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3)

1.

張子和治常仲明,嘗於炎暑時,風快處披露肌膚,為風所賊,三日鼻窒,雖坐於暖處少通,終不大解,使服通聖散,入生薑、蔥根、豆豉同煎,三兩服大發汗,鼻立通矣。(此由傷風而得。)

白話文:

在炎熱的夏天,張子和幫常仲明治療了一種疾病。當時,常仲明在有風的地方脫下衣服,導致風寒入侵,導致他三天來鼻塞。即使他坐在溫暖的地方,鼻塞也只會稍微減輕,始終沒有完全暢通。張子和讓他服用通聖散,加入生薑、蔥根、豆豉一起煎煮,服用了兩三劑後大發汗,鼻塞立馬就通了。(這是由於傷風感冒引起的。)

有人患鼻中有瘜肉,垂出鼻外,不聞香臭,用瓜蒂、細辛等分,為細末,以綿包如豆許塞鼻中,須臾鼻即通,瘜肉化為黃水,點滴至盡,三四日愈。又《聖惠方》用陳瓜蒂,以羊脂和敷上,日三次,效。(《醫學綱目》。)

白話文:

有位患者的鼻子裡長了瘜肉,垂掛在鼻孔外,聞不到香臭。他用瓜蒂、細辛等分量,磨成細末,用棉花包成豆子大小塞進鼻子裡。沒過多久,鼻子就通了,瘜肉化成黃水,點點滴滴地流出來,三、四天後就痊癒了。另外,《聖惠方》記載使用陳年瓜蒂,和羊脂一起敷在瘜肉上,每天三次,也有效果。(摘自《醫學綱目》)

薛立齋治一男子,面白鼻流清涕,不聞香臭三年矣,(此肺氣虛也。)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、麥冬而愈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醫生治療一位男子,他面色蒼白、鼻子流清鼻涕,三年來聞不到香味和臭味。(這是肺氣虛弱導致的。)使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山梔子和麥冬,患者病情得以痊癒。

陳都憲夫人患鼻疳,爛通鼻孔,用鹿角一兩,白礬一兩瓦上煅過,人頭髮五錢燈火上燒過,為末,用花椒湯洗淨,糝藥疳上,三四次即愈。如不收口,瓦松燒灰存性,研末干糝之即收。

白話文:

陳都憲的夫人患有鼻癌,鼻子爛穿鼻孔。使用一兩鹿角、一兩白礬(在瓦片上煅燒過)、五錢頭髮(在燈火上燒過),研成粉末。用花椒水清洗傷口,將藥粉敷在鼻癌上,敷三四次即痊癒。如果傷口還未癒合,可以使用瓦松燒成的灰,研成粉末,敷在傷口上,即可收斂。

一人酒齄鼻紅赤,用金花丸晚服,(芩、連、梔、柏、大黃、桔梗、白葛粉,井水為丸。)用六味地黃丸全料加當歸二兩,苦參四兩,空心服,不兩月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嗜酒導致鼻子又紅又赤,服用金花丸於晚上睡前服用,(茵陳、黃連、梔子、柏子、大黃、桔梗、葛根粉,混合井水製成丸劑。)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全部藥材,再加入當歸二兩、苦參四兩,於空腹時服用,不到兩個月就痊癒了。

孫文垣治吳儀制尚卿,弱冠時病鼻塞,不能噴嚏四年,且衄,寒月更甚,口渴,咽喉邊有痰核。脈之,右寸關洪滑,此肺經痰火症也。與前胡、秦艽、葛根、薄荷、石膏、天花粉、元參、貝母、山梔、甘草、白藥子、桔梗、丹皮,四帖而衄止。夜與牛黃三清丸數粒噙之,鼻氣即通利能嗅,噙未旬日全愈。

白話文:

孫文垣在魏徵任尚書的時候,年輕時鼻子不通氣,四年都不能打噴嚏,還有鼻血,天冷時更加嚴重,口渴,咽喉處有痰塊。號脈時,右寸關脈又洪又滑,這是肺經痰火證。給予前胡、秦艽、葛根、薄荷、石膏、天花粉、元參、貝母、山梔、甘草、白藥子、桔梗、丹皮,四劑後鼻血停止。晚上給予牛黃三清丸數粒含服,鼻氣隨即通利,能嗅到氣味,含服不到十天就完全痊癒了。

