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四 (5)

1. 子腫

一孕婦遍身皆腫,或以為白火疸,或以為鼓脹,治俱不效。產科郭大生曰:此名琉璃胎。至將產一月前,必飲食大進,產即腫消矣。後果然,彼蓋閱歷多故耳。然病之所以然,究未之知也。

一婦孕七月,先下體發腫,漸及面目。閱數日,忽子戶內突出一水泡,皮薄而光亮,於是身體悉消矣。然起臥不便,困苦非常,後復皮破出水,恆不得干。偶一內親自言昔嘗患此,有醫教用王不留行及明礬等藥煎洗而痊。如言試之,苦於螫痛,如此月餘,比前稍愈,而終不除。

詢產科亦罕知者,但云此似不妨,必所謂琉璃胎也,產時自消。後果然。(雄按:此症恐是氣虛挾水。)

一孕婦遍身發腫,既產仍不消,只向里床臥,終日昏迷,不省人事,有時少醒,即又狂躁不寧。如此二十餘日,絕口不食,諸醫束手。偶有村媼聞而告曰:無憂。我兒媳亦曾如此,不餓死也。但用陳年白鯗,向病人前炙熱,以米醋沃之,彼聞香自然飲食。如言果愈,腫亦遂消。

薛立齋治一妊婦,每胎至五月,肢體倦怠,飲食無味,先兩腿腫漸至遍身,後及頭面,此脾肺氣虛。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六君加蘇梗而愈。

元豐中,淮南陳景初,名醫也,獨有方論治妊婦子腫病。其方初謂之香附散,李伯時易名曰天仙藤散。王荊公居金陵,舉家病,以詩贈景初曰:舉族貧兼病,煩君藥石功。到家何所有,一一問徵鴻。因此見方得於李伯時家,傳方錄於臨川張右丞宅。

立齋治一婦子腫,用紫蘇飲,三服而愈。

白話文:

子腫

一位孕婦全身浮腫,有人認為是白火疸,有人認為是鼓脹,但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。產科醫生郭大生說:這叫做琉璃胎,臨產前一個月,孕婦的食慾會大增,生產後腫脹就會消退。後來果然如此,可見郭大生經驗豐富。然而,這種疾病的病因,卻仍然不清楚。

一位孕婦懷孕七個月,下半身開始浮腫,逐漸蔓延到臉部。幾天後,陰部突然長出一個水泡,水泡的皮膚薄而光亮,於是全身的腫脹都消退了。但是起臥不便,非常痛苦,後來水泡破裂流出水分,而且一直無法痊癒。偶然間一位親戚說自己以前也患過這種病,有醫生教她用王不留行和明礬等藥煎水洗,就痊癒了。她按照親戚的說法嘗試治療,但非常疼痛難忍,這樣持續一個多月,比之前稍微好一點,但最終還是沒有痊癒。

詢問產科醫生,也很少有人知道,只說這似乎無礙,大概是所謂的琉璃胎,生產時就會自然消退。後來果然如此。(雄按:此症恐怕是氣虛夾帶水腫。)

一位孕婦全身浮腫,生產後腫脹仍然沒有消退,只能躺在床上,整天昏迷不醒,偶爾清醒一下,又會變得狂躁不安。這樣持續二十多天,不吃不喝,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偶然間一位村婦聽說後說:不用擔心,我兒媳婦以前也這樣,沒餓死。只要用陳年的白鲞,在病人面前炙烤加熱,再用米醋澆上去,病人聞到香味就會自然進食。按照她說的去做,果然痊癒了,腫脹也消退了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孕婦,每次懷孕到五個月,四肢就會疲倦無力,食慾不振,先是雙腿腫脹,逐漸蔓延到全身,最後腫到頭面部,這是脾肺氣虛。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加蘇梗,就痊癒了。

