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5)

1.

李大富而極鄙吝,唇生肉須一尺長,痛不可忍。或云用刀,或云用藥。鄰有金先生者,曰:我能治,須講定謝金方醫。眾親友講以十兩為謝。金用末藥一匕,爐中燒煙燻之,即落去一寸。袖手索謝,李先付一兩。五日已好,及講完前約,乃堅不與矣。金笑曰:逆知其然也,明年必發,即百金不用藥。

後果發,遂死焉。(扁鵲謂重財者,為六不治之一。見《續金陵瑣事》。)

晉魏詠之,生而兔缺,有善相者謂之曰:卿當富貴。年十八,聞荊州刺史殷仲堪帳下有名醫能療之,貧無行裝,謂家人曰:殘醜如此,用活何為?遂齎數斛米西上,以投仲堪。既至,造門自通,仲堪與語,嘉其盛意,召醫視之。醫曰:可割而補之,但須百日進粥,不得笑語。

詠之曰:半生不語,而有半生,亦當療之,況百日耶。仲堪於是處之別室,令醫善療之,遂閉口不語,惟食薄粥,百日而瘥。(《槎庵小乘》。)

薛立齋治一婦人,懷抱久郁,患繭唇。雜治消痰降火,虛症悉具,盜汗如雨。此氣血虛而有熱也,用當歸六黃湯,內黃芩、連、柏,俱炒黑,二劑而盜汗頓止。仍用歸脾湯、八珍散兼服,元氣漸復。更以逍遙散加歸脾湯間服,百餘劑唇亦瘥。

一婦人唇裂內熱二年矣,每作服寒涼之劑,時出血水,益增他症。此胃火傷血,而藥傷元氣也,用加味清胃散而愈。後因怒,唇口腫脹,寒熱作嘔。此屬肝木乘脾土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茯苓、桔梗,諸症頓愈。復以加味逍遙散,調補元氣而愈。

一婦人生育多胎,月經不調,兩足發熱。至年餘而身亦熱,勞則足腿痠疼。又年餘,唇腫裂痛。又半年,唇裂出血,形體瘦倦,飲食無味,月水不通,唇下腫如黑棗。此肝脾血虛火盛也,彼不信,用通經藥而歿。

一婦人忿怒而唇腫,或用消毒之藥,唇腫出血年餘矣。此肝木克脾土而血傷也,須養脾胃,滋化源為主。彼執用前藥,反進蝕,狀如翻花瘤而歿。

一婦人懷抱久郁,或時胃口嘈辣,胸膈不利,月水不調,晡熱食少,體倦唇腫,已年餘矣。此脾經鬱火傷血,用歸脾湯加薑汁炒黃連、山梔,少佐吳茱萸,嘈辣頓去,飲食稍進。乃去黃連,加貝母、遠志,胸膈通利,飲食如常。又用加味逍遙散、歸脾湯間服百餘劑,月水調而唇腫愈。

州守劉克新患繭唇,時出血水,內熱口乾,吐痰體瘦,腎虛之症悉具,用濟陰地黃丸,年許而愈。

一儒者因勞役感暑,唇生瘡,或用四物湯加知、柏之類而愈。後復作,彼仍用前藥益甚,腹中陰冷,乃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治之而愈。

一男子素善怒,唇腫脹,服清胃等藥,時出血水,形體骨立。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、桔梗,月餘唇腫漸消,元氣漸復。又以四物加柴胡、炒梔、丹皮、升麻、甘草,數劑乃去梔,加參、術而愈。

一男子內熱作渴,咳唾痰涎,大便乾澀,自喜壯實。此脾腎陰虧,陽旺之症,當壯水之主。不信,自服二陳、芩、連之類,次年下唇漸腫,小便赤澀。執守前藥,唇出血,大便黑塊,小便淋瀝。再求治,曰:大便黑結,小便淋瀝,肝腎敗也,唇口腫白,脾氣敗也。辭不赴,竟歿。

白話文:

[唇]

李大富,非常吝嗇,嘴唇長出肉刺,長達一尺,痛得受不了。有人建議用刀割,有人建議用藥。鄰居金先生說:「我能治好,但事先得說好謝金。」眾親友商議決定給十兩銀子。金先生用了一小撮藥粉,用爐子燒煙燻,肉刺就掉了一寸。他袖手向李大富索要謝金,李大富先給了一兩。五天後病好了,但等到要付清餘下的謝金時,李大富卻死活不肯給。金先生笑道:「我早就料到了,明年他一定會發財,到時就算給一百兩銀子,也不用藥。」結果李大富真的發了財,卻因此而死。(扁鵲說,重財之人是六種不治之症之一,見《續金陵瑣事》)

