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四 (9)
卷二十四 (9)
1. 胎死
然朽胎雖去,而穢氣充斥,周身為青腫者未去也;胸膈雖寬,而肺氣壅遏,為寒熱咳嗽者未除也。乃一以清肺為主,旬余獲痊。(然則肺癰未成,乃穢濁之氣上攻而然耳。)
立齋治一穩婆之女,勤苦負重,妊娠腹中陰氣重墜,口中甚穢。意其胎必死,令視其舌果青黑。與朴硝半兩許服之,隨下穢水而愈(《濟陰綱目》是薛案。)
一婦胎死,服朴硝而下穢水,肢體倦怠,氣息淹淹,用四君子為主,佐以四物、薑、桂,調補而愈。(雄按:未可即投大補,恐穢濁逗遛,反生他變也。)
李將軍妻病甚,呼華佗視脈,曰:傷娠而胎不去。將軍言:間實傷娠,胎已去矣。佗曰:按脈胎未去也。將軍以為不然。佗捨去,婦稍小瘥,百餘日復動,更呼佗。佗曰:此脈故是有胎,前當生兩兒,一兒先出,血出甚多,後兒不及生,母不自覺,旁人亦不寤,不復迎,遂不得生。胎死,血脈不復歸,必燥著母脊,故使多脊痛。
今與湯並針一處,此死胎必出。湯針既加,痛急如欲生者。佗曰:此死胎久枯,不能自出,宜使人探之。果得一死男,手足完具,黑長可尺許。佗之絕技,凡此類也。(《三國志》。)
陳鬥岩治一婦,孕四月而墮,墮後腫脹發熱,氣喘,脈洪盛,面赤,口鼻舌青黑。陳曰:脈洪盛者,胎未墮也;面赤者,心火盛而且干也;口鼻舌青黑,肝氣絕而胎死也。以蛇蛻煎湯調平胃散,加芒硝、歸尾服之,下死胎而安。
甘陵相夫人有妊六月,腹痛不安。華佗視脈曰:胎已死矣。使下之,果下男形即愈。(《三國志》。)
陳良甫治僇宅厥媳孺人杜氏,生產不下,坐婆魂童救療皆無效。召診之,曰:產前脈不可考,但當察色而知之。遂揭帳明燭以察之,其面色赤,舌色青。如此色者,知胎已死,母卻無憂矣。或問曰:何以知之?答曰:面赤舌青,子死母活明矣。躬自合至寶丹三粒服之,胎即落矣。此以見古人處方神速。(《良方》。)
白話文:
胎死
雖然腐爛的胎兒已經排出,但污濁之氣充滿全身,導致身體青腫的症狀尚未消失;胸膈雖然舒暢,但肺氣阻塞,寒熱咳嗽的症狀也尚未痊癒。因此,應以清肺為主要治療方法,十多天後便能痊癒。(實際上,肺癰尚未形成,只是污濁之氣上攻所致。)
一位穩婆的女兒,因勞累負重,懷孕期間陰氣過重下墜,口中非常污穢。我判斷胎兒必定死亡,讓她查看舌頭,果然是青黑色。給她服用半兩左右的朴硝,隨即排出污穢的水後痊癒。(出自《濟陰綱目》,薛氏病例。)
一位婦女胎死腹中,服用朴硝排出污穢的水後,肢體疲倦,呼吸微弱,於是以四君子湯為主方,輔以四物湯、生薑、桂枝,調補後痊癒。(雄氏註:不可立即使用大補之藥,以免污濁之氣滯留,反而產生其他變化。)
李將軍的妻子病情嚴重,請華佗診脈,說懷孕受損,胎兒沒有排出。將軍說:確實懷孕受損,胎兒已經排出了。華佗說:根據脈象判斷,胎兒尚未排出。將軍不相信。華佗離開後,婦女病情稍有好轉,一百多天後又出現症狀,再次請華佗診治。華佗說:這個脈象顯示確實有胎兒,之前應該生兩個孩子,一個孩子先出生,出血很多,後一個孩子來不及出生,母親沒有察覺,旁人也沒有發現,沒有及時接生,所以沒有順利出生。胎兒死亡,血液沒有迴流,必然停留在母親的脊柱,所以導致背痛。
現在用藥物和針灸治療,死胎必然排出。藥物和針灸施用後,疼痛劇烈,如同要生產一樣。華佗說:這個死胎已經枯萎很久,不能自行排出,應該讓人取出。果然取出一個死男嬰,四肢完整,黑色,長約一尺左右。這是華佗的絕技,所有此類病例都是如此。(出自《三國志》。)
陳鬥岩治療一位婦女,懷孕四個月胎兒流產,流產後腫脹發熱,氣喘,脈象洪盛,面紅,口鼻舌青黑。陳鬥岩說:脈象洪盛,說明胎兒沒有完全排出;面紅,說明心火旺盛且乾燥;口鼻舌青黑,說明肝氣絕,胎兒死亡。他用蛇蛻煎湯調和平胃散,加入芒硝、當歸尾服用,排出死胎後痊癒。
甘陵相夫人的妻子懷孕六個月,腹痛不安。華佗診脈說:胎兒已經死亡。讓她排出胎兒,果然排出男嬰的屍體,病情痊癒。(出自《三國志》。)
陳良甫治療僇宅厥媳婦杜氏,生產時胎兒無法娩出,請穩婆和道士施救都無效。陳良甫診治後說:產前脈象無法參考,只能根據臉色判斷。於是掀開帳篷,點亮蠟燭觀察,她的面色紅潤,舌頭青色。這種顏色說明胎兒已死,母親卻沒有危險。有人問:怎麼知道的?他回答:面色紅潤舌頭青色,子死母活很明顯。他親自調製至寶丹三粒讓她服用,胎兒立即排出。這說明古人處方用藥迅速有效。(出自《良方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