。以濁氣上干之故,吸入之氣艱于歸根。且以痛之故,而令周身之氣,凝滯不行,亦非細故也。

白話文:

中央的脾胃,是上下四方的樞紐。中脘之氣旺盛有餘,就會推動下脘之氣進入大腸和小腸,從前後二陰排出體外。如果中脘之氣不足,就會反過來受到下脘濁氣的影響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。正常人呼吸時,從腳後跟開始呼氣,從腳底吸氣。如果濁氣上逆,吸入的氣就會難以歸於腳底。加上疼痛的原因,導致全身氣機凝滯不通,這也不是小事。

為訂降火生津下氣止痛一方,以為常用之藥。尚有進者,在先收攝腎氣,不使外出,然後濁氣之源清,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氣以下行,想明哲之所務矣。

白話文:

為了找到一帖調理降火、生津、下氣、止痛的藥方,做為日常用藥。如果進一步探究,這個藥方的原理在於先收斂腎氣,防止它外散,這樣濁氣的根源就會變得清淨,而膀胱就能夠吸聚上中二焦之氣向下運行,明智的人必定明白這個道理。

喻君實有發前人所未發之本領,獨欠於峻養肝腎一著。然此案末行,已駸駸乎得之矣。

張子和治一將軍,病心痛不可忍。張曰:此非心痛也,乃胃脘當心痛也。(二語為此症點睛,然予更有一轉語曰:非胃脘痛也,乃肝木上乘於胃也。)《內經》曰: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民病胃脘當心而痛。(風木為病,非肝而何?)乃與神祐丸一百餘粒,病不減。或問曰:此胃脘有寒也,宜溫補?將軍數知張明瞭,復求藥,乃復與神祐丸二百餘粒,作一服,大下六七行,立愈矣。(治法則非今人所宜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患病多年未癒,一位醫師用人中白(人中附近的穴位)研磨成半錢的粉末,用茶湯沖服。病人吐出一塊瘀血,病情便痊癒了。(出自《李樓奇方》,此方藥效驚人,非有高超醫術者不可輕易使用。)

王執中久患心脾疼,服醒脾藥反脹。用蓬莪,麵裹煨熟,研末,以水與酒煎服立愈。蓋此藥能破氣中之血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、王執中《資生經》。)

白話文:

王執中心臟和脾臟疼痛已久,服用了醒脾的藥反而脹氣。於是使用蓬莪,用麵粉包裹後煨熟,研磨成粉末,用熱水和酒煎服後立即痊癒。這是因為蓬莪能消散在氣血中的瘀血。

一婦人年三十,病心氣痛,用小紅花為末,熱酒服二錢立效。又法,男用酒水各半煎,女用醋水各半煎。(摘元方本《本草綱目》。)

白話文:

一位三十歲的女性,患有心氣痛。用小紅花研磨成粉末,加入熱酒服用二錢,立即見效。另外一個方法,男性用酒水各半煎服,女性用醋水各半煎服。(摘自《本草綱目》,摘錄自《元方本》)

李時珍治荊穆王妃胡氏,因食蕎麥麵著怒,病胃脘當心痛,不可忍。醫用吐下行氣化滯諸藥,皆入口即吐,不能奏功,大便三日不通。因思《雷公炮炙論》云:心痛欲死,速覓延胡。乃以延胡索末三錢,溫酒調下,即納飲食,少頃大便行三五次,積滯俱下,胃脘心痛豁然遂止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治療荊穆王的王妃胡氏,因食用蕎麥麵而動怒,導致胃痛、心痛,疼痛難忍。醫生用催吐、瀉下、行氣、化滯等藥物,但都一入口便吐出,無法發揮作用,大便也三天不通。李時珍想起《雷公炮炙論》中記載:「心痛欲死,速覓延胡。」於是取用延胡索的末端三錢,用溫酒調服,胡氏立刻能進食,不久後大便通暢三到五次,體內的積滯都排除了,胃痛、心痛也隨之消失。

友人言,於武昌見一老僧患胃脘痛,痛發瀕死,其徒亦患之。師死遺命必剖視吾心,務去其疾。果於心間得細骨一條,長七八寸,形如簪,其徒以插瓶中,供師前,已數年矣。有貴客來寓庵中,偶殺鵝喉未斷,其童取瓶中骨挑鵝喉,凡染鵝血處即化矣。徒因悟此理,飲鵝血數日,胃疾竟除。

白話文:

我的朋友說,他在武昌見過一位老和尚患有胃痛,疼痛發作時瀕臨死亡,他的徒弟也患有胃痛。老和尚臨死前遺囑,一定要剖開他的心臟,設法去除他的疾病。結果在他心間發現了一根細骨頭,長七八寸,形狀像簪子。他的徒弟把它插在瓶中,供奉在老和尚面前,已經好幾年了。

有一天,有貴客來庵中暫住,偶然將鵝的喉嚨割斷,他的侍童拿瓶中的骨頭去挑鵝的喉嚨,凡是被鵝血沾染的地方都化掉了。徒弟因此領悟了這個道理,每天飲用鵝血,胃病竟然痊癒了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,久患心痛,飲食少思,諸藥到口即吐。薛以為脾土虛弱,用白朮一味,同黃土炒去土,每服一兩,以米泔煎濃,徐服少許,數日後自能大飲,用三斤余而安。(雄按:脾弱何至作痛?此蓋停飲為患也。蔡按:停飲之說誠然,此與許學士神術丸意同。但飲之微者可用,若飲已盛,則反益其痛,以術能閉氣也。黃錦芳論之甚詳,宜參觀之。)

白話文:
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長期患有心痛,食慾不振,服用各種藥物後都會嘔吐。薛立齋認為是脾胃虛弱,於是使用白術一味藥,與黃土一起炒,去除黃土,每次服用一兩,用米湯煎煮濃稠,緩慢服用少量。幾天後,婦人自行能大口喝水,服用三斤餘後就痊癒了。(編者按:脾胃虛弱怎麼會導致心痛?可能是停飲(水飲停滯)引起的。蔡按:停飲的說法有道理,這與許學士的神術丸的原理相同。但是對於少量停飲的人有效,如果停飲已經比較嚴重,服用神術丸反而會加重疼痛,因為神術丸具有閉氣的作用。黃錦芳對此有詳細的論述,可以參考。)

