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)

1. 泄瀉

陳三農治一婦,有孕常作瀉。久瀉屬腎,用白朮四兩,煮熟山藥二兩,炒甘草一兩,炙杜仲薑汁炒、松花炒各七錢,米糊為丸,服愈。(雄按:仍是治脾。)

薛立齋治邊太常側室,妊娠泄瀉。自用枳、朮、黃連之類,腹悶吐痰,發熱惡寒,飲食到口即欲作嘔,強進匙許,即吞酸不快。欲用祛痰理氣。此因脾胃傷而痰滯中脘,若治痰氣,復傷脾胃矣。遂以參、朮、炮姜為末,丸如黍米,不時含咽三五丸,漸加至三百丸,後日進六君子湯尋愈。

進士王繳徵之內,懷妊泄瀉,惡食作嘔,此脾氣傷也。其姑憂之,強進米飲。薛曰:飲亦能傷脾胃,且不必強。別用人參養胃湯飲之,吐水酸苦,又欲投降火寒藥。曰:若然,則胃氣益傷也。經云:損其脾胃者,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。後不藥果愈。

一婦人因怒,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。服消導順氣之劑,脾胃愈弱,飲食少,大便不實,且無度,久而便黃水,或帶白。視其面色黃中隱白,曰:黃色脾虛也,白色肺虛也。朝以補中益氣湯,升補胃氣,夕以六君子湯,培補脾氣而愈。

易思蘭治石城福王歉之妃,癸酉六月受孕,偶患泄瀉,府中醫用淡滲藥止之,自後每月泄三五日。有作脾泄者,用參苓白朮散之類,二三服亦止,然每月必泄五七次。至次年三月,生產後連泄半月,日夜八九次,諸藥不效。易診之,兩寸尺俱平和,惟兩關洪大有力,易曰:此暑病也。

以黃連香薷飲治之,一劑減半,再劑全愈。惟肝脈未退,又用通元二八丹,調理半月後平復。王曰:妃患泄近一載,醫未有言暑者,公獨言暑,何見也?易曰:見之於脈,兩關浮而洪大有力,故知為暑泄也。王曰:《脈經》云,風脈浮,暑脈虛。今洪大有力,非虛也。何以斷暑?易曰:暑傷氣,初感即發,其邪在肺,皮膚衛氣受病,故脈虛。

自去年六月至今,將十月矣,其邪自表入里,蘊蓄日久,而暑熱日深,故其脈洪大而有力。王曰:暑病固矣。公斷非產後之病,又何見也?易曰:產脈見於尺寸,尺寸既平,於產何干?況病患於未產前,非產病明矣。王曰:諸醫用藥,止效一時,而不能除根,何也?易曰:諸醫有分利者,有補養者,各執己見,未得其源也。其源在暑,若用暑藥,豈有不除根者哉!

(雄按:此症尚非全由伏暑。)

薛立齋治一妊婦,遺尿內熱,肝脈洪數,按之微弱,或兩太陽作痛,脅肋作脹。此肝火血虛,用加味逍遙散、六味地黃丸尋愈。後又寒熱,或發熱,或恚怒,前證仍作,用八珍散、逍遙散兼服,以清肝火,養肝血而痊。

白話文:

泄瀉

一位婦女懷孕期間經常腹瀉,久瀉傷腎,醫生用白朮、山藥、甘草、杜仲、松花等藥材製成藥丸,服用後痊癒。(但實際上是脾虛引起的)

薛立齋治療一位孕婦腹瀉,病人自行服用枳實、白朮、黃連等藥物後,出現腹脹、嘔吐痰液、發熱惡寒、吃東西就吐的情況。薛立齋認為這是脾胃受損導致痰滯中脘,如果繼續治療痰氣,反而會加重脾胃損傷,於是用人參、白朮、炮薑研磨成細末,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,讓病人少量多次含服,逐漸增加用量,後來再服用六君子湯而痊癒。

進士王繳的妻子懷孕期間腹瀉,伴隨食慾不振、嘔吐,這是脾氣受損。她婆婆擔心,強迫她喝米湯。薛立齋說:米湯也會傷脾胃,不必強迫。於是另用人參養胃湯,結果病人嘔吐出酸苦的水,又想服用瀉火寒涼的藥物。薛立齋說:這樣會進一步損傷胃氣。《內經》說:損傷脾胃的,應該調整飲食,適應寒溫。後來不藥而癒。

一位婦女因生氣,胸膈不舒服,食慾不振。服用消導順氣的藥物後,脾胃更虛弱,食慾更差,大便不成形,而且沒有規律,久了就拉黃水便,或帶白色。醫生觀察她的面色,黃中帶白,說:「黃色是脾虛,白色是肺虛。」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升補胃氣,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培補脾氣,最終痊癒。

易思蘭治療石城福王妾室的泄瀉,這位妾室癸酉年六月懷孕,偶爾腹瀉,府中醫生用淡滲藥止瀉,但此後每月都要腹瀉三五天。醫生曾用參苓白朮散等藥物治療脾虛引起的泄瀉,服藥二三次後能暫時止瀉,但每月仍會腹瀉五六次。次年三月,產後持續腹瀉半個月,每天八九次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。易思蘭診脈後發現,寸關尺脈都平和,只有兩關脈洪大有力,認為這是暑邪引起的泄瀉。

於是用黃連香薷飲治療,一劑藥減半,第二劑就痊癒了。但因為肝脈未退,又用通元二八丹調理半個月後才恢復正常。福王問:妃子腹瀉將近一年,沒有醫生說是暑邪引起的,您為何說是暑邪?易思蘭說:從脈象看,兩關脈浮而洪大有力,所以知道是暑邪引起的泄瀉。福王說:《脈經》說,風脈浮,暑脈虛。現在脈洪大有力,不是虛的,怎麼能斷定是暑邪?易思蘭說:暑邪傷氣,初感即發,邪氣在肺,皮膚衛氣受病,所以脈虛。

從去年六月到現在,將近十個月了,邪氣由表入里,積蓄日久,暑熱日深,所以脈洪大有力。福王說:的確是暑病。您判斷這不是產後病,又是什麼根據呢?易思蘭說:產後脈象會反應在寸尺脈,寸尺脈平和,與產後無關。況且,她懷孕前就已經生病了,顯然不是產後病。福王說:其他醫生用藥,只能一時見效,不能除根,為什麼呢?易思蘭說:其他醫生有的用瀉下藥,有的用補養藥,各執己見,沒有找到病根。病根在暑邪,如果用治療暑邪的藥物,怎麼可能除不了根呢!

(實際上,此症並非完全是由於伏暑引起。)

薛立齋治療一位懷孕的婦女,症狀是遺尿、內熱、肝脈洪數,按之微弱,有時太陽穴和兩側肋骨脹痛。這是肝火血虛,於是用加味逍遙散和六味地黃丸治療,後來又出現寒熱、發熱、易怒等症狀,舊症復發,於是同時服用八珍散和逍遙散,清肝火、養肝血,最終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