晉朝魏詠之,天生兔唇,一位相面先生說他日後會富貴。十八歲時,他聽說荊州刺史殷仲堪帳下有位名醫能治兔唇,但他很窮,沒有盤纏,就對家人說:「我長得這麼醜,活著有什麼用?」於是帶了幾斛米,前往荊州投奔殷仲堪。到了之後,他親自登門拜訪,殷仲堪聽了他的話,很欣賞他的誠意,便請醫生為他診治。醫生說:「可以手術縫補,但需要一百天只吃稀粥,不能說話和笑。」

詠之說:「人生能活一半時間,就值得治療,何況只一百天呢?」殷仲堪於是安排他住到單獨的房間,讓醫生好好治療。詠之便閉口不語,只吃稀粥,一百天後病就好了。(《槎庵小乘》)
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人,她因長期鬱悶,患有繭唇(一種唇部疾病)。薛立齋綜合治療,消痰降火,治療她的虛症,她盜汗如雨。這是氣血虛弱又有熱症,於是用當歸六黃湯,加入炒黑的黃芩、黃連、黃柏,用了兩劑藥,盜汗就停止了。然後又用歸脾湯、八珍散一起服用,元氣漸漸恢復。再用逍遙散加歸脾湯間隔服用,一百多劑藥後,唇疾痊癒。

一位婦人唇裂內熱兩年了,每次服用寒涼藥劑,都會出血水,病情加重。這是胃火傷血,又因藥物傷了元氣,於是用加味清胃散治癒。後來她因為生氣,嘴唇腫脹,寒熱嘔吐。這是肝木乘脾土,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、茯苓、桔梗,諸症頓時痊癒。再用加味逍遙散調補元氣,完全康復。

一位婦人生育過多胎兒,月經失調,兩腳發熱。一年後,全身發熱,勞累時腿腳酸痛。又過一年,嘴唇腫脹疼痛。半年後,嘴唇裂出血,形體消瘦疲倦,飲食無味,月經不通,唇下腫得像黑棗一樣。這是肝脾血虛火盛,但她不信,服用通經藥物,結果去世了。

一位婦人因憤怒而嘴唇腫脹,她用了消毒藥物,嘴唇腫脹出血一年多了。這是肝木克脾土,導致血虛,需要養脾胃,滋養根本。但她堅持用之前的藥物,結果病情加重,腫塊像翻花瘤一樣,最終去世了。

一位婦人長期鬱悶,有時胃口嘈雜,胸膈不舒服,月經失調,午後發熱,食慾不振,身體疲倦,嘴唇腫脹,已經一年多了。這是脾經鬱火傷血,用歸脾湯加薑汁炒黃連、山梔子,少加一點吳茱萸,嘈雜感頓時消失,食慾有所改善。然後去掉黃連,加入貝母、遠志,胸膈通暢,飲食恢復正常。又用加味逍遙散、歸脾湯間隔服用一百多劑,月經恢復正常,嘴唇腫脹也痊癒了。

州守劉克新患有繭唇,經常出血水,內熱口乾,吐痰身體消瘦,腎虛的症狀都很明顯,用濟陰地黃丸,一年後痊癒。

一位儒生因勞累中暑,嘴唇長瘡,用四物湯加地骨皮、黃柏等藥物治癒。後來復發,他仍然用之前的藥物,而且劑量更大,結果腹部陰冷,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治療痊癒。

一位男子素來愛生氣,嘴唇腫脹,服用清胃等藥物,經常出血水,形體消瘦。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、桔梗,一個月後嘴唇腫脹逐漸消退,元氣漸漸恢復。又用四物湯加柴胡、炒梔子、丹皮、升麻、甘草,服用了幾劑藥後,去掉梔子,加入人參、白朮,最終痊癒。

一位男子內熱口渴,咳嗽痰多,大便乾燥,自認為身體強壯。這是脾腎陰虛,陽氣旺盛,應該滋補腎陰。他不相信,自己服用二陳湯、黃芩、黃連等藥物,第二年下嘴唇逐漸腫脹,小便澀痛。他堅持服用之前的藥物,嘴唇出血,大便黑色堅硬,小便淋漓不盡。再次求醫時,醫生說:「大便黑結,小便淋漓,肝腎都衰敗了;嘴唇腫白,脾氣也衰敗了。」他拒絕治療,最終去世了。

2.