上舍陳履學長子室,素怯弱,產後患疔瘡,年餘不愈,因執喪旬月,每欲眩僕。一日感氣,忽患心脾高腫作疼,手不可按,而嘔吐不止,六脈微細。或見其形實,誤諸痛不可補氣,乃用青皮木香、五味、吳茱萸等藥愈甚。繼復患瘧,且墮胎。又投理氣行血之藥,病雖去,元氣轉脫,(病家無識,舉世皆然。

白話文:

上舍陳履學的長子媳婦,本來體質虛弱,生產後患了毒瘡,一年多都沒有痊癒。加上守喪一個月,常常頭暈欲倒。一天,她受了風邪,突然心臟和小腹都腫脹疼痛,手按上去不行,而且一直嘔吐不止,六脈微弱。有人看到她的症狀,誤以為實證疼痛,不能補氣,於是用了青皮、木香、五味、吳茱萸等藥物,結果病情加重。接著又患了瘧疾,還流產。又投以理氣行血的藥物,雖然病去了,元氣卻更加虛弱。(病人不懂,一般人都這樣。)

)再投參、耆補劑不應矣。六脈如絲欲絕,迎薛至,診之曰:形雖實而虛極,反用理氣之劑,損其真氣故也。連投參、耆、歸、芍、朮、附、薑、桂,二劑,間用八味丸,五日寢食漸甘,六脈全復。此症若心脾疼痛時,即服此等藥,瘧亦不作矣。

白話文:

(瘧疾的)六脈如果不是如絲線般微弱,就不應該再服人參、黃耆的補益藥物了。如果六脈如絲線般微弱,即將斷絕,迎薛醫生來了,診斷說:他的形態雖然是實證,但是實已虛到了極點,之前服用理氣藥物,損傷了他的元氣,所以才會這樣。連服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白朮、附子、生薑、桂枝這八味藥兩劑,中間還間隔服用「八味丸」。五天後,病人逐漸有食慾並且可以入睡,六脈也完全恢復了。如果在心脾疼痛時服用這種藥物,瘧疾也不會發作了。

龔子才治一人,心胃刺痛,手足稍冷,出汗,指甲青,百藥不效。以當歸二錢,煎湯,用水磨沉香、木香、烏藥枳殼,調服乃止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名叫龔子才的中醫,治癒了一名患者,他的症狀是:心胃疼痛,手腳略微冰冷,盜汗,指甲發青,試過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龔子才用當歸兩錢煎湯,再用沉香、木香、烏藥、枳殼等藥材研成細末,加入湯中攪勻服用,患者的症狀纔得到緩解。

一教諭年五十一,因酒食過飽,胃脘作痛,每食後,其氣自兩肩下及胸次至胃口,痛不可忍,令人將手重按痛處,移時忽響動一聲,痛遂止。如是八年,肌瘦如柴。診之,六脈微數,氣口稍大有力。以神祐丸一服下之,其痛如失,後以參苓白朮散調理復元。

白話文:

一位五十一歲的教諭,因飲食過飽,導致胃痛,每次進食後,氣從兩肩往胸腔流到胃部,疼痛難耐,他讓別人用重手按壓痛處,過了一段時間,突然響了一聲,疼痛就消失了。這種情況持續了八年,身體瘦得像柴火棍一樣。檢查時,發現他的六脈微數,氣息有點大而有力。服用了神祐丸一劑,疼痛立即減輕,後來用參苓白朮散調理一段時間後,身體就恢復了。

程沙隨在泰興時,有一乳孃,因食冷肉,心脾脹痛不忍。錢受之以陳茱萸五六十丸,水一盞,煎取汁去渣,入官局平胃散三錢,再煎熱服,一服痛止,再服無他。云高宗嘗以此賜近臣、愈疾甚多,真奇方也。(《槎庵小乘》。)

白話文:

程沙隨在泰興的時候,有一個奶孃,因為吃了涼的肉,導致心臟和脾臟脹痛難忍。程沙隨用陳茱萸五六十粒,水一碗,煎取藥汁去除渣滓,加入官局平胃散三錢,再煎熱服用,服下一劑後疼痛就停止了,再服用一劑就痊癒了。程沙隨說,高宗皇帝曾經把這個方子賞賜給近臣,治癒的疾病很多,真是個神奇的方子。(《槎庵小乘》。)

孫文垣治張二尹近川,始以內傷外感,服發散消導多劑,致胃脘當心而痛。診之,六脈皆弦而弱,法當補而斂之。白芍五錢,炙甘草三錢,桂枝一錢五分,香附一錢,大棗三枚,飴糖一合,(小建中加香附。)煎服,一劑而瘳。

白話文:

孫文垣治療張二尹的近川病,一開始使用發散和消導的藥劑,服用多劑後導致胃脘和心胸疼痛。診脈時,六脈皆弦而弱,治療方法應該補益和斂固。

處方:

  • 白芍五錢
  • 炙甘草三錢
  • 桂枝一錢五分
  • 香附一錢
  • 大棗三枚
  • 飴糖一合(小建中湯加香附)

煎服後,一劑即見效。

族弟應章胃脘當心而痛,手不可近,疑有瘀血使然。延胡索、五靈脂、丹皮、滑石川芎、當歸、甘草、桃仁桔梗、香附,臨服加韭菜汁一小酒杯,其夜痛止則睡,飲食亦進。惟大便下墜,逼迫不安,此瘀血已動,欲下行也。前劑去韭汁,一帖全安。

白話文:

我的表弟應章胃部和心臟之間疼痛,連手都不能靠近,懷疑是瘀血造成的。給他服用了延胡索、五靈脂、丹皮、滑石、川芎、當歸、甘草、桃仁、桔梗、香附,服藥前再加一小杯韭菜汁,當天晚上疼痛就停止,他也能睡覺和進食了。只是大便下墜,感到不安,這是瘀血已經被化開,想要向下行走的緣故。之前的藥方去掉了韭菜汁,服一劑藥就好了。

吳鶴洲如夫人,病胃脘痛。醫者認為蟲者,認為火者,又有認為痰、為氣、為食、為虛、為寒者,百治不效。孫診之,兩手大而無力,皆六至。曰:肝脾相勝之症耳。(胃脘何以云脾?)以白芍為君,惡熱而痛加黃柏,此法則萬全矣。白芍四錢,一半生一半炒,伐肝補脾為君;甘草二錢,一半炙一半生,緩肝養脾為臣;山楂為佐;黑山梔、五靈脂各一錢,止痛為使。三帖而愈。

