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四 (1)
卷二十四 (1)
1. 悲傷
薛立齋治一孕婦,無故悲泣,用大棗湯而愈。後復患,以四君子加麥冬、山梔而愈。
陳良甫曰:鄉先生鄭虎卿內人黃氏,妊娠四五個月,遇晝則慘慼悲傷,淚下數次,如有所憑,醫與巫者兼治皆無益。良甫時年十四,正在儒中習業,見說此證,而虎卿惶惶無計,良甫遂告之管先生伯同,說先人曾說此證,名曰臟燥悲傷,非大棗湯不愈。虎鄉借方看之甚喜,對證治藥,一投而愈。(《良方》。)
白話文:
薛雪齋曾治療一位孕婦,她無緣無故地悲傷哭泣,用大棗湯就治好了。後來她又犯了同樣的病,用四君子湯加麥冬、山梔子才治癒。
陳良甫說:鄉里一位先生鄭虎卿的妻子黃氏,懷孕四五個月時,白天就悲傷哭泣,眼淚不止,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折磨她一樣,找醫生和巫師都治不好。當時我十四歲,在私塾讀書,聽到這個病症,而鄭先生束手無策,我就告訴管先生伯同,說我父親以前說過這種病,叫做臟燥悲傷,只有大棗湯才能治好。鄭先生借到藥方一看,非常高興,對症下藥,一劑就痊癒了。
2. 心腹痛
薛立齋治一妊婦心痛,(非真心痛也。)煩熱作渴,用白朮散即愈。後因停食,其痛仍作,胸腹膨滿,按之則痛,此因飲食停滯。用人參養胃湯,按之不痛。乃脾胃受傷,以六君子湯補之而愈。
一妊婦心腹作痛,胸脅作脹,吞酸不食,此肝脾氣滯。用二陳、山楂、山梔、青皮、木香而愈。又因怒仍痛,胎動不食,面色青黃,肝脈弦緊,脾脈弦長,此肝乘其土。用六君子湯加升麻、柴胡、木香而愈。
一妊婦心腹作痛,胎氣上攻,吐痰噁心,飲食少進,此脾虛氣滯而為痰。用六君子加柴胡、枳殼,諸證漸退,飲食漸進。又用四君子加枳殼、山梔、桔梗而安。後因怒,兩脅氣脹,中脘作痛,惡寒嘔吐,用六君子加柴胡、升麻,一劑而愈。
朱丹溪治孫院君,因近喪,冒惡氣傷胎,肚痛手不可近,發熱,口中不思飲食,須安胎散滯氣。青皮二錢,黃芩、白芍各二錢,歸尾一錢五分,木香五分,甘草炙四分,水三盞,先煎苧根二大片,煎至二盞,去苧根,入前藥同煎至一盞,熱服全愈。
吳洋治汪伯玉從叔母,吳病小腹急痛,面癢惡寒。醫路萬先生,曰:妊娠轉胞。洋曰:不然,此陰證也。叔曰:若病得之內,誠如公言。萬拂衣行,厲聲曰:吳生殺而嬸矣。洋即為灸氣海一穴,進理中湯,頃之疾平,萬語塞。(《太函集》。)
白話文:
心腹痛
一位孕婦心痛(非心臟疾病),伴隨煩熱口渴,服用白朮散後痊癒。後來因為飲食停滯,疼痛復發,胸腹膨脹,按壓疼痛,這是飲食停滯造成的。服用人參養胃湯後,按壓不再疼痛。由於脾胃受損,服用六君子湯後痊癒。
另一位孕婦心腹疼痛,胸脅脹滿,吞酸不食,這是肝脾氣滯所致。服用二陳湯、山楂、山梔子、青皮、木香後痊癒。後來因為生氣又疼痛,胎動不安,不思飲食,面色青黃,肝脈弦緊,脾脈弦長,這是肝氣犯脾。服用六君子湯加升麻、柴胡、木香後痊癒。
又一位孕婦心腹疼痛,胎氣上逆,嘔吐噁心,飲食減少,這是脾虛氣滯導致痰濁。服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枳殼後,症狀逐漸減輕,飲食也漸漸增加。後來又服用四君子湯加枳殼、山梔子、桔梗而痊癒。後來因為生氣,兩脅脹滿,中脘疼痛,惡寒嘔吐,服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升麻,一劑就痊癒了。
朱丹溪治療孫院君,因近期喪事,感受惡氣傷及胎兒,腹部疼痛劇烈,碰都不能碰,發熱,不想吃東西,需要安胎散滯氣。處方:青皮二錢,黃芩、白芍各二錢,川芎一錢五分,木香五分,炙甘草四分,水三盞,先煎苧根二大片,煎至二盞,去苧根,再加入其他藥材煎至一盞,熱服後痊癒。
吳洋治療汪伯玉的叔母,患有小腹劇烈疼痛,面部瘙癢惡寒。另一位醫生萬先生診斷為妊娠轉胞(胎位不正)。吳洋認為這是陰證。叔母也認為病在內臟,吳洋的診斷正確。萬先生拂袖而去,斥責吳洋要害死他的嬸嬸。吳洋立即在氣海穴施灸,並服用理中湯,不久病情平息,萬先生啞口無言。(出自《太函集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