元亨在大聖中結道友登岳頂,至明皇館故址,得斷碑數行,彷彿有古文,洗滌之,得歌一首,曰:豬牙皂角及生薑,犀角升麻蜀地黃。木律旱蓮槐角子,細辛荷葉要相當。青鹽等分同燒煅,研細將來使最良。揩齒固牙髭髩黑,誰知世上有仙方。荷葉下注云,翦荷葉心子也。因錄以歸。朝之名卿鉅公,皆依之修用,其效響應。(《皇朝類苑》。)

朱端章云:余被檄任淮西幕府時,牙疼大作,一刀鑷入,以草藥一捻,湯泡少時,以手蘸湯挹痛處即定。因求其方用之治人多效,乃皺面地菘草也。俗人訛為地蔥,沈存中《筆談》專辨地菘,其子名鶴蝨,正此物也。錢季誠方用鶴蝨一枚,擢置齒中。高監方,以鶴蝨煎米醋漱口。或用防風、鶴蝨煎水噙漱,及研草塞痛處,皆有效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
周密《志雅堂雜抄》治齒痛腫云:用黑豆以酒煮汁,漱之立愈。王修竹云:其閣中嘗用驗。

仙人鄭思遠常騎虎,故人許隱齒痛求治。鄭曰:虎鬚及熱插齒即愈。拔數莖與之。(《醫說》。)

澤州李繼之忽病牙痛,皺眉不語。欒景先見之曰:何不樂也?,曰:牙痛。欒曰:曾記戴人云,陽明經熱有餘也,宜大下之。乃付舟車丸七十粒,服畢,遇數知交留飲,強飲熱酒數杯,藥為熱酒所發,盡吐之,吐畢而痛止。李大笑曰:戴人神仙也。不三五日又痛,再服前藥百餘粒,大下數行乃愈。(《儒門事親》。)

姚應鳳視一人唇有紅痣,無他病苦,乃謂之曰:此齒藎,三年必死。其人怒不應,三年齒潰,詣求救。謝曰:君天譴也,不能過期矣。果歿。(《錢塘縣誌》。)

龔子才治一人,齒浮作痛,耳面黧色,口乾作渴,日晡則劇,此脾虛弱也。用補中益氣湯、加減八味丸而痊。

一男子每足發熱,牙即浮腫。此足三陰虛火,用加減八味丸而不復作。

李小園患滿口牙齒疼痛,潰爛動搖,飲食不下,乃牙疳也,諸醫不效。忽遇道人傳一方,用川椒炒一錢五分,銅青一錢,硼砂一錢,三味為末,每少許擦患處,流涎立瘥。

易思蘭治一人,患齒病,每有房勞,齒即俱長,痛不可忍,熱湯涼水俱不得入。凡有惱怒,痛亦如之。十年前尚輕,十年後殊甚,每發必三五日,呻吟極楚,竟絕欲。服補腎丸、清胃飲俱不效。一日疾作,七日不飲食。診其脈,上二部俱得本體,惟二尺洪數有力,此腎經火邪太盛也。

以滋腎飲餌之,且漱且嚥下二盞,隨覺丹田熱氣升上,自咽而出。復進二盞,其痛頓止,齒即可叩,永不再作。其方:黃柏三錢,青鹽一錢,升麻一錢,水五碗煎湯,頻漱之嚥下。其人問曰:吾病齒二十年,試藥不下百餘,皆未效,君用三味而奏功,何也?曰:齒屬腎,諸痛屬火,今診得脈洪數有力,愈按愈堅。蓋沉濡而滑者,腎脈也;洪數有力者,心脈也。

腎脈不沉濡而洪數,是所不勝者,侮其所勝。乃妻入乘夫,腎經中已有火邪矣。如遇房勞,則相火一動,邪火上衝,故齒長而痛也。又腎者肝之母,肝者腎之子,肝主怒,怒氣一發,則子益母氣,木來生火,而火愈熾矣,齒豈不長而痛乎?其用清胃飲者,以牙齦屬陽明胃也。

此惟胃脈洪數者為宜,今胃脈平和,是胃無恙,用清胃飲何益也?非惟無益,且寒涼傷胃,反飲食不進矣。又腎主骨,齒乃骨余,腎經火盛,致令齒長。復用補陰丸治之,中有乾薑等熱藥,以火濟火,其痛愈甚。故用黃柏為君,以滋腎水,泄腎火,青鹽為之引,升麻升出腎經火邪。