白話文:

吳鶴洲的如夫人得了胃痛病。有的醫生認為是蟲引起的,有的認為是火引起的,還有認為是痰、氣、食、虛、寒引起的,各種方法都用盡了,但都沒有效果。孫先生為她診治,發現她的雙手又大又無力,脈象都是六至(脈搏洪大,有力)。他說:這是肝脾相爭的症狀。(胃痛為什麼會說到脾?)以白芍為主藥,因為胃痛是因為肝火過旺,所以加黃柏來清熱。這樣,就能萬無一失了。白芍四錢,一半生用,一半炒用,清肝補脾為主藥;甘草二錢,一半炙用,一半生用,緩和肝氣,滋養脾氣為輔藥;山楂為佐藥;黑山梔、五靈脂各一錢,止痛為引藥。三帖藥服完後,就痊癒了。

吳仰元患胃脘痛則徹於背,以手重按之少止,痛時冷汗如雨,脈澀。孫曰:此氣虛而痛也。(脈澀乃血虛,此獨言氣虛。)以小建中湯加御米殼而愈。(仍是肝病。)

白話文:

吳仰元患有胃痛,痛徹背部,用手用力按壓可以稍微減輕疼痛,疼痛發作時冷汗直流,脈搏澀弱。孫思邈說:這是氣虛引起的疼痛。(脈搏澀弱通常是血虛的徵兆,但這裡只說是氣虛。)用小建中湯加入炒米殼治癒。(仍然是肝病。)

李士材治宋敬夫,心腹大痛,傴僂不能抑,自服行氣和血藥罔效。其脈左滑而急,其氣不能以息,偶一咳,攢眉欲絕,為疝無疑。以生薑飲粥,用小茴香川楝子、青木香、吳茱萸、木通、延胡索、歸身、青皮,一服而痛減,五日而安。(《醫通》。)

白話文:

李士材治療宋敬夫,他的心腹絞痛得厲害,彎腰駝背不能伸直,自己服用行氣活血的藥物都沒用。他的脈象左邊滑而急,他的氣息無法平息,偶爾咳嗽一下,皺著眉頭好像要暈倒,這是疝氣無疑。醫生用生薑煮粥,加上小茴香、川楝子、青木香、吳茱萸、木通、延胡索、當歸、青皮,一劑藥下去疼痛就減輕了,五天之後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醫通》。)

李長蘅吳門舟次,忽發胃脘痛,用順氣化食之藥勿效。李診之曰:脈沉而遲,客寒犯胃也。以參蘇飲加草豆蔻三錢,煎熟,加生薑自然汁半碗,一服而減,兩服而痊。

白話文:

李長蘅在吳門的水上船中,突然胃脘疼痛,服用順氣消食的藥物無效。李長蘅診脈後說:「脈象沉緩,是寒氣侵犯胃部所致。」於是開了一副參蘇飲,加入三錢草豆蔻,煎煮後,加上半碗生薑原汁,一服後疼痛減輕,兩服後就痊癒了。

一人將應試,八月初五心口痛甚,致不能飲食。李診之,寸口澀而軟。與大劑歸脾湯人參三錢,官桂一錢。彼云痛而驟補,實所不敢,得毋與場期礙乎?李曰:第能信而服之,可以無礙。若投破氣之藥,其礙也必矣。遂服之不逾時而痛減,更進一劑,連飲獨參湯,場事獲竣。

白話文:

某人來應試,在農曆的 8 月 5 號突然胸痛得非常厲害,嚴重到無法進食。李醫師為他診斷後,發現他的脈象微弱無力。

醫師開了一帖分量較大的「歸脾湯」,並加入人參 3 錢和官桂 1 錢。患者擔心疼痛會因補藥而加劇,猶豫不決,擔心會影響考試。

李醫師表示,只要按時服藥,不需擔心會影響考試。如果服用驅散氣血的藥物,反而會造成阻礙。患者服藥後,疼痛很快減輕。他連續服用一帖「歸脾湯」,再搭配「獨參湯」服用。考試順利完成。

高鼓峰治一婦人胃痛,勺水不入,寒熱往來。或從火治,用芩、連、梔、柏,或從寒治,用薑、桂、茱萸,輾轉月餘,形體羸瘦,六脈弦數,幾於斃矣。高曰:此肝痛也,非胃脘也。其病起於鬱結生火,陰血受傷,肝腎枯乾,燥迫成痛,(色欲之人,尤多此病。)醫復投以苦寒辛熱之劑,胃脘重傷,其能瘳乎?急以滋腎生肝飲與之,一晝夜盡三大劑,五鼓熟寐,次日痛定。再用加味歸脾湯加麥冬、五味,十餘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高鼓峯曾經治療一位婦人胃痛,她連一匙水都喝不下去,而且寒熱交替發作。有些醫師主張用清熱的藥物治療,使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柏子等藥材。另外一些醫師主張用溫熱的藥物治療,使用薑、桂皮、茱萸等藥材。折騰了將近一個月,這個婦人的體型瘦弱,脈象弦數,幾乎快死了。高鼓峯說:「這個是肝痛,不是胃脘痛。」她的病是由於鬱悶導致體內生火,陰血受損,肝腎乾枯,燥熱迫成疼痛,(好色的人,特別容易得這種病。)醫師又給她用苦寒辛熱的藥物,致使胃脘更加受傷,病情怎麼可能好轉呢?高鼓峯趕緊給她服用滋補腎臟、滋養肝臟的藥物,一天一夜喝完了三劑,到凌晨時分就熟睡了,第二天疼痛就消失了。再用加味歸脾湯,加上麥冬、五味子等藥材,服用十幾劑後痊癒。

按:此病外間多用四磨、五香、六郁、逍遙,新病亦效,久服則殺人矣。又用肉桂亦效,以木得桂而枯也。屢發屢服,則肝血燥竭,少壯者多成勞,衰弱者多發厥而死,不可不知。

白話文:

註解:對於此病,外間常使用四磨散、五香丸、六鬱丸、逍遙散等方劑,即使是新發病,這些方劑也能見效,但長期服用會致人死亡。此外,也有人使用桂枝治療此病,初期也能見效,這是因為木頭遇到桂枝就會枯萎。若此病反覆發作,反覆服用這些方劑,就會導致肝血枯竭。年輕人多會因此而患上勞病,老年人則多會厥死,必須注意。

呂東莊治吳維師內,患胃脘痛,叫號幾絕,體中忽熱忽寒,止覺有氣逆左脅而上,嘔吐酸水,飲食俱出。或疑停滯,或疑感邪,或疑寒凝,或疑痰積。脈之弦數,重按則濡,蓋火鬱肝血燥耳。與以當歸、白芍、地黃、柴胡、棗仁、山藥、山萸、丹皮、山梔、茯苓澤瀉頓安。惟胃口猶覺稍劣,用加味歸脾及滋肝補腎丸而愈。

白話文:

呂東莊大夫治療吳維師的內科疾病,患者患有胃脘疼痛,疼痛時號叫不停,全身忽冷忽熱,只覺得有一股氣逆流到左肋並向上湧,嘔吐出酸水,吃東西也會吐出來。有些人懷疑是食物停滯,有些人懷疑受了寒邪,有些人懷疑是寒凝,還有些人懷疑是痰液積聚。診脈時發現脈搏弦數,按得重一些時卻有濡軟的感覺,這可能是肝中火氣鬱結,導致血燥的緣故。於是開了當歸、白芍、地黃、柴胡、棗仁、山藥、山萸、丹皮、山梔、茯苓、澤瀉等藥,患者的病情頓時好轉。但胃口仍然感覺不佳,於是又加用了加味歸脾湯和滋肝補腎丸,病情才得以痊癒。

高呂二案,持論略同,而俱用滋水生肝飲。子早年亦嘗用此,卻不甚應,乃自創一方,名一貫煎,用北沙參、麥冬、地黃、當歸、杞子、川楝,六味出入加減,投之應如桴鼓。口苦燥者,加酒連尤捷。可統治脅痛、吞酸、吐酸、疝瘕一切肝病。

白話文:

高陽生和呂復兩位醫生的論點大致相同,都使用滋水生肝飲。我年輕時也曾使用過這個方子,但效果不佳。於是我自創了一方,名叫一貫煎,其中使用北沙參、麥冬、熟地黃、當歸、枸杞子、川楝子這六味藥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。使用後,效果十分顯著。如果患者有口苦口乾的症狀,加用人參和肉桂的效果會更好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肋部疼痛、吞酸、吐酸、疝氣等一切肝臟疾病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心腹作痛,久而不愈,此肝火傷脾氣也。用炒山梔一兩,生薑五片,煎服而痛止。更以二陳加山梔、桔梗,乃不發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看診一名婦女,她的腹部疼痛,長期無法痊癒。薛立齋診斷為肝火過旺,傷害脾氣。

他開了方子:炒梔子一兩、生薑五片煎服。婦女的疼痛因此緩解。

後來薛立齋又開了二陳湯加減梔子、桔梗,婦女的疼痛就不再復發。

孫文垣治周蘆汀乃眷,患胃脘痛,嘔吐不食者四月,晝夜號呼不絕,脈則兩手俱滑數。(故作實治。)曰:當以清熱為先。乃先與末子藥二錢,令服之,不一飯頃,痛止而睡,家人色喜。曰:未也,此火暫息也。其中痰積甚固,不乘時下之,勢必再作。因與總管丸三錢,服下腹中微痛。

白話文:

孫文垣治療周蘆汀的眷屬。該患者有胃脘痛,嘔吐、食慾不振已四個多月。他晝夜哀嚎不止,脈象顯示兩手滑數。(因此採取攻實的方法治療。)孫文垣說:應該先清熱。於是先給患者服用末子藥二錢,服藥後不到一餐的時間,疼痛停止,患者睡著了。家人都很高興。孫文垣說:還沒有結束,這只是暫時平息了火。患者體內的痰積很嚴重,如果不及時攻下,勢必會復發。於是給患者服用了總管丸三錢,服下後患者腹部略有疼痛。

再服二錢,又睡至天明乃寤,腹痛亦止,大便下痰積甚多。次日以大棗枳實薑黃、香附、山梔、黃連與之,服後胃痛全止。惟小腹略脹,蓋痰積未盡也。再與總管丸三錢,天明又行一次,痰之下如前,胃脘之痛遂不發。

白話文:

再次服用了兩錢(藥物),又睡到天亮才醒來,腹痛也消失了,大便排出了很多痰液。第二天,用大棗配伍枳實、薑黃、香附、山梔、黃連給他服用。服後,胃痛完全消失。只是小腹部略有脹氣,可能是痰液還沒排乾淨。又給了他三錢總管丸,天亮後又排了一次便,排出的痰液和之前一樣,胃脘疼痛就沒有再發作了。

薛立齋治陳湖陸小材母,久患心腹疼痛,每作必胸滿嘔吐,手足俱冷,面赤唇麻,咽乾舌燥,寒熱不時,月餘竟夕不安,其脈洪大。眾以痰火治之,屢止屢作。迨乙巳春,發煩而甚,仍用前藥反劇。此寒涼損真之故,內真寒而外假熱也。且脈息洪弦而有怪狀,乃脾氣虧損,肝木乘之而然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治療陳湖陸小材的母親,她長期患有心腹疼痛,每次發病時,胸部都會脹滿、嘔吐、手腳冰冷、臉色發紅、嘴脣麻木、咽喉乾燥、舌頭乾澀,時而感到寒冷,時而感到發熱,一個多月來,整晚都無法安穩入睡,脈象洪大。大家用化痰清火的藥物治療,但病情反覆發作。直到乙巳年春天,症狀發作得更加嚴重,仍然使用以前的藥物,病情更加惡化。這是因為寒涼的藥物損傷了人體的正氣,導致體內虛寒、體外假熱。而且脈象洪弦,形狀怪異,這是由於脾氣虧損,肝木乘虛而入所致。

當溫補胃氣,遂用補中益氣湯半夏、茯苓、吳茱萸、木香,一服熟寐徹曉,洪脈頓斂,怪脈頓除,諸症釋然。

白話文:

當時需要溫補胃氣,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半夏、茯苓、吳茱萸、木香。服用一劑後,就能一覺到天亮。洪脈(脈搏洪大)立即消退,怪異脈象也隨即消失。所有症狀也隨之消除。

陸養愚治陸前川,素患腸風便燥,冬天喜食盆柿,致胃脘當心而痛。醫以溫中下氣藥,療其心痛,痛未減而腸紅如注;以寒涼潤燥之劑,療其血,便未通而心痛如刺。脈之,上部沉弱而遲,下部洪滑而數,此胃中冷而腸中熱也。

白話文:

陸養愚治療陸前川的病情。陸前川一向患有腸道氣脹便祕,冬天的時候喜歡吃盆柿,導致胃部和心窩疼痛。醫生用溫和補氣順腸的藥物治療他的心痛,但疼痛沒有減輕,而且腸道出血如注。醫生又改用滋潤降乾燥的藥物治療出血,但排便不通,而心痛像針刺一樣。醫生仔細把脈,發現上脈沉弱而緩慢,下脈洪盛順滑而急促,這是胃中寒冷而腸中燥熱的緣故。

大腸屬金,原喜清而惡熱,喜潤而惡燥,況素有腸風燥急之症,因心痛而投以辛溫香燥之劑,能不劇乎?脾胃原喜溫而惡寒,濕潤之品,能不甚乎?今大便不行已數日矣,乃用潤字丸三錢,以沉香三分衣其外,濃煎薑湯,送下二錢。半日許又送一錢,至夜半大便行,極堅,而不甚痛,血減平日十六七。

白話文:

大腸屬金,本性喜涼不喜熱,喜濕潤不喜乾燥,況且原本就有腹痛、腹瀉的毛病,因為心絞痛而服用了辛溫苦燥的藥物,怎麼能不加重病情呢?脾胃本性喜溫不喜寒,濕潤的藥品,怎麼能不加重病情呢?現在大便已經好幾天不排出了,於是使用潤字丸三錢,以沉香三分包在外面,用濃濃的薑湯煎服,服下兩錢。大約半日後,再服下一錢,到了半夜,大便排出,雖然很硬,但疼痛不嚴重,血量也比平常減少了十六七分。

少頃又便一次,微痛而血亦少。清晨又便溏一次,微見血而竟不痛矣。惟心痛未舒,與臟連丸,亦用沉香為衣,薑湯送下,以清下焦之熱而潤其燥。又以附子理中料為散,飴糖拌吞之,使戀膈而不速下,不終劑而兩症並痊矣。

白話文:

過了一會兒又便便了一次,疼痛輕微,血也變少了。第二天早上又拉了一次腹瀉,微微帶血,但已經不痛了。只有心痛沒有緩解,所以繼續服用連臟丸,並用沉香為衣,用薑湯送服,以清下焦的熱氣並潤澤乾燥。又將附子理中料製成散劑,用飴糖拌著吞服,讓它停留在膈膜而不快速下行,服藥還沒吃完,兩種疾病就都痊癒了。

王肯堂治韓敬堂,患胸膈痛,脈洪大而澀,用山梔、赤芍通草麥芽、香附、歸、芎,煎加薑汁、竹瀝、韭汁、童便之類,飲之而止。一日勞倦忍飢,痛大發,亟邀王至,入房。問曰:晨起痛甚不能待公,服家兄藥,下咽如刀割,其痛不可忍,此何意也?曰:得非二陳、平胃、紫蘇之屬乎?曰:然。曰:是則何怪乎其增病也。

白話文:

王肯堂醫生治療韓敬堂,韓敬堂患有胸膈疼痛,脈搏強大而緊澀。王醫生使用山梔子、赤芍藥、通草、麥芽、香附、當歸、川芎等藥材,煎煮後加入薑汁、竹瀝、韭汁、童便等,讓他服用後疼痛便停止了。

一天,韓敬堂勞累過度,又忍著飢餓,結果疼痛發作得很嚴重。他趕緊請王醫生前來,王醫生進到他房間。韓敬堂詢問道:「今天早上疼痛加劇,我無法等到您來,就服用了我兄長給的藥,藥服下喉嚨後像刀割一樣,實在痛得難以忍受,這是為什麼?」王醫生問道:「您吃的藥應該是二陳、平胃、紫蘇這類的藥吧?」韓敬堂回答:「對。」王醫生說:「如果是這樣的話,藥物加重病情就不足為奇了。」

夫勞餓而發,飽逸而止,如其虛也。飲以十全大補湯,一劑而胸痛止。

張三錫治一婦,苦胃脘痛,每發輒大吐,多方不應,以鹽湯探吐,出積痰碗許,痛良已。後常作惡心,知胃中有痰也。以橘、半、枳實加木香、川芎、白螺殼、南星、海粉、神麯,糊為丸,白湯下錢半,未及一半,病去如脫。

白話文:

張三錫曾治療一位婦女,她經常胃脘痛,每次發作都會大量嘔吐,用過許多方法都不見效。張三錫用鹽水探吐,婦女嘔吐出一碗的痰液,疼痛隨即緩解。後來,婦女經常感到噁心,張三錫知道她的胃裡還有痰液。於是,他用橘皮、半夏、枳實,加上木香、川芎、白螺殼、南星、海粉、神曲,把這些藥材製成丸子,用白開水送服半錢。藥丸還沒吃完一半,婦女的病情就完全好了,如同脫胎換骨。

一老嫗急胃痛,已六日,諸辛燥藥歷試無驗。診得左關弦急,而右寸更甚。其痛一來即不可當,少選方定,口乾面時赤,知肝氣有餘而成火也。乃以越鞠加吳茱萸、炒黃連、薑汁、炒梔子,二劑頓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老婦人患有嚴重的胃痛,已經持續了六天。各種辛辣燥熱的藥物都試過了,但都沒有效果。

經診斷,她的左關脈弦緊有力,而右寸脈更加明顯。她的疼痛來臨時劇烈難忍,過一會兒才會緩解。她的口乾,臉有時發紅。由此可知是肝氣旺盛,化火所致。

於是,給她開了藥方,其中有越鞠、吳茱萸、炒黃連、薑汁和炒梔子。兩個劑量後,她的疼痛就痊癒了。

一婦胃脘痛,凡一月,右關寸俱弦而滑,乃飲食不節所致。投滾痰丸一服,下痰及宿食三碗許。節食數日,調理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婦女胃脘疼痛,已經超過一個月了。她的右手寸口和關口脈象都呈弦象且滑利,這是飲食不節制導致的。給她服用了驅痰丸一劑,排出痰液和積存的食物三碗左右。節制飲食數日後,身體調整好了,疼痛就痊癒了。

