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1)

1.

沈明生治袁令默女,素稟不足,分娩後,體倦發熱,醫者以其弱齡瘦質,且遵丹溪產後當大補之法,遂以參、耆進之,病益甚。診之,脈浮而澀,此不惟有瘀血,且有風寒在內。夫瘀血未盡,外邪初感,均有用參之誡,是以補之無功耳。遂用解表散瘀之劑,三四服後,熱除胸爽。

然倦怠如故,曰:參、耆之用,此其時矣。而袁懲噎廢食,因循勿與。越至四五日,忽舌喑不語,或用茯神、棗仁,或用南、半、薑、橘,或用芩、連,皆不效。復延治,察其神情,雖不能語,然每對食物,輒注目以視,得食則神稍旺,更衣則神即疲,且脈空而大。經云:脾之脈,連舌本,散舌下。

心之別脈系舌本。今火土兩虛,醫藥雜亂。經又云: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此奪氣也。況經月不語乎,不惟用參,且應用附矣。服五六日,諸症悉愈。夫病機者,間不容髮,有昨宜用攻,而今宜用補,旦宜用熱,而夕宜用涼,惟視其機之所在,以法合病耳。故是症也,不用補之害,與驟補之害,同失其機甚矣,機之難也。

白話文:

沈明生医治袁令默的女儿,她原本体质虚弱,生产后感到疲倦发热。其他医生认为她年纪轻、身体瘦弱,便按照张景岳(丹溪)产后大补的医方,给她服用人参、黄芪,结果病情反而加重。沈明生诊察后发现,她的脉象浮而涩,这不仅有瘀血,而且还有风寒入侵。瘀血未清,外邪又侵犯,都不应该服用人参,所以补药无效。于是沈明生用能够解表散瘀的药方,服药三四剂后,发热退去,胸部也感觉舒畅了。

但疲倦仍然没有好转。沈明生认为这时候可以用人参、黄芪了,但袁令默因为噎住、吃不下东西,就一直没有用。过了四五天,女孩突然不能说话了。有人用茯苓、枣仁,有人用南星、半夏、生姜、橘皮,有人用黄芩、黄连,都无效。再次请沈明生诊治,他观察女孩的神情,虽然不能说话,但每次看到食物,都会注视着看,吃了东西精神会稍好些,换衣服就会疲惫不堪,而且脉象空大。医书上说:脾经的脉气连通舌根,散布到舌下;心经的支脉也联系着舌根。现在脾胃(火土)都虚弱,之前的治疗方法杂乱无章。医书上又说:说话声音很小,要一整天才能恢复说话的人,这是元气受损。更何况已经一个多月不能说话了呢?不仅要用人参,还要用附子。服药五六天后,所有症状都痊愈了。

疾病的变化,往往瞬息万变,昨天或许该用攻治的方法,今天或许该用补益的方法;早晨或许该用温热的方法,晚上或许该用清凉的方法,都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,用对症的方法治疗。这个病例,不用补药的坏处,和骤然大量进补的坏处,都是因为错失了治疗时机,时机把握之难,可见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