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五·產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五·產後 (3)

1. 產難

一婦產兒,手出不得入,穩婆礪刃以須,急令安臥,與大劑芎歸湯,徐徐托手入。明早生下,母子兩全。右臂紫黑,數月而後消。(同上。)

孫文垣治侄元素內人難產,夜半叩門,起問何狀。曰:產已及門,不能下,用力則胸膈間有物上衝,痛不可忍。思頃之,曰:此必雙胎,胞以分為一上一下也。及戶者,在下欲出,在上者,以用力而上衝,故胸膈痛也,勢亦險矣。治法必安上,而下者乃可用力以產也。即取益元散一兩與之,令以紫蘇湯送下。

藥甫進、胸膈痛止,不逾時,產二女,母亦無恙。或問曰:益元散非產科急劑,何能取效如是?曰:紫蘇安胎下氣,滑石滑以利氣,亦催生上品。蓋醫者意也,茲亦以意裁取之耳。此法方書無載。記之以備採用。(妊娠案中治竹匠婦,嘗以此方安胎。雄按:攣生之胎,其包有三種,分娩時,極意審察,庶不誤事。

一種分胞者,即此案所云是也。然亦有雖是分胞,而外復另有一總胞者,名曰雙胎,卻有三胞也。一種連胞者,產必駢肩而下,其包如鈔馬袋形。至此案治法,雖與竹匠婦同,而尤為中肯也。)

馮楚膽之媳,向患吐血夜熱之症,自受妊以來,八味丸加牛膝、五味,日服勿間。(此其孫所以百日內生癘症之由也,案見小兒胎毒門。)及臨盆,胞水已下,而數日未產。脈之,洪數而帶堅象,此陰道枯槁已極,何能流通生育乎?投以補養氣血催生之藥,脈候如故。知為群藥功力不專,乃單以熟地三兩,濃煎,日進三次,脈始洪緩而軟。

但坐蓐數日,子母俱困,胎氣毫無運動下達之意,眾疑胎死矣,再以人參五錢,煎湯一鍾,細刮肉桂之最佳者錢許,調服之,連進三劑乃生。

一婦產難,五日後,精神已竭,六脈沉微,奄奄一息,腹中毫不覺動,下部腫極。知母子俱困,何能健運而出?乃與參、耆、歸、芍、薑、桂、白朮、牛膝,溫暖調補氣血之劑。下咽少頃,腹中運動,疼痛而產,母子俱活。

歙有神醫,嘗路遇舁櫬,中有血流出。醫曰:此尚活,可治也。開視,則彌月婦人,顏色未改。以針針其心,遂產一男,手有針孔,母子俱無恙,其子至今尚存。(《張氏卮言》。)

張所望治婦人,產一子,忽叫痛欲絕,舉家驚愕莫措。所望診之曰:腹內尚存一子未下。投一丹而子下,母遂蘇。(《錢塘縣誌》。雄按:此候極宜審慎,蓋雙生有駢肩而下者,有逾數日而下者,甚有過旬余而再產者。)

張文仲治一婦人,橫產,先出手,諸般符藥不效,乃以艾灸其婦人右腳小指頭三壯,炷如小麥大,下火立產。(《醫說》。)

高道者,不知何許人也,得長桑君禁方,當明初,挾技遊銀陽。一日值柩於途,詢之,乃孕婦喪也,道者驗其遺衣血,曰:此猶未死耳。啟棺視之,一針遂蘇。俗驚道者能起死人,以比秦越人。(《江西通志》。)

白話文:

產難

一位婦女難產,孩子的手伸出來卻無法完全娩出,穩婆磨利刀具準備接生,緊急讓產婦平躺,給她服用大量芎歸湯,慢慢地將孩子的手拉入產道。第二天早上順利生產,母子平安。產婦的右臂呈現紫黑色,幾個月後才消退。

