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4)
卷十七 (4)
1. 口
張子和治相臺監酒岳成之病瘧,滑泄日夜不止,腸鳴而口瘡,俗呼為心勞口瘡,三年不愈。令以長流水同薑、棗煎,五苓散五七錢,空心使服之,以治其下,以宣黃連與白茯苓(去皮),二味各等分為末,以白麵糊為丸,食後溫水下三五十丸,以治其上,百日而愈。(作濕火治。)
白話文:
張子和醫生治療監酒官嶽成的瘧疾,他拉肚子日夜不止,腸鳴並且口生瘡,民間稱之為心勞口瘡,三年來一直沒有治好。張醫生讓他用流動的清水加薑、棗熬製,再加入五苓散五到七錢,空腹服用,治療他的下部症狀。另外,用黃連和去皮的茯苓(各等分)研成粉末,用白麵糊做成丸子,飯後用溫水送服三到五顆,治療他的上部症狀。一百天後,他的病就痊癒了。(被認為是濕熱引起的)
一男子病口瘡數年,上至口,中至咽嗌,下至胃脘皆痛,不敢食熱物。一湧一泄一汗,病去其九。次服黃連解毒湯,不旬日皆釋。(作實火治。)
白話文:
有一位男子患有口瘡多年,從口腔到咽喉,再到胃部都感到疼痛,不敢食用熱的食物。他經歷了一次嘔吐、瀉肚和出汗,病情好轉了九成。之後服用黃連解毒湯,不到十天就全部痊癒了。(按實火治療的方法。)
一男子年二十餘,病口中氣出臭如發廁,雖親戚莫肯與對語。張曰:肺金本主腥,乃金為火所煉,火主焦臭,故如是也。久則成腐,腐者腎也,此熱極則反兼水化也。病在上,宜湧之,先以茶調散湧之,去其七分。夜用舟車丸、浚川散下五行,比旦而斷。嗚呼!人有病口臭,而終其身者,世說以為肺系偏而與胃相通故臭,妄論也。
白話文:
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,患有口臭,像頭髮發黴那樣的臭味,即使是親人都不願意和他說話。張醫生說:肺屬金,主宰呼吸,現在金被火灼傷,火主焦臭,所以才會這樣。久了就會變質腐爛,腐爛就是潰瘍,這是熱到了極點反而兼有水液化生。病在上面,應該瀉下治療,先用茶調散瀉去七分。晚上用舟車丸、瀉川散瀉下五行,第二天就痊癒了。唉!人們說口臭,是因為肺系氣偏,與胃相通,所以才臭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。
立齋治廷評曲汝為,口內如無皮狀,或咽喉作痛,喜熱飲食,此中氣真寒而外虛熱也,用加減八味丸而愈。(虛寒。)
白話文:
立齋治廷評論曲汝為,口腔內好像沒有皮膚一般,或喉嚨疼痛,喜歡熱食,這是中氣實際上寒,而外表虛熱,使用加減八味丸而痊癒。(表虛寒。)
一人胃弱痰盛,口舌生瘡,服滾痰丸愈甚,反瀉不止,惡食倦怠,此胃氣被傷也。與香砂六君子湯,數劑少可。再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而愈。
白話文:
某人胃弱痰多,嘴裡和舌頭長了瘡,服用滾痰丸後病情加重,反而吐瀉不止,食慾不振,身體倦怠,這是因為胃氣受損了。給他服用香砂六君子湯,幾劑藥後病情稍有緩解。再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,就能治癒。