一婦人方妙齡,表虛易感風寒,致成鼻淵,流清涕不止,便覺頭暈,兩太陽常痛,且多噴嚏,脈之,兩寸洪大,用秦艽、酒芩、桑白皮、馬兜鈴各八分,白芍一錢,滑石、石膏各二錢,枳殼、蔓荊子各五分,甘草三分,四帖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年輕女子,體質虛弱,容易受風寒侵襲。最近患上鼻竇炎,流清鼻涕不止,常感到頭暈,太陽穴經常疼痛,還頻繁打噴嚏。診脈後發現,兩側寸口脈搏洪大。於是使用秦艽、黃芩、桑白皮、馬兜鈴各 8 分,白芍 1 錢,滑石、石膏各 2 錢,枳殼、蔓荊子各 5 分,甘草 3 分,共熬製成 4 帖藥。服藥後,病症痊癒。

病鼻赤者,乃陽明胃經火上炎。一方只食鹽一味,研細,每晨起撮少許擦齒,噙水蕩漱,旋吐掌中,掬以洗面。行之月餘,而鼻色復舊,且有益於齒。(蘇談。)

白話文:

鼻子發紅,是因為陽明胃經的熱氣上衝。有一種方法,只用鹽巴一種藥材,把它研磨成細末,每天早晨起來取少許,塗在牙齒上搓擦,再含水漱蕩,然後吐出掌心,再掬水洗臉。堅持一個多月,鼻子顏色就能恢復正常,而且還有益於牙齒和語言。

吳孚先治一人,患鼻淵十載,乃脾肺氣虛下陷,須用補中益氣湯,百劑方愈。不信,用白芷、防風、辛荑、川芎等味,病轉甚。復求治,與前方百帖而痊。

白話文:

吳孚先曾經治療一位病人,患有鼻竇炎長達十年。病因是脾肺氣虛,氣往下沉。需要服用補中益氣湯,服用一百劑才能痊癒。病人不信,改用白芷、防風、辛荑、川芎等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。後來再次求醫,還是開了之前的藥方一百帖,病人才康復。

丹溪治一中年人,右鼻管流濁且臭,脈弦小,右寸滑,左寸澀,灸上星、三里、合谷,次以酒芩二兩,蒼朮、半夏各一兩,辛荑、川芎、白芷、石膏、人參、葛根各五錢,分七帖服之全愈,乃痰鬱火熱之症也。(《大還》。)

白話文:

丹溪醫師治療一位中年男性,患者的右鼻孔流出帶有臭味的濃濁分泌物。脈象弦細,右寸脈滑,左寸脈澀。醫師灸上星、三里、合谷穴位,然後用酒炒過的黃芩兩錢,以及蒼朮、半夏各一錢,辛荑、川芎、白芷、石膏、人參、葛根各五錢,共分七帖服用。患者服用後完全康復。這是痰濕鬱結導致火熱的證候。(摘自《大還丹論》)

一人鼻中流臭黃水,腦亦痛,名控腦痧,有蟲食腦中。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,燒存性,為細末,酒調服即愈。又灸法,囟會、(在鼻中直上,入髮際二寸,再容豆是穴。)通天,(在囟會上一寸,兩旁各一寸。)灸七壯,隨鼻左右灸。常見灸後去臭肉一塊,從鼻中出,臭不可言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從鼻子流出又臭又黃的水,同時伴有頭痛,被叫做「腦痧」,是蟲子在腦中啃食所致。

藥方:

使用絲瓜藤靠近根部約三到五尺,燒成灰燼,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服即可痊癒。

灸法:

灸「囟會穴」(位於鼻中正上方,距離髮際約兩寸,大小如豆子)和「通天穴」(位於囟會穴上方一寸,左右兩邊各一寸),每穴灸七壯。依據鼻子的左右,選擇相對應的穴位灸。通常灸後會脫落一塊帶有惡臭的肉塊從鼻子排出,極為腥臭,但痊癒後臭味會消失。

