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六 (2)
卷六 (2)
1. 嘔吐
沈堯封治朱承宗室,甲戌秋,體倦吐食。診之,略見動脈,詢得停經兩月,惡阻症也。述前治法,有效有不效。如或不效,即當停藥。錄半夏茯苓湯方與之,不效,連更數醫。越二旬,復邀沈診,前之動脈不見,但覺細軟,嘔惡日夜不止,且吐蛔兩條。沈曰:惡阻無礙,吐蛔是重候,姑安其蛔,以觀動靜。
用烏梅丸,早晚各二十丸,四日蛔止,嘔亦不作。此治惡阻之變局也,故志之。(藜按:仍是治肝之法。)
喻嘉言治李思萱室人有孕,冬月感寒,至春而發。因連食雞子雞面,遂成夾食傷寒。一月才愈,又傷食,吐瀉交作,前後七十日,共反五次,遂成膈證。診時,其脈上湧而亂,重按全無,嘔噦連綿不絕,聲細如蟲鳴,久久方大嘔一聲。曰:病人胃中全無水穀,已翻空向外,此不可救之證也。
無已,必多用人參。但才入胃中,即從腸出,奈何?李曰:盡十兩,余尚可勉備。喻曰:足矣。乃煎人參湯,調赤石脂末,以墜安其翻出之胃,氣乃少回。少頃大便,氣即脫去,凡三日,服過人參五兩,赤石脂末一斤,俱從大腸瀉出,得食仍嘔,但不嘔藥耳。因思必以藥之渣滓,如粟粥之類與服,方可望其稍停胃中。
頃之傳下,又可望其少停腸中,遂以人參、陳皮二味,剪如芥子大,和粟米同煎作粥,與半盞不嘔,良久又與半盞。如是三日,始得胃舍稍安。但大腸之空尚未填實,復以赤石脂為丸,每用人參湯,吞服兩許。如是再三日,大便亦稀。此三日參橘粥內,己加入陳倉米,每進一盞,日十餘次,人事遂大安矣。
仍用四君子湯調理,共用人參九兩,全愈。然此亦因其胎尚未墮,有一線生氣可續。不然,用參雖多,安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?後生一子小甚,緣母病百餘日,失蔭故也。
黃咫旭乃室,病膈氣二十餘日,飲粒全不入口。診之,尺脈已全不至矣。詢其二便,自病起至今,從未一行,止是痰沫上湧,厭厭待盡。或謂其脈已離根,頃刻當壞。喻曰:不然。《脈經》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其人當吐,不吐者死,是吐則未必死也。但得天氣下降,則地道自通。
此證以氣高不返,中無開闔,因成危候,宜緩法以治其中,自然見效。遂變旋覆代赭成法,用其意,不用其方。緣尺脈全無,莫可驗其孕否。若有而不求,以赭石、乾薑輩傷之,呼吸立斷矣。姑闕疑以赤石脂易赭石,煨姜易乾薑,用六君子湯加旋覆花,煎調服下,嘔即稍定。
三日後漸漸不嘔,又三日粥飲漸加。但不大便已月餘矣,日以通利為囑,曰:臟氣久結,飲食入胃,每日止能透下一二節,積之既久,自然通透。蓋以歸、地潤腸,恐滯膈而作嘔,(喻君於肝腎病治法,終身未曉。)硝、黃通腸,恐傷胎而殞命。姑拂其請,堅持三五日,果氣下腸通,月餘腹中之孕漸著,而病全瘳矣。
白話文:
嘔吐
沈堯封醫治朱承宗的妻子,甲戌年秋天,病人體倦並且嘔吐飲食。診斷後,略微見到脈象,詢問得知停經兩個月,是妊娠惡阻。說明之前的治療方法,有的有效有的無效,如果無效就應該停藥。於是開了半夏茯苓湯方子給她,但無效,又陸續換了好幾個醫生。過了二十多天,再次邀請沈堯封診治,之前的脈象不見了,只覺得脈象細弱,嘔吐不止,日夜不停,並且吐出了兩條蛔蟲。沈堯封說:妊娠惡阻沒什麼大礙,吐蛔蟲才是重症,先安撫蛔蟲,再觀察病情變化。
