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1)
卷十八 (1)
1. 喑
(附咽痛。)
博陵醫之神者曰郝翁,有妊娠喑不能言。郝曰:兒大經壅,故不能言,兒生經通,自能言矣。(《葉杏林女科》。)
蕭賡六曰:《內經·大奇論》以胞精不足為死,不言為生,此可驗。九月而喑,非胞精不足,故當十月而復言也。
黃錦芳治石蕙文室,素稟水衰火微,水衰則火時遊於上,而見咽痛氣逆,火衰則食不甚化,常與虛火內結。稍用地黃以滋之,則食益壅滯。稍用當歸以補血,則火隨辛性上竄而熱起。稍用沙參、元參以清咽,則氣覺頓下,而眼昏不見。稍用人參、白朮以補氣,則眼雖光明,而氣又覺急迫,胸滿而痛。
稍用疏氣抑肝之品,則腰腎重墜,腹痛欲解。至於偶感風寒,稍用表藥,則熱勢蒸蒸,而氣隨火逆。時兼有孕,愈難調攝。黃診之,六脈俱弦而兼微數,兩關尤覺高突,胸滿氣喘,喉痛腳腫眼昏,食後胸滿愈甚,孕已九月將足,乃用自制和氣安胎飲,茯苓、廣皮、炒白芍、丹皮、大腹毛,炒麥冬、人參、白朮、蘇葉,濃煎溫服,隨藥漸愈。
白話文:
一位名叫郝翁的博陵名醫,曾經遇到一個懷孕的婦女啞了,說不出話。郝翁說:「因為胎兒經脈阻塞,所以不能說話,等孩子出生,經脈暢通了,自然就能說話了。」
蕭賡六說:《內經·大奇論》認為,胞精不足則會導致死亡,不能說話則能活下來,這可以驗證。懷孕九個月啞了,並不是因為胞精不足,所以應該到十月就會恢復說話。
黃錦芳治療石蕙文,她天生體質偏寒(水衰火微),水衰則虛火上浮,導致咽喉疼痛、氣逆;火衰則消化不良。稍微用地黃滋陰,就更加消化不良;稍微用當歸補血,虛火就更往上竄,發熱;稍微用沙參、元參清咽,就氣往下沉,眼睛昏花;稍微用人參、白朮補氣,眼睛雖然明亮了,但氣又急促,胸悶疼痛;稍微用疏肝理氣的藥物,就腰腎沉重下墜,腹部疼痛;偶爾感受風寒,稍微用表藥,熱勢就更加厲害,氣也隨虛火上逆。她又懷孕了,更難治療。黃錦芳診脈,發現六脈都弦而略數,兩關脈尤其高突,胸悶氣喘,喉嚨痛、腳腫、眼昏,飯後胸悶更甚,懷孕已九個月將滿,於是用自己配製的「和氣安胎飲」(茯苓、廣皮、炒白芍、丹皮、大腹皮、炒麥冬、人參、白朮、蘇葉),濃煎溫服,服藥後症狀逐漸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