藥一入口,便覺丹田火熱上升,自咽而出。腎臟一清,齒自安矣,何必清胃補腎哉。

俞東扶曰:此案醫理講得最精,由於脈象認得的真,而更運以巧思,斯發無不中矣。清胃散之庸,誠不足責。即泛用滋陰藥,亦難應手。只此三味,詮解甚明,信乎缺一味不可,多一味不必也。余鄉有患齒痛數年,諸藥不效者,葉天士用山萸肉、五味子、女貞子、旱蓮草各三錢,牛膝、青鹽各一錢而全愈。此取酸鹹下降,引腎經之火歸宿腎經,可與易公方並垂不朽。

雄按:謝再華室患上齦右痛,匝月益劇,四晝夜不能合目,渾身肉顫足冷,面紅舌赤無津。余視之,患處不腫,脈軟無神,氣衝覺冷,乃肝火為患也。以鹽湯送下滋腎丸三錢,一睡而愈。

呂東莊治許開壅,病齒上齦從耳根痛起,便苦楚不可耐。醫用平胃降火藥,日增劇。診之,關滯而尺衰,授方以熟地為君,杜仲為臣,女貞子、甘草、黃柏、山藥、山萸為佐。其尊人青臣,舉以問醫曰:此方何如?醫曰:大謬,不可服。問其謬狀,曰:齒病為陽明之火,與腎何干?而俱用補腎藥耶?青臣曰:果爾,則吾知此方之妙矣,乃更邀往視。呂曰:病見於上,而治當從下起,此有步驟,不可責速效也。

仍用前藥數劑,繼用人參、白朮、茯神、甘草、白芍、棗仁、遠志、當歸、黃耆、丹皮,數劑痛已減而未去也。診其兩尺已應,右關以上皆平和,惟左關尚鬱塞。曰:今當為君立除之,遂用補中益氣湯和龍膽草即愈。後小發,復加減前方愈之。因囑之曰:此雖小疾,而其根在下,當謹調攝,毋使頻發也。

孫文垣治昆池內人,患牙痛,一晚暈厥三次,次日兩腮紅腫,痛不可支,且灑淅惡寒,寢食以廢。與清胃湯加石膏為君,白芷為臣,連翹為佐,北細辛為使,服之痛如失。外以明礬為末,大五倍子一枚,入礬滿之,炭火炙,以礬紅炙為末,不時擦牙,痛處立止。此方多效。

孫蠖齋因食雞嚼骨,迸碎其齒,出血至暈。自後遇雞鳴時,輒痛不可忍,余時則否。凡燕會遇雞湯羹則痛發,即不染指,痛亦然。如是數年,其家禁不畜雞。親舊欲招之者,必先戒廚人弗用也。後有人教食黃鼠狼,家人乃設法捕得一頭,烹而進之。孫以其物異,心惡之,強飲湯數呷,爾後遇雞輒啖如常,了無所苦矣。(新案。)

文潞公方,治牙齒風熱上攻腫痛。獨活、地黃各三錢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煎,和滓溫服,臥時再用。(本草。)

薛立齋治毛宗伯齒痛,胃脈無力,用補中益氣加生地、丹皮,治之而愈。

楊考功齒動作渴,屬脾胃虛弱,陰火熾甚,用補中益氣加炒黑黃柏,四劑,又服加減八味丸,諸症頓愈。

王侍御齒搖齦露,喜冷飲食,此胃經濕熱。先用承氣湯以退其火,又用清胃散以調理而齒固,繼用六味丸以補腎而痊。

一男子晡熱內熱,牙痛齦潰,常取小蟲,此足三陰虛火,足陽明經濕熱。先用桃仁承氣湯二劑,又用六味丸而愈。

茯苓、石膏、龍骨各一兩,寒水石二兩半,白芷半兩,石燕子大者一枚,小者一雙,末之,早晚揩牙。繁峙王文漢卿得此方於鱗撫折守,折守得於國初洛陽帥李成。折年逾九十,牙齒都不疏豁,亦無風蟲。王公今九十,食肉尚能齒決之。信此方之神也。(《續夷堅志》。)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因怒齒痛,寒熱作嘔,用清胃等藥益甚,此肝火傷胃,寒藥復傷故也。用六君子加白芍、柴胡、山梔而愈。