於是使用烏梅丸,早晚各服二十丸,四天後蛔蟲停止,嘔吐也停止了。這是治療妊娠惡阻的變化情況,所以記錄下來。(藜按:仍然是治療肝臟的方法。)
喻嘉言治療李思萱的妻子,懷孕期間,冬月受寒,到春天發病。因為連續吃了雞蛋雞肉,於是導致夾雜食物的傷寒。一個月才痊癒,又傷食,嘔吐腹瀉交替出現,前後七十天,一共嘔吐了五次,於是形成了膈證。診脈時,脈象上衝而紊亂,重按則全無脈象,嘔吐呃逆連綿不斷,聲音細微像蟲鳴,很久才發出一次較大的嘔吐聲。喻嘉言說:病人胃中完全沒有水穀,已經翻空向外,這是不可救治的症狀。
沒有辦法,只能大量使用人參。但是人參剛進入胃中,就從腸道排出,怎麼辦?李思萱說:儘管用十兩,我還可以勉強應付。喻嘉言說:夠了。於是煎了人參湯,調入赤石脂末,用來墜安其翻出的胃,氣息才稍微回歸。一會兒後大便排出,氣息就脫離了,一共三天,服用了五兩人參,一斤赤石脂末,都從大腸排出,可以進食但仍然嘔吐,只是不嘔吐藥物而已。於是考慮到,必須用藥物的渣滓,像小米粥之類一起服用,才能希望稍微停留在胃中。
過一會兒傳下,又可以希望稍微停留在腸中,於是用人參、陳皮兩種藥材,剪成芥子大小,和小米一起煎成粥,服用半碗不嘔吐,很久後又服用半碗。這樣三天,胃部才稍微安靜。但是大腸的空虛尚未填實,又用赤石脂做成丸藥,每次用人參湯送服兩丸。這樣再三天,大便也稀了。這三天參橘粥裡,已經加入了陳倉米,每次服用一碗,一天十幾次,病情就大好了。
仍然用四君子湯調理,一共用人參九兩,完全痊癒了。但是這也是因為胎兒尚未流產,有一線生機可以延續。如果不是這樣,即使用人參再多,怎麼能夠挽回元氣到已經沒有了的境界呢?後來生了一個孩子,體型很小,是因為母親生病一百多天,失去了滋養的緣故。
黃咫旭的妻子,患膈氣二十多天,完全不進飲食。診脈後,寸脈完全摸不到。詢問二便情況,從生病到現在,一次也沒有排便,只是痰沫湧上來,厭惡想吐的樣子。有人說她的脈象已經脫離根本,很快就要死亡。喻嘉言說:不是這樣。《脈經》記載,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病人會嘔吐,不嘔吐就會死,所以嘔吐不一定會死。只要得到天氣下降,則地道自然會通暢。
這個症狀是因為氣機上逆不降,中間沒有開合,所以成了危急症狀,應該用緩和的方法治療其內在,自然就會見效。於是改變旋覆代赭湯的治療方法,沿用其治療的思想,不用其方劑。因為寸脈完全沒有,無法驗證是否懷孕。如果懷孕而不考慮,用赭石、乾薑等藥物傷害它,呼吸就會立刻停止。暫時懷疑用赤石脂代替赭石,煨姜代替乾薑,用六君子湯加旋覆花,煎好服用,嘔吐就稍微緩解了。
三天後逐漸不嘔吐了,又三天粥飲逐漸增加。但是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大便了,每天以通利大便為囑咐,說:臟腑氣機久久阻塞,飲食進入胃中,每天只能透下一二寸,積累久了,自然會通暢。因為歸脾丸、地黃丸潤腸,恐怕會阻塞膈肌而導致嘔吐,(喻嘉言對肝腎疾病的治療方法,終身都不理解。)硝石、黃連通腸,恐怕會傷害胎兒而導致死亡。於是違背她的請求,堅持三五天,果然氣機下達腸道通暢,一個多月後腹中胎兒漸漸顯著,而疾病完全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