元豐年間,淮南的陳景初,是一位著名的醫生,獨創一方治療孕婦子腫。最初將此方命名為香附散,李伯時將其改名為天仙藤散。王安石居住金陵時,全家都生病了,作詩贈送給陳景初:全家貧困又生病,煩請先生施以藥石之功。到我家有什麼,一一向鴻雁詢問。因此得到李伯時家的藥方,並將藥方記錄在臨川張右丞的府邸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孕婦子腫,使用紫蘇飲,三次就痊癒了。

2. 轉脬

鍾大延治一貴家孕婦,小便秘,腫痛,面赤發喘,眾醫莫效。大延診之曰:是可弗藥,乃胎壓膀胱耳。令其周身運轉而瘳。(《寧波府志》。)

孫卓,浮梁人,素精歧黃。正德間,邑令以宸濠之變,先輿送其夫人避中山,病前秘五日,腹大如鼓,仰面張目,息已微。急召孫,孫曰:此盛暑急驅,飲水過度,羞溺而轉脬也。法以豬尿脬吹氣貫滿,令女婢投入沖之,而溺淋淋下遂起。(《江西通志》。)

孫文垣治一富家婦,大小便秘者三日。市師以巴豆丸二帖,大便瀉而小便愈秘,脹悶臍突二寸余,前陰脹裂,不可坐臥,啼泣呻吟,欲求自盡。孫曰:此轉脬病也。桖樹東行根皮一寸,滑石三錢,元胡索、桃仁、當歸、瞿麥各一錢,臨服入韭菜汁半杯。服後食頃,小便稍行,玉戶痛甚,非極用力努之則不能出。

改用升麻、桔梗、枳殼、元胡索,煎成調元明粉二錢,乃提清降濁之意。服後大小便俱行,始不脹急。次日報云:每便時腹先痛,有淡血水,小便短。再以丹參、丹皮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青皮、香附、元胡、茯苓、山梔、山楂,兩帖而安。

孫君又有四卷七十七頁一案,亦轉脬病,治法大抵如前。惟多令患者橫臥,界有力婦人,以患者兩腿膝彎架肩上,將下體虛空提起,搖擺數回,則尿脬倒上,徐徐放下。患者去衣不及,小便箭射而出,熱如湯,黑如墨,頃刻盈盆。(按:轉脬病,古人但令患者橫臥榻上,高其下體,良久其尿自通,殊不費力。)

黃履素曰:予窗友賀立庵方伯,常言其伯父賀岳精於醫,曾治一孕婦將坐草,患小便不通,百藥不效,愈飲愈飽,束手待斃。賀君診之曰:此乃脾氣虛弱,不能勝胞,故胞下壓塞膀胱,以致水道不通,大健其脾則胞舉,而小便自通。以白朮二兩土炒,加炒砂仁數錢,別加一二輔佐之藥,服一劑小便立通。

其神如此,予常記此言於懷中。王寅歲內人有妊,臨月竟同此病,醫療無效,危甚。余以此法告醫者,喜醫虛心,如法治之立效,遂舉長子寅錫。余若不聞此言,母子均殆矣。(雄按;今夏錢希敏室人患此甚危,速余視之,脈甚滑數,睛赤口乾,與車前子、滑石、血餘、栝蔞、知母、梔子、牛膝、紫草、沙苑,大劑投之。溺仍不行,竟產一男,既而胞下,溲滿其中。

蓋兒已出胞,頻飲湯水,盡貯於中心。余雖初不料其如此,然設非開泄導下,則胎不即下。而再加健脾燥補之藥,則吉凶不可知矣,臨證不亦難乎?)

李時珍嘗治數人,小便不通,及轉脬危急者,令將蔥管吹鹽入莖內,極有捷效。又小兒不尿,乃胎熱也,用大蔥白切四片,乳汁半盞,同煎片時,分作四服即通。不小便者,服之即通。不飲乳者,服之即飲乳。若臍四旁有青黑色皮口撮者,不可救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
白話文:

轉脬

鍾大延治療一位富貴人家的孕婦,患有小便不通、腫痛、面紅氣喘的症狀,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大延診斷後說:這不需要用藥,是胎兒壓迫膀胱造成的。讓她全身活動活動就好了。(出自《寧波府志》)