立齋治一男子口臭,牙齦赤爛,腿膝痿軟,或用黃柏等藥益甚,時或口咸,此腎經虛熱,以六味丸悉愈。(虛熱。)
白話文:
立佺醫師治療一名男子,症狀為口臭、牙齦發紅、膝蓋酸軟無力,使用黃柏等中藥後症狀加重,偶爾口渴。立佺醫師認為這是腎陰不足,氣火上炎所引起的,使用六味丸治療後,病患痊癒。(腎陰虛熱。)
孫文垣治汪東之,手談過勞,口中生瘡。凡進大苦大寒之劑,十餘日瘡益甚,延及於喉,藥食難進。脈之,六部俱豁大無力。有專科欲敷口疳藥,令以荊芥湯洗而引之,攪出稠涎二三碗傾於地。偶二雞爭啄之立斃,其毒如此,亦症之奇者。乃囑其用藥,只可吹入喉中,必俟喉全好,然後敷舌,舌好再敷口唇,毋得概敷。
白話文:
孫文垣為汪東之診治,他因過度手淫而導致口中生瘡。每次服用苦寒藥劑,過了十幾天,瘡勢都更加嚴重,蔓延到喉嚨,藥物和食物都難以下嚥。診脈時發現,六部(按:指六條脈道,即寸口、關脈、尺澤、尺脈、寸口、關脈)都空虛無力。
有位專家建議敷上口瘡藥,並用荊芥湯清洗並引流。清洗時排出稠厚黏液二三碗,倒在地上後,正好有兩隻雞搶著啄食,當場死亡。毒性如此之烈,也是一種罕見的症狀。
孫文垣囑咐用藥時,只能吹入喉嚨中,等到喉嚨完全好了再敷舌頭,舌頭好了再敷口脣,不要全部同時敷。
令毒無出路,反攻入喉,則誤事矣。謂其父曰:此虛陽口瘡也,非附子理中湯不可救。曰:瘡乃熱症,況上身已熱,又天時酷暑,大熱之劑,其敢進乎?曰:此陰盛格陽之症,誤服寒涼激之,試探兩足必冷,按之果然。遂與人參、白朮各三錢,大附子、炮薑、炙甘草各一錢,水煎冷服。
白話文:
使毒氣無法排除,反而攻入咽喉,那就出問題了。對他的父親說:這是陽氣虛弱導致的口腔潰瘍,只有使用附子理中湯才能治好。有人說:潰瘍是熱性疾病,加上上半身已經很熱,現在天氣又炎熱,這時候給他服用大熱的藥劑,他敢吃嗎?有人說:這是陰氣過盛阻滯陽氣的疾病,誤服寒涼藥物只會激發陽氣,試試看他的雙腳必定冰涼,按壓果然如此。於是給他服用人參、白朮各三錢,大附子、炮薑、炙甘草各一錢,用水煎煮後放涼服用。
服後即酣睡達旦,次早能食粥半盞,足膝漸暖,藥仍如舊。適散步午歸,見舉家號慟,曰:本熱病誤服熱藥,今舌腫大,塞滿口中,不能言語,不可為矣。駭其驟變,再脈之,則六脈斂而有神,面色亦和,獨舌脹大,心知為寒涼敷藥所致也。乃詰之曰:今日可用敷藥否?曰:已二次矣。
白話文:
服用湯藥後,病人馬上熟睡到天亮,隔天早上能吃半碗粥,腳膝也逐漸暖和,藥方維持不變。剛好病人散步後中午回家,發現全家哭喊哀嚎,說:本來是熱病卻誤服熱藥,現在舌頭腫大,塞滿口腔,無法說話,沒救了。我驚訝於病人狀況突然的轉變,再次把脈,發現六脈沉潛有力,面色也正常,只有舌頭腫大。我知道這是因為敷了寒涼的藥所造成的。於是我詢問病人:今天是否還可以使用敷藥?病人回答:已經敷過兩次了。
令急取官桂研末五錢,以生薑自然汁調塗舌上,塗訖則涕淚流出,口內涎垂,舌頓消去,即令取粥與食,使壓之,庶虛火不再升。蓋舌滿脹者,乃敷藥寒涼,閉其毒氣,毒無從出故耳。以桂調薑汁塗之,辛散之義也。
白話文:
緊急取用桂枝末五錢,用生薑自然榨出的汁調和,塗在舌頭上。塗抹後,涕淚會流出,口中會流涎,舌頭腫脹會立刻消除。這時馬上給患者餵粥並壓住舌頭,這樣虛火就不會再上升。因為舌頭腫脹是因為敷用的藥物寒涼,封閉了毒氣,毒氣無處排出。用桂枝配薑汁塗抹,是因為它們辛散的特性。