有人卒食,物從鼻中縮入腦中,介介痛不得出,以牛脂或羊脂,如指頭大內鼻中,以鼻吸入。須臾脂消,物逐脂出也。(《治法匯》。)

白話文:

有人突然吃東西時,異物從鼻子進入腦中,異常疼痛且無法自行取出。此時可用牛油或羊油,大約一指節大小,塞入鼻中,用鼻子吸氣將異物帶出。過一會兒油會融化,異物也會隨著油脂排出。

孫文垣治從侄中叔,以暑月赴南雍,一日假出,索茶飲之,輒從左鼻逆流而出,入腹者十之三,治幾一月,即粥飯亦多鼻出矣,服藥漸加噁心,頭暈肌削,四肢無力。診畢,詢醫作何症,投何劑。曰:僉謂此疾,書所不載,治法無稽。或云胃火,或云諸逆上衝,皆屬肝火。所用非黃連解毒,即三黃石膏,及諸苦寒之劑。

白話文:

孫文垣治療他的侄子中叔。夏天時節,中叔前往南雍。一天,他請假外出,喝了茶後,茶水竟然從左鼻孔倒流出來,進入腹中的只有十分之三。治療了將近一個月,連粥飯也大多從鼻子流出來。服用藥物後,中叔逐漸感到噁心、頭暈、肌肉消瘦和四肢無力。

診察結束後,中叔向醫生詢問自己患的是什麼病症,服用的又是什麼藥劑。醫生說:大家都認為這種疾病書上沒有記載,治療方法也無從考據。有的說這是胃火,有的說這是各種逆氣上衝,都與肝火有關。使用的藥物不是黃連解毒,就是三黃石膏以及其他苦寒的藥劑。

自以多飲,火因酒動,理或為然,然竟無效。曰:治病貴辨經絡之貫通,與臟腑之出入,豈拘拘徒守方書而已哉!經云:咽喉者,水穀之道路,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頏顙者,分氣之所泄也。人之涕出不收者,頏顙不開也,此症亦類是耳。頏顙不開,故氧上而不下,會厭弱而不能掩其氣喉。

白話文:

他認為天氣炎熱多喝水,導致體火因飲酒而加重,道理可能是如此,但實際治療卻沒有效果。他說:治療疾病重要的是辨別經絡是否貫通,以及臟腑氣血是否出入正常,豈能拘泥於方書上記載的方劑呢?經典中說:咽喉是飲食的通道,也是氣上下往來的道路。頏顙是氣分流散發的地方。人如果鼻涕流出後不能收回去,是因為頏顙沒有打開。這個症狀也類似這樣。頏顙不開,所以陽氣不能下行,會厭軟弱無力不能蓋住氣管。

夫鼻乾氣喉相通,惟不掩故飲食逆從鼻竅而出。不見常人偶氣逆,則飲食從噴嚏出乎?今右脈緩弱無力,氣虛明矣。經云:形寒飲冷則傷肺。脾胃喜溫而惡寒,因多服寒涼,所以噁心頭暈肌削也。蓋肺屬金而主氣,金氣旺則收斂下降,氣下降則飲食自不逆矣。六君子湯加辛荑、桑白皮、苡仁、沉香,一進而勢緩,三進而止大半,七劑全安。

白話文:

鼻子和氣管是相通的,如果鼻子不通,吃東西喝水就會從鼻子出來。難道沒見過平常人偶爾氣逆時,吃東西喝水就隨著噴嚏噴出來嗎?現在右側脈象緩弱無力,氣虛是明顯的。經典上說:形體受寒飲用寒涼的東西就會損傷肺。脾胃喜歡溫暖,討厭寒冷,因為服用過多寒涼的東西,所以出現噁心頭暈消瘦的症狀。肺屬金,主管氣,金氣旺盛就能收斂下降,氣下降了,吃東西喝水自然就不會逆流。六君子湯加上辛荑、桑白皮、苡仁、沉香,吃一帖症狀就能緩解,吃三帖就能治好大半,吃七帖就能痊癒。