孫卓,浮梁人,精通醫理。正德年間,縣令因宸濠之變,用轎子送他的夫人到中山避難,夫人在路上患上前列腺阻塞五天,腹部脹大如鼓,仰面張目,呼吸微弱。緊急召來孫卓,孫卓說:這是盛暑急行,飲水過度,憋尿導致膀胱翻轉。方法是用豬膀胱吹氣吹滿,讓女婢將其放入沖洗,尿液立刻排出,病人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江西通志》)

孫文垣治療一位富家婦女,大小便不通三天。市井醫生用巴豆丸兩帖,大便通了,小便卻更不通了,腹部脹痛,肚臍突出兩寸多,陰部腫脹裂開,無法坐臥,哭喊呻吟,想要自殺。孫文垣說:這是膀胱翻轉的病。用血竭樹東行根皮一寸,滑石三錢,元胡索、桃仁、當歸、瞿麥各一錢,服用時加入半杯韭菜汁。服藥後一會兒,小便稍微通暢,但尿道疼痛劇烈,非用力努氣才能排尿。

改用升麻、桔梗、枳殼、元胡索,煎好後加入二錢元明粉,這是提清降濁的用意。服藥後大小便都通暢了,脹痛也消失了。第二天病人說:每次排便前腹部先痛,有淡血水排出,小便量少。於是再次用丹參、丹皮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青皮、香附、元胡、茯苓、山梔、山楂,兩帖藥後痊癒。

孫君還有一例記載於四卷七十七頁的病例,也是膀胱翻轉,治療方法大致相同。只是讓病人側臥,請一位力氣大的婦女,將病人的兩腿膝彎架在肩上,將下半身抬高,搖晃幾下,這樣膀胱翻轉過來,然後慢慢放下。病人還沒來得及穿衣,小便就如箭般射出,熱如湯水,黑如墨汁,片刻間就裝滿了一盆。(按:膀胱翻轉的病,古人只讓病人側臥在床上,抬高下半身,過一會兒尿液就會自行排出,並不費力。)

黃履素說:我的窗友賀立庵方伯,常說他伯父賀岳精通醫術,曾治療一位孕婦,將要生產,卻患有小便不通,各種藥物都無效,喝水越多越脹,束手待斃。賀君診斷後說:這是脾氣虛弱,不能承托胎兒,所以胎兒壓迫膀胱,導致水道不通,只要健脾,胎兒就會上升,小便自然會通。用白朮二兩炒土,加炒砂仁幾錢,再加一兩味輔助藥物,服下一劑藥,小便立刻通暢。

醫術如此精湛,我一直記住這件事。王寅年間,我的妻子懷孕,臨產時也患了同樣的病,治療無效,非常危險。我用這個方法告訴醫生,幸好醫生虛心接受,按照這個方法治療,很快就見效,於是順利生下了長子寅錫。如果我不知道這個方法,母子倆都會有危險。(雄按:今年夏天,錢希敏的妻子患了這種病,情況非常危險,我急忙去看診,脈搏很滑數,眼睛紅腫,口乾舌燥,我用車前子、滑石、血餘、栝蔞、知母、梔子、牛膝、紫草、沙苑,用大劑量投藥。尿液仍然不通,最後生下了一個男孩,之後胎盤下降,尿液積聚在裡面。

因為孩子已經出生,又頻頻喝水,都積在子宮裡。雖然我一開始沒想到會這樣,但如果不是疏通導洩,胎盤就不會下降。如果再用健脾燥補的藥,吉凶難料,臨證真是困難啊!)

李時珍曾治療幾位小便不通,以及膀胱翻轉危急的病人,讓他們用蔥管吹鹽進尿道,非常有效。又小兒不尿,是胎熱,用大蔥白切四片,乳汁半盞,一起煎煮一會兒,分成四服,就能通尿。不排尿的,服用後就能排尿;不喝奶的,服用後就能喝奶。如果肚臍周圍有青黑色斑點的,就沒救了。(出自《本草綱目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