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四 (1)
卷二十四 (1)
1. 秘結
張子和治一婦人,病大便燥結,小便淋澀,半生不孕。常服疏導之藥,則大便通利,暫止則結滯。忽得孕,至四月間,醫者禁疏導之藥,大便仍難,臨圊則力努為之胎墮,凡如此胎墜者三。又孕已經三四月,前後結澀,自分胎隕。張診之,兩手脈雖滑,不敢陡攻,遂以食療之,用花減煮菠蔆、葵菜,以車前苗作蔬,雜豬羊血作羹食之。半載居然生子,燥病亦愈。
屢見孕婦利膿血,下迫極努損胎,但用前法治之愈者,莫知其數。(減字疑誤,然《儒門事親》亦是減字,故仍之。)
薛立齋治李蒲汀側室,妊娠,大小便不利。或用降火理氣之劑,元氣反虛,肝脈弦急,脾脈遲滯。視其面色青黃不澤,薛曰:此鬱怒所致也。用加味歸脾湯為主,佐以加味逍遙散而安。
主政王天成之內,妊娠痢病,愈後二便不通。其家世醫,自用清熱之劑未效。診其脈浮大而澀,此氣血虛。朝用八珍湯加桃仁、杏仁,夕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而瘥。
陸養愚治一婦,孕九月,大小便不通,已三日,忽胎上衝心,昏暈數次。診之,脈洪大而實,謂當下之,與服大承氣湯一劑,少加木香、豆仁。村醫見用大黃兩許,搖頭伸舌,其良人有難色。乃謂之曰:余坐汝家,待其得生始去。始安心煎服。一二時許,二便俱行,去黑矢極多,胎亦無恙。
乃留調氣養榮湯二劑而不服,數日後小水不利,乃煎服之而愈,月餘產一男。
陳三農治一婦,妊娠五月,大小便不通,胸腹痞滿,腿足及心腹刺痛難忍,用芎、歸、赤芍、枳殼、檳榔、木通、滑石、杏仁、蔥白,童便、水各一鍾,煎八分,入大黃末二錢,車前子末二錢,再沸入蜜四五匙,溫服,大小便皆利而安。
聶久吾曰:一醫來問云,我治一婦孕八九月,忽然大小便不通,腹脹甚,用承氣湯下之仍不通,今危矣。此非煎藥所能下,教用牽牛大黃丸下之,服至一兩許而大小便俱通。次日其夫來謝,因云:諸病皆除,惟小便時,要人將手緊按小腹方可便,否則不能便。因思此是氣尚閉,與青皮、香附等行氣藥,一劑而愈。逾月生男,母子毋恙。(方見嘔門。)
沈堯封曰:昔丹溪治一妊婦,小便不通,令一婦以香油塗手,自產門入托起其胎,溺出如注,即用人參、黃耆、升麻,大劑煮服。又治一婦轉胞,用參歸煎服,探吐得愈。汪訒庵載其方名參朮飲,蓋當歸、熟地、川芎、芍藥、人參、白朮、留白陳皮、半夏、炙甘草,加姜煎,空心服。
丹溪論曰:窘胞之病,婦人之稟受弱者,憂悶多者,性躁急者,食味厚者多有之,古方用滑藥鮮效。因思胞不自轉,為胎被壓,若舉起胞,則水道自通矣。近吳宅寵人患此,脈似澀,重則弦。予曰:此得之憂患。澀為血少氣多,弦為有飲。血少則胎弱不能舉,氣多有飲,中焦不固而溢,則胎避而就下。
白話文:
秘結
古代一位婦人患有便秘、尿頻尿澀,且多年不孕。服用通便藥物時大便能通暢,但停藥後便秘又會復發。後來她懷孕了,懷孕四個月時,醫生禁止她服用通便藥物,結果便秘加劇,用力排便時導致胎兒流產,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三次。再次懷孕後,三四個月又出現便秘尿澀,婦人自己也擔心會再次流產。張醫生診治後,發現脈象雖然滑利,但不敢貿然使用攻下之法,於是改用食療方法,讓她食用煮熟的菠菜和葵菜,用車前草作蔬菜,再用豬羊血做羹食用。半年後,婦人順利產下一子,便秘的毛病也好了。 類似孕婦因便秘用力過度而流產的案例很多,使用上述方法治療大多都痊癒。