王執中母氏,久病鼻乾,有冷氣。問諸醫者,醫者亦不曉。但云疾病去自愈,既而病去亦不愈也。後因灸絕骨而漸愈。執中亦常患此,偶絕骨微疼而著艾,鼻乾亦失去。初不知是灸絕骨之力,後閱《千金方》有此症,始知鼻乾之去,因灸絕骨也。若鼻涕多,宜灸囟會、前頂。大人小兒之病,初無異焉。

白話文:

王執中的母親鼻子乾澀,還伴有寒氣。詢問了許多醫師,他們都說病症會自行痊癒,但過了一段時間,病情仍未好轉。後來由於骨頭受了風寒,鼻子乾澀的毛病才康復。王執中也常患有這個毛病,有一次骨頭受了輕微的風寒,於是艾灸治療,鼻子乾澀的毛病也隨之好了。起初王執中並不知道這是因為風寒導致骨頭受損的緣故,之後他閱讀《千金方》,發現記載了這個症狀,這時才明白鼻子乾澀的康復是因為風寒導致骨頭受損。如果鼻涕較多的話,可以用艾灸治療會陰和前囟穴。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,患有這種病症的初期徵兆都相同。

許知可自停飲食已,必嚏,服棗膏丸而愈。(《本事方》。)

孫氏姑鼻不聞香臭有年矣,後因他病,友人繆仲淳為處方,每服用桑皮至七八錢,服久而鼻塞忽然通矣。

白話文:

許知在停止飲食後,一定會打噴嚏,服用棗膏丸後就好了。

孫家的姑媽鼻子多年來聞不到香臭,後來因為其他疾病,朋友繆仲淳為她開了處方,每次用藥都包含七八錢的桑皮,長期服用後鼻塞忽然通了。

魏玉橫曰:沈晉培年三十許,患鼻淵,黃濁如膿。時醫以為風熱上淫於腦,與薄荷、辛荑、川芎、蒼耳、白芷、蔓荊古方,治之不效,反增左邊頭痛,所下涕亦惟左鼻孔多。就診曰:此肝火上炎為疾耳。與生熟地、杞子、沙參、麥冬,十餘劑而愈。是症由傷風用力去涕而得者易愈。

白話文:

魏玉橫說:沈晉培三十多歲時,患有鼻竇炎,膿水呈黃色。以前的醫生誤診為風熱上犯於腦,用薄荷、辛荑、川芎、蒼耳、白芷、蔓荊子等古方治療,但沒有效果,反而加重了左邊的頭痛,流出的鼻涕也主要從左邊鼻孔流出。來我這裡就診時,我說:這是肝火上炎引起的疾病。我給他開了生熟地、杞子、沙參、麥冬等藥材,十多劑藥後就痊癒了。這種由於用勁擤鼻涕而引起的疾病,比較容易治療。

若因火盛而成,必由水虧而致。蓋肝脈上絡巔頂,督脈會腦為髓海,為龍火鬱蒸,故膿濁腥穢,源源而下,有若淵然。久之,督脈之髓,亦隨輸泄,致成勞損者有之。醫學自立齋以前,宋、元、明初諸公,未詳肝腎之治。至國朝諸老,亦漸講明,然多雜耆、朮、桂、附,惟集靈膏一方最善,《治法匯》載之。

但云吳中一醫用之所向神效,是亦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也。故守《兔園》一冊,其覆餗多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是因為火氣過旺導致的,肯定是由於水液虧虛造成的。肝經循行於頭頂,督脈會合於腦部,形成髓海。由於肝火鬱積,所以膿液腥臭,源源不斷地流下來,就像深淵一樣。時間久了,督脈的髓液也會隨著膿液流出來,導致勞損。在醫學自立齋之前,宋、元、明初的諸位醫家,對於肝腎的治療方法並不詳細。到了國朝的諸位名醫,逐漸開始闡明,但是大多會使用耆草、朮、桂皮、附子等藥物。只有集靈膏一方最為合適,《治法匯》中有記載。

