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溫病
吳文學季鴻,體弱多郁,偶患內傷外感,先則過汗,後則下早,竟成結胸。(表症未退而下之,乃成結胸。今云過汗,豈表症猶未盡耶。)診之,胸不可按,身熱如火,肢冷如冰,不寐譫語,恍惚如見鬼狀,已二十餘日矣。脈則兩寸關空虛,兩尺微有根蒂,乃以培植元氣中,稍加消導之品療之。
十日後,胸膈已柔,其熱盡在下焦,繞臍硬痛,時轉矢氣,舌苔有刺,而尺脈漸覺有神,乃用潤字丸三錢,以歸尾、枳實、黃連、山楂、元明粉為煎藥送之,去燥矢甚多。乃用四君、四物兼安神之劑,調理而瘳。
表兄費祖修,初夏勞倦怒氣,復兼風寒飲食。診之,左手浮弦,氣口緊盛,曰:兩手脈俱挾邪,病方進也。不信,次日漸頭痛身熱,胸膈飽悶,項強骨疼。醫與丸藥數錢服之,遂瀉不止,轉加飽悶惡寒。再求診,知其表症俱在而遂下之,竟成結胸矣,與五積散二劑,表症已除,減去芎、芷、麻、桂等。又二劑,胸寬瀉止,改用歸芍六君子湯。
十餘劑,方用潤字丸一錢,薑湯送下。連進三服,所去甚多,飲食漸進,調理四十餘日而痊。
張靖山子,年十五,稟賦薄弱,患內傷外感,醫治半月矣。視其面赤唇焦,舌苔白燥,身熱欲得近衣,手臂不敢袒露,反引手入被。診之,六脈鼓擊而大,乃用人參、知母、五味、當歸、白芍,一服,甜睡半晌。一醫再診,謂陽明經病,改用柴葛解肌,遂大劇。再求診,則面如土色,呻吟自汗,四肢厥逆,六脈鰕遊,急以人參一兩,附子三錢灌之,隨服隨醒。
次早大便一次,仍前虛脫,又以人參一兩二錢,附子三錢,耆、術各二錢,入童便服之,得以挽回。
董蔚如侄,飽飧麵食,樹下納涼,困倦熟寢,遂頭痛身熱,骨節煩疼,胸腹否塞。醫以丸藥下之,表症未除,胸滿兼痛。又行表汗,頭痛減,胸痛更甚。或消導,或推逐,其痛漸下,而未得舒暢,幾兩月。診得六脈澀數,面容白黃,舌苔灰黑而潤,按其胸腹柔軟,臍下堅硬,晡時微熱,夜半始退,小水自利,大便不通。此蓄血症也,乃用桃仁承氣湯。
服後滿腹攪刺,煩躁欲死,其父母哭泣詈罵不可堪,至夜半下黑糞汙血若干,遂腹寬神爽。改用調理之劑而痊。
葉能甫,七月患內傷外感之症,或用煎劑解表,丸藥攻裡,遂瀉數次,而胸悶口乾,潮熱譫語,舌上黑苔,手足厥冷。脈之,左三部沉細而澀,右寸關沉滑,尺脈空虛。此陽症見陰脈也,若再一瀉,必然不治。乃用陳皮、甘草、山楂、柴胡、木通、澤瀉、厚朴、炮姜,先溫消分利,三劑後竟不瀉矣。
但兩手俱沉實,改用黃連、枳實、山楂、黃芩、厚朴、栝蔞。五六劑,忽轉矢氣,投潤字丸二錢。少頃,去燥矢三二次,前症悉除。遂投養血健脾之藥,調理一月而安。附潤字丸方:橘紅一兩,杏仁二兩,牙皂一兩,前胡、天花粉、枳實、山楂肉各二兩,甘草三錢,檳榔七錢,半夏一兩,生大黃十二兩,水泛為丸。
白話文:
溫病
吳文學季鴻,身體虛弱,鬱鬱寡歡,偶然患上內傷兼外感,一開始大量出汗,後來又腹瀉,最終導致結胸。 (表症未退而下瀉,導致結胸。現在還大量出汗,難道表症還沒完全消失嗎?)診斷時,他胸部按壓不得,身體發熱如火,四肢冰冷,失眠,胡言亂語,神志恍惚,像看到鬼一樣,已經持續二十多天了。脈象顯示寸關脈虛弱,尺脈略微有力,於是用益氣養陰,並略加消導的藥物治療他。