孫文垣醫治侄子媳婦難產,半夜有人敲門求診。詢問病情後得知,孩子已經到了產道口卻無法娩出,用力時胸膈之間有東西往上衝,痛不欲生。孫文垣思考片刻說:這一定是雙胞胎,胎盤分為上下兩部分。已經到達產道口的是下面的胎兒,想要出來;上面的胎兒因為用力而往上衝,所以胸膈疼痛,情況十分危險。治療方法必須先讓上面的胎兒安穩下來,下面的胎兒才能用力娩出。於是給她服用一兩益元散,用紫蘇湯送服。

藥物剛服用完,胸膈疼痛就停止了,不久就生下兩個女兒,產婦也安然無恙。有人問:益元散不是產科急救藥物,為何能如此有效?孫文垣回答說:紫蘇能安胎降氣,滑石能滑利氣機,也是催生的上品藥物。這都是醫生的經驗判斷,我根據情況靈活運用而已。這種方法醫書上沒有記載,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參考。(妊娠案例中曾用此方為一個木匠的妻子安胎。雄按:雙胞胎的胎膜有三種,分娩時必須仔細觀察,以免發生錯誤。

一種是分開的胎膜,就是這個案例所說的。但也有一些雖然是分開的胎膜,但外面還有一個總的胎膜,稱為雙胞胎,實際上是三個胎膜。還有一種是連在一起的胎膜,生產時兩個胎兒會肩並肩地娩出,胎膜形狀像裝錢的馬袋。這個案例的治療方法,雖然和木匠妻子的情況相同,但更為恰當。)

馮楚膽的媳婦,以前患有吐血、夜熱的症狀,懷孕後,服用八味丸加牛膝、五味子,每天服用,從未間斷。(這就是她孫子百日內患上癘疾的原因,詳見小兒胎毒篇。)臨盆時,羊水已經流出,但幾天後仍未生產。診脈後發現,脈象洪數而帶堅硬,說明陰道已經極度乾燥,怎麼可能順利生產呢?於是給她服用補養氣血、催生的藥物,但脈象沒有變化。知道是多種藥物力量不足,於是只用熟地三兩,濃煎,每天服用三次,脈象才開始洪緩而柔軟。

但坐月子幾天後,母子都非常虛弱,胎兒沒有絲毫下降的跡象,大家都懷疑胎兒死亡了。於是又用人參五錢,煎湯一碗,再加入少許刮好的上等肉桂,調服,連續服用三劑後才順利生產。

一位婦女難產,五天後,精神已經衰竭,六脈沉微,奄奄一息,肚子裡沒有任何動靜,下身腫脹。知道母子都已經精疲力盡,怎麼可能順利生產?於是給她服用參、耆、歸、芍、薑、桂、白朮、牛膝,溫暖調補氣血的藥物。藥物下咽不久,肚子裡開始活動,疼痛後順利生產,母子都活了下來。

歙縣有一位神醫,曾路遇抬棺材的隊伍,棺材裡有血液流出。神醫說:這個人還活著,可以治療。打開棺材一看,是一位剛滿月的婦女,臉色沒有變化。神醫用針刺她的心臟部位,於是產下一名男嬰,嬰兒手上有一個針孔,母子都安然無恙,孩子至今還活著。(《張氏卮言》)

張所望治療一位婦女,生下一個孩子後,突然大喊疼痛,痛不欲生,全家人都驚慌失措。張所望診斷後說:肚子裡還有一個孩子沒有娩出。給她服用一粒藥丸後,孩子順利娩出,產婦也蘇醒了。(《錢塘縣誌》。雄按:這種情況必須非常謹慎,因為雙胞胎有的會肩並肩娩出,有的會相隔幾天娩出,甚至有的會相隔十幾天后再娩出。)

張文仲治療一位婦女,胎兒橫位生產,先娩出了手,各種符咒和藥物都不管用,於是用艾灸在婦女的右腳小腳趾頭上灸了三壯,艾炷大小像小麥粒,立刻就生產了。(《醫說》)

一位道士,不知是哪裡人,得到長桑君的禁方,明朝初期,帶著醫術遊歷銀陽。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具棺材,詢問後得知是孕婦的屍體,道士檢查了她的遺物和血液,說:她還沒死。打開棺材後,用針灸治療,產婦就甦醒了。當地人驚奇道士能起死回生,將他比作秦越人。(《江西通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