黃師文父病口瘡,師文治之不愈,心訝之,乃密訪諸婢,果其父嘗晝同一婢子寢,明日瘡作。師文即詳其時節,明日即用其父所寢時,令其父淨濯足,以其藥貼腳心瘥。(不外吳茱萸、生附子等藥。《北窗灸輠》。)
白話文:
黃師文的父親得了口瘡,黃師文治療卻未見好轉,心中很是驚訝。於是他暗中詢問婢女,才發現他的父親曾經在白天和其中一個婢女同牀共寢,而隔天就發作了口瘡。黃師文仔細記下同寢的時間,隔天就在父親同寢的時間,讓父親淨身洗腳,並敷上黃師文所開的藥膏在腳底,病就好了。(所用的藥材不外乎吳茱萸、生附子等藥物,《北窗灸輠》)
盧不遠治李某,口舌生瘡,幾三年矣。脈浮細急數,按之空虛,而尺尤甚。用立齋虛火不歸經法,以加減八味丸料,二劑即愈。
白話文:
盧不遠治療李某的口舌生瘡,已經有幾年時間了。他的脈象浮細急數,按壓起來感覺空虛,特別是寸脈。盧不遠使用立齋治療虛火不歸經的方法,再加上減加減八味丸劑料,服用兩劑後就痊癒了。
柴嶼青治吳穎庵少廷尉甥閔,年三十,口舌生瘡,下部泄瀉,脈尺弱而無力,寸關豁大。此陰盛於下,逼陽於上。若用涼藥清火,則有礙於脾;用燥藥治脾,則有礙於舌。惟有引火歸源之法,竟用附子理中湯冷飲,送八味丸三錢,兩服頓愈。
白話文:
柴嶼青治療吳穎庵的年輕外甥閔,年僅30歲,患有口腔潰瘍和腹瀉。他把脈時發現尺脈虛弱無力,寸關脈位卻很寬大。這說明陰氣在下焦旺盛,逼迫陽氣上升。如果使用寒涼藥物清火,會損傷脾臟;如果使用溫燥藥物治療脾臟,又會加重舌頭的潰瘍。所以,只好採用將火氣引回原處的方法,於是使用附子理中湯冷服,並搭配八味丸三錢,兩次服藥後,閔的病情就痊癒了。
光祿卿李瀛少夫人患口瘡,醫屢投清火寒涼之劑無效,更兼泄瀉,飲食少思。始求治,按其右關微弱,知系胃虛谷少,復為寒涼損傷,致脾胃虛衰之火,被逼上炎,則為口瘡,元藏虛寒,則為泄瀉也。惟補其火散其寒,則火得所助,接引而退舍矣。方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、炮薑、炙甘草。
白話文:
光祿卿李瀛的少夫人患有口腔潰瘍,醫師多次投以清熱寒涼的藥物,但無效,反而加重腹瀉,飲食減少,思慮缺乏。於是向我求治,我按其右關脈微弱,知道是胃氣虛弱,加上寒涼藥物損傷,導致脾胃虛衰之火,被迫上炎,形成口腔潰瘍,而腎臟虛寒,導致腹瀉。只要補益腎火,散去寒氣,腎火得到幫助,就能引導上炎之火退回。因此採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、炮薑、炙甘草組成的藥方。
李君畏不敢與服,逡巡數日,勢益困勉。用前方連進數劑即安。蓋口瘡非止一端,有上焦實熱,中焦虛寒,下焦陰火,各經傳變所致,必須分別治之,不可執也。
白話文:
李先生不敢服用藥方,猶豫了好幾天,病情更加嚴重。當他服用方浩然開的藥方後,病情就穩定下來了。
潰瘍的原因不限於一種,可能是上焦實熱、中焦虛寒或下焦陰火,是由於各經脈傳變所造成,必須分別治療,不能一概而論。