十天後,胸膈已柔軟,熱邪已下降到下焦,繞臍部硬痛,時而放屁,舌苔有刺,尺脈也漸漸有力,於是使用潤字丸三錢,並用歸尾、枳實、黃連、山楂、元明粉煎湯送服,排出大量乾燥的糞便。然後使用四君子湯、四物湯以及安神藥劑調理,最終痊癒。
表兄費祖修,初夏時勞累過度,又動怒,再加上風寒侵襲和飲食不節。診斷時,左手脈象浮弦,氣口緊盛,說明:兩手脈象都夾雜邪氣,病情正在加重。他不相信,第二天果然頭痛發熱,胸膈飽脹,項部僵硬疼痛。醫生給他服用了幾錢丸藥,結果導致他腹瀉不止,飽脹、惡寒的症狀更加嚴重。再次求診,得知他的表症仍在,卻又使用了瀉下藥物,最終導致結胸,於是給他服用五積散兩劑,表症消除後,減少了芎藭、芷草、麻黃、桂枝等藥物的用量。又服用了兩劑,胸悶腹瀉停止,改用歸芍六君子湯。
十多劑之後,使用潤字丸一錢,用薑湯送服。連續服用三劑,排出大量宿便,飲食逐漸恢復正常,調理四十多天後痊癒。
張靖山之子,十五歲,體質虛弱,患有內傷兼外感,已經治療半個月了。觀察他的面色紅赤,嘴唇乾燥,舌苔白燥,身體發熱,喜歡靠近衣物,不敢露出手臂,反而將手縮進被窩裡。診脈,六脈洪大有力,於是使用人參、知母、五味子、當歸、白芍,服用一劑後,酣睡半晌。另一位醫生再次診治,認為是陽明經病,改用柴葛解肌湯,結果病情加重。再次求診時,他的面色像泥土一樣,呻吟、自汗,四肢厥冷,脈象微弱,緊急使用人參一兩,附子三錢灌服,服用後立即清醒。
第二天早上大便一次,仍然虛脫,又使用人參一兩二錢,附子三錢,黃耆、蒼術各二錢,加入童便服用,才得以挽回病情。
董蔚如的侄子,飽食麵食後,在樹下乘涼,疲倦入睡,結果頭痛發熱,骨節酸痛,胸腹脹滿。醫生用丸藥瀉下,表症未除,胸滿疼痛加劇。又試圖發汗,頭痛減輕,胸痛卻更加厲害。或消導,或攻逐,疼痛逐漸向下移,卻未能舒暢,持續了幾個月。診脈,六脈澀數,面色白黃,舌苔灰黑而潤滑,按壓胸腹柔軟,臍下堅硬,午後輕微發熱,半夜才退熱,小便自利,大便不通。這是蓄血症,於是使用桃仁承氣湯。
服用後,腹部絞痛,煩躁欲死,他的父母哭泣責罵,不堪入耳,直到半夜排出大量黑色糞便和污血,腹部舒暢,精神爽朗。然後改用調理藥物,最終痊癒。
葉能甫,七月患上內傷兼外感的疾病,曾用煎劑解表,丸藥攻裡,結果腹瀉多次,胸悶口乾,潮熱,胡言亂語,舌苔黑,手足厥冷。診脈,左三部脈沉細而澀,右寸關脈沉滑,尺脈虛弱。這是陽證出現陰脈的現象,如果再次瀉下,必然不治。於是使用陳皮、甘草、山楂、柴胡、木通、澤瀉、厚朴、炮薑,先溫中消食利水,三劑後竟然不再腹瀉。
但是兩手脈象都沉實,於是改用黃連、枳實、山楂、黃芩、厚朴、栝樓。五六劑之後,突然放屁,於是服用潤字丸二錢。一會兒,排出大量乾燥的糞便三次,之前的症狀全部消除。於是服用養血健脾的藥物,調理一個月後痊癒。附潤字丸方:橘紅一兩,杏仁二兩,牙皂一兩,前胡、天花粉、枳實、山楂肉各二兩,甘草三錢,檳榔七錢,半夏一兩,生大黃十二兩,用水泛制成丸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