一瞽者徐姓,年三十來,鼻淵年餘,醫亦與辛散,服之覺反甚,遂堅守不藥之戒,此古人心靜自能消息病情,故不為庸所誤。後遇予,教服集靈膏,十餘帖而愈。

白話文:

盲人資訊:30 條消息將讓您對病情有新的認識

一費氏子,年二十餘,亦患此症,時師與辛荑、蒼耳、芎、芷、荊、薄之屬,至百二十劑。後就診於予,兩手脈神氣索然,告以不可治矣,果月餘而歿。

白話文:

一個姓費的年輕人,二十多歲,也患有這種疾病。當時的醫生給他用辛荑、蒼耳、芎、芷、荊、薄等藥,一共開了120劑。後來他來找我看病,我搭了他的脈,脈象很虛弱。我告訴他這個病治不好了,結果一個多月後他就去世了。

《廣筆記》曰:經云膽移熱於腦,則為鼻淵。夫髓者,至精之物,為水之屬。腦者,至陽之物,清氣所居。今為濁氣邪熱所幹,遂下臭濁之汁,是火能消物,腦有所傷也。治法先宜清肅上焦氣道,繼以鎮墜心火,補養水源,此其大略耳。藥多取夫辛涼者,辛為金而入肺,有清肅之義,故每用以引散上焦之邪,如薄荷、荊芥、甘菊、連翹、升麻、鼠黏子、天麻之屬。

白話文:

《廣筆記》記載:經文中說,膽汁熱氣轉移到腦部,就會造成鼻炎。髓是人體中最精純的物質,屬於水性。腦是人體中最陽的部位,是清氣聚集的地方。現在被骯髒的氣體和邪熱之氣侵擾,導致產生帶有臭味的膿液,這是因為火能消耗物質,導致腦部受傷。治療方法首先要疏通上焦的氣道,然後抑制心火,補養水源,這就是治療的大致原則。藥物多選用辛涼的藥材,辛味對應金元素,可以入肺,具有疏通的作用,因此經常使用辛涼藥材來散發上焦的邪氣,例如薄荷、荊芥、甘菊、連翹、升麻、鼠黏子、天麻等。

鎮墜心火,補養水源,如犀角、人參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、硃砂、甘草、山藥、生地、茯苓、丹皮之屬,然須兼理肺肝。蓋鼻乃肺竅,而為腦氣宣通之路,又治乎上焦,而行清肅之令。膽為春升少陽之氣,與厥陰為表裡,而上屬於腦。載人有云:膽與三焦尋火治。《內經》謂膽熱由肝,義亦明矣。

白話文:

能鎮靜心火、滋養水源的藥材,例如犀牛角、人參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硃砂、甘草、山藥、生地黃、茯苓、丹皮等。但使用時要注意同時調理肺和肝臟。

因為鼻子是肺的孔竅,也是腦氣通暢的通路,還能調節上焦,有清利的作用。膽屬春升之氣,與厥陰經表裡相應,並與腦相連通。載人經說:「膽和三焦能治療心火。」《內經》也說膽熱是由於肝熱所致,這一點也很明確。

理肺用桑皮、鼠黏、桔梗、二冬、花粉、竹瀝。清肝膽以柴胡、白芍、羚羊角、竹茹、棗仁、川芎。或者謂世人多用辛溫辛熱之藥取效,此義何居?蓋辛熱甘溫,多能宣通發散,故病之微者,亦能奏效。此從治劫法,非不易常經,明者察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肺部疾病,可以使用桑皮、鼠粘子、桔梗、二冬、花粉和竹瀝。

清除肝膽火氣,可以使用柴胡、白芍、羚羊角、竹茹、棗仁和川芎。

有時候,人們喜歡使用辛溫或辛熱的藥物來治療疾病,這是為什麼呢?

因為辛熱甘溫的藥物能夠疏通氣血,發散風寒,所以對輕微的疾病也能起到效果。這種治療方法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式,並非正統的治療方法。聰明的人會明白這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