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三 (24)
卷二十三 (24)
1. 求子
方用嫩黃耆四兩,蜜水拌炒,同人參補氣以為君;當歸身酒拌炒三兩,養血宣血,調和榮分以為臣,酸棗仁炒熟搗碎五兩,寧心益肝,兼養脾土以為臣;熟地六兩,滋水潤燥,與白朮同用,則白朮補脾氣,熟地滋脾陰,亦以為臣;於潛白朮,人乳拌透曬乾炒黃四兩,專補脾元以為臣;遠志肉用甘草濃汁煮去辣水,二兩,養心神生脾土,下濟腎氣,使真精藏固,用以為佐;麥冬同老米炒燥去米三兩,保護肺金,以濟白朮之燥,用以為佐;白芍蜜酒拌炒二兩四錢,甘寒入脾,酸斂入肝,既佐當歸以和肝榮,復佐白朮以養脾陰,用以為佐;杜仲酒拌炒三兩,接引諸藥深達至陰之所,川續斷酒拌炒三兩,熟地補腎精,杜仲補腎氣,續斷專調理於骨節筋絡之間,用以為使;川牛膝酒拌蒸三兩,焙乾引諸藥強壯下元,用以為使。蓮子三斤,清水煮汁三十餘碗,去渣入前藥,煎取頭二汁,去渣熬膏。
以人參二兩,茯苓、茯神各三兩,研細末,和前膏為丸。臨臥白湯送下四錢。
沈堯封曰:求子全賴氣血充足,虛衰即無子,故薛立齋云,至要處,在審男女尺脈。若右尺脈細,或虛大無力,用八味丸;左尺洪大,按之無力,用六味丸;兩尺俱微細,或浮大,用十補丸。此遵《內經》而察脈用方,可謂善矣。然此特言其本體虛,而不受胎者也。若本體不虛,而不受胎者,必有他病。
繆仲淳主風冷乘襲子宮,朱丹溪主衝任伏熱;張子和主胸中實痰;丹溪於肥盛婦人,主脂膜塞胞;陳良甫於二三十年全不產育者,胞中必有積血,主以蕩胞湯。諸賢所論不同,要皆理之所有,宜察脈辨證施治。蕩胞湯在《千金》為婦人求子第一方,孫真人鄭重之。
雄按:蕩胞湯,雖有深意,其藥太峻,未可輕用。
惟保胎神佑丸,善舒氣鬱,緩消積血,不但為保胎之良藥,亦是調經易孕之仙丹。每日七丸,頻服甚效。余歷用有驗,因附錄之。白茯苓二兩,於潛術米泔浸一日,黃土炒香一兩,益母草淨葉去梗一兩,真沒藥瓦上焙乾去油三錢。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,每服七丸,白滾水下。若胎動,一日可服三五次,不可多服一丸。至囑。
白話文:
求子
此方以補氣養血、滋陰益腎為主,方中嫩黃耆、人參補益元氣;當歸養血活血;酸棗仁、熟地滋陰安神;白朮健脾益氣;遠志、麥冬養心潤肺;白芍斂肝養脾;杜仲、川續斷、川牛膝補腎壯腰;蓮子養心安神。諸藥合用,共奏益氣養血、滋陰壯陽之功,以求生育。
先將藥材細緻炮製,以蓮子水煎煮,取汁熬膏。另將人參、茯苓、茯神研末,與藥膏混合製成丸劑。睡前以溫水送服。
古人認為求子關鍵在於氣血充盈,氣血虛弱則難以受孕。因此,應根據脈象辨證施治。若脈象虛弱,可選用八味丸、六味丸或十補丸等方劑。但若本體並非虛弱,卻無法受孕,則需考慮其他病因,如風寒、濕熱、痰瘀等,需根據不同情況,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,例如繆仲淳治療風寒,朱丹溪治療伏熱,張子和治療痰瘀,丹溪治療肥胖婦女脂膜阻塞,陳良甫治療長期不孕的積血等。蕩胞湯雖為求子良方,但藥性峻烈,不宜輕易使用。
保胎神佑丸則較為平和,能舒肝理氣,緩解血瘀,既能保胎,也能調經促孕,可每日服用數次,效果甚佳。其組成藥物包括茯苓、白朮、益母草和沒藥,製成蜜丸服用,但需注意用量,避免服用過多。