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五·產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五·產後 (3)

1. 類風

薛立齋治一產婦,患虛極生風。或用諸補劑,四肢逆冷,自汗泄瀉,腸鳴腹痛。薛以陽氣虛寒,用六君子,薑、附各加至五錢不應,以參、附各一兩始應。良久不應,仍腸鳴腹痛,後灸關元百餘壯,及服十全大補湯方效。

一產婦患中風,盜汗自泄,發熱晡熱,面色黃白,四肢畏冷,此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不應,更用十全大補、加味歸脾二湯始應。後因勞怒,發厥昏憒,左目牽緊,兩唇抽動,小便自遺,薛謂肝火熾盛,用十全大補加鉤藤、山梔而安。再用十全大補湯,辰砂遠志丸而愈。

一婦人產後睡久,及醒則昏昏如醉,不省人事,用荊芥穗微焙為末,每服三錢,豆淋酒調服,或童便服,此華佗愈風散也,又名舉卿古拜散。醫用此及交解散,(當歸、荊芥穗等分,每服三錢,水酒煎。)云服後當睡,必以左手搔頭,用之果然。此病多因怒極傷肝,或怒氣內郁,或坐草受風而成,急宜服此,便可立待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
王肯堂治一婦,產後七日,為將息失宜,腠理不密,偶因風寒所侵,身熱頭痛,兩眼反視,手足瘛瘲,名曰蓐風,用前方,其疾即愈。古人珍此秘方,隱括其名曰舉卿古拜散。蓋用韻之切語,舉卿為荊,古拜為芥。《曾公談錄》謂之再生丹,亦神之也。(《續醫說》。)

薛氏謂前症如此,用不應者,急用大補氣血為主。

吳交山治一婦,產後因虛,牙關緊急,半身不遂,失音,以續命湯煮飲,數服而安。(《醫宗粹言》。)

薛立齋治一產婦中風,不省人事,言語妄甚,惡風寒,喜熱飲,形氣倦怠,脈虛浮無力。薛謂氣血虛寒,用十全大補湯,二十餘劑不應,又二十餘劑稍緩。乃漸加附子至一錢,服數劑,諸症減一二,又二十餘劑,十退三四。乃去附子五分,數劑,諸症頓退而安。後又發,仍用前藥,加附子三五分而愈。

一產婦不語,用七珍散而愈。後復不語,內熱晡熱,肢體倦怠,飲食不進,用加味歸脾湯為主,佐以七珍散而愈。後因怒不語,口噤,腰背反張,手足發搐,或小便見血,面色或青或黃,或時兼赤白。面青,肝之本色也;黃者,脾氣虛也;赤者,心血虛也。用八珍湯加鉤藤、茯苓、遠志漸愈,又用加味歸脾湯而痊。

一產婦狀如腳氣,發熱瞀悶,搐掣驚悸,或用獨活寄生湯而痊。後復作,服之,其汗如水,更加口噤吐痰。乃用十全大補湯,培養血氣漸愈。後飲食日少,肌體日瘦,吐痰如湧,此命門火衰,脾土虛寒,用八味丸加歸脾湯,諸症漸退,肌肉漸生。

蕭萬如治陳昌之內,首胎恃壯,當風澡體,即病發熱如燎,口眼喎斜,喘嘔有沫,面目青黃,心腹膨脹,揚手舞足,脈見弦數不鼓。曰:此肝虛自招風也,非表病也。急以姜附丸灌下,仍用當歸四逆湯加入吳茱萸,兩劑諸症如失。

白話文:

類風

薛立齋治療一位產婦,患有因氣虛而引起的痙攣。曾使用多種補藥,但產婦四肢冰冷、自汗、腹瀉、腸鳴腹痛。薛立齋診斷為陽氣虛寒,使用六君子湯,並加大薑、附子用量至各五錢,但無效,直到增加人參、附子用量至各一兩才見效。療效仍不理想,產婦仍有腸鳴腹痛,之後灸關元穴一百多壯,並服用十全大補湯才見效。