一嫗胃痛久,諸藥不應。六脈微小,按之痛稍定,知中氣虛而火鬱為患也。投理中湯,一服隨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病人胃痛很久,各種藥物治療無效。六部脈搏微弱,按壓後疼痛稍有緩解,判斷是中氣虧虛而肝火旺盛所致。使用理中湯治療,一劑見效。

一中年人因鬱悒,心下作痛,一塊不移,日漸羸瘦,與桃仁承氣湯一服,下黑物並痰碗許,永不再發。

白話文:

一位中年男子因憂鬱而胸口疼痛難忍,疼痛持續不散,身體逐漸消瘦。醫生給他服用了一劑桃仁承氣湯,藥後排出大量黑色物質和痰水,從此以後就不再發作。

一人中脘大痛,脈弦而滑,右為甚,乃食鬱也。二陳、平胃加山楂、草豆蔻、木香、砂仁,一服頓愈。

白話文:

某個人上腹部劇烈疼痛,脈搏跳動有力且流利,右邊疼痛更嚴重,這是因為飲食不消化造成的。使用二陳湯、平胃散,再加上山楂、草豆蔻、木香、砂仁這些藥材,服用一劑後疼痛立即痊癒。

一人中脘至小腹痛不可忍,已十三日,香燥歷試,且不得臥,臥則痛頂胸上,每痛急則脈不見。詢之,因入房後過食肉食而致,遂以為陰症,而投薑、附。因思其飲食自倍,中氣損矣。況在房室之後、宜宿物不能運化,又加燥劑太多,消耗津液,致成燥矢鬱滯不通,所以不得臥而痛也。古云:胃不和則臥不安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病人,從胃部到小腹疼痛難耐,已經持續了十三天。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,仍然不見好轉。而且無法平躺,平躺的話疼痛會頂到胸部,每當疼痛劇烈時,脈搏消失。經詢問得知,疼痛是因為入房後吃了太多肉類引起的。於是將其症狀判斷為寒症,使用生薑、附子等溫熱藥物治療。後來考慮到病人飲食過多,會損傷中氣。特別是在房事之後,胃中殘餘的食物無法消化,再加上服用過多燥熱藥物,消耗了津液,導致大便乾燥,氣機不通暢,所以無法平躺,從而疼痛。古書上說:胃部不和諧,就會影響睡眠。

遂以枳實導滯丸三錢,去黑矢碗許,小腹痛減矣。又與黃連、枳實、栝蔞、麥芽、厚朴、山楂、萊菔子,二服痛復移於小腹。乃更與潤腸丸二服,更衣痛除。第軟倦不支,投補中益氣湯,調理半月而愈。

白話文:

於是服用了三錢枳實導滯丸,排出了許多黑色的宿便,小腹疼痛有所減輕。又服用了黃連、枳實、栝蔞、麥芽、厚朴、山楂、萊菔子的藥方,兩次後疼痛又轉移到了小腹。再服用了兩次潤腸丸,換了衣服後疼痛消失了。只是身體虛軟無力,服用補中益氣湯調理半個月後康復。

王叔權曰:荊婦舊侍疾,累日不食,因得心脾痛。發則攻心腹,後心痛亦應之,至不可忍,則與兒女別。以藥飲之,疼反甚。若灸,則遍身不勝灸矣。不免令兒女各以火針微刺之,不拘心腹,須臾痛定,即欲起矣。神哉!

白話文:

王叔權說:荊婦舊時侍奉病患,好幾天不吃東西,因此得了心脾痛。病痛發作時攻擊心腹,後面心痛也跟著發作,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,就與兒女告別。用藥給她喝,疼痛反而更劇烈。如果施灸,則全身都受不了灸的熱度。不得已讓兒女們各自用火針輕輕刺她,不限於心腹,頃刻間疼痛就停止了,她還想起身呢。真是神妙啊!

王叔權舊患心脾痛,發則痛不可忍,急用瓦片置炭火中,燒令通紅,取出投米醋中灑出,以紙二三重裹之,置於痛處,稍止,冷即再易。耆舊所傳也。後閱《千金》一有云:凡心腹冷痛,熬鹽一升熨,或熬蠶砂燒磚石蒸熨,取其溫里暖中,或蒸土亦大佳,始知予家所用,蓋出《千金方》也。他日心疼甚,急灸中脘數壯,覺小腹兩邊有冷氣自下而上,至灸處即散,此灸之功也。

白話文:

王叔權老是患有心痛,發作時疼痛難忍。他會緊急將瓦片放在炭火上燒紅,取出後丟進米醋中灑出,再用兩三層紙包起來,貼在疼痛處,這樣疼痛會稍微緩解;冷了之後就再換一個。這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方法。

後來我閱讀了《千金方》,裡面有一處寫道:凡是心腹冷痛,可以用一升熬鹽熨燙,或將蠶砂燒在磚石上蒸熨,目的是讓體內溫暖,或蒸土器也很有效。這才明白我家一直在用的方法,原來是源自《千金方》。

有一天心痛得很厲害,我趕緊在中脘穴灸了幾次,感覺到小腹兩側有寒氣從下往上冒,到了灸穴處就散開了,這就是灸的效果。

《本事方》載王思和論心忪,非心忪也。胃之大絡,名曰虛里,絡胸膈及兩乳間。虛而有痰,則動更甚,須臾發一陣,是其症也。審若是,又灸虛里矣,但不若中脘為要穴云。

白話文:

《本事方》中王思和論述心忪,並非真正的「心忪」。這是由胃部的大絡——虛裏——引起的,虛裏貫穿胸膈和兩乳之間。虛裏如果有痰,就會加重症狀,一陣一陣地發作,這就是虛裏症狀。如果確認是這種情況,就需要灸治虛裏,不過灸治效果不及灸治中脘這個主要穴位。