薛立齋醫生治療一位李蒲汀側室的妊娠便秘尿閉,曾有人用瀉火理氣的藥物治療,結果反而導致元氣虛弱,肝脈弦急,脾脈遲滯。薛醫生觀察到她面色青黃無光澤,判斷是鬱怒所致,於是使用加味歸脾湯為主方,輔以加味逍遙散來調理。
王天成之妻妊娠期間患痢疾,痊癒後出現大小便不通。家人請來家傳醫生,使用清熱藥物卻無效。醫生診脈發現脈象浮大而澀,認為是氣血虛弱,於是早上服用八珍湯加桃仁、杏仁,晚上服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,病情很快就痊癒了。
陸養愚醫生治療一位孕婦,懷孕九個月,大小便不通已經三天,突然胎兒上衝心口,昏迷數次。診脈後發現脈象洪大而實,判斷應該使用攻下之法,於是給她服用了一劑大承氣湯,並少加了一些木香和豆蔻。村醫看到用了這麼多的大黃,搖頭表示反對,孕婦丈夫也面露難色。醫生於是說:我等到產婦順利生產後才離開。這樣,孕婦才安心服用藥物。服用後一兩個小時,大小便都通暢了,排出很多黑便,胎兒也安然無恙。 醫生又留下兩劑調理氣血的藥方,但孕婦沒有服用,幾天後又出現小便不通,於是服用藥物痊癒,一個月後順利生下一名男嬰。
陳三農醫生治療一位懷孕五個月的婦女,患有大小便不通、胸腹痞滿、腿腳和腹部刺痛難忍的症狀。他使用了芎藭、當歸、赤芍、枳殼、檳榔、木通、滑石、杏仁、蔥白,再加童便和水煎藥,藥煎好後加入大黃末和車前子末,最後再加入蜂蜜,溫服後大小便都通暢了。
聶久吾醫生提到,一位醫生來請教他,說他治療一位懷孕八九個月的婦女,突然大小便不通,腹部脹痛嚴重,用承氣湯治療仍無效,情況危急。聶久吾認為這種情況不是用煎藥就能解決的,建議使用牽牛子大黃丸,服用一兩左右,大小便都通暢了。第二天,孕婦丈夫來道謝,說各種症狀都消失了,只是小便時需要有人用手按住小腹才能順利排尿,否則無法排尿。聶久吾認為這是氣機不通,於是開了含有青皮、香附等理氣藥物的處方,一劑便痊癒。一個多月後生下一名男嬰,母子平安。(詳細方劑見嘔門)
沈堯封醫生提到,丹溪先生曾經治療一位孕婦小便不通,讓另一位婦女用香油塗手,從產道進去托起胎兒,小便立刻像流水一樣排出,然後服用大量人參、黃耆、升麻。還有一位孕婦患有胎位不正,使用參歸煎服並用手探入宮內輔助治療而痊癒。汪訒庵記載了這個方劑,叫做參朮飲,藥物包括當歸、熟地、川芎、芍藥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炙甘草,加薑煎服,空腹服用。
丹溪先生認為,胎位不正的病症,多見於體質虛弱、憂慮過多、性情急躁、飲食過於肥甘厚味的人。古代的滑利藥物療效不佳。他認為胎位不正不是胎兒自己轉動,而是被壓迫,只要把胎兒托起來,水道自然就通暢了。他曾經治療一位吳宅寵妾患有此病,脈象澀滯,重者弦急,他判斷是憂慮所致,澀脈是血少氣多,弦脈是有痰飲。血少則胎兒虛弱不能自行轉位,氣多痰飲,中焦不固而溢,則胎兒會避開而下墜。 於是使用上述藥物,並用手探入宮內輔助治療,待氣機平復後,病情就痊癒了。此方法後續治療多人均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