一位產婦患中風,盜汗、自汗、發熱,午後加重,面色黃白,四肢畏寒,這是氣血兩虛,使用八珍湯無效,改用十全大補湯及加味歸脾湯才見效。後來因勞累動怒,出現昏厥、左眼抽搐、嘴唇抽動、尿失禁等症狀。薛立齋認為是肝火旺盛,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鉤藤、山梔子,症狀得到緩解。之後繼續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服用辰砂遠志丸而痊癒。

一位婦女產後睡很久,醒來後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,神志不清。醫生用荊芥穗微焙研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豆豉湯或童尿送服,這是華佗治風散,又名舉卿古拜散。醫生用此方和交解散(當歸、荊芥穗等分,每次服用三錢,水酒煎服),說服藥後要睡覺,必須用左手搔頭,果然有效。這種病多因盛怒傷肝,或怒氣鬱結,或坐於草地上受風寒所致,需緊急服用此方,就能很快見效。(《本草綱目》)

王肯堂治療一位產後七日的婦女,因產後護理不當,肌體腠理疏鬆,偶感風寒,出現發熱頭痛,眼球上翻,手足抽搐,稱為蓐風,使用上述秘方,疾病很快痊癒。古人珍視此秘方,隱去其名,稱為舉卿古拜散。這是用諧音取名,舉卿指荊芥,古拜指穗。(《續醫說》引自《曾公談錄》)稱之為再生丹,也認為其藥效神奇。

薛氏認為上述病例,用藥無效者,應急用大補氣血的藥物為主。

吳交山治療一位產後體虛的婦女,出現牙關緊閉、半身不遂、失音等症狀,使用續命湯煎服,服用數劑後症狀好轉。 (《醫宗粹言》)

薛立齋治療一位產後中風的產婦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怕風寒,喜歡喝熱飲,形體疲憊,脈象虛浮無力。薛立齋認為是氣血虛寒,使用十全大補湯,服用二十多劑無效,又服用二十多劑後症狀略有緩解。然後逐漸增加附子用量至一錢,服用幾劑後,諸症狀減輕,又服用二十多劑後,症狀好轉。然後減少附子用量五分,服用幾劑後,症狀迅速好轉而痊癒。後來再次復發,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,增加附子三五分而痊癒。

一位產婦不能說話,服用七珍散而痊癒。後來再次不能說話,伴有內熱,午後加重,肢體倦怠,飲食不進,使用加味歸脾湯為主,輔以七珍散而痊癒。後來因生氣不能說話,口噤,腰背反張,手足抽搐,有時尿血,面色時青時黃,有時兼見赤白。面色青是肝的本色;黃是脾氣虛;赤是心血虛。使用八珍湯加鉤藤、茯苓、遠志,症狀逐漸好轉,又用加味歸脾湯而痊癒。

一位產婦症狀像腳氣,發熱,神志不清,抽搐,驚悸,服用獨活寄生湯而痊癒。後來復發,服用此藥後,出汗如水,並且口噤,吐痰。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,滋補氣血,症狀逐漸好轉。後來飲食減少,身體消瘦,痰液如湧出,這是腎陽虛衰,脾土虛寒,使用八味丸加歸脾湯,諸症逐漸減輕,肌肉逐漸長出。

蕭萬如治療陳昌之妻,第一胎,身體強壯,受風寒後洗澡,立即發病,發熱如火燒,口眼歪斜,喘息嘔吐,泡沫,面容青黃,心腹脹滿,揚手舞足,脈象弦數無力。診斷為肝虛自招風邪,不是表證。立即服用薑附丸灌服,並服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,兩劑後症狀消失。

來天培治療馬氏婦女,二十多歲,產後九日,患腹痛,肌肉痙攣抽搐難忍,惡露不止,脈象沉細而緊,面色青黃無光澤,這是肝經血虛兼寒。服用歸芍六君子湯加炮薑,一劑後腹痛雖然未止,但肌肉痙攣略微緩解。另請專科醫生診治,服用廣木香、半夏、鉤藤、木香、威靈仙等藥物,腹痛加重,而且出血不止,並伴有發熱昏迷。

再次求治,使用熟地黃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黃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艾葉、阿膠、生薑、附子、熟地黃、白朮、生地黃,所有藥物都用至兩以上,一劑後腹痛痙攣停止,再服一劑後出血也停止,服用歸脾湯調理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