《左傳》巫臣以夏姬之故怨子反,曰:余必使汝疲於奔命以死。於是子反一歲七奔命,遂遇心疾而卒,則又因用心而成疾矣。平居當養其心,使之和平,疾自不作。其次則當服鎮心丹之類,以補養之可也。若疾將作而針灸,抑亦可以為次矣。(《資生經》。)

白話文:

《左傳》中記載,巫臣因為夏姬的事情怨恨子反,於是發誓要讓子反奔波勞累而死。之後,子反一年間七次奔命,最後患了心疾而死亡。由此可見,用心過度會導致疾病。平時應該保養心神,讓它處於平和的狀態,這樣疾病就不會發作。如果疾病即將發作,可以服用鎮心丹之類的藥物來調養。如果疾病已經發作,也可以採用針灸的方法來抑制,但這只是次選。

一婦人患胸中痞急,不得喘息,按之則痛,脈數且澀,此胸痹也。因與小陷胸湯,二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患有胸部緊塞疼痛,無法順暢呼吸,用手按壓會感到疼痛,脈搏快速且澀滯,這是胸痹。於是給她服用小陷胸湯,服用兩劑後就痊癒了。

一人年二十三歲,膈有一點相引痛,吸氣皮覺急,此有汙血也。滑石一兩,桃仁五錢,黃連五錢,枳殼一兩,甘草炙二錢,為末,每一錢半,以蘿蔔自然汁煎熟飲之,一日五六服即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名 23 歲的人,胸隔有痛點,吸氣時皮膚感覺緊繃,這是體內有汙血的徵兆。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滑石一兩、桃仁五錢、黃連五錢、枳殼一兩、炙甘草二錢,研磨成粉。每次用 1.5 錢,用蘿蔔的自然汁液煎煮後飲用,一天服用 5-6 次,即可痊癒。

繆仲淳治高存之夫人,患心口痛,一日忽大發,胸中有一物上升衝心,三婦人用力捺之不下,叫號欲絕。存之曾預求救,繆立此方,是日急煎服之,衝上者立墮下,腹中作痛不升矣。再服,腹中痛亦消。二日後,以病起洗浴,又忽作嘔,頭痛如劈。存之曰:此即前症也,煎前藥服之立安。

白話文:

繆仲淳為高存之的夫人治病。夫人患有心口痛。一天突然發作嚴重,總覺得胸中有東西往上衝擊胸口,三個婦人用力按壓都按不下去,夫人痛苦得發出絕望的叫聲。高存之早已向繆仲淳求救。繆仲淳開好這張藥方,夫人當天緊急服下,胸中往上衝的東西立即落下,腹中疼痛不往上升了。接著再服藥,腹中疼痛也消除了。兩天後,夫人因病起洗浴,又突然想嘔吐,頭疼得像要裂開一樣。高存之說:「這正是之前的症狀。」就煎了之前開的藥給夫人服用,服用後立即安好。

白芍酒炒三錢,炙草五分,吳茱萸湯泡三次、八分,茯苓二錢,延胡索醋煮一錢,蘇子炒研一錢五分,橘紅鹽水泡一錢二分。復加半夏薑汁炒一錢,旋覆花一錢,木通七分,竹茹一錢。(《廣筆記》。)

白話文:

白芍 用酒炒過 三錢

炙甘草 五分

吳茱萸 用熱湯浸泡三次,每次 八分

茯苓 二錢

延胡索 用醋燉煮 一錢

蘇子 炒熟後研磨成粉 一錢五分

橘紅 用鹽水浸泡 一錢二分

再加入:

半夏 用薑汁炒過 一錢

旋覆花 一錢

木通 七分

竹茹 一錢

李季虯曰:予婦今春忽患心痛連下腹,如有物上下撞,痛不可忍。急以手重按之,痛稍定,按者稍松,即叫號。仲淳曰:此必血虛也。脈之,果然。急投以白芍五錢,炙草七分,橘紅三錢,炒鹽五分,二劑稍定已。又以牛黃蘇合丸,疏其滯,噯氣數次痛徐解。子問故?仲淳曰:白芍、甘草,治血虛之聖藥也。

白話文:

李季虯說:我妻子今年春天突然腹痛連下腹,感覺有東西上下撞擊,痛得受不了。趕緊用手用力按壓,疼痛稍有好轉,按壓稍一鬆,她就開始叫喊。仲淳說:這一定是血虛了。一摸脈,果然如此。趕緊給她服用白芍五錢、炙甘草七分、橘紅三錢、炒鹽五分,兩劑後疼痛就逐漸平息了。又給她吃了牛黃蘇合丸,疏通她的氣滯,打了好幾個嗝,疼痛才慢慢解除。你問為什麼?仲淳說:白芍和甘草是治療血虛的良藥。

因久鬱氣逆,故減甘草之半,仲景甲己化土之論詳矣。諸醫不解爾,炒鹽者何?曰:心虛以炒鹽補之,即水火既濟之意也。予懼俗師概以食積痰火,療心腹之痛,故疏其詳如左。(同上。)

白話文:

由於長期的情緒鬱結導致氣逆,因此減少了一半的甘草。張仲景關於「甲己化土」的理論已經講得很詳細了。其他醫生不懂,炒鹽有什麼用呢?有人說:心臟虛弱可以用炒鹽來補,這就符合「水火既濟」的原理。我擔心一般醫生把所有的腹痛都歸咎於食物積滯和痰火,因此詳細地解釋如下。(同前)

二案均是治肝之法,前案兼滌飲,此案養肝,兼以降逆,非純補虛也。

昔年予過曲河,適王宇泰夫人,病心口痛甚,日夜不眠,手摸之如火。予問用何藥?曰:以大劑參、歸補之稍定,今尚未除也。(琇按:心胃痛惟陰維虛損一症,可用參、歸、其餘多是停痰積飲,與肝火犯胃之症。此案敘症既未詳悉,又不云脈象如何,殊屬含混。)曰:得無有火或氣乎?宇泰曰:下陳皮及涼藥少許,即脹悶欲死。

白話文:

以前我路過曲河,恰巧遇到王宇泰的夫人。她患有心口疼痛的毛病,日夜都睡不着,用手摸她的心口就像摸到火一樣。我問她用了什麼藥?她說:用大劑的人參、當歸補了以後,病情稍有好轉,但現在還沒完全好。(琇按:心胃痛只有陰維虛損一種情況,可用人參、當歸來治療。其餘大多是痰濕積聚、肝火犯胃引起的疾病。這個病例的病症描述不明確,也不說脈象如何,很模棱兩可。)我問:會有火或氣嗎?王宇泰說:服用了陳皮和少量的清熱藥,就會覺得脹悶得快死掉一樣。