一婦人發熱齒痛,日晡益甚,月水不調。此脾經血虛,用逍遙散加升麻尋愈。後因怒復痛,仍以前藥加川芎而痊。

一婦人胃中嘈辣,甚則熱痛,後患齒動,此胃中痰火也。用二陳加芩、連,下越鞠丸而瘳。

一婦人因怒牙痛,寒熱。此肝火侮脾土,用小柴胡加芎、歸、苓、朮、山梔而疼痛止,用加味逍遙散而寒熱退。

一婦人每產後,齒齦動搖皆痛,逾月乃止,此氣血虛動也。後復懷妊臨月,與十全大補湯二劑,令產後煎服,其齒不動如故。

廷尉張中梁齒動搖,用安腎丸。考功楊仲玉齒動,用補中益氣湯。侍御王濟川齒搖齦露,用承氣湯。文選鄭伯興齒腦痛,用羌活附子湯。顏金憲齒痛,用涼膈散。郭職方過飲,用清胃散。黨吏部風熱,用犀角升麻湯。朱工部血氣虛,用十全大補湯。沈大尹頭腦齒痛頭重,手足厥冷,此風寒入腦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。並愈。

一男子齒痛,脈數實而便秘,用防風通聖散即愈。

一男子齒痛,胃脈數而有力,以清胃散加石膏、荊、防,二劑而痊。

一男子齒痛甚,胃脈數實,以承氣湯一劑即止。

一男子齒痛,脈浮無力,以補中益氣湯加黃連、生地、石膏,治之不復作。

一老人齒痛,午後即發,至晚尤甚,胃脈數而實,以涼膈散加荊、防、石膏。

王教授云:有老婦人舊患牙疼,人教將兩手大指交叉,以大指頭盡處為穴,灸七壯,永不疼。恐是外關穴也,穴本手少陽,去腕後二寸陷中。泉州一梢子妻,舊亦苦牙疼,人為灸手外踝穴近前些子,遂永不疼。但不知《千金》所謂足外踝耶?手外踝耶?識者當辨之。(《百乙方》。)

辛帥舊患傷寒方愈,食青梅已而牙疼甚,有道人為之灸屈手大指本節後陷中,灸三壯。初灸覺病牙癢,再灸覺牙有聲,三壯疼止,今二十年矣。恐陽谿穴也。銅人云:此穴治齒痛,手陽明脈入齒縫中,左疼灸右,右疼灸左,效。(同上。)

昔率為樂清主簿者,蛀牙疼不可忍,號呼之聲,徹於四鄰,用藥不效。有丐者獻一方,用之即安。以漢椒為末,及巴豆一粒,同研成膏,飯為丸如綠豆大,以綿裹安在蛀牙孔處立效。(同上。)

馬敏叔說:一村媼苦牙痛,百藥不效。用絲瓜兒,俗呼為磨蘿,燒灰存性,為細末,擦痛處立止。(同上。)

香白芷,太平州道地者,不拘多少;硃砂一分。白芷並另研。上為細末,入硃砂拌勻,煉蜜如櫻桃大。每用一丸,擦痛立止。廬州郭醫傳云:渠親曾累取效,盡勝他藥。此藥乃濠梁一村婦人,以醫治帥母夫人者。倉卒不用硃砂及蜜亦可,其功只在香白芷耳。趙從簡府判,所用只白芷、細辛二味等分,亦每作效。(同上。)

李莫安撫女子退齒,逾年不生,甚以為撓,因過平江會李亮卿語之。李云:予有一方,已經試驗,用之一月齒遂生。用雌烏雞、雄烏雞糞、(以二雞各畜之。)舊鞋底。(麻底尤佳。)上三物等分,燒灰存性,研細入麝香少許,同研敷於齒齦。(同上。)

立齋治黨吏部,頰腮腫焮至牙齦,右關脈數,此胃經風熱上攻也,以犀角升麻湯治之而消。

郭職方齒腫,焮至頰腮,素善飲,治以清胃散,數劑而愈。一男子患齒痛,服清胃散不應,服涼膈散而愈盛,予用補胃丸治之而愈。

固齒方:取老鼠頭骨、牙,同鹽煅存性,研細以擦動牙,即堅固不搖。

來天培治一婦人,五旬患齒痛連腦,兩頰赤腫,惡寒發熱,脈細而澀,此肝脾鬱結為患。治以逍遙散加熟地、石膏、荊穗、杞子,一劑而腫痛減,再劑而諸症釋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