陸養愚治姚明水,天稟素弱,脾腎兩虛,幸能節養,兼服溫補之劑,中年頗健啖,因無子置妾,遂患口瘡,齒痛。初以涼膈散數錢,服之即愈。自後常發常服,至半年許滿口腐爛,飲食不進。脈之,兩寸浮數而微,關尺浮弱而澀。謂形雖有餘,精仍不足,當嚴守禁忌,服滋補藥,涼劑不可再投矣。
白話文:
陸養愚治療姚明水的案例:
姚明水體質虛弱,脾腎機能不足。幸而他注意調養,並服用溫補藥物,中年後身體較為健康。由於沒有子嗣,他納妾,從而患上了口腔潰瘍和牙痛。
最初,姚明水服用涼膈散數錢,症狀立即痊癒。此後,口腔潰瘍反覆發作,每次都服涼膈散,到最後滿口潰爛,無法飲食。
陸養愚為他診脈,發現姚明水兩寸脈位浮數而微弱,關尺脈位浮弱而遲澀。陸養愚判斷,雖然姚明水的身體表面看起來較好,但精氣仍然虧虛。因此,他應嚴格遵守飲食禁忌,服用滋補藥物,不再服用寒涼藥物。
用八物湯倍地黃,以峻補腎水,加桂、附各一分,引火歸原,經謂折之不去,求其屬以衰之是也。煎就涼服十劑,其患如失。
白話文:
使用八物湯加倍地黃,來補益固攝腎水,再添加肉桂、附子各一錢,引導腎火回歸本源。經方中說:無法去除的,就尋找其相屬的五行為其減弱。將藥煎煮好後,冷服十劑,病症就會像遺失了似的消失。
薛立齋治儒者劉允功,形體魁偉,冬日飲水,自喜壯實。薛曰:此陰虛也。不信。一日口舌生瘡,或用寒涼之劑,肢體倦怠,發熱惡寒,乃與六味地黃、補中益氣而愈。
白話文:
中醫薛立齋治療一位名叫劉允功的讀書人,這個讀書人身材魁梧。到了冬天,他喝了很多水,自以為很強壯。薛立齋說:「這是陰虛啊。」劉允功不信。有一天,他的口腔長了瘡,有人用寒涼的藥方,結果導致他四肢無力、發燒、怕冷。於是,薛立齋給他開了六味地黃和補中益氣的藥方,劉允功的病才痊癒。
王肯堂治常熟嚴養翁相公,春秋高而求助於厚味補藥,以致胃火久而益熾。服清胃散不效,加山梔、芩、連而益甚。以為涼之非也,疑其當補。聞王善用人參,因延診而決之。才及門則口中穢氣達於四室,向之欲噦,此正清胃散症也。獨其熱甚,當用從治。而既失之,今且欲從而不可矣,當求其屬而衰之。
白話文:
王肯堂為常熟的嚴養翁診治,年紀已高的養翁常常服用滋補藥品,導致胃火旺盛。服用清胃散無效,再加入山梔、黃芩、黃連,病情反而加劇。王肯堂認為不是寒涼藥不對,而懷疑適合用補藥。聽說王肯堂擅長使用人參,於是請他診治並確定治療方案。王肯堂剛到門,就聞到養翁口中的穢氣瀰漫在室內,判斷他正處於清胃散的發作期。只是病情過於急重,應該從重治療。但現在已經錯失了治療時機,只能尋求相關藥物來減輕病情。
用天冬、麥冬、生地、熟地、石斛、升麻、犀角、蘭香之類,大劑投之,數日而臭已止矣。經云:諸病寒之而熱者,取之陰,所謂求其屬也。火衰於戌,故峻補其陰而熱自已。後因不屏肉食,胃火復作,大便不利,目翳耳鳴,不能自忍。雜進寒涼,時或利之,遂致不起。嗟乎!苟知其熱,涼之而已,則塗之人,皆可以為盧扁,何事醫乎?(《郁崗齋筆塵》。
白話文:
地方官許少微得了口瘡,王叔和說,不用乾薑是治不好的。許少微猶豫不定,後來聽從了王叔和的建議,果然痊癒。他的堂弟許懋鋙也得了這種病,十分危急,發熱厲害,只想喝冷水,王叔和用人參、白朮、乾薑各二錢,茯苓、甘草各一錢,煎好後放涼服用,幾次後就好了。唉!這種情況,豈是可以依循固定的方子來治療的嗎?