非主人精醫,未有不誤者。予又存此公案,以告世之不識虛實,而輕執方者。(同上。)

劉云密治一女子,值暑月夜間甚涼,患心痛,從右肋下起,至心前岐骨陷處並兩乳下俱痛,復連背痛,腰及兩膊俱骨縫脹疼。惟右肋並心疼獨甚,時作惡心且嘔。疑夜眠受涼,寒邪郁遏,氣不流暢所致,用散寒行氣藥不效。又疑寒滯中有鬱火,加散郁之品,亦不效。服加味煮黃丸乃頓愈。

白話文:

劉氏醫生治療一位女子,正是暑熱的夜晚,天氣很涼,女子患有心痛,從右肋下方開始,痛到心前的胸骨陷落處,兩乳下也痛,還連帶背部疼痛,腰部和兩隻胳膊的骨縫都感到脹痛。其中右肋和心痛尤其嚴重,時常噁心且嘔吐。劉氏懷疑女子夜間睡眠受涼,寒邪鬱結阻塞,導致氣血不暢所致,於是使用散寒行氣的藥物,但沒有效果。又懷疑寒邪停滯之中夾雜著鬱火,於是加入散鬱的藥物,但仍然無效。最後服用加味煮黃丸,病症才立馬痊癒。

薑黃三錢半,雄黃三分,乳香三分去油,淨巴豆霜八分,其為細末,醋糊為丸如黍米大。虛者七丸,實者十一丸,薑湯送下。經云:邪氣甚則實。此婦體素虛弱,而受寒邪甚則為實。惟此辛熱之劑,可以導之。前所用藥,雖亦散而不能及病也。其用薑黃、乳香,亦有深意,蓋寒傷血故耳。

白話文:

,考

此時珍所謂配合得宜,則罔不奏功。

金鈴子散:川楝子去核一兩,延胡索一兩,為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服。水煎服亦可。王晉三曰:此方一泄氣分之熱,一行血分之滯。《雷公炮炙論》曰:心痛欲死,速覓延胡。潔古復以金鈴治熱厥心痛,經言諸痛皆屬於心,而熱厥屬於肝逆,金鈴子非但泄肝,功專導去小腸膀胱之熱,引心包相火下行。延胡和一身上下諸痛,方雖小,制配合宜,卻有應手取愈之功,勿以淡而忽之。

白話文:

金鈴子散

材料:

  • 川楝子(去核):一兩
  • 延胡索:一兩

使用方法:

  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  • 每服三錢,用溫酒調和服用。
  • 也可用水煎服。

藥理作用:

  • 王晉三說:此方既能瀉掉熱氣,又能疏通血滯。
  • 《雷公炮炙論》說:心痛得要死,速找延胡。
  • 潔古復用金鈴治療熱厥心痛。經書上說,各種疼痛都與心有關,而熱厥屬於肝逆。金鈴子不僅瀉肝,還能專門引導小腸和膀胱的熱氣排出,讓心包的相火下降。
  • 延胡可以緩解身體各處疼痛。雖然此方看起來簡潔,但藥材搭配合宜,卻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,不可小覷。

肝胃久痛,諸藥不效,或腹有癥瘕,此方皆驗,名梅花丸。孕婦慎用。綠萼梅蕊三兩,滑石七兩,丹皮四兩,制香附二兩,甘松蓬莪朮各五錢,茯苓三錢五分,人參、嫩黃耆、砂仁、益智各三錢,遠志肉二錢五分,山藥、木香各一錢五分,桔梗一錢,甘草七分。凡十六味,共研細末,煉白蜜十二兩,搗丸如龍眼大,白蠟封固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肝臟和胃部長期疼痛,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,或腹中有腫瘤或結塊的病症,這個方子都很有效,稱為梅花丸。但是孕婦請謹慎使用。

材料:

  • 綠萼梅蕊:3 兩
  • 滑石:7 兩
  • 丹皮:4 兩
  • 制香附:2 兩
  • 甘松、蓬莪朮:各 5 錢
  • 茯苓:3 錢 5 分
  • 人參、嫩黃耆、砂仁、益智:各 3 錢
  • 遠志肉:2 錢 5 分
  • 山藥、木香:各 1 錢 5 分
  • 桔梗:1 錢
  • 甘草:7 分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。

  2. 加入 12 兩煉製過的純白蜂蜜,攪拌均勻。

  3. 捏製成龍眼般大小的丸劑。

  4. 最後使用白蠟將丸劑封住。

每服一丸,開水調下。此方傳自維揚沈月枝封翁。幕於姑蘇時,患心腹久痛,諸藥罔效,得此而愈。遂配合施送,服者多愈。但用藥甚奇,其分兩之多寡亦難測識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一粒,用開水送服。這個藥方是來自揚州的沈月枝封先生。他曾在姑蘇當幕僚時,患有長期的心腹疼痛,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。後來得到了這個藥方,服用後就痊癒了。於是他就把這個藥方寫下來,施贈他人,服用後的人都痊癒了。但是用藥的方法很奇特,藥物的分量也難以準確把握。

雪羹大荸薺四個,海䖳漂去石灰礬性一兩,水二鍾,煎八分。王晉三曰:羹,食物之味調和也;雪,喻其淡而無奇,有清涼內浸之妙。荸薺味甘,海䖳味鹹,性皆寒而滑利。凡肝經熱厥,少腹攻衝作痛,諸藥不效者,用以泄熱止痛,捷如影響。

白話文:

取大荸薺四個,將海藻用清水泡發,去除石灰礬性質,重量一兩,加兩碗水,煎煮至八分。

王晉三說:「羹」是食物味道調和的統稱;「雪」比喻味道清淡,沒有特別突出,卻能帶來涼爽浸潤的功效。荸薺味道甘甜,海藻味道鹹,兩者性質都偏寒涼且有滑利作用。

凡是肝經發熱,下腹部疼痛難忍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的情況,可以用此方來清熱止痛,效果顯著,立竿見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