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四 (4)
卷二十四 (4)
1. 下痢
第服藥二劑,必見紅白。因告以向醫謂為虛寒將敗之證,今以為痢,再下紅白,寧望生乎?曰:病緣過傷生冷,滯於迴腸,久從熱化。產後腹空,其積將下,乃為燥熱所劫,致積反留,而真陰愈傷,內熱愈熾。今之頻並急速,乃協熱下痢之痢,非虛寒下脫之痢也。試觀其面紅,陰虛可知;舌黑,內熱可知。
但先助其陰,則其下必緩,而積滯見矣。與熟地、杞子各一兩,棗仁五錢,服下面紅頓減,舌黑漸退,食入遂不下迫。再服則裡急後重,紅白兼行。仍與前方入芩、連、歸、芍、甘草,出入加減,十餘劑已愈八九矣。以歲除停藥,新正邀診,已飲食如常,起居復故。惟便後微有淡血水,此脾絡受傷之餘證也。
前方去芩、連,加烏梅,二劑可愈。乃云:舍親謂先生用補藥太早,致成休息痢。蓋前醫是其至戚,特令其邀予一次以相嘲耳。予因謂曰:與其為直腸瀉,毋寧為休息痢乎。一笑而別。
凌表侄婦素怯弱,孕數月,幾成損證,以重劑滋養而愈。已十月,因時感發瘄,專科投荊、防、枳、桔等二劑,其師黃澹翁力止之,乃但服頭煎,已而乾咳咽痛,面赤口燥,夜熱盜汗。因食生梨數片,遂泄瀉如痢,腹痛後重,日夜十餘行。或曰:立齋云,梨者利也。凡病後及孕產,皆不可食。
今腹痛下痢,非傷生冷而何?診之,脈洪數,左寸鼓指,曰:錢仲陽謂疹子無他症者,但用平藥。今病人陰虛多火,滋養猶恐不及,乃用香竄以鼓之,致三陰之火,乘虛上衝,肺既熱甚,勢必下迫大腸而為痢,於梨何與?蓋立齋之言,言其常耳。合脈與證,猶當以涼潤取效也。
詢其小便熱短而口臭,用生地、杞子、沙參、麥冬,川連、蔞仁、元參、牛蒡,二劑痢止,後重除。忽肛門腫痛,謂欲作痔。曰:非也,此肺火下傳,病將愈耳。去黃連加黃芩,數劑諸證全愈。
白話文:
下痢
病人服藥兩劑後,出現血便(紅白)。先前診治的醫生認為是虛寒將敗之症,現在卻說是痢疾,再次出現血便,還能活嗎?我說:疾病的根源是過度食用生冷食物,停滯在迴腸,久而久之化為熱症。產後腹部空虛,積滯將要排出,卻被燥熱所劫奪,導致積滯反而停留,真陰更加受損,內熱更加熾盛。現在頻繁而急促的腹瀉,是熱性痢疾,而非虛寒下脫的痢疾。你看她的臉紅,可知陰虛;舌頭發黑,可知內熱。
先要滋補她的陰氣,則下痢就會減緩,積滯就會顯現出來。我給她服用熟地黃、枸杞子各一兩,棗仁五錢,服用後臉色紅潤減輕,舌苔發黑漸退,進食後也不再腹瀉。再次服用藥方後,出現裡急後重,血便兼行。我又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黃芩、黃連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,根據病情增減藥量,十幾劑藥後病情已痊癒八九分。年底停藥,新年再診,病人已能正常飲食,起居恢復正常。只是大便後略帶淡血,這是脾絡受傷的餘症。
我將之前的藥方中黃芩、黃連去掉,加入烏梅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病人說:她親戚認為我用補藥太早,導致休息痢。原來前一個醫生是她至親,特地請她來找我診治一次,是為了嘲笑我。我對她說:與其說是直腸瀉,不如說是休息痢吧。說完就笑了,然後告別。
凌表侄婦體質素來虛弱,懷孕幾個月,幾乎出現危及生命的症狀,用重劑滋補才痊癒。懷孕十月,因受寒感冒,專科醫生給她開了荊芥、防風、枳實、橘皮等藥物兩劑,她的老師黃澹翁極力阻止,她只服用了一劑,之後出現乾咳咽痛,面紅口乾,夜間發熱盜汗。因為吃了幾片生梨,就腹瀉如痢,腹痛裡急後重,一天一夜十幾次。有人說:立齋說,梨有通便的作用,凡是病後及孕產婦,都不可食用。
現在腹痛下痢,不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是什麼?我診脈,脈象洪數,左寸脈有力,我說:錢仲陽認為疹子沒有其他症狀,只用平性的藥物即可。現在病人陰虛火旺,滋補都可能不夠,卻用辛香走竄的藥物來刺激,導致三陰之火乘虛而上,肺熱加重,必然下迫大腸而引起痢疾,與吃梨有什麼關係?立齋的說法,只是平常的經驗之談。合脈症而論,應該用涼潤的藥物來治療。
詢問她小便短赤,口臭,我用生地黃、枸杞子、沙參、麥冬,黃連、蔞仁、元參、牛蒡子,兩劑藥痢疾就止住了,裡急後重也消失了。突然肛門腫痛,說是想要長痔瘡。我說:不是的,這是肺火下傳,疾病將要痊癒的徵兆。去掉了黃連,加了黃芩,幾劑藥後,所有症狀都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