口瘡無論新舊,遇夜臥時,將自己兩睪丸,以手握緊,左右以手揉之三五十遍,每夜睡覺輒行之,愈於服藥。(蘇談。)
白話文:
痘痘無論在臉上還是身上,自己都不能用手揉,會越揉越嚴重的。(所以)
立齋治一男子,口舌生瘡,服涼藥愈甚,治以理中湯而愈。又一男子,口舌生瘡,飲食不甘,勞而愈甚,亦與前湯頓愈。
一男子口糜爛,服涼藥愈甚,脈數而無力,以四物加酒炒梔、柏、元參,一劑頓退,四劑而痊。
白話文:
立齋治療了一位男子,他的口中和舌頭上長了潰瘍,服用涼藥後病情加重。用理中湯治療後,病情痊癒。又有一位男子,口中和舌頭上長了潰瘍,飲食沒有味道,勞累後病情加重。也用理中湯治療,立即痊癒。
一男子口舌生瘡,脈浮而緩,飲補中益氣湯加炮姜,更以桂末含之即愈。又一男子患之,勞而愈盛,以前藥加附子三片,三劑即愈。丹溪云:口瘡服涼藥不愈者,此中焦氣不足,虛火泛上無制,用理中湯,甚則加附子。
白話文:
一名男子口中長瘡,脈博浮沉而緩慢。服用了滋補中氣的飲補中益氣湯並加了炒乾的生薑,再用桂皮末含在嘴裡,很快就好了。另一名男子也患了口瘡,勞累後病情加重。在原來的方子中加入了三片附子,服了三劑藥就好了。醫家丹溪曾說過:得了口瘡,服用了清涼藥物卻不見好轉的,這種情況是因為中焦氣血不足,虛火上炎而無法控制。應使用理中湯,病情嚴重時可加附子。
一婦人常口舌糜爛,頰赤唇乾,眼澀作渴,脈數,按之則澀,此心肺壅熱,傷於氣血為患,名熱勞症也。當多服滋陰養血藥。彼欲速效,用敗毒寒劑攻之,後變瘵症而歿。《婦人良方》云:婦人熱勞者,由肺壅熱,傷於氣血,氣血不調,臟腑壅滯,熱毒內積,不得宣通之所致也。
白話文:
一位女性經常口腔潰爛、臉頰發紅、嘴脣乾燥、眼睛乾澀並感到口渴,脈搏快速且按壓時感覺緊澀。這是由於肺部和心臟發炎,導致氣血受損,稱為熱勞症。這種情況需要多服用滋陰養血的藥物。患者希望快速見效,因此使用清熱解毒的寒涼藥物治療,後來轉變成癆症而死亡。《婦人良方》中提到:女性患有熱勞症,是由於肺部發炎,氣血受損,氣血運行不暢,臟腑壅滯,熱毒積聚在體內,無法宣通所致。
其候心神煩躁,頰赤頭痛,眼澀唇乾,四肢壯熱,煩渴不止,口舌生瘡,神思昏沉,嗜臥少寐,飲食無味,舉體痠疼,或時心怔,或時盜汗。肌膚日漸消瘦,故名熱勞也。
白話文:
症狀:心神煩躁不安,臉頰發紅頭痛,眼睛乾澀,嘴脣乾裂,四肢發熱,口渴難耐,嘴巴和舌頭長瘡,精神恍惚昏沉,嗜睡少眠,飲食無味,全身痠痛,偶爾心慌,偶爾盜汗。隨著時間推移,身體日漸消瘦,因此稱為「熱勞」。
焦秀才病口苦,羅謙甫制龍膽瀉肝湯,治之得效。經云:有病口苦,名曰膽癉。乃肝主謀慮,膽主決斷,為清淨之府,肝取決於膽,膽或不決,為之恚怒,怒則氣逆,膽汁上溢,故口苦,或熱盛使然也。(《寶鑑》。)
