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四 (1)
卷二十四 (1)
1. 感寒
馮楚瞻治一孕婦,勞役受寒,忽四肢厥冷,喘急大作,額汗如雨,六脈沉細欲絕。令以人參五錢,桂、附共三錢煎服。病家曰:已孕三四月,服桂、附保勿墮乎?曰:此時重母不重子,未有母亡而子活者。服下少頃,即吐出清水,藥入腸胃,其聲汩汩直達而下,作噯數聲,喘減汗收,脈漸起。乃平和調理,以漸而安,十月足,生一子。
張路玉治一婦人,素稟氣虛多痰,懷妊三月,因臘月舉喪受寒,遂惡寒嘔逆清血,(血字疑水字之誤。)腹痛下墜。脈得弦細如絲,按之欲絕。與生料乾薑人參半夏丸,二服不應。更與附子理中加苓、半、肉桂,調理而康。大抵懷孕母氣多火,得連則安,多寒得桂、附則安,多痰得苓、半則安,務在調其偏勝,適其寒溫。未有母氣逆而胎得安,亦未有母氣安而胎反墮者。
(較馮說自然。)所以《金匱》有懷妊六七月,胎脹,腹痛惡寒,少腹如扇,用附子湯溫其臟者。然認症不果,不得妄行是法。一有差誤,禍不旋踵,非比芩、連之誤,猶可引延時日也。
白話文:
感寒
馮楚瞻治療一位懷孕婦女,因勞累受寒,突然四肢冰冷,呼吸急促,額頭汗如雨下,脈象沉細微弱,幾乎斷絕。於是讓她服用人參五錢,桂枝、附子各三錢的藥方。病人家屬擔心說:「她已經懷孕三個月了,服用桂枝、附子會不會導致流產?」馮楚瞻回答:「現在要以母親的性命為重,而不是胎兒。從來沒有母親死了而孩子還能活下來的。」服藥後不久,病人吐出清水,藥物順利進入腸胃,可以聽到藥物下行的聲音,並打嗝幾聲,呼吸急促和出汗的情況減輕,脈象也漸漸恢復。之後再進行調理,病情逐漸好轉,十月懷胎,順利生下一個孩子。
張路玉治療一位體質虛弱、痰多、懷孕三個月的婦女,因為在臘月裡奔喪受寒,於是出現畏寒、嘔吐、排出清水(疑似原文「清血」為誤寫)、腹痛下墜等症狀。脈象弦細如絲,按壓幾乎感覺不到脈搏。他先用生薑、人參、半夏的藥丸治療,服用兩次無效。於是改用附子理中湯加茯苓、半夏、肉桂來調理,最終痊癒。總而言之,懷孕婦女通常母體氣血旺盛,以溫和的藥物調理較佳,如果受寒則用桂枝、附子溫中;如果痰多則用茯苓、半夏化痰;務必針對其偏勝的症狀,調節寒熱。從來沒有母體氣血逆亂而胎兒卻安然無恙的,也沒有母體氣血平和而胎兒反而流產的。
(張路玉的論述比馮楚瞻的更為自然。)所以《金匱要略》記載懷孕六七個月,胎兒脹滿,腹痛畏寒,小腹像扇子一樣,可用附子湯溫暖臟腑。但必須根據實際病情診斷,不能隨便使用這種方法。如果有一點差錯,後果不堪設想,這和誤用黃芩、黃連不同,黃芩、黃連的錯誤尚可延緩時間。
2. 傷暑
孫文垣治竹匠婦,孕五月,患心痛。究所由,為失足墮樓也。教飲韭菜汁一盞,痛隨止。又服他醫藥二帖,心復痛,吐鮮血盈盆,胸間沖沖上抵,痛不可言,危在頃刻。再診,六脈皆洪大,汗出如雨,喘息不相續。亟令移居樓下,與益元散五錢,紫蘇調服。戒之曰:今夜若睡,聽其自醒,切勿驚動,汗止即蘇也。
服之果睡至曉,汗斂,胸膈不痛,喘息亦定。再與固胎飲一帖全安。先是鄰醫診之,謂吐血脈宜沉細,今反洪大,又汗出,喘息不休,危在今夜。見病起來,詢曰:孕婦不得汗下及利小便,謂之三禁,昨劑悉犯之,而反獲效,何也?曰:醫貴審症。蓋婦之汗,非由病,以樓居低小,當酷暑熱逼故也。
汗血去而胎失養,故上抵,喘息不續。移樓下避暑氣,益元散為解暑聖藥,紫蘇又為安胎妙品,氣下則血歸元,而病痊矣,法出《醫壘元戎》中四血飲是也。乃唯唯而退。(雄按:紫蘇雖安胎,大汗如雨者,不嫌太散乎?請酌之。)
白話文:
孫文垣醫生治療一位懷孕五個月的竹匠妻子,她患有心痛。追究原因,是因為她從樓上摔下來。醫生讓她喝一杯韭菜汁,疼痛就立刻止住了。但她後來又服用其他醫生開的兩帖藥,心痛復發,還吐了滿盆鮮血,胸口悶痛難忍,直衝上來,痛得說不出話,情況危急。醫生再次診治,發現她的脈搏洪大有力,汗如雨下,呼吸急促,斷斷續續。醫生立刻讓她搬到樓下住,並給她服用五錢益元散,用紫蘇調和服用。醫生告誡她:今晚如果睡著了,就讓她自然醒來,絕對不要驚動她,等汗止住就會好轉。
她服用藥物後果然睡到天亮,汗止住了,胸膈不再疼痛,呼吸也平順了。醫生又給她開了一帖固胎藥,確保胎兒安全。之前鄰居的醫生診治時,認為她吐血,脈象應該沉細,但她的脈象卻是洪大,而且出汗、呼吸急促,認為她性命危在旦夕。醫生看到病情好轉後,詢問道:孕婦不能出汗、小便失禁,這是醫學上的“三禁”,之前的藥方都犯了這“三禁”,為什麼反而有效呢?醫生回答說:行醫最重要是審慎判斷病情。這位婦女的出汗,並非因為疾病,而是因為住的房子低矮狹小,酷暑天氣太熱的緣故。
她吐血出汗,導致胎兒營養不足,所以才會胸口悶痛,呼吸急促。搬到樓下避暑,益元散是解暑良藥,紫蘇又是安胎的妙品,氣機下降,血液就能回歸,疾病也就痊癒了,這個方法出自《醫壘元戎》裡的四血飲。病人及其家屬只能連連稱是,然後離去。(雄按:紫蘇雖然能安胎,但出汗這麼多,是否過於耗散氣血?這點需要斟酌。)
3. 喘逆
張子和治吳產祥之妻,臨月病喘,以涼膈散二兩,四物湯二兩,朴硝一兩,作二服,煎令冷服,一服病減大半,次又服之病痊。張曰:孕婦有病,當十月九月內,朴硝無礙,八月者忌之,七月卻無妨,十月者已成形矣。(雄按:朴硝究宜慎用。)
周仁齋治一孕婦痰喘,用生半夏一錢五分,肉桂、乾薑各五分,五味子三分,麻黃二分。先以水煎,後下藥,勿令太熱,熱服其喘即止。(半夏、肉桂皆孕婦所忌,宜酌用。《證治大述》。)
薛立齋治吳江庠史萬湖仲子室,二十餘,疫疾墮胎,時咳。服清肺解表之藥,喘急不寐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藥復損而益甚也。先與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五味、炮姜,四劑漸愈。後往視之,用八珍湯加五味、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白話文:
[喘逆]
張仲景治療吳產祥的妻子,臨近生產時患有喘息症狀,用涼膈散兩錢,四物湯兩錢,朴硝一錢,共製成兩劑,煎好後放涼服用。服用一劑後病情減輕了一大半,再服用一劑後病就好了。張仲景說:孕婦生病,在懷孕十月、九月內服用朴硝沒有問題,但懷孕八個月則應避免,七月則沒有妨礙,十月胎兒已成形了。(注:朴硝需謹慎使用。)
周仁齋治療一位孕婦痰喘,使用生半夏一錢五分,肉桂、乾薑各五分,五味子三分,麻黃二分。先用水煎煮,再放入藥材,不要太熱,溫熱服用,喘息就能停止。(生半夏、肉桂都是孕婦忌用的藥物,需謹慎使用。)
薛立齋治療吳江庠史萬湖仲子之妻,二十多歲,因疫病導致流產,並伴有咳嗽。服用清肺解表藥物後,喘息加重,且失眠,這是因為脾土虛弱,不能滋養肺金,藥物反而加重了病情。於是先給予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、五味子、炮薑,四劑後病情漸漸好轉。之後再次探望,服用八珍湯加五味子,以及十全大補湯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