白話文:
焦秀才生病了,嘴巴發苦,羅謙甫開了龍膽瀉肝湯,治療後見效。醫書上說:生病嘴巴發苦,叫做膽癉。因為肝臟主管思考謀略,膽臟主管決斷,是清淨的所在,肝臟依賴膽臟做出決斷,如果膽臟無法決斷,就會產生憤怒,憤怒則氣血逆流,膽汁上溢,因此嘴巴發苦,也有可能是熱氣過盛所致。(摘自《寶鑑》)
羅謙甫治梁齊民,膏粱多飲,因勞心過度,肺金有傷,以致氣出腥臭,涕唾稠黏,咽嗌不利,口舌乾燥,以加減瀉白散主之。《難經》云:心主五臭,入肺為腥臭,此其一也。因大飲大熱之氣所傷,從心火刑于肺金。以桑皮、地骨皮苦微寒,降肺中伏火,而補氣為君;以黃芩、知母苦寒治氣腥臭,清利肺氣為臣。
白話文:
少量辣椒可以稀釋粘稠的鼻涕,同時使喉嚨保持溼潤,並輕微促進排便。
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五味子酸溫,以收肺氣,麥冬甘寒,治涕唾稠黏,口苦幹燥為佐;桔梗辛溫,體輕浮,治痰逆,利咽膈為使。服數劑而愈。
白話文:
肺氣虛弱,需要收斂,急用酸味食物收斂肺氣。五味子酸溫,可以收斂肺氣;麥冬甘寒,可以治療鼻涕和唾液黏稠;苦味和乾澀可以用來輔助治療;桔梗辛溫,性質輕浮,可以治療痰液逆流,有利於咽喉和膈肌,作為主藥。服用幾劑藥物即可痊癒。
尤在涇曰:王肯堂治許少薇口糜,謂非乾薑不愈,卒如其言。又從子懋鋙亦患此,勢甚危急,欲飲冷水,與人參、白朮、乾薑各二錢,茯苓、甘草各一錢,煎成冷飲,日數服乃已。蓋土濕則火斂,人多不能知此。所以然者,胃虛食少,腎水之氣逆而乘之,則為寒中。脾胃虛衰之火,被迫上炎,作為口瘡。其症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或手足逆冷,肚腹作痛是也。
白話文:
尤在涇說:王肯堂治療許少薇的口瘡,認為不使用乾薑就無法治癒,結果正如他所說。他的兒子王懋鋙也得了這個病,情況相當危急,想喝冷水。王肯堂給他開了人參、白朮、乾薑各二錢,茯苓、甘草各一錢,煎成冷飲,每天服用好幾次才痊癒。這是因為土性濕潤就會壓制火氣,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。之所以會得口瘡,是因為胃裡虛寒,食慾不振,腎水之氣上逆侵犯胃,於是形成寒熱交加的狀態。脾胃虛弱的火氣被迫向上發炎,便形成口瘡。其症狀包括食慾不振,大便不成形,或手腳冰冷,肚子疼痛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